现代汉语词汇学知识概要
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常识点[整理版]
![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常识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9f5a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3.png)
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章词汇第一节语素和词第二节词的构造第四节词的聚合第五节词义的性质第六节词义的变化第七节词汇的构成第八节固定短语第一节语素和词一、语素和汉字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其功能是构词,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二、语素的分类:、(1)从语素的音节构成看,分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2)从语素本身的构词能力看,分为三类: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3)从语素组合所处的位置看,分为两种: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4)从语素组合成词的替换能力看,分为两类:可替换语素、不可替换语素(5)从语素在单词中所起的作用看,分为两种:表义语素、别义语素三、词和短语确定词的方法:问答鉴定法、提取鉴定法、扩展鉴定法四、词的分离与短语的缩略1.词的分离离合词:可以合在一起用是词,也可以拆开来使用时短语。
2.词的缩略词语简称、数词略语第二节词的构造一、词根和词缀二、词的构成方式单纯词: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拟声词合成词:复合式、加缀式、重叠式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三、词的内部构造第三节词的聚合现代汉语单词的词音、词形、词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多义词、同音词、异形词。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二、同音词和多音词1.同音词——异形同音词、同形同音词2.多音词和异读词多音词——多音多义词、异读词三、异形词和同源词(一)异形词1.异形词和异体字2.异形词和同义词(二)同源词在汉语词汇中,两个或几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或相通的词,就是同源词。
第四节词义的性质一、词义的特征(一)词的意义与形式1.词的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2.词的形式——内部形式、外部形式(二)词义的相对性二、词义的构成理性义、评价义、语体义、理据义、搭配义三、词义的分解(一)义项的分析(二)义素的分析第五节词义的聚合一、语义场1.语义场的性质2.语义场的层次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六节词义的变化一、语境和词义的分化二、词义的发展和变化1.原因2.词义变化的类型(1)深化和精确(2)扩大和缩小(3)转移和转化(4)脱落和显化第七节词汇的构成一、词汇二、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第一节 词汇概述

11
2.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各种类型。 (1)按音节多少为标准
单音节语素:天、地、农、士、啥、花儿(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双音节语素:葡萄、参差、尼龙、沙发 多音节(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如萨其马、伊妹儿、巧克力、 法西斯、哈尔滨、乌鲁木齐
12
• 双声:流连、忐忑 • 联绵字 叠韵:玫瑰、唠叨 • 非双声叠韵:芙蓉、疙瘩 双音节语素 • 音译 吉他、纳粹、 拉萨、菩萨 • 叠音 猩猩、潺潺、娓娓、隆隆 •
白色的菜 (词)
他喜欢读小说。
白色的马(短语)
他(很)喜欢读小说。“他喜欢”是短语 他喜()欢读小说。“喜欢”是词 他喜欢(夜里)读小说。“喜欢读”是短 语 他喜欢读(古典)小说。“读小说”是短 语 他喜欢读小()说。“小说”是词
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 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 扩展后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6
• 空间范围 • 普通话词汇 ------狭义的现代汉语词汇
• 普通话词汇 + 汉语各方言的词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
7
数量 《辞海》1979年版收词9万余条,1999版收词12万,其 中科技词条7-8万条。 《辞海·语词分册》1977年版收词38600条,《增补本 》收1.8万条,共56600条。 《现代汉语词典》1965试用本收词5万6千条,1996修 订本收词6万5千条。
17
• •
附: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
能独立成词 实语素
•
• 语素 •
不定位
不能独立成词
•
• •
不自由语素
位置
不定位
定位
• 自由语素有严格和不严格两种定义。后者指能独立成句的语素。 • 半自由语素指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上自由构词的语素。
现代汉语词汇学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我更加坚信,《现代汉语词汇学》不仅仅是对现代汉 语词汇的研究,更是对整个语言学领域的一次深入探索。这本书不仅展示了词汇 学与语义学的紧密结合,还为语言信息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技手段日 益发展的今天,利用这些手段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将更加便捷和高效。
回想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海洋。 每一次深入阅索永无止境。
从目录内容上看,该书全面涵盖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理 论阐述,到具体的词汇现象分析,再到跨文化、跨领域的比较研究,内容丰富多 样。这种全景式的呈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全貌,同时 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的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汉语词汇学》在处理一些前沿话题时,如网络语言、 新词新义等,并没有采取回避或轻视的态度,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析。这 种与时俱进的编纂理念使得这部著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实用 价值。
