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3 管理心理学

目录名词解释 (2)单选合集 (8)多选合集 (17)简答合集 (23)论述合集 (34)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没,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激情:是一种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或情绪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感或情绪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或情绪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个人的心理活动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观察法:是指日常的不作人工干涉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现场实验:是指实际工作场所中通过适当控制条件结合经常业务工作来研究被试者的行为表现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各案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胜利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性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比被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第一印象效应: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一个人如果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判断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定性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物质自我:也称生理自我,个体的躯体是其中心部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其心理活动的知觉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需要:是人缺乏某中必须的东西时,在内部心理上产生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要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印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成就需要:指渴求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心理需求权利需要:指欲指挥和控制他人,希望掌握权力的心理需求期望值:指对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效价:指所达到的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目标:是指行为的目的或行为的指向物,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对象在主观上超前反映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积极强化:是指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之方法消极强化:是指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消或减轻原有的消极后果之方法惩罚:是指对不良行为给予不利回报,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消退:是指撤消对某中行为的积极强化,以终止行为或降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恩能够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非正式群体:指不经官方规定,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由组织确定的联盟正式群体: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社会认可的规范:指由社会的一定部门规定或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并经社会的多数成员所接受的规范群体规范:指群体所规定的或自然形成的行为标准,诸如规章制度、纪律、法律等,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切参照原则反社会规范:指那些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于某些非正式群体中的特殊规范非正式规范:是指非正式群体中的规范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里,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群体冲突:指群体中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现群体压力: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所感受到心理压力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说话语调或重音、面部表情以及发送者道贺接受者之间的身体距离来传递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满足需要的沟通:其目的在表达情绪状态,接触心理紧张,求得对方同情共鸣、确定与对方的人际关系等,即主要在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求的沟通双向沟通:是指发送信息者在发出信息后,还要听取对方对信息的反馈意见,直到双方对信息有了共同的了解为止人际关系:是指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自然性人际关系:指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一定目标,一群爱好相同的人,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社会性人际关系:指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等人际关系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创新: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答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知识、技术、经验、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注意创造能力正式领导者的功能:指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具体表现在:1制订和执行组织的计划、政策与方式2提供情报知识与技巧3授权下级分担任务4对职工实行奖惩5代表组织对外交涉6控制组织内部关系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组织结构: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组织设计: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直线职权:即有直接决策并发布指令的职责和权力参谋职权:是一种不含有指挥权的辅助性职权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所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下级人数,它决定了组织的横向结构管理层次:指生产指挥系统划分为多少登记,它一般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理念识别:就是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著作风等等而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行为识别:指在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组织形象战略: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特质,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传达。
2024年4月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4月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原题一、单项选择题1、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的是A.行为B.动机C.需要D.激励2、肖尔和巴克斯戴尔根据组织责任与员工责任是否平衡划分心理契约的类型有______A.2种B.4种C.6种D.8种3、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______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是A.马斯洛B.法约尔C.德鲁克D.詹姆斯6、国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的行业是______A.金融行业B.助人行业C.地产行业D.资源行业7、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A.控制B.计划C.协调D.组织8、根据上下级领导层之间决策权力的大小,领导体制可划分为______A.一长制与委员会制B.层次制与职能制C.一元化与多元化D.集权制与分权制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A.凯利B.海德C.武德沃斯D.威廉·詹姆斯10、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A.马斯勒奇B.德鲁克C.弗洛姆D.马斯洛11、艾宾浩斯区分气质类型的依据是______A.情感B.感受性C.情绪D.稳定性12、“特征”“标志”“属性”指的是人的______A.性格B.人格C.人性D.气质13、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心理机制中的A.重视心理强化B.激发从众心理C.培养认同心理D.注意心理定势1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风格要与下属成熟度匹配。
其中,参与型领导方式的领导风格是______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C.低工作—高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15、假设团体也称A.工作团体B.实际团体C.正式团体D.统计团体16、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00163_管理心理学_自考管理心理学_笔记_自考串讲讲义资料

