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甘肃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其中疑问代词的使用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就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甘肃方言的语言特点。
一、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分类在甘肃方言中,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两类。
人称代词用于询问人的身份、称呼和关系;物主代词则用于询问物品的归属和所有者。
在实际使用中,疑问代词的选择和语境息息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代词。
二、人称代词的疑问形式1. “谁”(shéi):用于询问人的身份、姓名或称呼。
“你是谁?”、“他是谁?”等。
2. “哪位”(nǎ wèi):用于比较客气地询问对方的身份或姓名。
“请问哪位是王先生?”3. “几位”(jǐ wèi):用于询问一群人中的具体人数。
“这次聚会有几位同学到场?”4. “谁家”(shéi jiā):用于询问某个人或家庭的具体地址或住所。
“你知道谁家昨天搬了家吗?”三、物主代词的疑问形式1. “谁的”(shéi de):用于询问物品的归属和所有者。
“这本书是谁的?”2. “哪家的”(nǎ jiā de):用于询问某个物品来自哪个品牌或产地。
“这个手机是哪家的?”3. “几家的”(jǐ jiā de):用于询问一组物品来自几个不同的来源。
“这些水果是几家的?”4. “哪家哪户的”(nǎ jiā nǎ hù de):用于询问某个物品的具体来源和所有者。
“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哪家哪户的吗?”四、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1. 疑问代词的使用并不固定,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代词。
有时候同一种疑问代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 甘肃方言中的疑问代词通常较为简洁和直接,表达方式直接问询,少有拐弯抹角的说法。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的把握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

关于甘肃方言疑问代词的分析甘肃方言是中国西北官话的一种地方方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及其周边地区。
甘肃方言在下面几个方面与标准普通话存在差异:一、音韵特点:1. 鼻音发生:在甘肃方言中,部分阳声韵尾的齿龈和硬腭鼻化。
“书”(shu)读作“涮”(shuan)。
2. 声母变化:在甘肃方言中,清辅音和浊辅音在某些音节中互换。
“跑”(pao)读作“全”(quan)。
3. 儿化现象:在甘肃方言中,轻声韵化为儿化音。
“鸡蛋”(ji dan)读作“儿蛋”(er dan)。
4. 声调变化:在甘肃方言中,阳声韵尾发生变调。
“山”(shan)读作“沙”(sha)。
二、代词特点:在甘肃方言中,疑问代词的使用比较独特。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甘肃方言疑问代词及其用法:1. 哪个(nà ge):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哪一个”或“哪个”。
“哪个人”(nà ge ren)。
2. 哪里(nà li):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哪里”。
“你哪里来?”(nǐ nà li lái?)3. 谁(shu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谁”。
“你是谁?”(nǐ shì shuí?)4. 甚么(shén me):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
“你要吃甚么?”(nǐ yào chī shén me?)5. 几个(jǐ ge):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几个”。
“你有几个兄弟姐妹?”(nǐ yǒu jǐ ge xiōng dì jiě mèi?)甘肃方言的疑问代词使用方式与标准普通话并不完全一致,但仍然能够有效表达相关的语义。
熟练使用甘肃方言疑问代词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要想学好甘肃方言,除了熟悉其音韵特点外,还要多加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使用方言时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甘肃话鼓励人方言

甘肃话鼓励人方言
甘肃话鼓励人方言:
①你这人攒劲的很,②这个人干散的很,③这个人红的很,④这个人确实牛!
甘肃方言经典语句:
厉害喽。
急地个萨沙,将一等。
走,个个子里佛话走。
瓦不上光印那。
你们才组滴逮滴很那。
西关5毛。
佛佛子,子子子。
亮活得很那。
蔫处处地个坏。
苯送,航客!
