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
孔子最著名的四大弟子的简介

孔子最著名的四大弟子的简介
1、张仲景:
张仲景,字子安,号增一仪,又号遜素,又称庚老,孔子以他为四大
弟子之首。
张仲景以诚守为主,以古为楷模,其道志淳厚,性情谦虚,一生奉公守法,事无再求,他在儒家表现出仁智从宽的优秀品质,受
到政治、文化界的普遍尊崇。
2、颜回:
颜回(生卒年不详),字子羔,号节虚,是孔子最得力的追随者之一,颜回最早记载入《论语》记载。
颜回回答问题朴实精辟,礼乐知识也
一流,也曾到他乡担任官职,在科举制的发展中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儒家中,他以淳朴清新,具有在礼仪道德上的影响力,也被尊为孔
子门生里学识最渊博的一个。
3、子路:
子路(生卒年不详),字文子,号野门,是孔子的亲生弟子,被誉为
四大门徒之一,是孔子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士大夫名义高,志向远大,经验丰富,嚼言精明;除此之外,他精于政治,熟悉经济,深知兵法,和礼节都有卓越的表现,被尊为儒家百家中的大宗师。
4、项士:
项士(生卒年不详),字子重,号告闰,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四大弟
子之一;他一生奉行仁义之道,崇尚礼乐,忠实贯彻礼节,严格纪律,管治地方,勤谨贤治,以实干求行,仁慈待人,有责任担当,将孔子
的精神发扬光大。
他的态度和行为,有力的传承和弘扬了儒家的教义,历史上一直受到公认和尊敬。
孔子弟子

子路
仲由(简称“由”),前 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 路,鲁国卞人,孔子最喜欢的 弟子之一,以政事见称。为人 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 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唐朝时被追封“卫侯”。宋时 加封“河内公”。南宋封为 “卫公”。明嘉靖年间改称 “先贤仲子”。
•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焉?” 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 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岂可及乎?”子路曰:“学有益乎?南山 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 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 拜曰:“敬而受教。”
• 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 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 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 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 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皮革, 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 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 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 将它磨得十分锋利,它射的不就更加深了 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 多。”
见:拜见 汝:你 何:什么 好:喜好 能:能力,才能 谏:规劝 顺:顺利 成:成材 揉:使东西弯曲 犀革:皮革 括:箭的末端
羽:羽毛,这里指装 上羽毛 镞:原指箭头,这里指 装上箭头 砺:磨刀石,这里指磨 再拜:拜两拜 再,两 次 徒:只,仅仅 岂:怎么,难道 及:赶上,追上 犀革:犀牛的皮 子:你 通:穿透
曾参
曾参(前505~前435),字子 舆,鲁国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人极孝,幼 时去田间除草,不慎弄断了一根瓜 秧,其父曾点大怒,举棍将他打得 昏死过去。曾参醒转后,为免父亲 内疚,强自撑持,弹琴唱歌,以示 无碍。孔子闻之不悦,骂他不懂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 让父亲陷于不义不慈之地,实乃大 不孝。继母待他极劣,父亲
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

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渊、仲由、言偃、卜商、曾参、子贡、端木赐、冉雍、冉耕、闵损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孔子的十大弟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十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孔子及其十大弟子

• 路上,子路感叹地对孔子说:“从前我在家中侍奉双亲的时候,
常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到百里外去打柴卖,买了米回家。双
亲亡故以后,我才来向老师求学。现在楚王送的随从车辆有一
百多,供给的粟米有一万钟,坐的时候铺设锦垫,吃的时候鸣
钟列鼎。现在我即使再愿意吃野菜,愿意为双亲背米,也已经
不可能了。”
精选完整ppt课件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小孔子三十一
岁。据说子贡出生之时,其母梦神
赐以宝玉,因取名曰赐。子贡生就
异相,山庭斗口,仪表不凡,天性
至孝,资禀[bǐng]颖慧,三岁既知人
善恶。十八岁时,游于鲁,闻孔子
在阙里授徒,心窃景仰,遂执贽[zhì]
往见而受业。他谦逊好学,通达敏
辩,深得孔子赞赏,称其为“瑚琏
之器”。 精选完整ppt课件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 (闵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子)、 冉求(冉有、子有)、仲由(子路、季路)、宰予 (子我)、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卜商 (子夏),合称“孔门十哲”,语出《论语·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雍。
言语:宰我、子贡。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朽木不可雕
• 在孔子为班主任的这个班级里,宰予,也叫
宰我,是个差生。宰我使孔老师不满意的一
条,就是好大白天睡觉。拿今天的话说,大
概是经常午睡时间过了头,上课迟到。或者
虽然坐在课堂上了,还断不了打个瞌睡。圣
人为此发过脾气,说出过很重的话。“朽木
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出仕费县宰
• 鲁国权臣季孙氏,听说闵子德修,诚聘闵损为费邑 宰,到其封地费国(位于今山东济宁鱼台县西南) 。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孔门弟子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
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
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
《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
《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
字仲弓。
品学兼优。
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
后来荀子更敬重他。
《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
孔子的特别有名望特别优秀的77位徒弟名单

