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x课件(16页)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x课件(16页)

1.第一段和第三介绍了齐 人在妻妾面前的表现怎样?
2.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 么? 3.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 怎样的一个人?
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 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小试牛刀
将本文改编成一个短话 剧,请同学来表演。
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法来达到讽刺效果的?
• 一是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 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 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猥琐与外表的庄重 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 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6
.与其讪其良。
过。
讪:讥讽,怨詈也
一词多义
•A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卒之东郭间, 之祭者…又顾而之他。 • 前一个是助词,后面都是动词,到、往。 •B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的
•C 而良人未之知也。 代词,这件事。
•D 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取消句子独立性。

• A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方法
• 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道路
•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仁政”,或道义
•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自然规律
• E不足为外人道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文的特殊句式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之知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夫晋,何厌之有 ?
读准音
• 处( chŭ)室 餍(yᾲn ) • 瞷(jiàn ) 施( yí)从 • 墦( fán ) 讪( shàn)
重点字词理解
• 1.餍酒肉而后反。 餍:饱,动词,吃饱 • 2.则近富贵也。富贵:名词,有钱有势的人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基础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夫以勇者之气而自卑者3. 君子之交淡如水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进阶断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 夫妻反目而相诟病者有之矣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高级断句1.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而身死名灭者多矣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综合练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名篇节选断句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3. 韩非子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5. 《资治通鉴》云,唐太宗谓群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诗词断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成语典故断句1. 狐假虎威虎不知其为狐所借也2. 画蛇添足者虚有其表也3. 指鹿为马者混淆是非也4.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5. 杯弓蛇影心疑生暗鬼也八、历史事件断句1. 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操军2.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击败苻坚百万之众3.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4.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5.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言文断句,适合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提升。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齐人有一妻一妾》(1)

《齐人有一妻一妾》(1)

齐人有一妻 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 反。其妻问所 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
处室:住在一起。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 人。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 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餍:吃饱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取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 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 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 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
《孟子》选读
第二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重点文言字词,无障碍翻译 全文,熟读全文;
2、理清全文脉络,分析齐人形象; 3、探究寓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自学五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结合注释 翻译老师所标记的重点字词, 做好批注,组内讨论,标记仍 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 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
对比的手法: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教师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教师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班级姓名一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源自这段文字的历史典故:二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2.你读了这个寓意故事的感悟: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男人在家充老爷,在外装孙子)往届学生答案:借来的虚荣浮华终会破散(覃昊天)。

再完美的谎言也有被现实甩耳光的那一天(李卯灵)。

牛皮总是会被吹破的(曾晓佳)。

人前风光可能背后潦倒(宋佳欣)。

死要面子活受罪(朱柯昊刘宇婷)。

不要把用低贱手段获得的成果得意地炫耀给人看(罗逸飞)。

贫贱不能移(李淳楷)。

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李阳)。

追求富贵要找正确的方法,不要不择手段(杨思奇)。

三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精品文档 (62)《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精品文档 (62)《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基础题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1.瞷()2.施()3.讪()4.墦间():二、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项()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饱。

反通返,返回。

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富贵:富贵的人。

C.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瞷:暗中窥视。

之:去。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国:国家E.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蚤通早,早上。

F.与其妾讪.其良人。

讪(shàn):讥讽,咒骂。

G.卒之..东郭墦(fán)间。

卒:最后,终于。

之:动词,去。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4.其妻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赏析题四、对这篇短文内容艺术赏析有错的项是()A.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或者说讽刺活撑面子死爱罪的人的恶劣行径。

B.这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

C.“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五)《庄暴见孟子》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王语暴以好乐()庶几()有诸()独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2、一词多义理解:①.见A庄暴见孟子B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C父子不相见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E居有日,扁鹊复见F诚恐见欺于秦被②.以A暴未有以对也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C以啮人,无愈之者D无以,则王乎E不推恩无以保妻子F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③.直A直好世俗之乐耳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C而直为此廪廪也D半皮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E蓬生麻中,不扶自直④.举A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举数人以训汝E举大计亦死F戊卒叫,函谷举⑤.夫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3、解释下面加点词。

