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调查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河西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

之。……故以亲屏周。“ ”中应为

A. 禅位 B. 传位 C. 封建 D. 礼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故以亲屏周”指的是利用亲族来维护周天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亲族子弟,建立诸侯国来维护周天子的统治,C正确;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传位和“故以亲屏周”不符,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和“故以亲屏周”不符,排除D。

2. 《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接在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

A.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C. “所来少不觉其少无卖不尽之货又买不尽此地之货为海内第一”

D “使人人各遂其私求,人人之私利既获,而通国之功利寓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管仲重视农业,认为国家要想富强,首先要“末作文巧”,说明其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因此后文最可能接的是对农业的重视相关内容,B正确;A强调的是施行仁政,排除;C、D强调的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排除。

3.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B. 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

C. 魏晋时期代田法得到普及推广 D. 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壁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西北地区出现了铁犁牛耕技术,B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这是孝 - 2 - 文帝改革的结果,排除A;代田法在壁画中无法体现,排除C;农业生产动力依然是畜力,排除D。

4. 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A. 井田制世卿世禄制 B. 井田制察举制

C. 土地私有制中外朝制 D. 土地私有制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拥有土地的成为地主阶层,失去土地的成为贫民阶层,因此它容易导致社会集团的流动;科举制主要是根据考试成绩来选官,较低集团的人可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制是维护贵族集团利益的,不能实现不同集团之间的流动性,排除A项;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土地属于国有(王室所有),无法变动,故与社会集团流动性无关,排除B项;中外朝制是汉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与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无关,排除C。

5.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所以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6.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 3 - 【详解】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由中国政府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收回了这项主权,A正确;B、C、D涉及的条约内容中没有关税相关内容,排除。

7. 1861年11月20日清廷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这一任命

A. 反映光绪帝重用汉族官员 B. 是为了阻止太平军西征

C. 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 抵制了英法的军事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任命他们统辖地方军政事务,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即有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C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太平天国的西征已经结束,排除B;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

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AC两项为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所以排除AC两项。D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了变法维新制度氛围,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主张易服

9. 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学说

A. 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C. 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D. 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可知题干强调国家富强与否与国民有很大的关系,A项正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排除B;严复是维新派人士,不主张革命,排除C;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作为维新派的严复的思想不可能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 - 4 - 源,排除D。

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推翻了军阀政府的统治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这次革命使革命的火焰从珠江三角洲燃烧到了到长江三角洲,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正确;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A排除;北伐战争以国民党叛变革命失败而告终,并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不是完全推翻,排除C。

11.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苏维埃政府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武装反抗国民党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共同抗日,取消“苏维埃政府”,陕甘宁边区作为特区而存在,故选C,排除ABD。

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 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意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是在渡江战役之后,排除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排除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在建国后展开的,排除D。

13. 下列文献中,首先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5 - C. 《论联合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AC项没有涉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项是在1949年之后,故ACD项不符合题意。

14. "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文中"三角"分别指

A. 美国、日本、中国 B. 中国、美国、西欧

C. 美国、日本、西欧 D. 中国、美国、苏联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出于对抗苏联的共同利益,故“三角”分别指中国、美国和苏联,故选D;日本和西欧都是追求美国的,没有和美国和中国形成三角,排除ABC。

15. 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说明 ( )

A. 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B. 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 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人大通过七部法律,出台了对各政府部门的法律规定,体现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故A项正确;我国的法律还在完善中,当时不能说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1979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情况,故D项错误。

16.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