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拉贸易合作也呈现出了日益增长的趋势。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贸易合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视角下,探讨中拉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

一、中拉贸易现状概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逐渐增加。

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明显,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和建设工程对拉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支持作用,而拉美地区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和能源产品也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拉贸易合作的发展,不仅为双方带来了经济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政治和文化交流。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密切地合作,共同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和地区稳定。

面对中拉贸易合作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双方的贸易结构不平衡,中国的对拉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制造业产品,而从拉美进口主要是资源产品,这导致了双边贸易失衡的问题。

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受到了地缘政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经济波动、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双方在贸易合作中也存在一些技术壁垒和贸易规则不透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三、中拉贸易合作的发展展望在解决当前贸易问题的中拉贸易合作也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推动贸易结构更趋均衡。

中国可以加大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和产能输出。

中拉贸易合作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通过加强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物流、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双方在贸易合作中存在的壁垒。

双方可以加强贸易规则的沟通和协商,提升贸易的透明度和预期性,为未来合作构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1带1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来往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

未来应借助“1带1路”战略的实行,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1带1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1带1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火伴国的门坎设定,更不触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1种新的路径选择。

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关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势必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

在“1带1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动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动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1、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1)中阿贸易范围延续上升,贸易来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7大贸易火伴的阿拉伯国家,1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火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

具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近为200%。

其中,出口额在2000⑵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 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

“一带一路”中阿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一带一路”中阿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谭秀杰 ,博士 ,武汉大学 中国边界 与海洋研究 院讲 师 、国家领 土主权与海洋 权益协 同创新 中心副研究 员 ,湖北 武汉 430072;邱婕 ,武汉大学 中国边界与海洋 研究 院硕 士研 究生 ;李 婧 ,武 汉大 学 中国边界 与海 洋研究 院硕 士研 究生 : 盛宇涵 ,武汉大学 中国边界 与海洋研究 院硕 士研 究生。本文是 中国边界 与海 洋研究 院资助立 项 的 一 带一路 ”倡议 下中 国与周边地 区的经贸合作研究》子报告之一 ,经过适 当的修改和补充 。 ① 王毅 :《共建 “一带 一路 ”,深化 中阿战略合作》,《人 民 日报))2016年 5月 11日第 2l版。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阿拉伯 国家联 盟; 中阿论 坛 ;经贸合作
阿拉伯 国家联盟 (以下简称 阿盟 )成 立 于 1945年 ,目前包 括 22个 阿拉伯 国家 。阿盟 国家位 于“一带一路 ”的中间地 带 ,资源 禀赋 丰 富 ,发展 潜力 巨大 ,其 丰富 的石 油 、天 然 气资源 与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 的能源需求 相契 合 。中国具有发 达 的制 造业 、丰 富的劳动力 、 雄厚 的技术实力 ,也 与阿盟 国家 的现实 需求 相 吻合 。 中国 已是 阿盟 国家 的第 二 大 贸易伙 伴 ,也是其 中 1O个 阿盟 国家 的最大 贸易伙 伴 。① 中阿开展 “一 带一路 ”建 设合 作 ,有 助 于 实现双方资源禀赋 、资金优 势 、市场潜 力 的有 效对接 ;有助 于共 同应 对全 球增长 、贸易 、 投 资格局和资金流 向正在发生 的深刻 变化 ;有助于在探索发展道路 上交 流借鉴 ,在追求共
边界与海洋 研究 第 3卷 第 1期
同发展上加强合作 ,实现合作共赢 、共 同发展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分析“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化发展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出口贸易关系紧密,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出口贸易在过去几年里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达到1.4186万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8.5%。

事实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占了中国外贸总额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最大。

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

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也包括农产品、钢铁、建筑材料等。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还受益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实施了零关税政策,这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

除了东南亚国家,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额也较大。

这些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

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能源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等。

中国也出口汽车、电子产品等到这些国家。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了一些经济合作区和经济特区,促进了贸易合作。

中国还向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了大量商品。

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

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钢铁等等。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合作关系良好,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的商品种类广泛,涵盖了机电产品、纺织品、能源产品等。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双方带来共同的利益和繁荣。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倡议,旨在加强全球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拉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拉贸易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视角下中拉贸易现状问题及展望进行分析。

一、中拉贸易现状问题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中拉贸易存在着贸易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向拉美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等为主,而从拉美进口的商品大多以大宗商品、原材料等资源类产品为主。

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了双方贸易的依赖性,也使得拉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资源型经济”的角色,相对脆弱。

中国对拉美的进口依赖性较高,拉美国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中国的市场话语权,容易受制于中国的市场政策和变化。

2. 贸易壁垒和制约在中拉贸易中,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和制约,这些问题制约了双方贸易的顺利进行。

