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姜堰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作者签名:j!丝
日期:妞(。垡
第一章概述
1.1汉语声调实验戮究静掰囊察嚣敬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寅fl复先生的《赠声实验荣》用}嶷纹计研究汉语12 种方言静声调,是我国第一部实骏语音学蕊作。赵元饪走生予1930年e目翻了声调的五度标记法, 为汉谢乃至世界各声调语言中声调测定、摇写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至今这套符号仍在使用。他 们嚣藤分别在l£裹大学秘毒豪翡历史语富所建立了中嚣最摹建立的聪个语音学臻窕规橡,是中 国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先驱。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未能继续,直到上世纪50年代摊广普通 话,才又开始以北京话为研究对蒙的声调实验研究,至今已经半个世纪。声调研究可以从声学、 心理学秘生蓬攀焦度等滋芎亍。玺毽学戆磷究在国肉簿蔫还不太戎熟,跑较常黧瓣是获黟学角廑 或将博学和心瑗感知结合起来研究声调。汉语声调研究主要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 主要是关于声调语调等特性的研究,应用研究则育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姬声调台成、声调识别等 的研究。下藩我嚣j分述。
天水地区方言声母误读及辨正

口呼
,
,
合 口 呼 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相 混 发 音器 官
n
。
撮
呼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 一 般 不 会 相 混
,
。
可见
天水
话 误 读 这 两 个声 母 的 主 要 原 因是 由 于 长期 养成 了 错 误 的 发 音 习 惯
从 而 不 能 正 确 挥指 自 己的
和 1的 发音 有相 同的 地 方
n o n “
相混
”
,
如 普通 话 中 的
o
n
“
” 能 耐
n 如 (
g
“
n
币 )
n
1县 g l `
n
”
;
普 遍 话 中的
,
“
轰隆 隆
口
(h
g
o l
n
g l
,
o u
g )
天 水 话 有 时读 作
h6
g
g
n
o n
g
”
。
但 天 水 话 并 不 是 把所 有带这 两 个声 母 的 音节读 错 而 是 把这 两 个声母 同开 齐 同齿 呼
邱 雍所 编 的 韵书
《广 韵 》
:
,
把 汉 语 声母 归纳 为 四 系 十 二 组
,
其中
“
知系
三 组声 母在 普 通 话 语音 中 的 演变规 律如 下
古
尸 母
知
组
澄
庄 庄
z
组 崇
e
章 生
s
组 船
s
知
z
{
e
彻
h
初
e
章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在咱们美丽的天水,不仅山清水秀,文化悠长,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藏在我们的嘴里,那就是——天水方言。
它不同于普通话,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趣味,就像是家乡的一道特色小吃,让人一听就倍感亲切。
首先,天水方言听起来“软绵绵”的,语调温柔又带点上扬,就像咱们天水人一样,性格随和又热情。
比如,我们说“吃饭”不叫“吃饭”,而说成“吃干饭”,听起来就感觉饭菜格外香。
这种语调的变化,让天水话听起来既生动又有趣。
再来,天水方言里有许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你在别的地方可是听不到的。
比如说,我们把“鞋子”叫做“孩子”,刚来天水的朋友可能会一头雾水,心想:“怎么满大街都是卖孩子的?”其实,这就是咱们的方言特色,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啊,天水人说话爱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俗语,这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形容一个人很能干,我们会说他“手脚麻利得像抹了油”,这样的说法既直接又有趣,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那个场景来。
不过,虽然天水方言很有特色,但在学校和正式场合,我们还是会说普通话。
因为学会了普通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全国各地的朋友交流。
但是,在家或者和老朋友一起时,那一口地道的天水话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那是一种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和自豪感。
每当在外听到熟悉的乡音,那份亲切感就如同一股暖流涌入心间,提醒着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别忘了咱天水的好山好水,还有那独特而又温馨的“天水话”。
论秦州小曲的地域特点及艺术传承

