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原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原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黄土高原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形区划,是必须要学习的知识点之一。

黄土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而且也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黄土高原的主要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面积达到640多万平方公里。

它东起黄河、西至秦岭,南至巴山、北接长城,包括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六个省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

黄土高原地处大陆内部,远自海岸线,气候干燥,有着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1.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风蚀地貌,以黄土堆积为主。

由于地处高原内部,离海岸较远,水流不足,造就了干旱半干旱的气候,这样的环境气候条件下,雨水少,大风多,黄土高原地区就特别容易遭受风蚀作用。

2.黄土高原还是消长型地貌的代表。

消长类型地貌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表物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消长型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了这一地区的公路、铁路、河流等沿线地貌的消长而形成。

三、黄土高原的经济地位黄土高原不仅是中国十九个省区的来源,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带。

这里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钨等矿产资源,也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剥离造成了黄土高原流失严重的现象。

防治水土流失不仅关系到黄土高原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更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保护黄土高原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技术力和人力,才能进行农业、林业、畜牧业、生态旅游开发等各种经济活动。

总之,黄土高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地形区划,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加强对黄土高原的保护,有助于促进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浓厚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沉积、压实、风积和水蚀等多个环节。

1. 沉积过程: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的沉积物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2. 压实过程:随着地壳的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并受到岩石和土壤的压实作用,沉积的物质逐渐变成了黄土。

3. 风积过程: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风力较大。

细小的黄土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翻飞和聚集,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特有地貌。

4. 水蚀过程:在某些地区,水的冲刷和侵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黄土高原的地貌更加多样化。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

1.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以平缓丘陵和沟壑深切的塬地为主。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波浪状的景观,被誉为“黄土马蹄”。

2. 水文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下水属于矿泉水,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特征:黄土高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干湿季节的对比。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1. 植被覆盖: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覆盖严重破坏。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壤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但也容易流失。

土壤保护是保障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大力实施梯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篇一:黄土高原】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高原、黄土梁、黄土海角。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山谷密度高,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有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篇二:东北三省】1.位置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考点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太行山脉,西至③乌鞘岭,北连⑤内蒙古高原(大致以④长城为界),南抵①秦岭。

2、主要省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自西向东)3、黄土风情: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白羊肚头巾,革命圣地—延安【考点二】风吹来的黄土1、成因:“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2、地貌景观:塬、墚、峁、川。

黄土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其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两个川。

【考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的原因(简答):自然原因:(1)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2)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3)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4)地形:平地少,斜坡多。

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3、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肥沃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破坏。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2)生态建设的效果:①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②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知识点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

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完成第4~5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千沟万壑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A.制止滥垦滥伐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D.搞好水土保持3.下列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B.青海、河南、内蒙古、甘肃c.山西、陕西、甘肃、宁夏D.山东、陕西、宁夏、甘肃答案:1.D2.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

这个地理区域的土地质量很差,土壤多为黄色的黏土,缺乏养分和水分,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这里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被称为“荒漠化”地区。

但是,黄土高原也有很多特殊的地理和生态条件,这些条件孕育了不少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色,成为了中国学生地理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

第一,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非常独特,这可以从地形图上看出来。

整个黄土高原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形势,整个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山地和南部丘陵两个地形区域。

北部山地区域的海拔相对较高,地势比较险峻,而南部丘陵区域则相对平坦,适合种植作物。

除了以上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化的红黏灰岩、白云岩、菱镁矿等矿物质颗粒物质组成的,这些矿物质颗粒物质的平均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极易随风飘散,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黄风暴”现象。

第二,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也非常独特,有“三寒一热”和“四季不分明”之称。

这里的“三寒一热”指的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和多风,而“四季不分明”则是指干旱、紫外线强度大、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气候条件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例如风沙暴、短暂强降雨、山洪等,这些灾害非常危险,往往会对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

