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耕”,运用形近字区分“幻”。结合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来区分发明、发现,改变、改观这两组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阅读感受,激发自豪,激动的情感。
3、全班评议、改进。
4、感悟积累语言: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练习朗读。
⑵ 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语段,并体会作者的表述方法。
⑶ 说说电脑住宅除了高科技,还有哪些特点?
(隐蔽……)
⑷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聪明的设计师东京大学的坂村健教授设计的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不但领略了它的神奇,还真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也会出现一座由你们设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脑住宅,让我们努力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吧!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凌空翱翔 迟钝 描绘
毋庸置疑 敏捷 崭新
脑颅骨骼鸟翼
A、正音——崭翘舌音;“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辨析“顿—吨”
第四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
出示句式: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板书)
3.这就是当时的农耕社会,引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选入了《观潮》、《草原》、《爬山虎的脚》、《只有一个地球》、《麻雀》等五篇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也有讲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情感的。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潮、势”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观赏、维持”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研究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观赏、维持”等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预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所学内容,为新单元的研究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单元主题。
3. 课堂研究:(1)研究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研究课文《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3)研究课文《爬山虎的脚》,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研究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提高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备课组统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备课组统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复习巩固第八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诗歌欣赏、古诗诵读、语文常识等。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八单元课文生字生词的拼音和含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准确表达古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2.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领会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通过课文生字生词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诗歌欣赏:选择适当的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古诗诵读:让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整理备课资料,包括课文教材、教学工具等。
–确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好备课心理准备。
2.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第八单元的内容,简要总结关键知识点。
–通过提出问题或小测验,引导学生回忆巩固。
3.课文复习–带领学生重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境。
–解释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
4.诗歌欣赏–挑选一首简短且富有意境的古诗,进行解读和欣赏。
–引导学生谈论体会和感受,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5.古诗诵读–分段讲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示范朗读,并逐句引导学生一起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6.课堂练习–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作任务。
六、教学反馈1.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本。
2.课件、黑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
3.适当挑选的古诗材料。
八、教学反思在备课组的统一参与下,本节课的复习教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五篇范例]
![四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e400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d.png)
四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五篇范例]第一篇:四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精读课文,《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八》是综合性训练。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4、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5、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7、指导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29、《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30、《电脑住宅》1课时31、《飞向蓝天的恐龙》2课时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课时六、教学措施: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那些变化。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包括《自然之道》、《树之歌》、《大自然的语言》三篇课文,以及相应的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如《自然之道》中的“自然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进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人与自然”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自然之道》中的“自然规律”。
5. 应用提高: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板书设计1. 第八单元人与自然2. 课文《自然之道》、《树之歌》、《大自然的语言》3. 重点词语:自然规律、生态平衡、环保意识等。
4. 教学难点提示: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全面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全面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一组富有诗意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单元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提升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 《四季之美》- 《长城》- 《颐和园》- 《鸟的天堂》2.2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教学策略3.1 朗读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理解引导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3.3 生字词教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4 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以“我眼中的自然”为主题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评价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写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1课时。
六、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 写作练习纸以上就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全面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词 句 段 运 用
书 写 提 示
日 积 月 累
03 语文要素
(1)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2)语文要素: 1.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读) 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写)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 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02 精读引领课
8.学习写法
师:作者是怎样把王戎的聪明写出来的呢?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对比
02 精读引领课
9.升华主题
王戎,字浚冲,临沂人。出身魏晋高门 琅琊王氏,为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 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被认为是七人中 世俗之心最盛的一位。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结合文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西门豹过 人的智慧。
02 精读引领课
教学流程
02 精读引领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谈话导入,认识西门豹,了解复姓西门。(重点指导“豹”的写法。)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 赫赫战功。
05
教学建议Βιβλιοθήκη 1.《王戎不取道旁李》文体特点 2.《西门豹治邺》篇幅长、任务多 3. 《故事二则》寓意理解
06
课型设计
06 课型设计
课时
课型
课题
第一课时 精读引领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精读引领课 《西门豹治邺》
第三课时 略读整合课 《故事二则》
全套教学设计方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全套教学设计方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使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核心知识和重点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阅读和理解课文《小兵张嘎》。
2. 词语:研究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如“小兵”、“张嘎”等。
3. 写作:通过读后感、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3. 合作研究: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文阅读和讨论,互相交流理解。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读后感写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进行同伴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角色扮演道具:服装、道具等。
七、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导入课文《小兵张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第二课时:讲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3.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研究,进行课文阅读和讨论。
4. 第四课时: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5. 第五课时: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第六课时:评价和总结,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
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单元总体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写课本要求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字词,领悟科技带来的震撼。
二、发展性目标: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
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
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
【单元教学建议】:
(一)《呼风唤雨的世纪》
1、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学生就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
可采用“谈自己的理解 -------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体会用词准确”
4、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二)《电脑住宅》
1、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
2、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4、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如果我是一个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进行交流、讨论。
(三)《飞向蓝天的恐龙》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作好知识储备。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3、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4、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表达的准确的语句,说说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四)《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梳理线索。
3、再质疑问难,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意思。
【单元教学时间】:
29、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
30、电脑住宅(1课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2课时)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课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片
一、预习探究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
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
二、合作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课文。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总体感知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体会其含义。
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
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填空
1爱迪生()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
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四、巩固延伸
1、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