天水地处渭河谷地,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又是古秦文化的发祥地。
东以关山为屏,与秦川隔山相望,南靠秦岭为障,连绵陇南山地。
秦州小曲作为天水民间说唱音乐的代表,其曲调鲜明、节奏明快、韵味十足,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
它以说唱为主,配以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的词文、武术和民间器乐组合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
然其传承常以口传心授为主,本身没有更好地挖掘和保存,导致大量优秀传统曲目及脍炙人口的唱词剧目面临失传的局面。
因此,重视和保护地方民间音乐,俨然成为新时代音乐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一尧秦州小曲历史沿革在商代,天水一带是秦人的聚居地。
秦人先祖赢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
秦人在此繁衍生息,镇守华夏西陲,抵御犬戎。
后来周王室衰微,兵强马壮的秦人蜂拥而入,将关中平原彻底纳入秦国版图,秦国成为春秋列强之一,秦人也正式融入华夏族。
天水作为秦国发源地,《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秦国于公元前688年在此设邽县、冀县,天水是中国历史上建县最早的地方,为全国郡治肇始之地。
秦州小曲,是流传于天水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俗名“小曲儿”,又称秦州曲子戏,在古代被称为“秦声”,是乡土社戏和社火曲儿的总称[1]。
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西周时期,《诗经·秦风》中《车邻》《四臷》《小戎》等均是早期歌颂秦人文化生活的诗歌[2]。
它由先秦游牧民族地区的劳动号子演变成农耕时期的田野牧歌,再演变为农村民歌,最后由乡村民歌演化为早期的乡土社戏,也就是后来的地方社火或秧歌。
由于其主要在甘肃秦州传唱,地域色彩浓厚,因此把这一带所流传的小曲称为“秦州小曲”。
《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中有描述秦州小曲弹唱情境:“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呜呼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3]诗人岑参在秦州观看一曲之后,便作《醉后戏与赵歌儿》诗一首,描写聆听秦州小曲的心境:“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

天水方言的特点作文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are as unique and diverseas the region itself.天水方言的特点像这个地区一样独特而多样。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is its tonal quality, which sets it apart from other Chinese dialects.天水方言最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是它的音调,这使它与其他汉语方言有所不同。
The Tianshui dialect is known for its use of simplified characters and distinct vocabulary, which reflects the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region.天水方言以其使用简化字和独特的词汇而闻名,这反映了该地区的当地文化和历史。
The syntax and grammar of the Tianshui dialect also differ from standard Mandarin, adding to its complexity and richness.天水方言的语法和句法也与标准普通话不同,增添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In addition, the Tianshui dialect embodies the values and tradition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as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ir way of life and social interactions.此外,天水方言体现了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传统,它是对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的反映。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一
4 [] S】f £为 舌 叶音 ,普 通 话 声 母 中没 有 这 四个 声 .t E ‘ 】 ] St L [ 母 ,其 它 方 言 中也 很 少 有 这 四个 声 母 , 因此 从 听 感 上 最 能 表 现 出 秦 州 方 言 的 发 音 特 色 , 学 习 普 通 话 纠 正 方 音 时要 把