孔子的特别有名望特别优秀的77位徒弟名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认为孔子门徒中,真正的贤人一共有七十七个。
都是哪七十七个呢?司马迁的记载是: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仲弓父、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子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晰哀(字季次)、曾蒧(字晰)、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僚(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有若、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鳣(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孺(字子鲁)、曹恤(字子循)、伯虔(字...《史记·仲尼弟列传》:孔曰:‘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士——认孔门徒真贤共七十七都哪七十七呢司马迁记载:颜(字渊)、闵损(字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仲弓父、冉求(字)、仲由(字路)、宰予(字我)、端木赐(字贡)、言偃(字游)、卜商(字夏)、颛孙师(字张)、曾参(字舆)、澹台灭明(字羽)、宓齐(字贱)、原宪(字思)、公冶(字)、南宫括(字容)、公晰哀(字季)、曾蒧(字晰)、颜繇(字路)、商瞿(字木)、高柴(字羔)、漆雕(字)、公伯僚(字周)、司马耕(字牛)、樊须(字迟)、若、公西赤(字华)、巫马施(字旗)、梁鳣(字叔鱼)、颜幸(字柳)、冉孺(字鲁)、曹恤(字循)、伯虔(字析)、公孙龙(字石)、冉季(字产)、公祖句兹(字)、秦祖(字南)、漆雕哆(字敛)、颜高(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徒)、商泽、石作蜀(字明)、任齐(字选)、公良孺(字)、处(字)、秦冉(字)、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晰)、公肩定(字)、颜祖(字襄)、鄡单(字家)、句井疆、罕父黑(字索)、秦商(字丕)、申党(字周)、颜仆(字叔)、荣旂(字祈)、县(字祺)、左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字徒)、秦非(字)、施(字恒)、颜哙(字声)、乐叔乘(字车)、原亢籍、乐咳(字声)、廉絜(字庸)、叔仲(字期)、颜何(字冉)、狄黑(字晳)、邦巽(字敛)、孔忠、公西与(字)、公西蒧(字)展开。
孔子四大弟子_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四大弟子_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为孔门十哲,而在这里面又有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四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四大弟子大弟子---颜回,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缺点:创新不足。
孔子评价:斯人难再得二弟子---子路,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
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三弟子---子贡,。
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
孔子评价:任劳任怨四弟子---曾参,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缺点:进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没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最终继承孔子衣钵的人却是他,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
孔子评价:他是个诚实孝顺的人。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颜回字子渊,鲁国人。
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
”“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
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
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颜渊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像很傻的样子。
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
孔子及其弟子