00163_管理心理学_自考管理心理学_笔记_自考串讲讲义资料笔记依据教材《治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依据名目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治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治理心理学的产生和进展第三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治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治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治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治理第三章个性与治理第一节个性的一样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治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治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治理心理学的产生和进展第三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治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治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治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治理第三章个性与治理第一节个性的一样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治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治理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第二节态度及其作用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第六章需要、动机与鼓舞第一节需要、动机与鼓舞的一样概述第二节内容型鼓舞理论第三节过程型鼓舞理论第四节状态型鼓舞理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治理第七章群体概述第一节群体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群体的分类第三节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群体的功能第八章群体动力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第二节群体凝聚力第三节群体的冲突第九章群体的沟通第一节沟通的一样概述第二节沟通的种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样概述第二节阻碍人际关系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差不多规律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四篇组织心理与治理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领导的一样概述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领导决策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结构第三节组织理论与设计第十三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第十四章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第一节绩效考核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的心态分析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进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进展的一样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第四节组织变革和进展的措施第一章治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治理心理学是研究治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学习内容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学习内容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学习内容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考试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30题30分5题10分5题25分2题20分1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考点1 管理的职能考点2 心理过程例题【正确答案:C】考点3 个性心理特征考点4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考点5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考点6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7 补充考点考点1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先驱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考点3 法约尔的理论考点4 韦伯的理论观点考点5 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6 四大人性假设考点1 感觉和直觉的定义考点2 一般知觉的分类考点3 知觉的基本特性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 影响知觉的因素考点5 社会知觉的种类考点6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①②考点7 归因偏差的克服考点8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9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2022年上半年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真题含解析

2022年上半年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说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这门艺术的核心是______A.知识B.能力C.激励D.控制2、关于团队生产效率与团队士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高士气一定有高效率B.高效率不需要高士气C.两者无关联D.士气只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3、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压力的影响,促使其行为与团体行为相一致的现象,这是A.社会助长效应B.从众行为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惰化现象4、艾宾浩斯区分气质类型的依据是______A.情感B.感受性C.情绪D.稳定性5、根据上下级领导层之间决策权力的大小,领导体制可划分为______A.一长制与委员会制B.层次制与职能制C.一元化与多元化D.集权制与分权制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激励理论是______A.需要层次理论B.“生存、关系、成长”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需要理论7、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8、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是______A.奖赏力B.法人代表力C.威胁力D.知识和个人魅力9、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A.气质B.感觉C.情绪D.能力10、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方向目标和预期结果,称为______A.动机B.目的C.任务D.动力11、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泰勒B.梅奥C.马斯洛D.洛斯奇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风格要与下属成熟度匹配。
其中,参与型领导方式的领导风格是______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C.低工作—高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13、组织文化能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并对社会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3版00163管理心理学程正方

程正方教授的管理心理学思想
强调以人为本的 管理理念
重视组织行为与 个体行为的互动
提倡运用心理学 原理提高管理效 能
关注员工心理健 康,促进组织和 谐发展
2023版00163管理心理学 课程结构与内容
第四章
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培养学员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2023版00163管理 心理学程正方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管理心理学概述
03 程正方教授的学术背景与贡献
04
2023版00163管理心理学课程结构与 内容
05
程正方教授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与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课程评估: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程特色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 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 训练
强调应用性:注重管理心理 学的应用,帮助学生解决实