唇 齿 音 【 ,如 “ ” “ ” “ ”等 字 。 比较 特 殊 的是 普 分 。其 实两 组 音 的发 音 原 理 是不 同 的 ,z 、c 、s是 舌 尖 后 ] 馍 模 摸 h h h 通话u 自成 音 节 的某 些 字 ,天 水方 言 亦 读 成 前J m] 音 节 , m[ 的 如 “ 玻璃 有 水 蒸气 雾 的很 ”中 的 “ ”,表 示 “ 烦 ”义 窗 雾 心 音 ,也 叫翘 舌 音 ,Z 、s 、c 是舌 尖 前 音 , 也 叫平 舌 音 。
在普通 话 中,这 两组声母可 以跟 开 口呼和 合 口呼韵母
的 “ 杌 ”中 的 “ ” ,秦 州人 读 成 [ u 。王 力认 为现 代 汉 相 拼 。z 、c 、s拼 合 口呼 声 母 的字 ,秦 州 方 言 中有 些 字 的 麻 杌 n ] 3 h h h 语 零 声母 U 由m演进 而 成 的 ,这 大 概是 U 是 读 ] 的理 论 根据 。 声母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如 “ 展、颤 、扇 ”等字 ,但有些字 3 关 于 n 。天 水 方 言n l 分 ,这 是传 统 的 认识 ,但 读 相 应 的z c s 母 ,如 “ 、产 、 山 ”等 字 。 后 面 的 这 . 、l 和 不 、 、 声 站 事 实 上 这 种 提 法 过 于 笼 统 。通 过 对 天 水 方 言 的 分 析 , 发 现
天水方言音位声学研究

天水方言音位声学研究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
天水方言隶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
目前对于天水方言的研究有很多,其语音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口耳相传”的方。
本文以天水方言的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从图谱分析和数据分析两方面对天水方言声母、韵母单字音系、连读变调进行全面的分析描写。
图谱分析主要反映出了天水方言声母和韵母的声学特征,数据分析主要是提取了振幅最大值和最小值、振幅平均值、共振峰、声母时长、基频等。
文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天水方言声母中没有复辅音,只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29个声母。
天水方言中的辅音韵母很少,只有[η]可以作为韵母。
另外,还发现所有声母的发音时长都主要是受发音部位的影响。
天水方言有单韵母11个,复韵母21个。
单韵母[ε]一般单独做韵母,有时与[u]组成复韵母,不与其他韵母组合。
[o]大多数情况下单独使用,有时与[i]组合成复韵母。
天水方言只有3个单字调,其声调演化规律为:平声不分阴阳,其调值为13;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上声仍为上声,调值为51;全浊声母上声与去声合并,调值为44;入声全部合并入平声。
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天水方言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以及声调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天水方言语音系统的研究提供声学参数和语音样本,为天水方言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天水方言

常用天水方言考释【内容提要】本文就一些常用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天水方言做了考释和介绍。
【关键词】天水方言;考释甘肃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方言的文化积淀十分厚实。
许多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方言词汇,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曲语中,尤其是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经常阅读到,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些常用方言词汇,其表情达意的准确生动,刻画事物的形象传神,句式结构的简洁明快,语言韵律的悦耳上口,以及用字的浅显通俗,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成为天水人语言交际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我们应该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天水方言,积极收集、整理、介绍一些常用方言,并通过认真研究,总结天水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使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天水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广大外地朋友也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常用天水方言的形、音、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天水的对外开放和沟通交流,有效地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这也是学习研究天水方言的最终目的之一。
