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育教学法

合集下载

关于范例教学法

关于范例教学法

关于范例教学法
注意问题:范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提供示范。

关键在于以特殊的范例“类”推!在信息技术中应用还真有必要好好探索一下:)
以下是范例教学法常用的几个教学阶段:
第一个阶段: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以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我们的例子来说,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洪秀全起义来说明农民革命。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的特征。

第二个阶段: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这个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认识,进行归类,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从洪秀全起义这一革命事件的例子归纳所有农民革命均由于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引起,得出类似的特征。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掌握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第三个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通过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认识,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历史教学中,通过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来认识在;日社会中农民革命斗争是革命进步的动力这个客观规律。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第四个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切身经验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上述三个阶段教学的基础上,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生活的经验。

例如,历史教学中,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中是历史的主人,我们要在思想情感上与劳动人民共命运,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呜。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认识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在自己思想感情上起了作用,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教育教学设计范例

教育教学设计范例
课题 课程 类型 设计思路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Teaching Design
SEFC BookII, Unit4 A garden of poems, The third period (高二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阅读课
设计者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 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 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 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 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 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本 年段国家级子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形成性评价”的实 施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Teaching Procedure Activities
Purpose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Step1 Warming up (热身— 英语诗歌
朗诵竞赛)
10 min.
Step2 Presentation (导入)
Hold an English poem recital competition. Divide the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Knowledge Aims: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词汇和语言点(见教学重点第 2 点)。 2. 充分理解课文大意并完成所给的任务。
Ability Aims: 能力目标:
任务型 活动:学生 小组活动, 收集适合朗 诵的中外诗 歌包括中英 文译文,既 锻炼了学生 的动手收集 材料的能 力,又激发 了参与学习 过程的热情 和竞争意 识,学习了 翻译、欣赏 原文及其译 作并学习体 验了诗歌朗 诵的美感。 最后由全体 同学对各组 参与代表投 票进行非测 试性评价。 紧扣上一环 节的英文诗 歌朗诵竞 赛,课件展 示两首中外 著名的诗歌 及其译文, 引导学生初 步了解东西 方诗歌,古 典诗歌和现 代诗歌的异 同,为后面 的快速阅读 和讨论环节 作铺垫。

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
“范畴”一词是教育学术语,它表示“基本的 结构关系”,这种基本结构关系包括学习客体和 学习主体。
克拉夫基认为“范例”和“范畴”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获取知识的途径,后者是 指所获得的结果和所打下的基础。他认为教学应 着力从范例入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 识,即范畴性知识,以便帮助他们独立的进一步 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范畴教育”就是通过一 定教育内容使主客观同时得到开发的教育。
1.开端:《图宾根决议》 2.高潮: 瓦根舍因 3.衰落 4.高潮: 克拉夫基
总体来讲,范例教学是以《图宾根决 议》为开端,在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教 育家从个别学科领域探索范例教学原理 应用的可能性的研究中逐渐形成,并在 以克拉夫基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总 结范例教学反而经验,探索范例教学本 质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等研究中完善起来 的。
克拉夫基说过;“惟独符合在范畴教育概念 中统一标准的那些内容才允许在教育中占有中心 位置。”
3.强调从整体来说明教育
实质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形式教育强调发展 学生能力。克拉夫基认为这两者都没有把握教育 现象和教育过程的本质核心。克拉夫基强调教育 是一个整体,绝不是各教育部分的凑合。
4.教育过程的双重开发
3.范例教学的四个阶段
(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整体的一个
或几个特性来说明这个整体,也就是通过个别的 典型特征说明其整体。
(2)范例性的阐明“类”归纳、推理,认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3)范例性的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
(1)“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就是一方面 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和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从 一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另一方面,一个个课题 又应当是系统的,每个课题都是学科知识系统中 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反映与其他课题在该学科 整体中的相互关系,乃至反映整体本身。教学中 的每一个范例之内的联系,实质上也就反映了学 科内部的逻辑联系。

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经典流派24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简称“范例教学”,又称“示范性教学”、“代表性教学”、“基本性教学”、“基础性教学”、“典型教学”、“经典性教学”等。

20世纪5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兴起,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学流派之一。

最先由H.海姆佩尔(Hermann Heimpel)提出构想,后由M.瓦根舍因(Martin Wagenshein)正式提出并付诸实践,再由德国教育家沃尔夫冈·克拉夫基(Wofgang Klafki)做理论阐述而逐渐完善。

1949年,海姆佩尔在历史教学中提出“示范教学”的原理,是为范便教学的萌芽。

1950年,瓦根舍因在物理和数学的教学中提出“范例教学原理”,此为最早的范例教学理论。

1951年,联邦德国召开图宾根会议,通过了《图宾根决议》,主张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有教养的人,必须精选教材。

1957~1958年,克拉夫基和H.朔伊尔关于范例教学的本质及其教学意义的理论著作出版,同时J.德博拉夫和克拉夫基有关范例教学历史背景的理论著作也已问世,将范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引向深入。

