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草原》课件
草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PPT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翠色欲流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品 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 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mēng(蒙人)蒙mé Nhomakorabeag(蒙受)
měng(内蒙)
多字音词
课文赏析
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把那 草原的美写出来呢?
品原草美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清 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 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录得。
勾勒 骏马 鞭子 无 限 羞涩 天涯 襟飘带舞
毯tǎn (毛毯、地毯) 渲xuàn(渲染)
勒lè(勾勒、勒索、勒令)
吟yín (吟诗、呻吟) 迂yū(迂回、迂见) 襟jīn (衣襟襟怀)
蹄tí (马蹄、铁蹄) 貌mào(相貌、外貌) 拘 jū (拘束、拘留、拘谨)
学生习字
lè(勒令)
勒 lēi(勒紧)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C )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的先后的顺序 C、按地点转换的顺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老 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
录
一 课文导读 二 字词积累 三 课文赏析 四 拓展学习
课文导读
作介者 绍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PPT课件

草原 线 条
洒脱
mào
礼貌
xiū sè
羞涩
衣裳 拘束 感人
热乎乎
柔美 彩虹 干部 会心
惊叹
tí
马蹄
举杯
微笑
乐趣 目的地 蒙古包 奶豆腐
词语解释
A.拘束
B.洒脱
1.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
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
什么危险。
(B)
2.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 A )
亲切相见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 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 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 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 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 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 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哪些内容?
事情发展 的顺序
草原风光图 —— 自然美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Biblioteka 人情美草原风光蒙古包
骏马奔驰
课文解读
自然美
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来
表现草原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空气 清鲜 天空 明朗 小丘 绿的、翠色欲滴 羊群 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 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 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 草原的无限乐趣。
感受蒙古风情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情好客
2.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有关的语句很
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草原》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第一次去内蒙古后写下的游记中的一个片段改写而来。
原游记发表于1961年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还包括了一段引语和“林海”“草原”“渔场”“农产”“风景区”“呼和浩特”“工业基地”七个片段。
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从课文内容看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
文章第一段是从总体上写草原,之后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
2.从课文语言看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3.从单元整合看把《草原》和《丁香结》两篇课文进行比较,《草原》记述了老舍先生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激动、新鲜的心情难以抑制,所以在写作中,特别突出真切的即时性感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草原 说课稿

草原一、说教材《草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从地理位置上了解内蒙草原、了解西部大开发及西部大开发的意义,然后充分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课文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知道了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是民族风情的具体体现。
为了体现感知体会的完整性,我把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全部安排在了第二课时。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于孩子们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自然风光”这部分时,我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
借用多种资源,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为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作铺垫。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部编教材】草原上课课件1

【部编教材】草原上课课件1
【部编教材】草原上课课件1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 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 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 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 实在令人兴奋。
•
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 种是以 湘西生 活为题 材,一 种是以 都市生 活为题 材,前 者通过 描写湘 西人原 始、自 然的生 命形式 ,赞美 人性美 ;后者 通过都 市生活 的腐化 堕落, 揭示都 市自然 人性的 丧失。
•
3. 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 ,记忆 超强, 对现象 世界十 分倾心 ,对大 自然的 声音、 气味, 社会上 的人与 事怀有 浓厚的 兴趣。 他把大 自然与 社会生 活称为 一本“ 大书” ,他从 这本“ 大书” 中学到 了许多 书本上 没有的 东西, 他在自 然和社 会中倾 心体验 ,尊重 生命本 真的做 法,并 非不爱 学习, 而是为 了更好 的学习 。
•
4.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 且晴朗 明澈, 但是缺 少深度 。也有 评论家 认为好 就好在 没有深 度,因 为没有 深度的 “看” 风景, 其实就 不为一 般的社 会价值 所局限 ,这样 也就抛 弃了自 以为是 的优越 感和置 身事外 的位置 ,而是 在宇宙 万汇的 动静之 中“看 ”。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还 要举办赛马、赛牛、射箭等活动。
那时,漂亮的姑娘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 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甜美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 们敬酒。
【部编教材】草原上课课件1
【部编教材】草原上课课件1
1.《草原》说课稿

1.《草原》说课稿1.《草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板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四个方面来说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是老舍先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经历,描绘了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蒙汉情深。
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对本组课文的教学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根据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我将从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析优美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情深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选择教法学法必须遵循课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为此,我将采用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法展开我的教学。
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学习。
各位评委老师:接来下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教学:(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呢?是不是有种置身大草原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到大草原看看!——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学课件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2)

研读课文第三、四、五部分
思考: 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古 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课堂小结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 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 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 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 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堂小结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 原为题呢?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 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古族人民的心灵之 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 蒙古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 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1.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 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
“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 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草原》教学案例介绍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草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在读中使得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听朗诵《敕勒川》,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深情的朗诵,欣赏了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运用情境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
二、介绍作者,自然过渡1、板书课题:草原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三、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xínɡ:一起行路。
同行hánɡ: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文中“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不要多一点,“涩”不要少一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讲了那些内容呢?引导并板书:景色人情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