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4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4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精选4篇(一)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病句修改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语法错误和病句表达方式;2. 能够分析病句所存在的问题;3. 学会通过修改病句来改正语法错误。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说明病句修改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病句的常见问题1. 逻辑关系混乱:如两个句子缺乏连接词、关键词等。

2. 主谓不一致:如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单复数、人称不一致。

3. 语序不当:如句子中词序颠倒、短语或分句位置不当等。

4. 语义不清:如词语搭配不合理、一词多义、歧义等。

第三步:举例分析病句1. 给学生准备一些典型的病句,并请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尝试修改。

2. 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答案予以点评,并解释其中的语法问题和语义不清的原因。

第四步:学生自主修改1. 提供一些病句给学生进行修改。

2. 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修改,并互相交流讨论。

3.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讲解修改原则和策略1. 分析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关的解决方案。

2. 强调修改的原则是符合语法规则和表达准确清晰。

第六步:课堂练习1. 提供一些句子给学生修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修改。

2. 随堂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七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申修改病句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参考:1. 《中学语文教学辅导与案例分析》2.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笔记3. 网上相关资料和练习题库。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语句复位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语句复位的常见方式和技巧;3. 进行实际应用,提高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出示几个语句,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语句复位现象,并给予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需要进行语句复位?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二、讲解 (10分钟)1. 介绍语句复位的定义和作用:语句复位是指把语句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分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其他位置,以改变语句的结构或表达方式,使其更加准确、流畅。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前言一、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

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

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

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和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和古风,变得浅白化和粗俗化。

这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

事实上,以现行的香港中国语文教材来看,中一 30%,中二 35%,中三50%,中四中五50%~80%。

文言文到了高中阶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001年新一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问题之鉴"栏目中韩军论述了"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中就曾指出了"偏了白话,应重视文言"这一语言教育的百年弊症。

单从1993年至2000年高考情况看,高考文言文权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趋势,分值从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0年的12%(20-18分),题目设置也由最初的八题减到98年的七题到99年、2000年的六题,是不是屈从于现实的挤压呢?……庆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来人们对中国语文旧有教育进行的深刻反思的影响,人们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转变,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晴雨表的高考将作何调整,值得大家的思考。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红楼梦》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

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需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叉贯穿,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

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创造”相提并论。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忱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二、解题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制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抱负、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进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进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核心知识点。

2.提升学生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策略。

2.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3.作文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3.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1.导入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文言文句式与句法。

(3)文言文阅读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导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来复习现代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分类。

(2)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方法。

(3)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论证方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做题,积累经验。

第三课时:作文1.导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好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我们来复习作文。

2.复习知识点(1)作文构思的方法。

(2)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技巧。

3.实战演练(1)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并写作。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作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语音部分一、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

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

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好”,读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

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高三语文知识的系统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高中语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技巧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古文翻译的准确性、现代文深层次理解、作文的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

三、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与巩固回顾高中语文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精选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度阅读。

分析文言文句式结构和词汇特点,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性。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阅读与解析选取典型现代文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培养学生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作文写作训练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写作要求。

通过范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技巧。

组织写作练习,强调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文学常识拓展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

结合影视作品和现代文化现象,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开展文学主题研讨会,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每节课后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每周布置一次大作文和一次文言文翻译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模板教学目标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制定教案的第一步。

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围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等几个维度展开。

具体到每一次复习课,目标需进一步细化为掌握特定知识点、技能点或解决某一学习难题。

教材分析透彻分析教材内容是高效复习的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历年高考真题,提炼出重点篇章、核心知识点和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等,并针对每个模块设定具体的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复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高中语文复习中,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通过讲授法明确作品背景及作者信息;在分析文章时,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设计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是吸引学生参与复习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考试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锻炼其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与评价合理的作业布置和及时的评价反馈对巩固复习成果至关重要。

作业应覆盖课堂所学知识点,并适当拓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则应客观公正,既要指出学生的进步,也要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每次复习课后,教师需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得失,以便不断优化教案设计。

