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弟子颜回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孔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颜回的故事
咱来说说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孔子有好多弟子,颜回那可是他的得意门生。

这颜回啊,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人穷志不短,还特别好学。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那情况可惨了。

没吃的啊,大家都饿得眼冒金星。

这时候颜回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点米,就开始煮饭。

孔子呢,就瞅见颜回偷偷从锅里抓了一把饭塞到嘴里。

孔子心里有点不得劲儿,寻思着:“这颜回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没想到啊。


等饭煮好了,颜回把饭端给孔子。

孔子就旁敲侧击地说:“颜回啊,咱们得先祭祀祖先,这饭得干净才行啊。

”颜回一听就急了,说:“老师啊,这饭我刚才尝了一口,可不是我想偷吃。

是煮饭的时候有灰尘掉进锅里了,我要是把脏东西留在锅里,那大家都吃不了了,我就把沾了灰尘的那点米给吃了。

”孔子一听,错怪这孩子了,还感叹说:“人可信的是眼睛,可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人可依靠的是心,可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还有一回,孔子问颜回:“颜回啊,你家里那么穷,为啥还能这么快乐呢?”颜回就回答说:“老师啊,我虽然穷,但是我能从学习和道德修养里找到乐趣。

我有一碗饭吃,一瓢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可我觉得挺好,因为我心中有大道啊。

”孔子听了特别欣慰,觉得这颜回境界就是高。

颜回和孔子之间的故事啊,就像一面镜子,让咱看到古人那种高尚的品德、纯粹的师生情,还有在艰苦环境里坚守内心的美好品质呢。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三八二十三_名人故事素材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三八二十三_名人故事素材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三八二十三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

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从空树干离开。

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呐!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

孔子学生颜回的故事

孔子学生颜回的故事

孔子学生颜回的故事《颜回的故事》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讲讲孔子学生颜回的那些事儿。

颜回啊,那可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呢。

颜回这孩子,特别勤奋好学,对知识那叫一个如饥似渴。

有一次啊,孔子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其他学生听了也就听了,颜回可不一样。

下课后,别人都出去玩了,颜回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反复琢磨孔子讲的那个道理。

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眉头紧锁,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就偷偷在旁边看着他,心想这小子咋这么认真呢。

过了好一会儿,颜回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笑容啊,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样灿烂。

然后他就赶紧跑去找孔子,跟孔子分享他的感悟。

孔子听了,也是连连点头,对颜回更是赞赏有加。

颜回不仅学习刻苦,还特别谦虚。

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有点学问就骄傲自满。

有一回,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观点,颜回觉得不太对,但是他没有马上反驳,而是很有礼貌地说:“我觉得这个事儿吧,可能还有别的看法呢。

”然后他就很有条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他就是这样,总是那么温和,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颜回的品德那也是没话说。

他对人真诚,对朋友更是两肋插刀。

有一次,我和颜回一起出去玩,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家摔倒了,颜回二话不说,赶紧跑过去把老人家扶起来,还关切地问老人家有没有受伤。

老人家感动得不行,连连夸赞颜回是个好孩子。

颜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他的勤奋、谦虚、品德高尚,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他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哎呀,说了这么多颜回的事儿,我自己都觉得特别佩服他。

我们也要像颜回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呀!好了,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啦,大家拜拜喽!希望你们也能喜欢颜回的故事呀!。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篇1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成心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分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此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如今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讯臣的时候,一开场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讯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擅长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擅长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孔子与颜回的经典故事

孔子与颜回的经典故事

孔子与颜回的经典故事
《孔子与颜回的那些事儿》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孔子和颜回的一个超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啊,孔子和他的一群弟子们在外面游历。