甘肃方言歇后语:
1、[黄瓜打驴]——半截子断了
2、[豁岘里的芨芨]——哪面风大往哪面倒
3、[阿干镇的瓦锅子]——一套一套的
4、[癞蛤蟆钻臼窝子]——寻着寻着挨锤子哩
5、[跌到河里的娃娃不能捞]——捞上来还得要衣服
6、[崔家崖的狮子]——把恒劲做下唠
7、[麻婆子照镜子]——自找难看
8、[磕一个头放两个屁]——行善没有缺德多
9、[陕西的麦子]——旋黄旋割
10、[木匠的斧头]——偏刃子砍
11、[擀杖上挑抹布]——表示哪一国旗帜
12、[铁匠的家什]——旋打旋相
13、[猪尿泡打人哩]——骚气子难闻
14、[精脚片子踢石头]——挨疼着耍脆哩
15、[烟洞里绕(招)手哩]——黑成炭了
16、[甘草店的壁虱—一倒吃客
17、[砂锅子捣蒜]——一锤子的买卖
18、[棺材头上放屁]——给死人胀气着哩
19、[癞蛤蟆跳门槛]——又墩尻(沟)子又伤脸
20、[糜面打糨子]——再不燃
21、[瞎子拉胡胡]——自顾自(吱咕吱)。
甘肃方言词汇

甘肃方言词汇
1. **儿话音:** 在甘肃方言中,很多词语的尾音带有“儿”音,类似于北方方言的特点。
比如,“山儿”(山)、“水儿”(水)。
2. **添添:** 表示很多,许多。
例如,“添添人”就是很多人。
3. **几辈子了:** 表示很久很久以前的时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久很久以前”。
4. **涮羊肉:**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甘肃的一些城市,有一种独特的涮羊肉的火锅文化。
这种火锅以涮的方式烹饪羊肉,香辣可口。
5. **耷拉:** 倾斜、垂下的意思。
比如,“门耷拉着”表示门儿是半开着的状态。
6. **糍粑:** 一种由黏性米制成的食物,类似于糯米团子。
甘肃武威的方言日常语

甘肃武威的方言日常语
1.武威人表示很慢:慢慢腾腾的。
2.武威人问多少钱:咋俩钱?
3.武威人表示很热情:热心肠。
4.武威人表示很丑:丑兮兮的。
5.武威人表示很稳重:稳稳当当。
6.武威人表示很冷漠:冷冰冰的。
7.武威人表示很小巧:小巧玲珑。
8.武威人表示很沉静:沉着冷静。
9.武威人表示很浮躁:躁三火四。
10.武威人在哪里工作:你在哪垯垯?
11.武威人表示很少:星星点点。
12.武威人表示很直:直搭搭的。
13.武威人见面打招呼:你干哈?
14.武威人问吃饭:你吃没?
15.武威人表示很多:多多的。
16.武威人表示很大:大大的。
17.武威人表示很黑:黑麻咕咚的。
18.武威人表示很飘浮:飘飘然。
19.武威人表示很甜:甜丝丝的。
20.武威人表示很踏实:脚踏实地。
21.武威人表示很苦:苦不堪言。
22.武威人问睡觉:你睡没?
23.武威人表示很辣:辣乎乎的。
24.武威人表示很小:尕尕的。
25.武威人表示很快:快当当的。
26.武威人表示很弯:弯弓弓的。
27.武威人表示很白:白生生的。
28.武威人表示很慌张:慌慌张张。
29.武威人表示很活泼:活蹦乱跳。
30.武威人表示很大方:大大方方。
甘肃方言大全带翻译

甘肃方言大全带翻译
1.组撒着哩(在干什么呢)
2.冻不冻?(冷不冷?)
3.冻滴很呀,系不冻滴。
(非常冷,非常非常冷)
4.拿上厚衣服着哩没沙(你拿厚衣服了吗?)
