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分类
反渗透常用膜分类

反渗透常用膜分类
《反渗透常用膜分类》
反渗透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在水处理、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反渗透常用膜可以根据材料和结构分类,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反渗透膜。
一、聚醚脂(Polyether sulfone, PES)膜
聚醚脂膜是一种常用的反渗透膜,主要由聚醚脂材料制成。
这种膜具有高的通透性和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可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油脂等可溶性污染物的水体。
二、聚酰胺(Polyamide, PA)膜
聚酰胺膜是一种常用的反渗透膜,由聚酰胺材料制成。
这种膜具有较高的截留率和良好的阻碍性能,适用于海水淡化、纯水制备等领域。
三、聚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膜
聚醚碳酸酯膜是一种常用的反渗透膜,由聚醚碳酸酯材料制成。
这种膜具有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水处理。
四、纳米复合膜
纳米复合膜是一种常用的反渗透膜,由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而成。
这种膜具有高的截留率和较好的阻隔性能,可用于处理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水体。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反渗透膜分类,每种膜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反渗透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提供更多可能性,为我们创造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水资源提供保障。
水处理中膜的分类

水处理中膜的分类
水处理中所用的膜一般的含义是:分离两相与物质,作为选择性物质的屏障。
它能使相与的两种或者几种物质通过影响流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分离开来。
1、按结构分
按膜的结构分,可以分为固膜与液膜。
固膜是指以固态物质为分离介质制成的膜,液膜也就是液态物质为分离介质形成的膜。
固膜又分为对称膜与不对称膜,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膜的各部分是否具有相同的特性。
液膜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存在于固体多孔支撑层中的液膜,另外一种是以乳液形式存在的液膜。
2、按化学组成分
不同的超滤膜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与亲与性能,按化学组成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有机膜、无机膜、纤维素类、金属膜。
有机膜是指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渗透膜,而无机膜就是用无机材料作为分离介质的渗透膜。
纤维素类应用比较早,应用也比较广泛。
金属膜则是以金属为材料制成的有分离功能的渗透膜。
3、按机理分
根据分离机理,膜大致分为多孔膜、无孔膜与载体膜。
各种膜的分类及特性

一)纯纯净水生产中膜分离技术及其特性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树脂已经在原料水的处理过程详细介绍了。
本节主要介绍纯净水生产过和程中膜也离(电渗析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的有关内容.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法.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常使用的膜分为膜分离法。
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常使用的膜分为4类,即微滤膜(Microfiltration MF)、超滤膜(Ultrafilrtaiton,UF)、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RO)和纳滤膜(Nanofiltraiton,NF)。
在膜分离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是超滤和微滤,然后出反渗透和纳滤。
这4种膜在分离过程中的动务是外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溶济和定量的溶质能够透过膜,而其余组分被截留,四者组成了一可分离子到微粒有膜分离过程。
MF能有效地去除菌,UF能去全部病毒和部分子高有机物,RO用于脱除盐份,近来开发的纳滤膜其分离径比UF更小,主要用于去除低分子有机物和盐类。
微滤(MF)的孔径为0。
1~10υm,主要去除微粒和细粒物质,所用的膜一般为对称膜,操作压力0。
01~0.2MPa.超滤(UF)的孔径为0.001~0.1μm,截留分子量大于500μ的大分子和胶全,操作压力0.1~0.001μm,主要脱去水中的盐分,对氯化钠去除率为95﹪以上,操作压力为1~10Mpa。
表1-6-8 反渗透、超滤、微滤3种膜的比较项目RO膜UF膜MF膜膜的孔径/μm <0.001(<10A)膜材料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复合膜醋酸纤维素模、聚砜膜、聚酰胺膜、聚丙烯腈膜醋酸纤维素膜、复合膜、醋酸-硝酸纤维素混合膜、聚碳酸酯膜、聚酰胺膜膜组件常用形式卷式膜、中空纤维素膜卷式膜、中空纤维素膜板式、折叠筒式去除杂质能力无机盐√ √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500 √ 去除能力极小×细菌√ √ √病毒、热源√ √ ×悬浊物粒径>0。
pe薄膜的分类

pe薄膜的分类
PE薄膜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包括:
1. HDPE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具有很好的拉伸性和抗破裂性,适用于制作垃圾袋、购物袋等。
2. LDPE薄膜: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柔软、透明度高,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袋、药品包装袋等。
3. LLDPE薄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既具有HDPE薄膜的强度和耐用性,又具有LDPE薄膜的柔软和透明度,广泛用于制作包装袋、农用薄膜等。
4. MDPE薄膜:中密度聚乙烯薄膜,柔软、透明度高,用于制作服装袋、鞋袋等。
5. UHMWPE薄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具有极佳的耐磨性、耐化学性、低摩擦系数等特点,适用于制作高端防护材料、滑动材料等。
以上是PE薄膜的主要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非常重要。
- 1 -。
pvdf膜的分类