⑴王语暴以好乐⑵直好世俗之乐耳⑶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⑷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⑸兄弟妻子离散⑹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4、翻译下面句子。

(1)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

二、判断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1.王语暴以好乐2.独乐乐,与人乐乐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4.今王鼓乐于此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三、内容分析。

(一)第一自然段。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A、正面提出论题。

B、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制造议论悬念。

C、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

(二)第二自然段。

1、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

“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答。

2、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理由是什么?请简析。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实词餍、瞷、卒、墦、讪等,虚词之、施及文言句式。

(2)了解孟子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3)分析孟子寓言的讽刺效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讲练结合,夯实基础知识。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孟子对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和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孟子寓言故事的情节极其寓意。

2、分析孟子寓言的讽刺效果。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句段),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上一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论语》,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其实,在诸子百家中有很多人喜欢用寓言来揭示一个道理,如《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庄子的《庖丁解牛》等,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来学习一篇孟子的寓言故事,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整体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由于他景仰并弘扬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又一位大师,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本于孔子而有所发展,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张扬性善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孟子》的文学性较强,富有气势,长于论辩,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

(2)学生听录音后自读课文3、课堂活动(1)活动一:练习引导,夯实基础字音:处(chǔ)室必餍(yàn )酒肉瞷(jiàn )墦(fán )施施(yí)讪(shàn )通假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同“返”回来○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同“早”早晨“施”同“迤”斜行○3几希矣“希”通“稀”少实词:○1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吃饱○3瞷.良人之.所之.窥视/ 助词的/ 动词去到○4国中都城内○5卒.之东郭墦.间最后终于/ 坟墓○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7与其妾讪.其良人讥笑怨骂○8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词类活用:○1则尽富贵..也形容词—名词富贵的人○2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意动用法以….为羞文言句式:○1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2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定语后置一词多义:○1之A.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一个是助词的/后一个是动词到往B.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助词的C.而良人未之知也代词这件事○2施A.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斜行B.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2)活动二:初步感知,梳理情节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3)活动三:层次阅读,深化鉴赏学生小组讨论○1你觉得良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良人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1,其良人出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3。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4,则尽富贵也5。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6,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7,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8。


蚤起9,施从良人之所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11。

卒之东郭墦间12,之祭者乞其余13;不足,又顾而之他14。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15。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6,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17,而相泣于中庭18,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9,骄其妻妾20。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21。

词句注释
1.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4.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5.富贵:指富贵的人。

6.其:指良人。

7.未尝:不曾。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8.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

所之,所去的地方。

9.蚤:通“早”。

10.施(yí):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11.国中: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12.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

卒,最后。

之,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13.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14.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15.道:方法。

16.终身:终身依靠
17.讪(shàn):讥讽。

18.中庭:庭院中。

19.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

20.骄:骄傲。

21.几希:几乎没有。

希,通“稀”。

[1]
一、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4.其妻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二、对这篇短文内容艺术赏析有错的项是()
A.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或者说讽刺活撑面子死爱罪的人的恶劣行径。

B.这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

C.“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有力地揭露了齐人可笑的虚荣心。

D.本文通过想像将生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

)
E.“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

“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

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

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

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

F.“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

“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

齐人每外出,必直奔坟场乞食,必饱食而后返,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可是闹了笑话。

三、结构特点赏析
1.“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问其与饮食。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全文的点眼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小妾说:(我们的)丈夫一旦出门,就一定要酒足饭饱才回来。

(我)那些与(他)一起吃喝的人(是什么人),(他就说)全部是些富贵的人啊,可是不曾有显贵的人来过(家里),我想暗中他,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2.早上起来,跟踪丈夫去的地方,(可是)遍城没有人愿意与他停下来和他说句话。

3.最后,(丈夫)去了东城处的坟茔里,到祭祀人祭祀过的地方,乞求那些残余下来的东西。

4.妻子与小妾先是咒骂她们的丈夫,后来竟然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是他们的丈夫不知道这情况,从处回来时得意洋洋,在妻妾面前骄横跋扈。

二、EF(E“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

范围是不确定的,不单富贵者,当是指一切人。

F,“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错。


三、 1.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答: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3.答:承上启下,过渡铺垫。

4.答: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有力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刺为追来富贵显达,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