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转型

近代中国的转型

近代中国的转型.(近代化)一、含义: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

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经济: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2. 政治: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3 、思想文化: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本文将探讨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设计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及全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19世纪末以来,武汉逐渐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当时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武汉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汉开始兴办近代工业,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此后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促进了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

武汉近代工业的初创期始于1898年,当时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汉口、武昌两个分厂。

这一时期的工业生产主要以军事需求为主,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后,武汉近代工业进入发展期。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逐渐向民用领域拓展,涉及到纺织、造纸、制药等多个行业。

一些外资也开始进入武汉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20世纪30年代后,武汉近代工业进入转型期。

这一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和国内战争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在这种情况下,武汉近代工业开始向重化工业转型,逐渐发展成为以钢铁、机械、电力等为主的工业基地。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外观、功能和材料三个方面。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受到西方工业设计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多采用简洁、实用的风格,追求线条流畅、色彩明快的效果。

例如,汉口啤酒的瓶身设计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其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搭配使其成为当时的时尚符号。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在功能设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如在民生工厂所生产的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机械和电子技术,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受到当时社会需求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产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当时市民的生活需求。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_阶段_特征与前景_黄群慧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_阶段_特征与前景_黄群慧

0
3 个(海南、西藏、新疆)
008 009 01.83
16
172 738 39.52
5(山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
034 717 07.94
11(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 138 020 31.58
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
10
225 014 51.49
6(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山东、重庆) 100 629 23.03
进程未必会一帆风顺,金融危机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的重大趋势,加大
了中国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难度,增加了中国工业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关键词:工业化;阶段;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服务化
中图分类号:F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7-0005-07
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突出特征是,十几亿人口
的大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工业化、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中国工业化前景是光明的,按照正常发展,中国最晚将在 2025 年到 2030 年实现工业化,但中国工业化
收稿日期:2013-05-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85) 作者简介:黄群慧(1966-),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与企业管理。
·5·
经济与管理(月刊)
期和后期各具体划分前半阶段、后半阶段。而具体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到达什么样 的阶段,一般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 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 来综合评价和判断。

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对工业革命的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影响了欧洲大陆并传播到美洲,带动了许多国家工业革新。

背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劳动力。

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

另外科学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形成。

历程纺织工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9年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影响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⒉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⒊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一)物质生活的进步:工业化以其强大的动力,促进了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近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科学的胜利进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最终给近代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1895--1919近代中国

1895--1919近代中国

戊戌变法有什么进步意义?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 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 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做指导, 即从西方引进的近代论。 ——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 经济: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 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 驿站,设立邮政局 • 军事: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 海军。 • 文教: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 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 壁上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长期以来,在研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时,人们一般总是拿以下这些理由来为变 法运动的失败进行辩解,例如,保守派势 力过于强大,变法派力量过于弱小,慈禧 太后掌握实权,广大官员对变法不支持, 等等。然而,所有这些因素,与其说是变 法失败的原因,不如说是一场改革必须预 先考虑的前提条件。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 的激进与保守》 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特别需要在现存体制不发生根 本性的变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团结大多数人群,尽可能地利 用体制内的共识资源与传统权威合法性,使改革过程的权力与利 益再分配所引起的震动减少到最低程度。 改革的要点恰恰在于,在缺少共识的地方尽可能多地寻找共 识,而不是相反;改革需要在不同的个人、利益团体与政治势力 之间求同存异,而不是相反—去扩大彼此之间的认识分歧。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C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它有利于中国 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4——6题。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5、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 (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 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考点检测题
一、经济工业化专题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据此回答 1——3题。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 )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 ( ) A、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C、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五、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完成近代化任务。 请思考:两者的关系整样? 两者是相互交叉互动的关系。 1、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 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 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 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 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 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 最终目的。

专题六:中国近代化问题

专题六:中国近代化问题

专题六:中国近代化问题盐城市第一中学 高三历史组一、专题特征:1、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2、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下进行的,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任务。

3、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的组织下进行的。

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一直没有能实现近代化。

4、中国的近代化有一个渐变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

5、中国的近代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知识要素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派与维新派区别与联系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由洋务到维新转变的原因维新变法 维新思想的形成、传播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与外国资本主义改革运动的比较新思潮的背景、内容、评价 新思潮萌发思想文化: 新思潮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评价 中国近代史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经济、技术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化代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心时事,注重研究现实,接受外来知识。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向西方学习的最早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经济,并制定了资本主义性质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这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洋务运动,其核心是引进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主题二
近代列强侵华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特征:(1)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列强侵略以发动战 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 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 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 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 门——商品输出市场、 原料产地——资本输出这一主线来回 答,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知识来回 答。
答案 侵略活动: ①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 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中国 内地市场;③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 洋行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
2.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 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 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 (2) 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则是以扩大资本 输出为目的,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综上所述,列强侵华的手段多样,但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产物。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相联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程虽然不长,却是极具波澜壮阔和磨难的。

从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由落后走向富强的工业化的漫长艰辛路程。

本文将结合历史事实和评价来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和开始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下子摧毁了中国传统的闭关自守模式与传统的经济体制。

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一直没有停止。

经济萎靡、政局动荡,人民贫穷。

然而,曾经被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也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探索重新振兴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萌芽始于1861年创立的江南造船厂。

此举使得中国可以自主制造和维修船只,增强了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力,而不再仅仅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舰队。

此后,由于内忧外患,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重节诞生于中国,矿山和钢铁也开始在中国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中国所处社会的政局和战争爆发,使得其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尤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都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的挫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中国的大力工业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近代工业的重心一直在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因为那里拥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同时,中国的纺织业、火药业、造纸业、采矿业等也在发展中。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
针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次艰难却值得赞扬的尝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被列强侵略所迫的产物,无法与那些自主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相比。

不论赞扬与否,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大
的作用。

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一个被封闭的国家,工业化的推进使中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此外,工业化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人的薪水,也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了中国国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中国的工业化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自主走向现代化。

中国的工业化进
程受到包括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在内的无数障碍,使得这条道路极其曲折和艰难。

同时,内外政治斗争、贫困和不平等,也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是单一的结果,而是一系列不同的因素和事件
的共同作用。

虽然这段历史是充满磨难和困苦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