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习指南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暑期及全阶段复习建议含资料推荐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暑期及全阶段复习建议含资料推荐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暑期及全阶段复习建议含资料推荐,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回想起考研的峥嵘岁月,心中还是感触颇深。
当时有过对未来研究生生活的憧憬,也有过对当前复习生活的忧愁,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我很庆幸这些日子带给我的成长,也感恩于辛勤付出过后带来的成功。
英语在大三3月份开学开始学习英语,前期主要背英语词汇,白天当时用的是《恋恋有词》,晚上开始用《墨墨背单词》一晚上背个80个。
然后每天做一篇阅读用的是《张剑黄皮书》这样维持了三个月。
等到暑假我开始做英语一的真题阅读,因为的只有2010-2018年的,少的可怜,不忍心做,要留到后面。
在做英语一阅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短板就是翻译不通导致选不对。
然后我就开始看《何凯文的长难句》以及视频。
我暑假也在背单词用的是《新东方便携式词汇小本》,当遇到错的多的阅读时,我会看一下唐迟老师的真题讲解。
这些任务基本上是9月中旬完成的。
接着,我开始专攻我的英语二了,我买了《老蒋讲真题》,在本子上先做了6套题,不要写在书上因为还要做第二遍,剩下的三套题要留到最后十二月份做,自己在做真题出现的问题可以多看看蒋军虎老师的各个专项突破。
将英语出现的不认识的词汇以及难理解的句子全部都记在本子上。
十月份我又将英语的真题阅读,和之前一样只做阅读!十一月份我还是看词汇,不过这次看的是《何凯文1575》,词汇少但是高频,算是一次回顾还有蒋军虎的《老蒋十二式》。
等到十一月中旬开始看写作部分买了《写作宝中宝》,背一些历年的作文真题。
同时我也看蒋军虎的写作视频,积累些模板,。
等到十二月再把的真题再做一次这次就是写在书上,同时剩下的三套题要自己规定时间进行模拟考试。
政治政治从暑假开始复习,暑假期间先略微浏览了一遍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上面的知识点儿,看了一下徐涛老师的强化视频。
然后做了《1000题》,只做了上面的选择题。
因为政治和时事密切相关,多关注一些政治老师的微博或者公众号,多收集信息。
南京大学哲宗中哲考题2004-2020

2004年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法术势(法家)2.元气自然论(王充)3.不真空论(僧肇)4.性情三品说(韩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你认为魏晋玄学的主题是什么?2.你怎么看佛教的四谛说?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述评。
2.谈谈你对当代新儒家思想的看法。
2005年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三表(墨家)2、四谛(佛家)3、能听(所)(佛教)4、格物致知(儒家)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儒家心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你是如何理解佛教中国化的?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理学与心学的异同,并发表评论。
2.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不具“合法法”;有学者则认为,中国哲学不存在“合法”不“合法”的问题。
请阐述你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看法。
2006年三、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每题1分,合8分)1.《春秋繁露》董仲舒2.《论语》孔子3.《仁说》朱熹4.《正蒙》张载5.《传习录》王守仁6.《坛经》佛教禅宗7.《复性书》李翱8.《通书》周敦颐四、解释名词(每题4分,合32分。
简明扼要,无需论述。
)1.道(老子)2.仁(孔子)3.《中庸》(子思子)4.“三玄”(魏晋玄学)5.濂洛关闽(宋明理学四个派别)6.格物致知。
(儒家礼记)7.“四谛”(佛家)8.“五行”五、简述题(每题10分,合20分。
答出要点即可)1.墨家对孔子及其儒学批判的主要方面及你的理解。
2.简述儒家心性学说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六、论述题(1题,20分)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智慧和现代价值的看法。
2007年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四端”(儒家)2.独化(郭象)3.鹅湖之会(朱熹、陆九渊)4.血气心知(戴震)2.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谈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
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真题(精华版2008--2013年)(DOC)

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真题(2008—2013年)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哲学史(3305)适用专业:中国哲学宗教学2008年(中国哲学专业做A卷宗教学专业做B卷)A卷(每题25分,共100分)1、孔子“仁”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2、老子“道”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3、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述评4、试论程朱理学对先秦儒学的丰富和发展B卷(每题25分,共100分)1、荀子天人思想述评2、孟子仁学思想述评3、王充元气自然论述评4、郭象“独化”论述评2009年1、试述墨子对孔子学说的批评,并给予评论(25分)2、老子、庄子思想异同(25分)3、张载“气本论”思想述评(25分)4、试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给予检讨(25分)1.孔子“仁爱”、老子“道爱”、墨子“兼爱”之比较(25分)2.魏晋玄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给予评论(25分)3.试述程朱“理本论”与陆王“心本论”异同(25分)4.试述儒学哲学化历程并给予评论:以先秦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为例。
(25分)2011年1、试论儒学人文主义思想及其特质。
(25分)2、《大学》主要思想内容述评。
(25分)3、王夫之“理势合一”论述评。
(25分)4、试述老子的“道”与宋明理学的“理”之异同。