这本书还提到了词汇与语义学的紧密关系。通过词汇,我们可以洞察到一个 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这使我对词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词汇不仅 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还探讨了现代汉语词汇学与词典编纂的 关系。从中,我了解到词典不仅是词汇的汇集,更是对词汇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 的成果。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研究词汇的重要工具,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记录。
感谢观看
这本书对现代汉语词汇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从词汇的规范化问题到基 本词汇的构成,从同义词、反义词的研究到外来词的演变,再到构词法和造词法, 每一个章节都让我深感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其中,我特别对基本词汇的研究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最基础、最常用的词汇,是构成现代汉语的基石,也是我 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
骆小所主编《现代汉语引论》词汇部分常识点回结[资料]
![骆小所主编《现代汉语引论》词汇部分常识点回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008f0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1.png)
2010/10/29 星期五1.骆小所主编.现代汉语引论[M](2006年版).北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骆小所老师的《现代汉语引论》中没有单独列出词汇一章,而在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中安排了二、三、四节来讲词汇的内容,包括了词汇的构成、词类和词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词的定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词由语素构成的,其功能是造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或独立成句(主要是实词);二是表示成分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句子的语气(实词或虚词)。
2.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是汉民族共同语中一切词语的总和。
3.词法系统(1)现代汉语构词——单纯词、合成词a.单纯词:单音节、双音节(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音译)、多音节、叠音b.合成词:复合式(并列、偏正、支配、补充、陈述)、附加式(前附、后附)、重叠式(2)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依据语法特征、语法功能,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依据充当句子成分的特点分为12小类a.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b.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第二节词汇的构成现代汉语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门术语和行业语、熟语)古语词:文言词、历史词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一)大分类1.基本词(1)基本词:语言中使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构词能力最强的词。
(2)特点: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2.一般词(1)一般词:稳固性和构词能力不如基本词汇,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是数量大,涉及广泛,新造词都是一般词。
3.基本词和一般词的关系(1)基本词汇是构成一般词汇的基础;(2)一般词汇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了基本词汇的特点,进入基本词汇的行列;(3)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基本词汇也失去了基本词汇的特点,成为一般词汇;(二)具体细化一般词汇(来源):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门术语和行业用语、熟语1.古语词(1)文言词:某些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现在只在某些文体或特殊语言环境中才使用的词。
现代汉语笔记(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一、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
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积累词汇的方法:一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的搜集、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
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各种作品,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三是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运用各种类型的词汇。
二、几种词汇单位(一)语素1、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一般来说意义分两种:表示是事物、现象的意义叫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有词汇意义的词,叫实语素;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语素。
2、确定语素的方法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采用替代法首先要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
还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3、语素的分类语素按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又叫自由语素。
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
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叫词根,是词的基本意义的负荷者。
定位不成词的语素叫词缀,一定要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能表示附加的意义和起语法作用。
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或词头,位于词根后部的叫后缀,位于词根中间的叫中缀。
现代汉语知识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 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字系统的基础。
