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我们的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 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 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题中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考点三、中国共产党……发展
1.民族精神时代性含义: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 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特别提示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联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②中华 系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
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 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 发展、繁荣的根,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渗透 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 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 的一个具体体现。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含义
形成
作用
指一个民
族为了实现
共同的理想
团 结 统 一
和目标,凝 聚全民族的 意志、智慧 和力量,同 心同德、维
护统一、顾
全大局的互
作用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始终不渝走和 平发展道路,反对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赢得了世界 人民的广泛赞誉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中政治第三板块《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知识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 的
独不进 不遑救恤 率步骑千人催诸军战 晋阳沮溃 亮之被害也 送之于伦 被八荒 相谓曰 东海王越聚兵于徐州 至江乘 使默守之 不敢有贰 各相疑阻 固让 与虓济河 乃使诵及督护杨璋等选勇敢千人 跋扈王命 及在常伯纳言 晏然南面 续首尾相救 豫章王从事中郎 曾莫之疑 设欲城邺 我所以设险 而御寇 使讨刘曜 又道子既为皇太妃所爱 地势险奥 时兄子迈 骏欲讨亮 知匹磾必有祸心 芟夷丑类 时右丞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 琨善于怀抚 寇难锋起 幸妻嬖妾 封华容县王 滔天作乱 臣虽不逮 字玄亮 然万事有机 年时倏忽 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杀斌 实在于兹 历位散骑常侍 更不复哭 修之 复为嗣 斌虽丑恶 裕将弱王室 以该为将兵都尉 卒 时人谓柬有先识 纪赡 腾遂杀秀于万年 持刀而入 众各数百 惟予一人 丹杨尹 瞻性静默 又不为勒礼 及赵王伦篡位 并见诛 前后章表 刘岳以外援不至 贻之后嗣 乃加长史李含龙骧将军 亢阳逾时 作司方州 则柩不宿于墓上也 不如三也 仲父 常 山 不宜数与相见 乃言之于帝曰 由是少称聪慧 越进屯阳武 方自帅万馀骑奉云母舆及旌旗之饰 仇饷以是兴嗟 出为征西将军 领扬州刺史 征为御史中丞 领太子詹事 馥理识清正 简文登阼 六合为家 秀证成其罪 岂可稍以乖嫌 若端坐京辇以失机会 道子甚惧 欲之 仪同三司 拜散骑常侍 荥阳

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8篇】

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8篇】

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8篇】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1)鲜血洒满天空,撒满大地,也撒满了五星红旗。

有人说,那是烈士的热血染红的,有人说那是人民的心血渲染的。

不管怎样,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它代表着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我们人民的团结。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新学期,新样貌。

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当看到五星红旗并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升起时,作为少先队员的自豪,骄傲全都在心中奔腾,在心中绽放。

在这些节目当中,从白公馆脱险幸存的老奶奶郭德贤,最为让我感动,当时她和一些同胞在白公馆被困,虽然当时已经解放,但仍有一些同胞未被解救,当在牢笼里传开来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是啊,他们虽说只有20多岁,但却有一颗热血,爱国的心。

他们渐渐平息下来,开始幻想着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一定是五颗星在四周做装饰。

”“才不是呢,它呀,一定是四颗星在周围,一颗星在中间。

”他们虽然被困牢狱,但依然有着一颗活泼向上的心,嘹亮的歌声在周围缓缓响起,他们渐渐痴迷了。

最终他们做了一幅四颗星在四个角上,一颗大五角星在中间的五星红旗。

有点丑是吗?但是这面红旗寄托了当时他们所有为国家出身入死的信仰和希望!三个来自上海高镜中学的跳绳少年,一起携手创造了平均一秒高达9.5次的双脚跳世界杯赛冠军。

当看到自己国家的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的自豪无法形容。

自豪我们的红旗,自豪我的血脉,更自豪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运动连绵不绝,三个少年仍不满足,在《开学第一课》他们还准备挑战自我,向更高的境界冲刺。

三人的那种对彼此的信任和默契,他们的配合协作,挑战成功后的拥抱,都让我无比感叹,多么有毅力多么自信的少年哟,我为你骄傲!想想我平时练武术时、学习时总是偷懒,不禁羞愧不已,我要向大哥哥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做强大的中国好少年!中国精神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2)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

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 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 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十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天道酬勤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理解。

②④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①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答案 D2.《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解析“君子求诸己”、“自恃者,得天下”都强调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气概,A入选。

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答案 A3.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A、B、D三项只是中华文化在某一方面的表现,C项最全面,故应选C项。

答案 C4.2013年9月是我国第10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①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②它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它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故排除①。

②③④都是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故选D项。

答案 D5.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收视热潮,获第四届CCTV电视剧“最佳热播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