下面笔者仅就一些常用天水方言略做考释和介绍:一、单音节天水方言罨,现代汉语读yǎn(掩)。
用作名词时,指捕鸟、捕鱼的网,用作动词时,既指用罨逋取,如左思《蜀都赋》:“罨翡翠。
”也有敷、覆盖的意思。
医疗方法中有“热罨”、“冷罨”,即热敷法、冷敷法。
在天水方言中,“罨”读àn(暗),有堵住、遮住或封闭起来等义。
如:“罨着嘴笑”,“放到罐子里罨住,免得跑味”。
有时特指用手把药送到嘴里吞服的动作,例《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先将符药一把罨在口内,急把酒来大呷半碗。
”天水方言现仍常用此义。
碴,读chā(插)天水方言指烹饪食品的一种方法,即边煮边搅,多用于加工粘稠的食品,有煮、熬的意思。
如:“把面撒到开水锅里,再馇一会儿就熟了。
”又,“今天是腊月八,中午咱馇点稀米饭吃吧!”(稀米饭即天水人的腊八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市政府驻地,秦州方言隶属于天水方言,而天水方言又属中原官话。
秦州方言作为天水方言的次方言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试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探讨秦州方言的特点,并指出秦州方言片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普通话秦州方言声母韵母声调
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渭河支流和西汉水上游,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地势呈西高东低,东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3.86万。
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
因而秦州方言呈现出独有的语言特点,秦州话有29个声母、31个韵母,3个声调。
一、声母
秦州方言一般是2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布比边p‘白倍鼻m马面门f飞饭法v吴万文
t大多到t‘道夺蛋n年女牛l脑吕男
ts挣站左ts‘皂草茶s沙生谁z柔揉扔
t?正展粥t?‘赵知车?舍上石?热日人
t?猪主装t?‘吹春初?说书刷?如褥润
t?鸡见叫t?‘起旧妗?学肃俗
k个街高k‘柜跪口?饿我安x下鞋杏
?爷羊远
(一)声母音值及说明
1.[v]唇齿浊擦音。
普通话的u自成音节时通常可读成零声母,亦可读成前带半元音[w?],而秦州方言则读成前加[v],如“无”“午”等字。
2.普通话中的声母m为双唇音,而秦州方言把此音发成唇齿音[?],如“馍”“模”“摸”等字。
比较特殊的是普通话u自成音节的某些字,天水方言亦读成前加[?]的音节,如“窗玻璃有水蒸气雾的很”中的“雾”,表示“心烦”义的“麻杌”中的“杌”,秦州人读成[?u]。
王力认为现代汉语零声母u是由m演进而成的,这大概是u读[?]的理论根据。
3.关于n、l。
天水方言n和l不分,这是传统的认识,但事实上这种提法过于笼统。
通过对天水方言的分析,发现n、l在齐齿呼前区别得很清楚,如“牛——流”“年——连”“娘——凉”“豪——列”“你——里”等。
“脸”这个字在天水方言中读成niàn,而且只读niàn,不读liǎn,也说明n和l在齐齿呼前是两个音位,不过“脸”字天水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
当n和l后不接齐齿呼时,即在开口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前,尤其在开口呼和合口呼前n和l不分,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男——兰”“脑——老”“难——蓝”“农——龙”“奈——赖”等。
4.[t?][t?‘][?][?]为舌叶音,普通话声母中没有这四个声母,其它方言中也很少有这四个声母,因此从听感上最能表现出秦州方言的发音特色,学习普通话纠正方音时要把它相应地读成zh、ch、sh、r。
5.[?]舌面后鼻浊音。
普通话零声母的一些音节,秦州方言大都要派生出一个
辅音,[?]就是其中一个。
此音出现的条件为开口呼前,如“挨”“爱”“崖”“熬”“安”等字。
辅音n,它出现的条件与[?]不同,一般在齐齿呼前,如“业”“叶”“芽”“牙”“眼”“压”“硬”“仰”等字。
(二)秦州方言片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声母方面的问题
1.zh、ch、sh和z、c、s
秦州方言片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将zh、ch、sh声母的字读成z、c、s 声母的字,也就是平时说的平翘舌音不分。
其实两组音的发音原理是不同的,zh、ch、sh是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z、c、s是舌尖前音,也叫平舌音。
在普通话中,这两组声母可以跟开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相拼。