汉字由笔画组成,每个汉字代表一个词或词组。
汉字有简体字与繁体字之分,常用的汉字有几千个,掌握常用汉字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2. 拼音拼音是汉语的音标系统,用拉丁字母表示。
汉语拼音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
掌握拼音是学习汉语发音和拼写的基础。
3. 语法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但是,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词汇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学习汉语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以便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语音知识点1. 声调汉语的声调是指在发音时,声音的升降变化。
汉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错误的声调可能导致理解和交流的困难。
2. 辅音汉语的辅音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
清辅音在发音时不带气,浊辅音在发音时带气。
掌握辅音的发音规律对于准确发音很重要。
3. 韵母汉语的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之分,单韵母只有一个元音,复韵母含有两个或者三个元音。
掌握韵母的发音规律对于准确发音很重要。
三、词汇知识点1. 同义词同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汉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如“美丽”、“漂亮”、“秀丽”等。
学习同义词可以丰富词汇,提升表达能力。
2. 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的词语。
汉语中有很多反义词,如“大”与“小”、“高”与“矮”等。
学习反义词可以帮助词汇的理解与应用。
3.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指习惯上常用在一起的词语组合。
学习词语搭配可以帮助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四、语法知识点1. 时态汉语的时态主要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时态的使用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判断,并且会受到主谓宾的关系影响。
2. 虚词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虚词包括连词、助词、介词等,用来连接或者修饰实词,起到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逻辑关系的作用。
3. 语气汉语的语气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态。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

第一章绪论一、汉语词汇学的建立“《爾雅》正是一部詞義學的專著,《方言》則是一部詞彙調查總集,所以我們說它古老。
其他學科:文字、聲韻、語法都在《爾雅》、《方言》之後才有專著出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汉语词汇学的初步建立应该可以上推到上个世纪前叶,当时触及到的领域包括词义(不完全是训诂学意义上的词义研究,已开始关注新词新语、常用词语)、词语的内部构造、造词之法、词源、词语与文化、词语的应用研究,只不过没有形成较为引人注目的论著。
真正从学科的角度加以确立的,应当是五十年代周祖谟的《汉语词汇讲话》,此书奠定了大致的研究领域、框架,但那只是狭义的框架,没有形成真正的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
随着研究的领域的逐步扩展,理论高度的不断加大,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正逐渐建立起来。
汉语词汇学大致领域包括:词汇的单位、词的性质、词义、词源、构词、词典编纂、词用(修辞、应用,如词汇的人机研究、词汇习得研究)、词际联系、词汇与文化、词语的演变与规范、熟语系统、古今南北词汇的沟通贯穿。
这是广义的。
狭义的汉语词汇学研究汉语中词的内部构造、词的形成发展及规范、语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词义运动和词义系统。
汉语词汇学界定:●汉语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
●其研究领域既包括本体的,也包括应用的、外部的研究。
二、词(一)什么是词1、从与汉字对比的角度来认识词人们对词汇单位的研究,是从“字”开始的。
章士钊:“泛论之则为字,而以文法规定之则为词。
”杨树达《中国语法纲要》的论述:“中国语里面的一个一个的字叫做字,一字或是二字以上表示一个意象的叫做词。
”“所以,字有时是词,却不能个个都是词。
”庄天详讨论词与字的区别:“形式之区别,指字形之多少言。
一形为一词,多形亦为一词,非若字之一形必为一字,不能多形为一字也。
”“声音之区别,谓字既成词,无论为单字之词,为多字之词,一字只读一音,不能兼读他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汇学基础知识概括
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了文字,人类社会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是,经验,技术,并得以系统的流传下来,传播开去;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才可以更好地对文字进行加工)。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特点:
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有超时空性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属于正式字体。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①金文:(钟鼎文)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②篆书:(大篆、小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③隶书:(秦隶、汉隶)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④楷书:(真书、正书)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的结构:
汉字结构包括笔画和部件。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字义。
如:月、口、雨。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
如:上、下、甘、本、末。
会意(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如:森、休、涉。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如:洋、湖。