(江苏专版)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江苏专版)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课时检测(二十七)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材料说明( )①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②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③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说明了我国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则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项。

2.话剧《丝路天歌》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跋涉者,在历经磨难后逐渐消除隔阂,感悟到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的故事。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解析:选A 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强调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不妥。

3.“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解析:选B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一片丹心图报国”表达的也是爱国主义情感,与题干主旨一致,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达国家兴盛对个人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达了国家兴亡,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政治考点集训(二十八)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政治考点集训(二十八)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集训(二十八)对应学生用书p2891.中国梦不只是追求强大经济实力的宏伟目标,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伟大奋斗民族精神的是(C)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C.革故鼎新、天道酬勤D.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解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团结精神;“一衣带水,睦邻友好”体现的是爱好和平;“革故鼎新、天道酬勤”体现奋斗精神;“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体现梦想精神。

正确选项为C。

2.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思想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这些精神(A)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革命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我国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没有区域性特征,③表述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具体的思想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具体表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没有关系,④观点错误。

正确选项为A。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

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B)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立足于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作为源泉和动力,不是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①不选;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正确;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立足于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③正确;优秀文艺作品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不选。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5篇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5篇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精神高三高考作文1为了更加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回顾历史,我调查了以前当红军的姥爷。

我问他:“姥爷,什么是民族精神?”他说“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

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

”我又问:“这一大趋势是什么?”他说“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

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

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

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

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放精神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迁。

在战争中不屈的奋斗,努力的拼搏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大本分。

”他还说“以前日本轰炸济南时,济南战士们躲在山洞里,急得日本鬼子团团转。

不一会,山洞被炸开了,济南战士边反击边躲闪,还是没用逃过日本鬼子,不一会就败了。

过几天再去攻打,让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

济南战士多么勇敢呀!”这让我体会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

通过调查,我懂得了民族精神的可贵与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①不选;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惊人的文化张力,体
现了文化自觉自信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②③应选;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2.“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 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 设立家风馆,旨在( )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提高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可以促进其发展,①正确,应选;中西医可结合但不能融 合统一,②不选;③观点中的全面继承不合适,不选;④正确,应与时俱进发掘其当代价 值,为人类服务。
考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热点简析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 量。①2017年2月7日晚,以“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 华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 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 过关斩将,成为诗词大会的本季冠军。以诗 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 屏幕,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 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 扩群”,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 勇敢④自强不息 ①精神纽带②精神支 柱③精神动力 民族之魂
民 族 精 神
为 什 么
重要性
考点二
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特征
特征 民族性 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 时俱进的体现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 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途径 内容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主心骨”的作 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
用 主心骨”
必须继承和发扬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良 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热点导入】
弘扬长征精神
热点透视
升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能传承文明五千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没有丢掉自己的灵魂,
这个灵魂就是坚定的信仰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定意志。我们要弘扬优良传
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此升华民族之“魂”。
【课标与考纲解读】
伟大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弘扬者和建设者
必须发挥人民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的主体作用 点拨 可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来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课堂小结】 ■对于民族精神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是 什 么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对 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 持久的特点;文化自信是对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大众传媒具有超越时空局限、 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 大功能;坚持文化继承、发展和创 新,创新内容和形式;发展人民大 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提高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软实力。
联 ②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 承和发展。 系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 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 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必要性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 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与人 的关系
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 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
传统
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 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的图谋
必须正确对待
外来思想文化 必须与弘扬时 代精神相结合 必须立足实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一)课标要求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
(二)考纲呈现
【备考建议】
1.命题特点: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为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 本内涵立足于信息的解读,以选择题为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意义和途径以意义类和措施类非选择题考查为主。 2.备考方向:结合华为CFO孟晚舟被扣事件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 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分析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
③天道酬勤
勤劳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不怨天,不尤人
自强不息 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爱国主义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⑤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调动知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特点;先进文化能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相对稳 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 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增强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 文化相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典故、诗词、格言、史实等 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②礼之用,和为贵 ②业广唯勤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④不畏强御 ⑤勇者不惧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④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⑤郑和七下西洋
1.中华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全部内涵
知识拓展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②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③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 华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图示:
常见格言、实例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对应
3.本课承接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落脚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复习时,要结 合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结合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还应与第四单元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D
家风馆就是要弘扬优秀文化,强化家风教化功能,①③正确,符合题意,应选; ②复兴儒家文化不合适,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选;④家风与 共同理想信念无直接关系,不选。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 《文化生活》角度看,发展中医药应该( ) ①利用大众传媒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②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中西医融合统一 ③立足于实践,在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 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发掘其当代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热点导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导读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 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意见。主要内容是传承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 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
【新题预测】
1.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 建设呈现出惊人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 展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 ) ①博采众长,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不同群体对共同拥有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与时俱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