(25分)2013年1、2、老子辩证法及其评论(25分)3、中国佛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25分)4、张载《西铭》的主要思想述评(25分)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佛学(2294)适用专业:中国哲学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一、慧远“法性论”思想述评(25分)二、天台宗“三谛圆融”思想述评(25分)三、试从佛学与儒学两个方面论述佛儒交融的内在根据(25分)四、试评析《维摩诘经》对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影响(25分)2009年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一、如何理解《心经》中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5分)二、竺道生佛性思想述评。
(25分)三、禅宗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四、从王阳明的“本体工夫”看禅学对阳明学的影响。
中国哲学考研类型试题整理(中哲篇)

名词解释离坚白淮南格物万理具于一心通为天下第一要义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即万物之自虚理一分殊至良知俱分进化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齐物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太虚即气理一分殊四句教绝四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言立三表辩无胜静因之道物不迁言尽意神灭论一物两体理一分殊淮南格物道法自然形神相即一物两体至良知气者理之依反者道之动合同异生之谓性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以说出故六派七宗守真存一(守一存真)命不在天而在其人知行常相须以说出故崇本举末能必副其所天人三策以无为本形质神用辨名析理形神相即法与时变济有者皆有道统说论衡独化言意之辩天人不相预以心原物休符不于祥於其仁崇有论得意在忘象独尊儒术《礼记》谶纬崇本举末习与性成体用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心原物圣人体无一故神两故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三表四端心斋齐物论即万物之自虚理一分殊仁不忍人之心和而不同张载王阳明民生史观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道德经》公孙龙天命之谓性斗莦之性裴頠天人交相胜四法界严复《虺书》《齐物论》五行相克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质神用得意忘象血气心知八识般若《仁学》《新理学》《大学》鹅湖之会王艮兼爱天人感应气质之性托古改制为仁由己道法自然言必立仪言尽意论物不迁论格物至知知行合一知难行易论六家要旨明儒学案贞元六书论衡正蒙东西均孔子的仁老子的道墨子的义荀子的虚一而静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王充的疾虚妄王弼的贵无僧肇的物不迁方以智的合二而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二和与同异,可否相继知己知彼,胜乃不殆三代相因,损益可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人之性恶,化性起伪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神形相即,形质神用静者静动,动静皆动论六家要旨明儒学案正蒙东西均白马非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浩然之气绝地天通否极泰来温故知新道法自然虚壹而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三表效验无为中庸有无离坚白道统论抱法处势五德始终化性起伪天人相分仁不忍人之心和而不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涤除玄览克己复礼为仁尽心知性知天参验制天命而用之兼爱天人合一有待无待名实三玄葛洪业报轮回相竞以器《论六家要旨》独化二谛贵无止观实相不真空性三品天人交相胜还相用言尽意论形质神用人副天数唯识无境《坛经》《封建论》天不变道亦不变一物两体阿赖耶天人感应六相圆融自生而必体有叶水心三纲领八条目心外无物理一分殊致中和心学无极而太极易简工夫事功学派童心即真心张载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传习录》《西铭》泰洲学派质测即藏通几经世致用以理杀人知难行易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俱分进化质力相推三世进化尚力非命法无顿渐托古改制天命之性民生史观公羊三世说《严译名著丛刊》三民主义《新学伪经考》心力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中和正始之音涅盘《传习录》知难行易《论语》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一阴一阳之谓道逍遥游白马非马六相圆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三表法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天行有常不真空民胞物与格物致知天人合一谶纬中体西用五德三教北宋五子反者道之动十翼仁内义外无故从有故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三惑泰定识体《七略》见分相分真唯识量《六逆论》新故相除元亨利贞为性者五法行法弛敬除其舍仁以通为第一义心力内籀外籀简答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简要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看法* 程颐对道与阴阳关系的论述* 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202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线,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202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介绍,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院系介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于2008年10月在社会学系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英文名称为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简称SSBS)。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现下属三系一所,分别为: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除了这四个作为行政建制的系所以外,另设有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城市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中日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研究所,以及国际市场调查所等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MSW中心)。