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合集下载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了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是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的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患,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确实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候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温暖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家创始人。

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

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

那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1. 孔子误会了颜回,后来发现颜回是因为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这使孔子意识到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有时候人们会受到自己主观判断的影响。

2. 孔子到卫国后,住在弥子瑕家里。

卫灵公给他的俸禄跟鲁国一样,但派了一个心腹监视孔子。

孔子打算上陈国去,不跟人家告辞,就带着门生走了。

他们路过匡的地方,匡人却将孔子误认为阳虎,将孔子和他的门生包围起来。

因为阳虎早先欺辱过匡人,而孔子的相貌有点像阳虎。

后来卫灵公派人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是误会了。

3. 孔子又回到卫国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知道了,她想利用孔子。

南子屡次派人请孔子去见她,孔子推辞不了,只好去拜见南子。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么优秀,等遇到欣赏你的人,再去为他服务,如果是不懂欣赏的人,大可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即可。
孔子与学生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子路最先站立来对孔子说:“一个拥有千辆马车的国家,如果还夹在大国之间,还要受到军队的侵犯,接着百姓还饱受饥饿,如果让我去治理这样的国家,不出三年,我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勇气去作战,并且知道做人的礼义。”孔子听了他是话,对他微笑。孔子问:“冉有,你觉得怎么样呢?”冉有说:“一个见方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国家,如果是我去治理,那么不出三年,一定会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那就要让贤人来治理了。”孔子问:“公西华,你觉得怎么样呢?”公西华回答说:“这些不是我能说到就做到的,我愿意学习,无论在宗庙的事,或者会见同盟,我都会穿好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一个小相。”孔子问曾皙,曾皙回答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只希望在春天的时候,能够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一起洗澡,然后再一起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春秋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

春秋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

春秋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门下弟子很多,那么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弟子子路的故事孔子是子路的老师,但是更多的时候两个人却像一对好朋友,不仅仅因为子路可以直言不讳,更是因为子路可以顶撞孔子,批评孔子,可能这在孔子的弟子中是唯一的,所以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也是比较高的,子路对于孔子也是非常尊敬的。

子路对孔子是尊敬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子路见了文弱的孔子有点不屑,孔子教导其要学习,子路说“何学之有?”可见其傲慢与伉直。

孔子也不生气,说,要是能够装上羽毛,装上锋利的箭头做成一只弩箭,那么不就射得更加的深了吗?于是子路拜谢,说“敬受教。

”可见子路是鲁莽的,而孔子对于子路也是大度的。

而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立即对孔子表现出了尊敬。

在子路与孔子相处的过程中,子路有问题总是向孔子积极的讨教,比如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怎么治疗国家等,同时子路也毫不讳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与孔子不同的意见,比如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去见南子,子路就非常不赞同,孔子也并没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向子路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子路完全的当做是一个弟子。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积极的启发自己的弟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子路总是第一个发言的,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的时候,子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志向,愿意与朋友共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起乘坐自己拥有的车马,一起共用好的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豪放。

孔子与子路之间在长期的共处下也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任,孔子在周游列国找不到施行自己思想的国度的时候,想要扎起小木筏漂流出海,孔子说,跟随我的可能只有子路了,子路听了很高兴,可见两个人是互相信任并且推崇的。

孔子与子路的情谊是相当深的,孔子对子路也是相当了解的,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后,孔子就说“子路死矣!”真的知道子路惨死,孔子在中庭大哭,甚至是“覆醢”。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弟子们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一些故事。

孔子教书育人,弟子们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孔子正在教书,忽然下起了大雨。

弟子们都很着急,因为他们怕孔子会淋湿。

于是他们纷纷拿起衣服,为孔子撑起遮雨的伞。

孔子看到弟子们这样关心自己,非常感动,他说,“吾虽不得见君子,其心亦远矣。

”这句话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能亲眼看到君子的行为,但是从他们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德。

弟子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好学。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呢?”孔子回答说,“礼仪是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子贡听了以后,深有感触,他决定好好学习礼仪,将孔子的教诲传承下去。

还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

宴会上,孔子发现酒席上的菜肴非常丰盛,但是他却没有动筷子。

弟子们都很诧异,他们问孔子为什么不吃饭。

孔子说,“我不是很饿,而且我觉得吃饭的时候,应该先让长者和贵宾吃饱,我要学会谦让。

”弟子们听了以后,都深有感悟,他们决定向孔子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是孔子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是如何通过他的弟子们传承下去的。

孔子的弟子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不仅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还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我们应该向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让它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1、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2.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

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篇1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成心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分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此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如今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讯臣的时候,一开场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讯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擅长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擅长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

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

那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
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

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

”孔子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

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

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

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

但说无妨”
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

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

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

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

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

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

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子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

”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