pvdf膜的分类
PVDF膜是一种聚偏氟乙烯膜,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PVDF膜分为以下几类:
1. 超滤膜
超滤膜是一种通过分子筛选原理实现物质分离的膜,其孔径通常在0.01-0.1微米之间。
PVDF超滤膜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饮料工业等领域。
此外,PVDF超滤膜还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和生物医药领域。
2. 逆渗透膜
逆渗透膜是一种通过压力驱动实现溶质分离的膜,其孔径通常在0.0001-0.001微米之间。
PVDF逆渗透膜具有高效的除盐性能和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纯水制备、废水回收等领域。
3. 脱气膜
脱气膜是一种通过气体渗透和扩散实现气体分离的膜,常用于气体分离、液体除气等领域。
PVDF脱气膜具有良好的气体透过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可用于制备高纯度气体和去除液体中的气泡。
4. 电解质膜
电解质膜是一种用于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中的重要材料。
PVDF电解质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可用于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5. 介质膜
介质膜是一种用于电容器和电感器等电子器件中的重要材料。
PVDF 介质膜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电子器件。
PVDF膜具有多种类型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不同类型的PVDF膜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PVDF膜进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加,PVDF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建筑膜材料的分类

建筑膜材料的分类建筑膜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轻质、透光、隔热、防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体育场馆、展览馆等领域。
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用途,建筑膜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PVC膜材料PVC膜材料是最常见的建筑膜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PVC膜具有耐候性好、耐热性强、抗紫外线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室内外建筑膜结构。
PVC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高频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各种形状的建筑结构。
二、ETFE膜材料ETFE膜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膜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
ETFE膜具有透光性好、耐候性强、自清洁等特点,适用于大跨度建筑膜结构。
ETFE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膜气囊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轻质、透光的建筑结构。
三、PTFE膜材料PTFE膜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建筑膜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
PTFE膜具有耐候性好、耐化学腐蚀性强等特点,适用于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建筑膜结构。
PTFE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膜气囊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耐候、耐化学腐蚀的建筑结构。
四、PVDF膜材料PVDF膜材料是一种具有耐候性好、耐化学腐蚀性强的建筑膜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偏二氟乙烯。
PVDF膜适用于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建筑膜结构,如海洋环境、高山环境等。
PVDF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膜气囊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耐候、耐化学腐蚀的建筑结构。
五、聚酯膜材料聚酯膜材料是一种具有耐候性好、透光性强的建筑膜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酯纤维。
聚酯膜适用于需要透光性的建筑膜结构,如温室、展览馆等。
聚酯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高频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透光、耐候的建筑结构。
六、涂层膜材料涂层膜材料是一种将涂层技术应用于建筑膜材料上的新型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合物涂层。
涂层膜具有耐候性好、耐热性强、抗紫外线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建筑膜结构。
涂层膜材料可以通过热合、高频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各种形状的建筑结构。
建筑膜材料的分类有很多种,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020高考热点微专题---电池的革命---桥到膜

电池的革命---从“盐桥”到“膜”“膜”又叫离子交换膜,在原电池和电解质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根据膜的种类有选择地让所需要的离子留下或通过,从而达到人为的目的。
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膜”,原电池、电解池中离子向两极移动的方向不会改变。
1.膜的分类:①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只允许阳离子和H+通过;②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③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
2.膜的作用:(1)在原电池中应用离子交换膜,起到替代盐桥的作用,一方面能起到平衡电荷导电的作用,另一方面能防止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与电极直接反应,提高电能效率。
(2)在电解池中使用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某些离子(或分子)的定向移动,避免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与电极产物反应,提高产品纯度或防止造成危险等。
概括为:将两极隔离,提高电池效率;选择性通过离子,限制离子迁移。
1.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
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C.电路中每流过4 mol电子,在正极消耗44.8 L H2S(标准状况)D.每17 g H2S参与反应,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2.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等优点。
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N2H4+4OH--4e-===N2↑+4H2OC.放电时,电流从a电极经过负载流向b电极D.其中的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3.在电解液不参与反应的情况下,采用电化学法还原CO2可制备ZnC2O4,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结束后电解液Ⅱ中C(Zn2+)增大B.电解液Ⅰ应为ZnSO4溶液C.Pt极反应式为2CO2+2e-=C2O2-4D.当通入44 g CO2时,溶液中转移1 mol电子4.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种含氧酸根杂质的粗KOH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塑料薄膜分类