5.拿尼满。
(我拿着呢)
6.那我穿着尼,那不然背不住。
(我穿着呢,要不然我受不了)
7.刚吃哈的撒饭?(你刚吃的啥)
8.玩开了不老内个老。
(玩的时候注意一点)
9.嗯,肯定满内。
(行,我知道分寸)
10.就把自己小心些儿。
(把自己照顾好)
11.zua起尼?(干什么去)
12.组撒起尼沙,浪起尼。
(干嘛去?逛街去)
13.带!我把你子子子组死尼!(小子等着我收拾你)
14.家好老啥!(行了,别闹了)
15.木来!家对!(那你以为呢!好吧)
16.取到啥,见过滴多老!(少来这套,啥场面没见过,吓唬
谁呢)
17.来,炸手!瓦到!(来,划拳,喝干)
18.啊哟!你哈唬把SHI滴着尼!(你吓唬谁呀)
19.多大滴阔阔子啥!(多大点事儿啊)
20.家起啥!鼻子擤到老浪起啥!(一边去,该干啥干啥去)
21.急地个萨沙,将么一等!(着什么急啊,稍等一会)
22.讨吃,帮里闪!(一边去)
23.那在哪塔尼?(他在哪儿?)
24.泥阿门起立(定西)你啊门起来(定西)
25.定西话,你组色滴里?(你在干什么)
26.武威话:膝盖叫做拨了盖
27.伤当当开花红样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甘肃镇原方言语音特点

枉 汪 [Q 1 。 v n] ( )韵 母 特 点 二
1 中 古 深 臻 摄 与 曾梗 通 摄 合 流 。 因此 :心 = [i , . 星 q ] 根 : [。 ,顿 = [u 4 ,运 = [ ] 庚 k 日] 冻 tg ] 用 。
[ 莫超,朱富林. 2 ] 二声调红古话音 系 研究 [ . A 中国语言学 ( ] 第三
浊 [s o] 摘 [s i] tu d、 t‘ 。 ed
贺 [u 、 喝 [u J 、 课 ['  ̄ 、颗 棵 磕 科 [ xo] x o] k o] u k
( ) [‘ ]。 文 k o] u
渴
4 中古 的庄 组 入 声 字 和 几 乎 所 有 梗 摄 开 口二 等 字 大 多 .
母 , 即 [ 和 [1。 y] y]
7 中古 日母合 口呼字读为 [] . Z ,如:如儒 [1] z 、汝搞乳
曾 开 三 蒸 韵 平 声 字 读 为 [] Z ,如 :若 弱 [u 、仍 [m a 、 z 0] z 3]
扔 [。 。 z ]
Hale Waihona Puke 1. 0 中古来母合口呼三等字 “ 绿” “ ”读作齐齿呼[u ; 缕 b] n. 中古梗摄开 口二等陌、麦韵入声字 口形缩小,转化 为
3 中古 全 浊 声母 今 读 塞音 、塞 擦 音 的字 ,平 声 送气 ,仄 [i、 [] . e] £ 两读 ,如 : 涩 瑟 啬 [e4或 [g] si] s4 、侧 测 厕 策 册 声 不 送 气 的规 律 ,本 地大 部 分 跟 普 通话 相 同 ,但 也 有 部分 仄 [s 州 或 [s 、责 泽择 [s i 或 [s 、格 革 隔 [ed或 t‘ e t‘] £ t e ] t ]  ̄ ki ]
甘肃方言字典速查 甘肃话大全

甘肃方言字典速查甘肃话大全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甘肃方言字典速查甘肃话大全,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甘肃话单音节词根带“儿”缀的名词比较少,只限于一部分动物名、个别植物及器皿名,如“马儿、鸡儿、鸟儿、兔儿、花儿、软儿(软梨)、罗儿”,这里的“儿”是构词成分,构成专名。
叠音名词加“儿”缀的形式,口语中较多见,如“院院儿、本本儿”等,“儿”既是构词后缀又具有一定的构形作用,表示“小”和“喜爱”色彩。
甘肃话中,也有少数词语与普通话词形完全相同,而词义完全不相同的。
例如:庄浪、会宁等地,动词“关”指的是“扣”,“门关上”就是“把门扣上”的意思。
河西地区“笼子”指“小木桶”。
又如,动词“浪”在甘肃话中指“逛”、“转悠”的意思,“爸爸”是对“叔叔”的称谓,“大豆”指“蚕豆”。
等等。
甘肃方言词语,从词义方面考察,有的与普通话词语的形式不同,但概念意义完全相同。
在词的构造中所举的大量例子,都有这种同义关系。
下面就看看甘肃方言中常用的词语汇总吧:1.制达—这里2.雾达—那里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达4.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5.野个—昨天6.前儿个—前天7.后儿个—后天8.明儿个—明天9.年四个—去年10.蹭—厉害11.碟—吃饭、打人12.四火—试一试,13.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14.谝—聊天,说话15.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产活—好,舒服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21.马卡—差劲2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23.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了杂列—很好,很美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26.打圆—周围、附近27.麻达—麻烦、问题28.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地区形成了代表着特定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方言。