有若,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 小四十三岁,鲁国人。他尊奉孔子, 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 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 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 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 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根据孔子关于 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 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的教导,会成为 有道德孝悌的人,而不会犯上作乱, 提倡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是“仁” 之本。因而主张以“礼”为准绳,以 “和”为原则处理事情。他认为人要 守信义,一切盟约符合“仁”、“礼” 都
子路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 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 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 方面的问题,如《论语· 子路》:“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 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 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 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 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 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具备 做臣僚的素质。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 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 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 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
子路受教
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 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 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 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 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 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 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 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 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 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 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 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的伉直好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 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 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 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为此, 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 材”,“不得其死”等等。但子路“志伉 直” ,他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 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 请命、不欺幼弱的成分。子路“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重友朋、讲义气, 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 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 义精神,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所以 又叫颜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 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 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 过。”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 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 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颜回二十九岁 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 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 丧我矣!”
缓步登堂,全无武夫摸样。孔子教子路说:“喜欢 自夸,就华而不实。自告奋勇,称道己功,聪明显 现在脸上,自以为能,这便是小人。君子知道就说 知道,是出言不拘,这是智。不能的说不能,是立 行无亏,这是仁。做人能够达到仁且智,还有什么 不足的呢?”子路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立,斩 作竹箭可穿犀革,如此来说,何必要学?”孔子告 诉子路说:“装配了箭羽,磨锐了箭镞,将犀革穿 入更深,这和天才求学问,岂有两样呢?”子路拜 而受教。
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 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 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这是由于子渊的天 性忠厚和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明思,就是孔子一 时也难以判定他智慧达到了那个层次,经过不断 的深入观察,孔子才明确说子渊并不愚,《论 语· 为政》里说:‚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 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其实子渊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口才一流 的子贡也坦诚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这并不是出 自谦虚,而是发自内心,《论语· 公冶长》记载: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 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女通汝)。
十一年,齐师伐鲁,兵临城下。冉求慷慨赴敌, 率军击退齐师,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季氏问 曰:“学之乎?性之乎?”冉求答曰:“学之 于孔子”。季氏遂招孔子。孔子返鲁,冉求侍 师殷切,朝政之余,必登门受教。但季氏旅泰 山、伐颛臾、用田赋,皆不能救,或反助之。 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 也。”冉求亦尝婉言以“力不足”告罪于夫子。 孔子面折之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 画。”虽然,未闻冉求有愠色,师事孔子恭谨 如初。
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生活 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 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 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 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 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 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 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 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 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 载)。他是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 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但 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 予。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 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对孔子 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常提 出不同意见。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 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 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如孔子 欲往公山弗扰处为官,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 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 叛乱分子呢? 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 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
子路受教
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 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 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 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 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 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 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 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 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 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 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 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 着常服,
季路
舍武 身功 取高 义强 志显 伉忠 直烈 。,
子路
仲由(简称“由”),前 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 路,鲁国卞人,孔子最喜欢的 弟子之一,以政事见称。为人 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 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唐朝时被追封“卫侯”。宋时 加封“河内公”。南宋封为 “卫公”。明嘉靖年间改称 “先贤仲子”。
子路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 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 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 方面的问题,如《论语· 子路》:“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 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 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 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 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 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具备 做臣僚的素质。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 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 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 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
闵损
淡老 泊成 名持 利重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子骞年幼 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 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 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 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 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 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 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 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 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 语· 先进》)。
宰我
敢 于 儒 学 提 异 议 。 才 思 敏 捷 善 言 辩 ,
宰我
宰我(前522~前458),名予, 故又称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小孔 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 乃孔门十哲之一。因昼寝而不为孔子 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 土之墙不可杇也!”甚至不无懊悔地 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宰 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 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 异议的人。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
二十四孝:为亲负米
子路年轻时侍奉双亲,常吃些藜藿恶草之 类,饭米要到百里外去亲自背负回家。后来双 亲去世,子路南游到楚国,做了大官,平时跟 随的车骑就有一百辆,还囤积了上万钟的粟米, 居室内坐的地方垫着舒服的厚褥子,吃饭的时 候可以摆出许多大鼎,里面装满煮好的精美食 物。尽管生活条件优裕了,而子路却经常叹息 道:“现在虽然想把野菜当作主食,想为双亲 去背米,却再也办不到了。”
又,《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 国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 想要得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 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由于求官心切, 孔子还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对孔 子的这一“失节”之举,子路极为反感,当面 质问孔子,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 是为了得君行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子路就 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 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 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 子中是不多见的。所以孔子曾说“自吾得由, 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 宰予、端木赐、言偃、卜商,合称‚孔 门十哲‛,语出《论语· 先进》。‚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颜渊
呕大 心智 沥若 血愚 理成 《一 易家 经, 》
颜回
子路性伉直,还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 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与?”断狱必须两面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 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又,子 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 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 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 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 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 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师从孔子后 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 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
期,宰予反驳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难以 辩解,唯有痛心指责:“予之不仁也。”孔子曾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宰予 便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假设:“仁者虽告之曰井有 仁焉,其从之也?”意即明知下井必死无疑,到底该 舍命救人,还是保全自身。孔子答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言下 之意,此问是在愚弄人。虽然孔子对宰予这个刁钻的 学生颇多不满,但仍毫不迟疑地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 的弟子之一,位居言语科之首席,犹在大名鼎鼎的子 贡之上。宰予亦对老师敬佩无已:“以予观于夫子, 贤于尧、舜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