塑料薄膜分类塑料薄膜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农业、建筑等领域。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塑料薄膜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聚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是最常见的塑料薄膜之一。
根据密度的不同,聚乙烯薄膜可以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HDPE)。
LDPE薄膜具有柔软、透明、耐寒等特点,常用于食品包装、日用品包装等领域。
而HDPE薄膜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常用于工业包装、农用覆盖薄膜等。
二、聚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是另一种常见的塑料薄膜。
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聚丙烯薄膜可以分为挤出聚丙烯薄膜和拉伸聚丙烯薄膜。
挤出聚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平整度,常用于食品包装、饮料包装等。
拉伸聚丙烯薄膜则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和耐热性能,常用于热收缩包装、烟草包装等。
三、聚氯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是一种常用的塑料薄膜,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常用于建筑防水、农业覆盖薄膜等。
聚氯乙烯薄膜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助剂,如增塑剂、阻燃剂等,来改变其性能和用途。
四、聚酯薄膜聚酯薄膜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塑料薄膜,具有优良的抗撕裂性和耐磨性。
聚酯薄膜常用于电子产品包装、光学薄膜等领域,其透明度和光学性能优于其他塑料薄膜。
五、聚氨酯薄膜聚氨酯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塑料薄膜。
聚氨酯薄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常用于涂层材料、电子产品保护膜等领域。
六、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的特殊塑料薄膜。
聚四氟乙烯薄膜常用于高温电气绝缘、化工容器膜等领域。
七、其他塑料薄膜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塑料薄膜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塑料薄膜。
例如聚苯乙烯薄膜、聚甲醛薄膜等。
这些塑料薄膜根据不同的性能和用途,都在特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塑料薄膜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包装、农业、建筑等领域的塑料制品。
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塑料薄膜可以分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等多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的分类————————————————————————————————作者: ————————————————————————————————日期:ﻩ膜的分类环境与资源学院08级3班(一)膜的定义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近年来,膜分离过程已逐渐成为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医药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分离过程。
已经工业化的有微孔过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和气体分离等,渗透汽化也在最近几年中速成了工业规模的装置。
膜分离与反应结合的过程,各种膜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发展较快。
其他非分离膜过程,如控制释放技术,医用人造膜和膜传感器等种类也不少,有的发展速度将超过膜分离过程。
(二)膜的特性◆ 不管膜多薄, 它一定有两个界面。
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三)膜的分类方法膜种类和功能繁多,分类方法有多种,大致可按膜的材料、结构、形状、分离机理、分离过程、孔径大小进行分类。
3.1 按材料分类 无机膜和有机膜(1) 有机膜结构:对称膜(微孔膜、均质膜)、非对称膜、 复合膜形状: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卷式分离机理: 扩散性膜 、离子交换膜、选 择性膜、非选择性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渗透膜、气体分离膜、电渗 析膜、渗析膜、渗透蒸发膜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材料:有机膜、无机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通过膜对油滴及悬浮粒子的有效截留,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具有出水水质好、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不产生新的污泥等优点。
膜渗透汽化有机膜电镜图(2)无机膜◆无机膜是固态膜的一种,它是由无机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沸石、无机高分子材料等制成的半透膜。
◆无机分离膜可以分为致密膜和多孔膜两类◆按IUPAC制定的标准·,多孔无机膜按孔径范围可分为三大类,目前已经工业化的无机膜均为粗孔膜和过滤膜孔径>50 nm 粗孔膜孔径2~50nm 过滤膜孔径<2nm 微孔膜陶瓷膜净水器金属膜电阻膜材料种类高分子有机膜纤维素衍生物类聚砜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类聚烯烃类乙烯类聚合物含硅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甲壳素类无机膜致密膜多孔膜致密的金属膜致密的固体电解质膜致密的”液体充实固体化“动态原位形成的致密膜Pd膜及Pd合金膜Ag膜及Ag合金膜氧化锆膜复合固体氧化膜多孔负载膜多孔金属膜,多孔不锈钢膜多孔Ni膜,多孔Ag膜,多孔Pd膜,多孔Ti膜多孔陶瓷膜,包括Al2O3膜,SiO2膜,ZrO2膜,TiO2膜(多孔玻璃膜,分子筛膜,包括碳分子筛)具体分类◆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从品种来说,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多种已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