方言的产生,丰富了语言多样性,但同时方言间的隔阂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特别是当前甘肃各地方言众多的现状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极不适应,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交际。
为此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
早在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的推普工作进行了规范。
但就目前推普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很多认识和见解及工作方法并不利于推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在甘肃也曾开展了推广普通话系列宣传周活动,但效果不明显。
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们缺乏对方言和普通话差异性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媒体宣传等方面没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缺乏通俗明了的宣传手段,难以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不断融合,达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目的。
因此,明确甘肃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已成为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工作。
本人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甘肃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着重就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显著差异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
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言、临夏地区方言、天水张家川方言、河西地区方言、平凉地区方言、兰州地区方言。
这些方言虽然都属于甘肃方言的范畴,但从各方言代表点的情况看,其内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在语音上的差异表现得最为突出。
语音上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即口语方面),甘肃方言也不例外,它在声母、韵母、音调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声母
甘肃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零声母字比普通话少。
普通话四呼中都有零声母字。
尽管实际发音时,这些零声母音节开头常带有一定的摩擦,但这种摩擦音比较轻微,有时明显,有时不太明显,所以声母位置是个“虚位”。
甘肃方言将普通话的一部分零声母字读成了有辅音声母的字。
大致情况如下:①不少地方将开口呼零声母字前加上了声母n或ng。
例如:“安”、“挨”、“傲”、“恩”、“欧”等字,在甘肃临夏、平凉、庆阳等地加上了n声母,而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加上了ng声母。
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如甘谷人读“爱”、“额”等字,前边加上g声母,兰州人在读“饿”字时加上了v(唇齿浊擦音)声母。
②合口呼零声母字,如“我”、“文”、“屋”、“歪”、“忘”、“翁”等字,几乎在甘肃所有地区都将音节开头的音读作唇齿浊擦音v。
2、舌尖鼻音与边音混读。
普通话中舌尖浊鼻音n与舌尖浊边音l,二者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但发音方法有别。
n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流出,l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流出。
甘肃方言中这两个声母有混读现象。
大体上分为两类情况:①全部混读。