范例教学主张,通过个别的范例即关键性问题,来掌握一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它旨在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教材结构,理解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知识。

其主要理论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性”、“四个统一”和“五个分析”。

“三个性”指:①基本性。

应教给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②基本性。

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③范例性。

教给学生精选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应用。

“四个统一”指:①教学与教育的统一;②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统一;③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④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五个分析”指教师备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五大方面的分析,每个方面又有许多细目,总称“教学论分析”,它们是:①基本原理;②智力作用;③未来意义④;内容结构;⑤内容特点。

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包括四人阶段:①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地掌握律和范畴阶段;④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范例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范例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及其应用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特点。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和资源整合。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多媒体工具和在线平台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作品和运用在线教育资源。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融合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教育技术。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他们对其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2、知识讲解(30 分钟)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范畴,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软件和硬件的发展等。

讲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电化教育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和推动因素。

重点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如多媒体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智能化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工具演示(30 分钟)打开多媒体制作软件(如 PowerPoint),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一份简单的教学幻灯片,包括文字编辑、图片插入、动画效果设置等。

播放一段教学视频,介绍视频剪辑软件(如 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操作,如剪辑、添加字幕、特效处理等。

登录在线教育平台(如 MOOC 平台),演示如何搜索课程资源、参与在线讨论、提交作业等功能。

“范例教学法”理论述评

“范例教学法”理论述评
维普资讯
范 例 教 学 法 就 如 我 们 写 议 论 文 一
样,用范例来证 明 自己的观点,我们用
范 例 教学 法 来指 导 自己的课 堂 ,根 据 范
‘ 例 教 学 法 ” 理 论 述 评 ‘ 范
◎邹 利 敏
例 来 向学 生 展 示 自己要教 的知 识 ,相对 于其他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有独特的优
内容或激 发起他们在课外 自己去学习这 ( )范 例 教学 法 的 原则 与 范 例 的 些 内容 的积 极性 ,从 而 使课 堂 教学 还 能 二
基 本 形 式 在 课 堂 以外 得 到额 外 的 收获 。 范例 性 的 范例 教 学 论 者提 出了实 现 其基 本思 课 堂 教学 将 会 使学 生 的 学 习不 再局 限 于 ( 一)范例教学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想 的 各 种 教学 原 则 ,其 中基本 性 、基 础 课 堂 内 ,不 再局 限于 上课 时间 范 围 内, 性 和 范 例性 原 则 是最 重 要 的三 个 原 则 。 而 使 课 堂 教 学冲 破 课 堂 ,得 到延 伸 。 “范 例 ”’一 来 源 于 拉 丁 语 。词 。 基 本 性 、 基础 性 与 范例 性 是 同 一事 3 范 例教 学 促进 学 生 的 迁移 能 力 、 . “ xm lm e e p u ”,意 思是 “ 的例 子 ”、 好 “ 典型 的例 子 ”,范例教学 法就是 学生通 物 的 不 同侧 面 ,基 本 性 和 基础 性 是 范 例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

种 “ 鸣”。 共 应 用 范例 进 行 深 入彻 底 的教 学 ,一
方 面 能使 教 学 做到 少 而精 ,减 轻学 生 的 负担 ; 另一 方 面又 能丰 富教 学过 程 ,通 过 范 例将 使 学 生理 解 课 堂上 没有 教 过 的

范例教学理论-已阅

范例教学理论-已阅

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简介“范例教学”是德国著名的教学论流派,它由德国数学家、物理教学论专家马丁·瓦·根舍因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由沃尔伏冈·卡拉夫基等发展。

“范例教学”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赞科夫的“教学发展论”齐名,被誉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论流派之一。

范例教学理论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教改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一定社会和时代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爆炸”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为了使教育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联邦德国决定搞“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结果教学内容越来越臃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

加之当时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步凸显。

教育改革活动开始展开,当时联邦德国政府、教育学家和教师普遍认为,应从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入手,以课程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1951年联邦德国在图宾根召开由大、中学校地教师代表、行政管理任意的代表和一些教育家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图宾根决议》。

《决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教材庞杂臃肿的现象,大中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被窒息了;考试竞争的激化,又造成了死记硬背零碎片段书本知识的倾向;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决议》主张,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有教养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删去繁琐次要的内容,充实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本质性知识,使学生得以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对“范例”的主动学习探究和归纳推理,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那次会后,马丁·瓦·根舍因首先在数学和物理教学中对“范例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他从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出发,主张立足于抓住教学与训练、问题解决学习和系统学习、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观点,设想了“范例”概念的意义与实施方式。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范例.doc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范例.doc

教学设计能力范例1假定我们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完本节教材后,学生能使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计算不同底面积大小和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试在教学设计中,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及其对从起点到终点的中介目标。

范例2主题:[中国]地形特点(《中国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⑴地势由东向西变化特点及其对河流影响。