一些国家存在着贸易壁垒,如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限制了商品在市场的流通。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政策持谨慎态度,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对双方的贸易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3. 金融合作不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合作是中拉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中拉之间的金融合作还存在不足之处。

金融合作不足不仅制约了双方贸易的顺利进行,也对中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强中拉金融合作,加强贸易融资支持等金融服务,有助于推动中拉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拉贸易展望1. 加强贸易多样化为了解决贸易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拉双方应加强贸易多样化,拓宽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推动贸易结构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中方可以加大对拉美国家的技术援助力度,帮助拉美国家推动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 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双边合作领域。

除了传统的贸易合作外,还可以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通讯领域、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状况。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中国与中亚
地区的贸易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9年,中亚地区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为276
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总额为323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亚地区与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石油和燃料、有色金属、化学品、棉花和纺织品等
领域。

其次,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发展状况。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较为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

2019年,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贸易额达6583亿美元。

双方贸易主要涉及电器、机械设备、纺织品、原材料、化工品和石油等领域。

总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贸易合作成果显著,为促进各自经济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也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发展。

未来,双方还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中国与阿联酋是友好邻邦,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合作的加深,也面临着一些空间挑战。

本文将讨论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空间挑战1.地理距离:中国与阿联酋地理距离较远,交通运输和物流成本较高。

这给双方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大宗商品和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

2.文化差异:中国和阿联酋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商业模式,这会对双方的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双方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3.竞争环境:随着中国与阿联酋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也意味着竞争环境的加剧。

中国和阿联酋的企业面临着在对方市场上与其他本国和国际企业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

4.政策限制:中国和阿联酋在一些领域存在政策限制,如贸易壁垒、投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限制对双方的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需要通过双边谈判和合作,逐步消除这些限制。

二、应对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可以加大在交通运输、信息通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投资和合作,提高两国之间物流运输的效率和成本竞争力。

可以加快中国和阿联酋之间的物流通道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人文交流:双方可以加强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市场开拓:中国和阿联酋的企业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开拓,提前了解对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

双方可以加强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开展市场推广和拓展活动。

4.促进政策对接:中国和阿联酋可以通过双边谈判和合作,就贸易壁垒、投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磋商。

双方可以建立工作组或合作机制,密切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5.加强合作项目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中国和阿联酋可以加强在科研、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合作项目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韩永辉邹建华(教授)“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主要商路,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亦称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到达非洲,亦称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药之路。

为加快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规划。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的又一抓手。

海陆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西亚地区在此期间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西亚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许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

中国与西亚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经贸往来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

历史上,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共同为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各国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贸易合作空间日益广阔。

中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更是深化了同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宽了国际经贸合作的领域。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合作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

进一步深化两地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符合两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的现状分析(一)双边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对西亚国家石油进口量快速增加和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中国资本品和轻工业产品制造生产和出口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货物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1带1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来往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

未来应借助“1带1路”战略的实行,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1带1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1带1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火伴国的门坎设定,更不触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1种新的路径选择。

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关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势必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

在“1带1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动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动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1、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1)中阿贸易范围延续上升,贸易来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7大贸易火伴的阿拉伯国家,1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火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

具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近为200%。

其中,出口额在2000⑵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 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

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降落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5.2%。

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

2015中阿展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设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

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展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布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和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

(2)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综合对照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3的仍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同盟还没有进入前5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 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1带1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1步扩大。

其中,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额已到达 1138.51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9%,较2000年增长了 2.34 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第6大出口地区;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自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为 1343.37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额的6.85%,较 2000 年 3.92%的占比增长了 2.87 个百分点。

可见,中阿双方不管是总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占比,还是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自2000年以来均显现延续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来往正在延续加深,未来将具有更大的合作潜力。

(3)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商品种类相对丰富而进口商品种类单1 从中阿双方产业结构来看,阿拉伯国家占据绝对的能源优势,但农业、轻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却不发达,对这些产品需求的满足主要依赖于进口;而我国则正好在农业、轻工业等方面占据优势,构成了彼其间贸易的互补。

据UN COMTRADE数据库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饮料及烟草出口额0.148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34%,为出口商品中涨幅最大的商品种类;其次为杂项制品(主要为轻工业纺织制品),出口额19.264亿美元,同比上涨13%;食品和活动物类,机械及运输装备类,植物油、脂肪和蜡类的涨幅均超过5%。

相较于出口,中国自阿拉伯国家的进口商品则略显单1,主要为原油、天然气等产品,据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显示,2005⑵013年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由最初的5052 万吨跃升至 1.14 亿吨,其中仅2013年就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 5390 万吨;2015年中阿在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干原料上的贸易额已到达 102.262亿美元,在所有商品进口额中的占比高达 79.7%。

目前来自于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已占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50%。