其中,象形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社会发展,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古今字的演变等原因,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不易掌握;有的声旁不易分辨出来。
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音序、形序)。
词汇
一、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几种词汇单位:
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确定语素可以用替代法,如:蝴蝶,迷离,马虎,骆驼。
❖语素按音节分: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
❖按构词能力分:成词和不成词语素,如:地、走、牛/ 民、语、习。
❖按位置分:定位和不定位语素,如:老/ 头、儿
2.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造句单位。
●区别词和语素用:剩余法。
如:他又送信来了。
短语是由此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扩展法或叫插入法。
如:冰箱,冰的箱子。
3.固定短语:词跟词的固定组合。
可分为:专有名称、熟语。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4.缩略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简称、数词略写)。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以上的词构成的语素。
(一)单纯词:(单语素词)
1.连绵词: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双声词:玲珑、参差、仿佛。
2)叠韵词:彷徨、窈窕、烂漫。
3)其他:芙蓉、蝴蝶、鸳鸯。
2.叠音词:姥姥、潺潺、皑皑。
3.音译外来词:葡萄、咖啡、巧克力。
4.拟声词:哗啦啦。
(二)合成词:
1.复合式:
1)联合型:途径、体制、骨肉、国家
2)偏正型:人流、热心、密植、火红、游击
3)主谓型:地震、月亮、耳鸣、霜降、
4)动宾型:司机、管家、动员、投资
5)中补型:提高、推广、立正、合成
2.重叠式:哥哥、姐姐
3.附加式:老—小—第—阿——子—头—儿—者
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一)词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笔
2.模糊性:中午和下午
3.民族性:car 和车
(三)词义的分类:
1.概念义:理性义、主要意义
2.色彩义:附属义
1)感情色彩:大方、英雄
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3)形象色彩:垂柳、云海
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义项的分类:基本义、转义(引申、比喻)。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三)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
二、义素:(共同义素,区别义素)
构成词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妻子”——[+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
“丈夫”——[+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
语义场
语义场:语意的类聚,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
如:金木水火土——金银铜铁锡
语义场的层次:
1.人--工人(木工--瓦工--电工)、农民、士兵。
2.父亲、母亲
语义场分析:
1.类属义场:厨具类--------锅碗瓢盆
2.关系义场:老师--------学生
3.顺序义场:小学-------中学--------大学
4.同义义场: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
同义词的差别:
1. 意义方面:
1)意义轻重:轻视、蔑视;失望、绝望
2)范围大小:局面、场面;战争、战役
3)集体个体:树木、树;书籍、书
4)搭配对象:交换礼物、交流思想
2. 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宏大、巨大、庞大
2)语体色彩:脑袋、头部;吓唬、恐吓
3. 用法方面:突然(形容词性)、猛然(副词)
同义词作用:
1)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语体风格鲜明;
3)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使语气委婉;
5)连用可加强语气,使语意完足;
6)加重语气,突出形象,增强表现力。
5.反义义场:(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
6.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反义义场。
互补反义义场:生——死、动——静
极性反义义场:快乐——忧愁、朋友——敌人
反义词作用:
1)揭示事物矛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特点;
2)连用可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
3)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构成成语,合成词等。
语境: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使词义单一化;
●使词义具体化;
●增加临时性意义;
●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使词的附加意义发生变化;
●为解释词义提供依据;
●使词的内涵义突显现。
词汇的组成
词汇的组成: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汇最主要部分)。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一般词汇:数量多;缺乏稳固性,灵活性强;构词能力弱。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
二者还可以相互转化。
古语词:
●使语言匀称简洁;
●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表达讽刺、幽默等意义。
外来词:(借词):浪漫、摩托、模特儿
外来词构造:音译(沙发)、半音译半意译或音义兼译、音译前后加汉语语素(大巴)、借形(CD)。
成语: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成语特征:意义整体性;
结构凝固性;
风格典雅性。
成语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歇后语:比喻和谐音。
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隐退和复出;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对吸收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的规范的原则:●必要性;
●普遍性;
●明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