课程安排: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具体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评价: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 评价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力等方面的内容
感谢程教授的耐 心解答:在课程 中,程教授总是 耐心解答我们的 疑问和困惑,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课程内 容。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管理心理学(00163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管理的职能。
答:(1)法约尔提出的传统职能1)计划: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
2)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3)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和激励。
4)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
5)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2)现代职能: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等。
考点2: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答: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原则3)心理动力性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考点3: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不要主观臆测和内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2)发展性原则:不要死板僵化与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人的心理与行为3)系统性原则:不要孤立的研究,而应该综合研究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考点4: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1)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2)观察法:研究者客观化地对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问卷调查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个体心理或团体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对某个典型个人、团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0163)

《管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0163)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被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A.梅奥•B.勒温•C.闵斯脱博格•D.马斯洛2、管理的核心是【】•A.人•B.事•C.任务•D.目标3、“团体力学理论”的创立者是【】•A.麦格雷戈•B.勒温•C.巴纳德•D.德鲁克4、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的人性假设理论是【】•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5、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为的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的个性理论是【】•A.特质论•B.社会学习论•C.个性类型论•D.心理分析论6、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人格7、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活动状态的认识是【】•A.自我管理•B.社会知觉•C.自我意识•D.自我知觉8、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是【】•A.兴趣爱好•B.价值观•C.态度•D.人生观9、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改变态度的方法,离不开的是【】•A.学习•B.群体的规范和价值•C.沟通•D.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10、提出著名的双因素理论的是【】•A.沙赫特•B.麦克利兰•C.赫茨伯格•D.罗宾斯11、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达到调节人的行为之目的的激励理论是【】•A.期望理论•B.强化理论•C.公平理论•D.挫折理论12、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群体内的成员应具有【】•A.共同的信念和群体意识•B.相同或相似的群体规范•C.相似的外部群体行为表现•D.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认知13、研究新产品开发或售后服务的小组是【】•A.长久性正式群体•B.暂时性正式群体•C.长久性非正式群体•D.暂时性非正式群体14、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是【】•A.从众•B.顺从•C.盲从•D.个性15、如果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很低,但是群体的凝聚力弱,那么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A.降低•B.提高•C.不明显•D.显著降低16、在沟通的过程中,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是【】•A.通道•B.解码•C.反馈•D.编码17、美国的组织行为学家戴尔通过实验比较研究,认为效果最好的沟通方式是【】•A.口头与书面沟通的混合方式•B.口头沟通的方式•C.书面沟通的方式•D.书面直接沟通的方式18、下级对某个上级领导有好感,这位领导的指示、要求,就很容易为下属接受和执行;反之,如果下级对某个上级领导有反感,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建议等等,往往会打折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2、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管理的职能包括:1•管理的总职能2•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管理传统职能与管理的现代职能)管理的传统职能:(1)计划(2)组织(3)指挥(4)控制(5)协调.管理的现代职能:(1)信息(2)决策(3)激励(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4、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个来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应过程。
)包括:(1)认识过程(2)情绪与情感过程6、人的个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特点:(1)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2)有主观和能动的特点(3)不断变化发展与受社会制约性的特点(4)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特点& 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则(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9、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1)认知改组(2)理顺关系(3)情绪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管理心里学的重要目的:(1)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2)提高职工素质,强化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社会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和发展0、管理心理学的内容:(1)总论(2)个体心理(3)团体心理与行为(4)组织心理与行为(5)领导心理与行为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团体心理(3)组织心理(4)领导心理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二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3、韦伯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4、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5、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1)收集分析整理企业所有的经验数据总结经验来替代传统的单凭经验的方法(2)科学地选择并教育训练和培养工人(3)培养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合作精神上下协作按章办事(4)在管理人员和工作之间进行明确的适当的分工以保证任务的完成6、管理心理学产生的阶段与特点:(1)工作物理环境实验(2)职工福利措施实验(3)态度和意见调查(4)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7、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2)同企业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3)企业中的非正式团体与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4)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的研究(5)领导方式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2)系统管理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5)权变理论学派(6)系统工程学派9、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