反思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三语文教案】
高考专题:病句辨析
遂宁中学杨子强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病句?
2、了解语病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修改语序不当的方法。

2、掌握修改搭配不当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电子白板、ppt辅助教学)
一、导入:(略)
二、对接高考
(2009·安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实验区”的建设。

详解:A项,搭配不当。

“呼啸的狂风”与“哗哗地下了起来”不搭配。

B项,表意不明。

“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整个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和美国的部分地区”。

C项,成分残缺。

“总结”后缺与之相对应的宾语,可在“改革和发展”后增加“的经验”等字样
(2010·全国I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通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详解:B项,“内衣产量”与后面的“著名品牌”不搭配。

C项,“这”指代不明,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D、“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不能是“喜欢”的范畴,可改为“书中的故事反映出的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三、考纲讲析
(1)病句考什么?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组合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修改病句则要求考生以辨析病句为基础,消除其语病,明确句子语意
(2)病句类型:
一、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二、从逻辑角度看——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考向预测:
A、辨析病句
1、病句辨析题为高考必考题,仍是2011年高考的一场重头戏。

2、考虑到对六种病句类型考查的覆盖面,题干涉及倾向于“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命题材料更加生活化,材料来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将取自近期现实生活中的报纸、书籍等,有的甚至取材于中学作文。

B、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也是高考常考的题型,2011年高考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设题:
1、与标点符号、语言表达简明等综合考查。

2、涉及的语病修改类型多为成分残缺或赘余、重复啰嗦、表意不明。

3、选材实用性强,常针对中学生语病情况进行命题。

四、内容讲析
(一)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表领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如时间、处所等)+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1、他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

正确次序: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表领属)一位(表数量)有30多年教龄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教授。

2、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为:表目的或原因的+表时间的名词或短语+表处所的名词或短语+表语气、程度、范围的副词+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2、在电视台昨天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诚挚地又为他点了一首歌。

正确次序: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表处所)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3、定语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例3、挑战的生存不仅不会缩短动物们的寿命,反而会把其生命磨砺得更加坚强。

解析:本句中“挑战的生存”应改为“生存的挑战”。

(2)定语误放到状语的位置
例4、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解析:本句中应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4、状语位置不当
例5、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解析:本句中应将“充分”调至“发挥”前。


5、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6、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解析: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6、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位置不当
例7、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上读别的书了。

解析:应将第一个“不”移到“把”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8、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解析:“他”应移至“不但”前)
7、主客体次序不当
例9、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解析: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报纸”,所以应该改为“我与报纸的接触”。

练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B、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去的古船。

C、我国棉花的生产,远销德国、法国。

D、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句子语序当否的能力。

B、定语排列不当。

“古船”前有两个定语,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原句可能使人误以为古船是在宋朝时期出土的。

C、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

应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D、状语位置不当。

应改为: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艰辛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二)搭配不当
1、主谓不搭配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解析:此句中“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2、动宾不搭配
例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解析:此句中“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主宾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解析:此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

4、状语与中心语不搭配
例4、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解析:此句“渐渐”不能修饰“爬”,可以改为“慢慢”。


5、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例5、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的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解析:本句中,“大批”与“队伍”不搭配,可把“队伍”改成“人才”,或把“大批”改为“宏大”。

6、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例6、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此句中,“提高”是一面性,“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一致。

练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重庆的桃花刺绣迅速崛起,与城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B、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馆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C、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D、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解析:A、主谓不搭配,“重庆的桃花刺绣”“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可改:桃花刺绣迅速崛起的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B、主宾不搭配。

应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的词语。

D、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本句中限制语“一个”与“群山”不能搭配,删去“一个”。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本80~84页的题目。

附(电子白板)板书设计:
语序不当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状语顺序不当
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
分句间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主客体颠倒
搭配不当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主宾不搭配
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一面对两面不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