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现设有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心理学硕士点,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介绍招生年份:2023年招生院系:社会学院招生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01(全日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02(全日制)应用社会学03(全日制)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04(全日制)社会工作05(全日制)社会心理学拟招生人数:19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4社会学理论④934社会学方法三、参考书目社会学专业《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下卷),杨善华、谢立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人口社会学》(第四版),佟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关照,理论和实践》,黄应贵著,2010年商务出版社;《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复试参考书目:《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张鸿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汪和建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南大洛煜学长的袁本教材笔记

南大洛煜学长的袁本教材笔记一、关于考研的基本问题(一)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南大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谈,因为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
在我看来,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它一定要强大到支撑你从一开始走到最后。
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喜欢就是喜欢了,没有理由。
如果能说出来,要么是说服自己要么是说服别人的。
为什么选南大,是因为想去南京。
在收集信息时南大的历史,人文精神吸引了我。
当然,中途也被一些道听途说差点放弃。
现在想来都是一些很小白的东西,比如我可不可以跨专业,可不可以跨地区,等等。
一句话——只要你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你就可以报南大。
关于歧视,很多学校多有,南大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他是我所能了解到的在公平方面做得最好的了。
如果有人说南大歧视,那么它“歧视”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自身。
(二)考试科目公共课不必说了。
现在很多人对专业课考什么还不太清楚。
南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题目都是一样的。
专业一是文学卷,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
专业二是语言学卷,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PS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面有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汉语国际教育是不同的,前者属于学硕,后者属于专硕(也称之为汉硕);前者没有指定教材,后者这几年在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都有指定教材,以后不清楚。
因本人是考语言学所以啰嗦了一下。
(三)试卷结构专业一:十个名解(50分)——古代文学3个,现当代3个,世界文学2个,文艺学2个论述题六选四(100分)——古代文学2题,现当代各1题,世界文学1题,文艺学1题专业二:古代汉语(40分)——名解四个(20分),文选翻译(20分)现代汉语(40分)——貌似都是一些简答题,不好意思,记不太清楚了语言学纲要(20分)——两个简答各10分论文写作(50分)——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二选一(四)复试进度及安排因本人二战,13年一月考过一次,二战时是14年九月开始复习。
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参考书目及安排(自己总结归纳)

如程千帆,周勋初,莫砺锋,张伯伟,许结等老师的。
如果学有余力,也可以多看一些。
论著大体可以分为专题史,断代史,和论文集。
所以看论著其实和看文学史差别不大的,反而论著比之文学史论述的更为精细,如程千帆编的《两宋文学史》,葛晓音的《八代诗史》等。
下面仅列出我看过的一些古代文学比较好的论著,可以辅助学习。
我在复习期间阅读过许多的专业论著,这些是我觉得其中比较适合考研复习的几本书。
《程氏汉语文学通史》程千帆、程章灿著辽海出版社这本书很难算做是文学史。
将古代文学分成若干个专题进行讨论,诗经,楚辞,诸子等。
还是比较适合复习使用的。
还涉及了八股文,对联等其它文学史较少涉及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文学史复习中应当特别注意文体的变化和发展。
这本书不仅讨论了文体的变革还对各种文体的特征有所总结。
其中的连珠文,碑颂等部分可以不读。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江苏文艺出版社薄薄的一本书。
大体以言志,载道为古代文学发展的两条脉络。
对形成古代文学体系有一定帮助。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卷》浙江古籍出版社这本书属于通识教育性质的。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比较切合南大的考研复习,书分诗、骚、曹植,陶渊明,杜甫,李白,田园诗等章节。
每个章节都有许多评论的罗列,这也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
《古诗考索》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程千帆先生的论文集。
其它就不用多说了。
《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唐宋词的重点作家除了姜夔都涉及到了。
宋词复习的绝佳辅助资料。
《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河南大学出版社非常好的一本书。
以体派,体裁来论述。
对于唐宋诗之争,尊体破题问题也有论述。
而思想部分和文献部分可以不读。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三联出版社这本书力荐。
小说的观念更变,发展脉络叙述的非常好。