这颜回呢,自然也是跟着的啦。

走着走着,大家都有点饿了。

孔子就说:“哎呀,肚子咕咕叫啦,咱找点吃的吧。

”颜回立马自告奋勇说:“老师,我去看看附近有没有能吃的。

”说完就跑开了。

过了好一会儿,颜回兴高采烈地跑回来了,手里还捧着一把米。

他喘着气说:“老师,我找到米啦!”孔子笑着点点头。

然后大家就找了个地方开始生火做饭。

颜回可积极了,又是淘米又是生火的。

这时候,孔子不经意间看到颜回偷偷抓了一把米往嘴里塞。

孔子心里有点纳闷,但也没说啥。

等饭做好了,颜回恭恭敬敬地给孔子端上一碗饭,说:“老师,您先吃。

”孔子看着颜回,突然说:“颜回啊,刚才我看到你抓米吃哦。

”颜回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连忙解释说:“老师,不是您想的那样。

刚才有灰尘掉进锅里了,我觉得倒掉可惜,就抓出来吃了。


孔子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颜回啊颜回,我就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呐!”其他弟子们也都笑了起来。

哎呀,你看看,这就是孔子和颜回之间的一件小事儿,但却能看出他们师徒之间的信任和情谊呀。

这故事一直流传下来,让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品德和为人呢。

咋样,有意思吧!哈哈!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开卷篇孔子和颜回的故事•马军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了燃眉之急。

饭快要煮熟时,孔子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

片刻间,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

”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

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

”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自觉地犯错误。

“自省”乃一剂良药。

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孔子靠它"见不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

看来,“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20期,标题为本刊所加)=鬱感悟这个小故事情节很简单,道理很深刻。

孔子只看见颜回用手抓饭吃,而没有看见锅里的炭灰,险些错怪了颜回。

可贵的是,孔子并未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是用语言交流来辅助眼睛观察,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总有看见的,有看不见的。

所以,不可武断,务必常常“自省”。

《论语•子罕》中有一段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思是说,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长思之。

(解本利)。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在《孔子家语》中有一篇古文叫《颜回偷食》,讲述了孔子弟子颜回在孔子穷困的时候被孔子发现抓米吃,但实际上是颜回吃了脏的米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颜回在困境中对老师的忠诚和敬爱。

具体故事内容为: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被困,已经七天没有吃到米了。

一天,孔子听见颜回在唱歌,歌声中透露着欢愉。

孔子感到很奇怪,因为颜回是他的弟子中最穷的一个,平时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孔子派人去问颜回,为什么要唱歌。

颜回回答说,他之前在路上捡到了一些米,虽然脏了,但仍然可以煮粥吃。

于是,颜回就把这些米煮成了粥,并且分给了孔子和其他弟子。

当孔子知道真相后,他非常感动,认为颜回是一个忠诚、仁爱、有担当的学生。

从此以后,孔子对颜回更加器重,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得意门生之一。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忠诚、仁爱和有担当的人是最值得尊敬和信赖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那些对我们真诚、善良的人,因为这些人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那么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

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

并且他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弟子颜回的小故事
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正
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
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

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
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
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
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

但是不幸
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
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
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虽然颜回生前是落魄的,但是其身后却得到了极大的荣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
二贤之首,世代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更是不断的给颜回追加谥号,死
后的荣耀可以说非常的隆重。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
忘记礼乐了。

孔子说,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

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
“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
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

我觉得这就是“坐忘”。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
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
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
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
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
来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无矫饰的。

“坐忘”的境界我想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尚未经过教育的儿童最接近那种境界,可是儿童总会长大,
要想终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孔子家语-颜回》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鲁定公有一次问颜回,你听说过东野毕擅
长驭马吗?颜回说,听说过,但是他的马会很快逃走。

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左右的人说,君子也会陷害别人。

过了几天,东野毕的马真的逃走了,鲁定公听了之后,非常震撼,赶紧把颜回找去,问,你怎么知道东野毕的马会逃走?颜回说,驭马其实与治国是相同的
道理,舜善于治国,从来不穷尽民力,造父擅长驭马,从来不穷尽马力,但是东野毕驭马
的时候总是穷尽马力,并且还苛求于马,所以马一定会逃走的。

鲁定公听了觉得意犹未尽,要求颜回再多说一些,颜回说,马急了就会逃跑,人急了就会反叛,所以治理国家一定不
能穷尽民力,没有听过人民过的不好而国家没有危险的事情。

鲁定公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就是颜回,不值得去夸奖。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思想是多么的深邃,可见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是多
么的了解,颜回真的可以用大智若愚来形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