2、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1)中阿双向直接投资的纵向增幅迅猛,但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方相互投资不足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外来资本大量涌入,据国家统计局相干数据显示,2011⑵015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649亿美元,年均增长3.1%,其中,仅2014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就到达119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球第1。

而在2003⑵013年期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仅上升了0.1%,从0.17% 增长到了0.27%,而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仅占外投资总额的 1%;截止2015年,我国向阿拉伯国家所产生的直接投资累计额也才刚突破100亿美元,不但如此,在投资领域方面也10分有限,仅限于资源开发和家电纺织等行业;阿拉伯国家在华投资范围则更加有限,截止2015年累计额仅31亿美元,而该年阿拉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总额却高达334亿美元,这与阿拉伯国家实际对外投资能力和我国目前的吸引外资能力均不匹配。

可见,中阿双方目前不管是在自我资本存在方面还是对外投资需求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双方间所实际产生的直接投资范围却10分有限,可以说双向直接投资范围乃至尚处于起步阶段,纵向增量的迅速增加并未带来横向存量的同步上升,未来双边投资范围还应积极拓展空间。

(2)中阿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制约了双方经贸的增速和未来发展空间从中阿贸易来往来看,原油及其衍生产品始终是中国的主要进口货物,自2000年以后1直占我国自阿进口的 3/4 以上。

而在出口方面,我国销售至阿拉伯国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

但分国别来看却发现,我国对产油国(除阿联酋外)的贸易逆差额已高达1020.48亿美元,而对非产油国贸易顺差额为 922.746 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虽然中阿双方整体上看需求互补性强贸易结构较为均衡,但事实上这类均衡却是建立于产油国高贸易逆差和非产油国高贸易顺差基础之上。

具商务部数据显示,在1993 年之前,中国从阿拉伯国家直接进口的原油总量仅721万吨,但2000年则跃升至3364万吨;以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原油输入国中排名首位的仍然是沙特阿拉伯,向中国输出原油总量为4967万吨,占当年该国原油输出总量的16.11%。

不但如此,在6个主要原油输入国中阿拉伯地区国家就达4个,对中国出口原油占阿拉伯地区石油出口总量的48%。

这也意味着,中阿石油贸易额提高了近100倍,但同期的中阿经贸额实际上仅增长了60倍,中阿贸易额看似迅猛增长的势头其动力仍然来自于石油。

步入21世纪,中阿石油贸易额继续增长到达 22 倍左右,而同期的经贸额却只增长了12倍。

UNCTA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 ⑵010年的10年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以通讯装备类电机产品出口增长最为迅速,但也仅实现了从 18.8%至 30.4%的增幅,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滑趋势,由 41.8%降落至 21.2%。

可见中阿双边贸易额显著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石油,非石油货物增长乏力。

(3)中阿双方贸易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进1步限制了双方贸易未来的发展空间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中国对阿拉伯非产油国始终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以埃及为例,2016年1⑸月,中埃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48.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降落4.74%,但中国对埃及出口46.7亿美元,增长3.82%;中国自埃及进口1.37亿美元,降落75.01%。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顺差45.36亿美元,增长14.76%;出口商品主要有电机类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纺织类产品、轻工类产品、木质类产品、化工类产品和其他类产品。

这些产品科技附加值低主要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必定会对阿拉伯国家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行业造成冲击,致使双边经济磨擦的加重。

例如,为确保本国必须的劳动力就业,沙特政府对企业所雇劳工的国籍作出了明确的限定:私营业主必须确保沙特籍劳工数占雇员总数的1定比例。

具体而言,工程类、维修类行业沙特籍劳工人员数必须在雇员总数中占10%以上;对国家所投资的项目沙特籍劳工人员数的占比必须到达5%以上;而对私营投资项目沙特籍劳工占比则必须到达10%以上。

若是没法确保本地劳工必要的就业范围则将遭到沙特劳工部的处罚,严重者将不能取得政府合同。

不但如此,沙特政府已决定逐渐采取措施减少外国劳工,并终究将外籍劳工数控制在全国就业人口的20%以下。

(4)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贸易范围的有限性和贸易磨擦的加重制约了双方贸易潜力的充分开发海关总署相干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双边贸易额约47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特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主要产品包括纺织品、机械和电子装备、塑料制成品、家具等;而中国则主要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石化产品、铜及其制品,仅2015年就自沙特进口原油5054.20万吨。

同时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伊朗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液化天然气(16.9亿美元)、液化石油气(4.34亿美元)、钢铁产品(3.54亿美元)、液化丙烷气(3.43亿美元)、轻质原油及其衍生品(2.91亿美元),中国是其第1出口目的地;而我国对伊朗的出口商品则主要为机械装备、电子电气产品、运输工具、钢铁制品、轻工产品。

可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装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 3类商品上,而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干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