以日本为例,纤维素酯类膜占53%,聚砜膜占33.3%,聚酰胺膜占11.7%,其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类材料在膜材料中占主要地位。
3.2、按结构分类:对称膜(微孔膜、均质膜)、非对称膜、复合膜(1)对称膜膜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在各个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所有方向上的孔隙率都相似,亦称各向同性膜(isotropic membrane)。
对称膜虽是各向同性的,但由于膜结构中对称元素的存在,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如中空纤维的径向各向异性膜,其他构型的横向各向异性膜和双皮层中空纤维膜都是对称膜(2)非对膜当前使用最多的膜具有精密的非对称结构。
这种膜具有物质分离最基本的两种性质,即高传质速率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它有很薄的表层(0.1~1μm)和多孔支撑层(100~200μm),这非常薄的表层为活性膜,其孔径和表皮的性质决定了分离特性,而厚度主要决定传递速度。
多孔的支撑层只起支撑作用,对分离特性和传递速度影响很小,非对称膜除了高透过速度外,还有另一优点,即被脱除的物质大都在其表面,易于清除,(3)复合膜◆复合膜或称“薄膜复合”的膜(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是当前发展快、研究最多的膜。
它最早用于反渗透过程;现已用于气体分离、渗透汽化等膜分离过程。
这种膜的选择性膜层(或称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表面上,就像非对称性膜的连续性表皮,只是表层与底层是不同的材料,而非对称膜是同一种材料。
◆复合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有选择性的表面薄层,而且受微孔支撑材料、结构、孔径、孔分布和多孔率的影响;多孔膜结构的孔隙率愈高愈好,可使膜表层与支撑层接触部分最小,而有利于物质传递。
3.3按形状分类(1)平板膜ﻫ(2)管式膜3.3中空纤维式膜平板膜片•平板膜主要的工作领域在平板膜组件•平板膜组件特点:较管式组件比表面积大得多,易于更换膜,适于微滤、超滤◆管式膜主要应用于管式膜组件 ◆管式膜组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压力损失小、透过量大,清洗、 安装方便、可耐高压,适宜处理高 粘度及稠厚液体。
但比表面积小, 适于微滤和超滤。
(3)中空纤维膜ﻩ外形像纤维状,具有自主支撑作用的膜。
它是非对称膜的一种,其致密层可位于纤维的外表面,如反渗透膜,也可位于纤维的内表面(如微滤膜和超滤膜)。
对气体分离膜来说,致密层位于内表面或外表面均可。
4.按分离机理分类4.1扩散性膜扩散性膜亦称“分离膜”。
一种具有微细多孔结构的金属膜片。
微孔可限制普通气流,而容许扩散流通过,因此可以利用质量差异来进行同位素分离。
它的研制是气体扩散厂的主要技术关键。
4.2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主要用于荷电物质(通常指电解质)的分离。
基本原理是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或浓缩溶液中的电解质。
•◆按离子选择性分:阳离子交换膜:R-SO3H,在水中电离后,呈负电性•阴离子交换膜:R-CH2 N(CH3)3OH,电离后,呈正电性4.3选择性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
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5.按分离过程分类ﻫ5.1反渗透膜定义:反渗透过程所用的半透膜,只能透过水分子,不能透过盐分子。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ﻩ6.按孔径大小分类: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6.1纳滤膜纳滤(N F) 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
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 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滤技术最早也是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的淡化方面。
在食品行业中,纳滤膜可用于果汁生产,大大节省能源;在医药行业可用于氨基酸生产、抗生素回收等方面6.2超滤膜超滤(U F)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 至1000um 分子量之间。
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渗透过程示意图聚氨酯在分离膜中的应用超膜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6.3微滤膜一般来说,微滤膜是指一种孔径为0.1-10μm,高度均匀,具有筛分过滤作用的特征的多孔固体连续介质。
依据微孔形态不同,微滤膜可分为两类:弯曲孔膜和柱状孔膜。
弯曲孔膜的孔膜结构为交错连接的曲折孔道的网络,而柱状孔膜的微孔结构为几乎平行的贯穿膜壁的圆柱状毛细孔结构6.4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的分类,按驱动力可分为高压、低压和超低压膜;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和管式膜;根据制膜方式可分为相转化膜和复合膜。
另外,还可根据制膜材料及应用对象等进行分类。
◆反渗透型膜构造上在表层有一很薄的致密层(0.1-1.0μm),即脱盐层或活化层,在表层下部是多孔支撑层,厚度为100~200μm,活化层基本上决定了膜的分离性能,支撑层只是起着活化层的载体作用,基本上不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四.总结◆分离膜由高分子、金属、陶瓷等材料制造,以高分子材料居多,按其物态又可分为固膜、液膜与气膜三类。
气膜分离尚处于实验研究中,液膜已有中试规模的工业应用,主要用于废水处理中。
◆目前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多为固膜,固膜主要以高分子合成膜为主,高分子膜可制成致密的或多孔的、对称的或不对称的。
◆近年来,无机陶瓷膜材料发展迅猛并进入工业应用,尤其是在微滤、超滤及膜催化反应及高温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其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机械强度高等优点。
陶瓷膜和金属膜亦可以是对称或不对称的,但制备方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