1)人的本质与本性(2)人的价值与价值观(客体的价值与主体的价值)(3)人的需要0、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1)经济人假设(x理论)(2)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1、经济人假设的评价:(1)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2)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管理模式(3)大多数人缺乏雄心壮志反对工人参与管理(4)与经济人相对应x管理理论含有科学管理成分是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的体现2、社会人假设的评价:(1)未能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2)我国许多企业采用了群众路线的民主管理方法同社会人假设的参与管理相比教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3)社会人假设过于否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4)过于偏重非正式团体与组织的作用(5)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对我们今天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及制定奖金激励制度有参考与启示作用三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知觉分类: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1、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2、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3、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2)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3)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5)知觉情景的影响4、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2)自我知觉(3)角色知觉(4)人际知觉5、归因偏差的种类:(1)基本归因错误(2)认知性归因偏差(3)动机性归因偏差(4)其他归因偏差6、归因偏差的克服:(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2)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3)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来归因改进工作与提高工作绩效(4)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正确归因改进行为并取得成功的典型实列7、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有:(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3)心理定势现象(4)制约现象(5)其他影响因素&社会知觉的应用:(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2)影响绩效评估(3)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4)影响职工的忠诚度9、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的认识自我,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以及实证等方式来验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和诚实可信、自我表现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管理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四个性差异与管理1、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3)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4)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5)桑代克能力的划分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是个性的态度与行为特征,气质是动力性特征性格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可塑性大,气质主要受先天神经类型影响可塑性小2、能力的差异管理(1)创造力的管理(2)握招聘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3)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4)人尽其才量才任用(5)惯切正确的用人原则与方法3、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4、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5、提升领导艺术与管理效能的措施:(1)主动型的人一般具有教高的追求和奉献精神(2)被动型的人比较注重物质利益(3)个性突出缺点弱点明显能力的能人(4)对有特殊才能的人一定要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和待遇五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1、人类行为的特点(1)自觉性与主动性(2)因果性(3)目的性(4)稳定性与可塑性(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2、需要的特性:(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需要与个性生存发展的相关性(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影响人类行为动机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因素价值观因素目标管理:在目标设定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员工参与目标设定,上下级共同制定企业目标,个人从中受到激励愿意为目标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评价目标结果的过程目标设定的原则:SMART原则明确的可量度的可达到的实事求是的有时间限制的目标管理的步骤: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评价3、激励的原则:(1)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2)因人而异的原则(3)奖惩幅度大小适宜的原则(4)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5)励的导向性原则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2)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3)有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内部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5、强化的基本方式与种类:(1)正强化是指某种行为之后拌有某种有利结果(2)负强化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再拌有某种不利结果(3)惩罚是指某一行为之后拌有某种不利结果(4)消退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在拌有某种有利结果6、强化管理的原则:(1)因人而异的原则(2)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3)及时反馈的原则(4)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7、强化管理要注意的问题:(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2)采用负强化手段要谨慎(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六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2、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对工作肯定、愉悦和满意的一般性态度。
3、工作参与:是人对对工作的认同与投入的程度。
4、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工作本身(工作挑战性、生理要求、个人兴趣、报酬制度)(2)工作环境(物理环境、目标达成)(3)自身因素(4)组织中的他人(5)组织和管理(6)福利工作态度和满意度的作用:、不仅影响个体对外界的认知、情感和意向活动,也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的效率同时它对人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协调也产生较大的影响5、提升满意度的策略(1)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得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6、心理契约:在组织和员工相互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
7、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1)心理契约的关注焦点(2)心理契约的时间跨度(3)心理契约的稳定特性(4)心理契约的范围宽窄(5)心理契约的有形性与无形性(6)心理契约的独特性&心理契约的的内容:(1)组织责任(绩效工资、高薪、培训、晋升、工作稳定保障、职业开发与对员工个人困难的支持)(2)员工责任(忠诚、加班工作、自愿去做那些非要求的任务、接受工作调动、扎约为竞争对手提供支持、保护组织的私有信息、离职提前通报,在组织中至少工作两年时间)心里契约的有效管理:(1)明确员工与组织的期望要求和条件(2)双方有诚意有信任度(3)坚持组织与员工互利的原则(4)坚持利益、责任与义务平衡建立长期与短期心里契约相结合协调发展(5)感情化管理重视员工三种心里目标(生存、社会关系、自我发展)和组织目标平衡和谐发展9、卢梭索根据绩效要求与时间结构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4种类型:(1)交易型(2)过渡型(3)平衡型(4)关系型0、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与组织目标的认同,以及员工对义务与责任自觉承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