⑵沿海大陆架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⑶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⑴知识准备:学生已具备地形、地势和五类地型等概念。

⑵技能准备:能运用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和景观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

2.知识类型及其习得条件中国地形、地势是一般地形、地势概念的特例,学生原有关于一般地形、地势概念是其学习的必要条件,阅读技能是其支持性条件。

3.课型新知识习得与巩固并重4.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告知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师:我们学习过《中国地理》中“位置、疆域和政区”、“人口和民族”两章,今天学习第三章“地形”中的第一节(板书:地形特点)。

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找到新知识同化点师:为了学好本课知识,我们来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师:(呈现景观图)生:(看图)(以下4种景观图让学生一一识别并回答)师:景观图表示哪类地形?生:(答)师: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如何区别?生:(答)师:(小结)(三)呈现新教材,促进新知识理解1.新授:中国地势由西向东变化特点师:(呈现“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提示学生看图)生:(看图,读高度表)师: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地势由西向东变化的哪些特点?(教师从海拔、地形类型、分界线三方面启发学生做出判断)生:(看书回答)师:(边讲边板书300N地势剖面图)师:(归纳并板书: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2.新授:大陆架分布特点师: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找一找,我国有哪几中地形?生:(答)师:(归纳并板书: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师:山区和山地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生:(答)师:(补充说明1/3山地和2/3山区所指的地域差异)师:(小结并指导学生记忆三个特点和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四)知识巩固与目标检测阶段1.投影呈现300N地形剖面图和这个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回顾刚学过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范例教学的例子——“设计奥运主题海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本框的使用。
(3)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文字处理软件技能设计海报。
(4)让学生了解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范例,做到有的放矢,范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还要考虑范例在教学中的适用性。
2.实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3.趣味性。从范例内容来讲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所选范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
5.学习新技能(师生共同完成)
(1)主题图片的插入
(2)文本框的使用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出示范例。
二、确定设计主题
1.浏览桌面“奥运”文件夹内信息。
(文件夹内包含一些典型的奥运场馆、奥运运动项目、五个福娃等的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材料)
2.讨论交流:
(1)你们小组准备设计关于什么主题的奥运海报?为什么?
范例教学法
———————————————————————————————— 作者:
———————————————————————————————— 日期:
范例教学法
一、范例教学的基本含义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范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范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从实际范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实验,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完成一个范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
4.总结评价,学以致用
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从阅读范例的能力、分析范例的能力、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创设范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五、回顾
1.今天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你觉得今天我们学习的本领,还能运用在哪些生活实际中?
学生发现还能解决哪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范例性地获得关于技术与文化的经验阶段。
三、范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㈠课前:精心选择范例
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范例教学法,课前对范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科技教师在选择范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根据某些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设想,引出范例。然后,集中精力于这一个别的典型范例的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说明该范例的特征和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尝试和体验它的应用,从具体的“个”的范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该范例。教学中所选用的范例要直接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奥运设施或运动项目吗?在你的海报中准备如何展现呢?
根据范例,学习新技能,掌握“个”的阶段。
三、学生探索制作
1.出示要求:
(1)一张奥运主题的图片
(2)一段配套的文字介绍
(3)超越范例之处(创新之处)
(4)设计者
2.结合范例,在纸上设计自己的主题海报草图。
3.两人合作,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word、金山文字处理)
3.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理解类似的规律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运用,教师要引导他们尝试多个“个”,从一个“个”的发现走向另一个“个”的发现,在众多“个”的尝试中探索一般,使学生从用其他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范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找出隐藏在“类”背后的某种规律性的内容,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分析范例
1.欣赏“奥运福娃”动画片。
2.出示范例(奥运福娃的主题海报)
3.揭示课题——设计奥运主题海报
(板书课题)
4.小组讨论
(1)在这个海报范例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觉得海报能起到什么作用?
(2)你觉得做这份海报,你还需要掌握哪些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新技能。
1.展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
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范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范例的展现力求引起学生的反应,唤起学生的自我经验。通过阅读,学生将置身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这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理解与掌握范例
学生进入范例情景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范例分析。范例具体而言,要坚持“三结合”和“三有”的原则——结合范例内容、结合所提问题、结合有关理论以及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1)通过对范例福娃海报的分析,自主探究、主动阅读、交流分享奥运福娃相关资料,欣赏和了解奥运的相关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新知,体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新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学习奥运福娃的知识和动画,感受福娃的精妙寓意和完美设计。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4.难易性。范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范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范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㈡课堂:周密安排教学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的操作模式。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周密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师巡视答疑。
自主探究,合作完成,探索“类”的阶段。
四、小组展示交流
1. 展示交流
(1)介绍你们设计的海报?创新之处在哪里?
(2)你们这份海报的作用是什么?
2. 欣赏评价
(1)在刚才交流的小组中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
(2)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通过交流,学会欣赏,学会寻找规律。理解规律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