《中国小说通史》李剑国陈洪高等教育出版社只需要看明代和清代部分。
尤其明代部分,对《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所确立的小说创作模式的分析,很值得借鉴。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南京大学2019年我校公开招考全部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
各院系根据《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及院系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相关选拔工作,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博士生。
各院系招生计划、具体考核办法,请查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公告说明、招生目录以及相关院系网站的实施“申请-考核制”相关规定。
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院系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在我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
具体要求请咨询相关研究生培养部门。
获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复试后,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直接攻博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
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办法》。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
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
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
在数十年历史中,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程石泉、倪青元、殷海光、熊伟、陈康、苗力田、潘菽、孙叔平、孙伯鍨等一批哲学大师和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本系任教。
1978年,以本系教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
在数代学者的努力下,本系形成了既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又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迄今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基地。
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
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需要重申的一点就是,考中国哲学,最重要的是“志愿”,这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立身之本,即夫子所谓“十有五而志于学”,“志”最重要。
如果你果真立志考上中国哲学的研究生,那么,本科专业的问题,可以暂且放在第二位。
其次,我需要说,尽管“志愿”为最重,专业放第二,但因为这毕竟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所以本专业与跨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本专业的同学经过四年的专业内的学习,很多专业知识与答题思路等都已经熟络,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南京大学的要求进行复习、巩固,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现熟悉并进入该专业的领域中,学会用中国哲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我本人的本科专业是对外汉语,文史哲不分家,所以跨专业不算太大,加之对于传统文化有着素来的兴趣,所以也易于上手。
即便如此,我也是一步一步先进行基础的阅读,再慢慢熟悉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路而展开复习的,这个过程对于所有跨专业的同学都很重要。
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接下来,就说一说具体的复习问题。
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的考研,大约算来还有10个多月的时间,时间是完全充分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复习的过程应该是先松后紧的,但这个“先松”也要有个张弛之度,我的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一般来说,我建议大家可以把复习阶段这样划分:
第一阶段,现在——本学期末。
重点:英语(单词、阅读)、中国哲学史部分。
第二阶段,暑假。
重点:英语(加入作文)、中国哲学史部分(系统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阶段,开学——国庆节。
重点:英语、中国哲学史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第四阶段,国庆节后——11月中旬。
加入政治的复习。
第五阶段:11月下旬——考前。
冲刺阶段、查漏补缺。
我的考研历程大约就包括这五个阶段,也是我给各位的建议,当然,我的建议并不代表一种规律,但我以为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毕竟其效果是可观的。
接下来,我会根据现阶段的情况,重点给大家说一说第一阶段的复习要点,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艰苦的,在最后实现考试顺利的总目标下,需要“跬步”来积累,所以这一次我只详细说明第一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之阶段。
对于基础差心里没底,复习摸不着头绪的同学可以报个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也要慎重选择,不靠谱的更会雪上加霜,北京爱考的专业课辅导口碑就不错。
会根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给你安排在读的研究生助教来讲课(都知道学校老师不能出来讲课吧,所以信息量最大的也就是导师的研究生了)
一.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分数很一般,所以并没有很大价值的建议,好在英语的攻略和各种经验在网上或是现实中都是最多的,各位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咨询都不难找到复习的方法。
我在这里只是简略的说几句关于英语的忠告,有些曾是前辈学长、学姐给予我的:
1.英语没问题,考研就没问题。
——这句话有些绝对,学中哲的恐怕都不喜欢说这么绝对的话,但这无妨于一个事实,那就是英语确实很重要。