如兰州话中n、l是两个自由变体,“男、农、怒、牛”与“兰、龙、路、刘”两组的声母n和l随便读,不受条件限制,没有辨别意义的作用。
②部分相混。
如定西、天水等地,这两个声母在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合时,分而不混,加“牛”、“刘”不相混;其他情况下相混。
其中大都是将n声母字读作l声母字,如定西话、天水话等。
也有将l声母字读作n声母字的情况,如武都话。
3、zh组声母读音比较特殊。
普通话以舌尖后音zh、ch、sh、r为声母的字,在甘肃方言中的读音比较复杂。
可以归为两大类。
①甘肃不少地区,如定西、天水、武都、平凉、庆阳、酒泉等地,将—部分zh、ch、sh声母的开口呼韵母字,读作相应的z、c、s声母的字。
如将“枝”、“抄”、“是”的声母分别读成z、c、s。
但“知”、“超”、“世”等字的声母仍读作zh、ch、sh。
②zh组的合口呼韵母字,在甘肃方言中读音纷杂而特殊。
例如,“猪”、“出”、“书”、“如”这4个字的声母,在张掖话中分别读作g、k、f、v。
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把前三个字的声母分别读作舌叶音[t∫、t∫…、∫]。
4、普通话j组声母的—部分字在甘肃方言中读作z组或g组声母字。
普通话舌面音声母j、q、x的出现是语音史上比较晚的事,它是从z、c、s和g、k、h两组中分化出来的。
分化的条件是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的字。
甘肃靖远、景泰等地z组声母尚未分化,“鸡”、“举”等字声母为z,“七”、“取”等字的声母为c,“洗”、“虚”等字的声母为s。
兰州、天水、平凉等地亦没有g组声母演变分化的遗迹,如“街”、“腔”、“鞋”三字的声母仍为g、k、h。
5、将—部分不送气音读作了送气音。
普通话塞音、塞擦音中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b—p d—tg—k j—q zh—ch z—c。
甘肃天水、平凉、武都等地方音将—部分不送气音的字读作送气音字。
例如:“病”、“动”、“跪”、“净”、“赵”、“在”等字的声母分别读为送气音p、t、k、q、ch、c。
二、韵母
1、鼻音韵尾趋于简化和消失。
普通话的两套鼻音尾韵母,在甘肃话中大多分不清楚,混读为一套,甚至丢失鼻音韵尾,成为鼻化韵。
甘肃大多数地区是把后鼻尾韵读成前鼻尾韵。
例如:兰州话把eng、ing、ong、iong这几个后鼻尾韵混同于相应的前鼻尾韵,于是“崩”和“奔”
不分、“精”和“金”不分、“共”和“棍”不分、“穷”和“群”不分。
也有把前鼻尾韵读作后鼻尾韵的,例如:武威话把an、ian、uan、üan、en、in、uen、ün这些前鼻尾韵读作相应的后鼻尾韵,于是,“班”和“帮”、“烟”和“秧”、“玩”和“王”、“跟”和“耕”、“今”和“京”、“春”和“冲”、“熏”和“凶”等不分。
在甘肃方言中将“鼻尾音”发成“鼻化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鼻尾音是指音节中的鼻音韵尾,它是跟在元音后边,它前边的元音在发音的主要过程中,并不携带鼻音,只是在元音和韵尾相接的时候才有一个短暂的带鼻音色彩的阶段。
而鼻化音是在元音发音的整个过程中,软腭都是下垂的,口腔、鼻腔同时有气流呼出。
甘肃话往往发鼻韵母时,整个元音鼻化,并丢失韵尾,即末尾口腔没有闭塞阶段。
例如:兰州话将ɑn、in、un、ün这组前鼻尾韵读作鼻化韵[ε、iε、uε、yε],将ng、ing、ung这组后鼻尾韵读作鼻化韵[ 、iɑ、uɑ]。
2、复韵母的舌位动程不足。
构成复韵母的复元音在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都有变化。
这种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滑动变化过程,就是“动程”。
甘肃方音复韵母大都舌位动程不足。
有两种情况:—种是将复元音读作单元音,没有动程,常常将复元音韵母读作单元音韵母。
如部分地区将“楼”、“谋”等字的韵母“ou”读作“u”,“多”、“落”等字的韵母“uo”读作“e”。
另一种情况是将韵腹舌位读得过高,整个复韵母舌位高低起伏不大,动程明显不足。
如,定西、天水一些地方将“白”、“外”等字的韵母“i”、“ui”读作“ei”、“uei”。
3、将普通话的—部分圆唇音读作了不圆唇音。
甘肃话把普通话o韵母的字,全部读成了e韵母,例如“播”、“馍”等字的韵母。
o和e都是舌面后半高元音,区别在于o是圆唇音,e是不圆唇音。
4、n、l声母后有uei韵母,而无ei韵母。
普通话声母n、l后有ei韵母,而没有uei韵母,而甘肃方言恰好相反,n、l声母后有uei韵母无ei韵母。
例如:“雷”、“擂”、“泪”、“累”、“类”、“内”等字的韵母都是uei。
5、“儿”、“耳”、“二”读音与普通话有别。
“儿”、“耳”、“二”等字在普通话中是零声母字,读卷舌元音er。
这些字在甘肃方言中一般也是零声母字,但有些地区读音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临夏地区读ei,定西、天水一些地区读作“ê[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