这里曾经孕育了不少古代文化和文明,例如夏朝和商朝就是在这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此外,黄土高原在中国史书上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经过黄土高原,这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唐代和宋代,黄土高原的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了国内外。

同时,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例如黄土高原的鼓舞、拉丁、刁谣、山歌等,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 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知识点试题

人教 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知识点试题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给人的印象:、、。

2、黄土高原的地表:、、严重。

3、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西至,北连,(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上奔流着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5、黄土,便于。

【二】、风吹来的黄土6、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7、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认同。

8、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①原因:黄土土质极易遭受侵蚀。

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沟壑。

②结果: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

【三】、风吹来的黄土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严重的水土流失。

10、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②;③。

人为原因:①;②;③。

12、水土流的危害:①;②;【四】、水土保持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保持的经验:①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14、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意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试题精选】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A 东起太行山B 西至乌鞘岭C 北连内蒙古高原D 南抵南岭2、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的人文或者自然地理特点的是()A 千沟万壑B 陕北窑洞C 白山黑水D 信天游3、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下列不是黄土可开挖窑洞的原因的是()A 黄土土质疏松B 黄土具有直立性C 黄土不易崩塌D 黄土比较干燥4、黄土容易受流水侵蚀,是因为()A 黄土土质疏松B黄土具有直立性 C 黄土不易崩塌 D 黄土比较干燥5、下列哪一个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描述()A 地表破碎B 沟壑纵横C 地势平坦D 塬、梁、峁、川6、下列不属于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A 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 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C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D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7、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A 植树种草B 修建梯田C 修挡土坝D 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8、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①植树种草②修建梯田③修挡土坝④合理安排农业生产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9、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①植树种草②修建梯田③修挡土坝④退耕还林还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0、植树种草对水土流失有什么作用()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少水土流失④能有效减少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1、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 冰川说B 水成说C 风成说D 火山灰堆积说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A 内蒙古高原B 云贵高原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13、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A 竹楼B 平房C 窑洞D 蒙古包14、黄土高原在人头脑中的印象()①白羊肚头巾②窑洞③北大仓④信天游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5、对黄土高原的认识()①千沟万壑②地表破碎③水土流失严重④白山黑水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经验有()①打坝淤地②林草护坡③植树种草④退耕还林、还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7、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是()A 黄土梁B 黄土坝C 黄土峁D 黄土塬【亲爱的同学们,成功的大门向你敞开,努力去打开吧!】。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点。

一、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东经103°~114°之间。

2. 土地类型:黄土高原主要由黄土构成,分为林黄土、耕地黄土、草地黄土和沙化黄土等几种类型。

3. 地势起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可达3400米。

三、土地利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比较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

1. 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

2. 林业:在部分较为湿润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主要种植柏树、杉树等。

3. 牧业: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适宜养殖牛、羊等牲畜。

4. 旅游业:黄土高原的奇特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起了旅游业。

四、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1. 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短缺问题。

2. 土地退化:长期的过度人类开发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包括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

3.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 灾害频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地貌,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储备地,也
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
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区系、水土保
持等方面论述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7%。

二、地质特征
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位于中国板块东段断裂、
隆升和沉积活动的边缘,受三大山系和黄土高原内部地质构造的
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黄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三、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旱少雪,春、秋季温差大。

气候特征影响了该地区植被分布、土壤结构等。

四、土壤特征
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淤泥状黄壤和灰色的粉状灰壤组成,土壤质地松散,易被风蚀、水蚀。

该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不足,土地肥力差。

五、植被特征
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多样,由林、草、灌丛、荒漠等不同类型组成。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荒漠化和沙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植被结构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六、生物区系
黄土高原的生物区系种类较多,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而该地
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
威胁。

七、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保持已成
为该地区的头等大事。

原本缺水缺土的黄土高原如今,被称为全
国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之一。

水土保持突出问题是防风固沙、水土
保持和城市化的统筹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黄土高原虽然面
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保护好黄土
高原,减缓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
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