这不合理,却是国情,现阶段,我们的考研复习必须把英语放在特殊的位置,保证55分的分数线。
2.英语的复习最关键在把握单词与真题。
——这是复习考研英语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学期英语复习的重点也是单词,背单词需要不辞辛苦,若能背熟考研单词中的绝大多数,最后应付考试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真题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我这里不详细讲了。
单词的参考
书我当时用的是新东方的一本绿色的《乱序版》和红色的《便携版》,前期用前者,后期用后者。
当然,大家也可以多方寻求复习资料和方法。
务须记住一点:方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3.真题的两大基础是阅读和作文。
——这也不用多说了,了解考研英语的同学都明白。
二.关于中国哲学史部分:
之前说过,选择考中国哲学最重要的在于“志愿”,既然有了志愿,我觉得复习起来并不成问题。
南京大学的题目考查是比较基础性的,这点考查历年真题就能得知,所以复习的时候关键也在于扎实基础,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这对最后在试卷上呈现论述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关于教材,南大官网招生简章提供的教材都过于老旧了,一般不予采纳。
根据约定俗成,最重要的教材是两种: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哲学史》和陈来教授的《宋明理学》。
先秦诸子与宋明理学是考察重点,所以以上两本书尤为重要。
当然,仅此两本书是完全不够的,下面我尝试列举我用到的中国哲学史部分的教材,根据层级分类,代表不同教材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教材要看的次数越多,比如这两本最重要的教材,直到考前,大约要看十遍。
第一层: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
——十分重要,反复阅读,做笔记的重点书目。
第二层:郭齐勇、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前者与《中国哲学史》相参看,后者与《宋明理学》相参看。
《新编》的一些章节有很好的论述(比如佛教“六家七宗”、隋唐诸宗派、道教发展脉络等),需要仔细研读,《教程》是对于《宋明理学》的解读和深化,其间穿插了许多大家对于理学的理解和观点,有助于拓展思维。
第三层: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特质》一书从牟氏的学术角度推衍儒家思想的发展理路,可以作为参照;《论稿》对于魏晋玄学的论述十分精彩,虽然玄学不是重点,但承前启后,学好玄学,对于汉代学术、佛教、理学都会有前后一贯的理解;《选编》对历代思想都有涉及,其中许多细致入微的解读,比如对儒学的许多思想都有很好的论述,陈荣捷先生是治儒学(尤以朱子学)的大家,不少观点都十分允当。
这几本书不必深究,但读过之后对于复习肯定大有帮助,对于进一步坚定中国哲学的志愿也大有裨益。
教材部分这么多书籍其实就够用了,如果认真准备的话绝对不少。
其次,是哲学原典部分。
既然有志于中国哲学,阅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经典当然是必不可少,有些同学在考研之前想必就已经读过不少。
当然,既是考试,就一定有重点,对于原典,较为全面的重点可以参看郭齐勇教授主编之《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洪修平教授也有一种类似的本子,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这是带有集锦性质的,供考试之用。
当然,具体的经典也有重点:儒家部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最重要,每年都会考到,建议大家有时间通读一遍,版本依据朱子《四书章句集注》。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四书释义》也是很好的参考。
《易传》、《荀子》和理学诸家也很重要,历年都考过,当然不一定要都读过,时间也来不及,可以根据教材和真题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
道家部分:《老子》、《庄子》足矣。
建议版本可以是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和《庄子今注今译》,以及他的《老庄新论》,陈先生过于推崇道家的观点有待商榷,不过作为复习时的参考十分有益,其中一些论述文章也十分有助于答题。
佛教部分:《心经》、《金刚经》、《坛经》建议都读,版本可以是赖永海教授主编之系列,佛教每年都会考,所以一定要留意,佛教名相也比较难于理解、翻译,需要静下心来结
合教材慢慢疏通。
原著部分大概就是这些,之所以要读原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题当中写出出处作者和名句填空这两道小题,加上翻译这道答题,所占分值很大,也是拿分点,不容小觑。
几年翻译考查了新的知识点《大学》,我因为之前通读过,所以答起来还算顺利,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总之,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不必过于关注真题,免得被题目拘泥住视野,但也不可不关注,因为这毕竟是考试。
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尽可能的将重要的教材啃透,其他的书籍多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剩余时间读读书,不一定非要是哲学,中国文化贵在一个“通”字,经史子集不分家,我在复习期间读了不少钱穆先生的书,钱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温情与敬意”,读钱先生的书,对中国哲学可能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体认。
中国哲学史部分占了专业课总分300分的230分,超过了四分之三,在早期打好基础,对于以后的复习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我因为复习中哲较早,所以最后冲刺阶段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留给政治和专业马哲,显得比较从容。
具体的建议就先给这么多,专业课的马哲可以不要着急,到暑假再开始不为晚,现阶段可以一门心思忙中国哲学史部分,同时英语是重中之重,且贯穿始终。
我选择考中国哲学的原因可以说百分之百出于志愿,用程子的话说,是“慨然求道之志”,所以,如果大家立志于考中哲,就要有一个大志向,不要以为学中国哲学是进入了冷僻的土地,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之根本,只要中国文化复兴、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哲学的前景就大有可期,这也是我们每个立志于此者之光荣责任!
复习期间,我始终用两句话砥砺自己,一句是陆象山的,很提气: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另一句是伊川程子的,告诉我们扎实好自己的脚步: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在此,我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