zh、ch、sh拼合口呼声母的字,秦州方言中有些字的声母与普通话完全一致,如“展、颤、扇”等字,但有些字读相应的z、c、s声母,如“站、产、山”等字。
后面的这一种情况是秦州方言片的人学习普通话时的难点。
z、c、s拼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的字,秦州方言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辨别方法如下:
(1)借助声韵配合关系
普通话中uɑ、uɑi、uɑng这3个韵母只能跟舌尖后音zh、ch、sh相拼,不与舌尖前音z、c、s相拼。
因此,平翘舌音不分的人,凡遇到韵母是uɑ、uɑi、uɑng 的字,就可知声母是zh、ch、sh。
(2)形声字声旁类推
zh——主——注、驻、拄、炷、砫
以上“主”的声母是舌尖后音,以它为声符的字的声母也是舌尖后音。
c——仓——苍、舱、沧、伧、鸧
以上“仓”的声母是舌尖前音,以它为声符的字的声母也是舌尖前音。
2.j、q、x和g、k、h
普通话中读j、q、x声母的少数字,秦州方言中读相应的g、k、h声母,其实j、q、x是舌面前音,g、k、h是舌面后音。
方言中将j、q、x声母读为g、k、h声母的一些字是古代g、k、h声母的开口二等字,学习时根据声韵配合关系转换声母就可以了。
二、韵母
秦州方言一般是31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
单元音韵尾有?、?、a、?、?、?、i、u、y9个,介音韵尾有i、u、y三个,复合韵尾有ei、?u、an、a?、??、ia、ie、i?、i?u、ian、ia?、i?、ua、u?、u?、uei、uan、ua?、u??、ye、yan、y?22个。
具体如下:
?字自纸i被碑眉u布轴否y雨吕取
?吃织湿
a下瓦瞎ia家夏娘ua抓话瓜
?饿车婆ie姐写碟u?歌河锅ye脚月缺
?开歪儿u?甩筷坏
?毛饱袄i?笑表吊
ei墨白客uei泪累水
?u 豆口斗i?u牛酒有
an 蛋男按ian钱面年uan暖穿换yan卷泉选
a? 糖王腔ia?羊香枪ua?装光黄
??杏盆风i?冰听民u??春润红y?荣熊云(一)韵母音值及说明
1.秦州方言高元音韵母[i]、[y]有轻微的摩擦。
2.a的实际音值介于A和ɑ之间,舌为位稍高。
3.?是舌面半低不圆唇元音,普通话中的有些ie、ai、uai、e[?]韵的字在秦州方言中读此音。
4.[ei]、[ou]动程在降字调中不明显,在非降字调中较明显。
5.普通话中en组和eng组韵母在秦州方言中有合流的现象,即前后鼻音不分。
(二)秦州方言韵母读音及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1.-n和-ng
普通话语音中的前鼻韵尾-n和后鼻韵尾-ng分得很清楚,可是秦州方言对这两类鼻韵尾的区分有很大困难,秦州方言主要是把en-eng、in-ing、uen-ong、ün-iong这几组鼻韵母相混。
要读准这两类鼻韵母,关键在韵尾-n和-ng。
下面就谈谈这两个韵尾的发音情况。
(1)借助声韵母配合关系
d、t、n、l只和eng相拼,不和en相拼,所以“登、等、熥、疼、宁、拧、泞、棱、冷、愣”等字的韵母必定是eng。
d、t只和ing相拼,不和in相拼,所以“丁、顶、订、厅、停、挺、梃”等字的韵母必定是ing。
(2)借助汉字常用字进行类推
分——n——jīn今衿矜,jìn妗,qín琴芩
京——ng——jīng惊鲸猄,jìng倞
靑——ng——qīng清鲭圊,qíng晴氰,qǐng请,qìng箐
2.ong和ueng
秦州方言常把鼻韵母ong和ueng相混,这两个韵母虽然都是后鼻韵母,读音也相近,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清楚的。
读ong时,嘴唇稍突出,呈圆形,由于只有一个元音,发音时唇形没有变化;读ueng时,由于有两个元音,发音时唇形要随着元音的改变而改变,从唇形很小很圆的u过渡到唇形不圆的e。
此外,这两个韵母在用法上也有区别:ong不能自成音节,只能同声母相拼组合成音节,而ueng只能自成音节,单独给汉字注音。
3.ai和ei、uai和uei
秦州方言片的人们把ai误读成ei,把uai误读成uei。
其实这几个音之间是有区别的,如下:
ai和ei都是前响复韵母,它们的韵尾相同,韵腹不同。
读ai时,由口腔大开的a滑向口腔开度很小、不圆唇的i。
a比通常单读时舌位偏前,发音较长、较响亮;末尾的i,舌位不如单读时那样高,发音短而模糊。
读ei时,由嘴角向两边展开、唇形略扁的e滑向口腔开度很小的i。
e比通常单读时舌位偏前,舌位升到半高,发音较长、较响亮,末尾的i同ai中的i一样,发音短而模糊。
三、声调
秦州方言有3个单字调(平声、上声、去声),不包括轻声。
平声不分阴阳;古清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今为上声字;古全浊声母上声字、所有去声字今为去声字;古入声字在秦州方言中比较整齐,基本上都归入平声。
平声调值为13、上声为53、去声为44。
参考文献:
[1]李恭.陇右方言发微[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2]李鼎超.陇右方言[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雒鹏,莫超.陇右方言与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4]雒鹏.甘肃方言声韵调及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2001,(3).
[5]李广明.天水方言发音的特点[J].天水师专学报(综合版),1993,(1~2).
(刘香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