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课件 小学六年级科学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PPT课件

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下列措施 中,不正确的是(B )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
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
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 打灭火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问题:
❖ 问题一:许多工厂特别是化工厂,工人上班、 来人参观时都会被告知:“不允许穿有铁钉 的鞋子”。为什么?
❖ 问题二: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液 化气灶、煤炉等都留有空气进口,且空气进 口大小可以调节;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的 锅炉要用风机鼓风。这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
❖ 1、燃烧
不燃烧 持续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 的温度
着火点
在空气中,已点燃 用烧杯倒罩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住呢?
持续燃烧 需要空气或氧气
火焰慢慢熄灭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水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沙 子
隔绝空气或氧气
清
除
你真棒
可
燃
物
灭火原理:
一、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人一旦觉悟,就会放弃追寻身外之物,而开始追寻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精选 《燃烧与灭火》优教完整教学课件PPT

例题解析
0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0
例题解析
0
【变式题】为了防止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以下措施中 不合理的D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解析】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特性,燃油的着火点 是固定的。在灭火时我们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 能降低着火点。应选D。
例题解析
0
►类型四 灭火和自救措施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发生火灾时的平安常识的了解。 例4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 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以下做 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B.淋湿衣服爬出
例题解析
0
【变式题】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 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
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C是〔 〕
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例题解析
0
知识回忆
0
2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氧化的______反响。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要可有燃_物_________。 〔2〕氧要气有或__空__气_________。 〔3〕温度要到达可燃着物火的点_________。
知识回忆
0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0
例题解析
0
【变式题】为了防止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以下措施中 不合理的D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解析】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特性,燃油的着火点 是固定的。在灭火时我们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 能降低着火点。应选D。
例题解析
0
►类型四 灭火和自救措施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发生火灾时的平安常识的了解。 例4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 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以下做 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B.淋湿衣服爬出
例题解析
0
【变式题】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 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
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C是〔 〕
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例题解析
0
知识回忆
0
2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氧化的______反响。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要可有燃_物_________。 〔2〕氧要气有或__空__气_________。 〔3〕温度要到达可燃着物火的点_________。
知识回忆
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41张PPT)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④ 实验设计 a. 在500 mL 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 400 mL 热水,在 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b.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d. 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 磷)。
结论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放易燃物
禁止吸烟
学习目标
燃烧和燃烧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燃烧和燃烧条件
1. 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 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未必 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 变化。 2. 着火点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⑤ 实验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⑥ 实验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燃烧条件
例题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 量不限)能规范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B )
实验
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 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如:炎热夏天 堆积紧密的草堆失火;鬼火。
19
23.09.2020
本课小结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几个概念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20
23.09.2020
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A )。
21
23.09.20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现象] 蜡烛熄灭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要氧气接触;
7
23.09.2020
燃烧的条件
探__究__与__活__动_ _
[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 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 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8
23.09.2020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物质的着 火点是物 质固有的 特性,不 可改变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以下。
(一般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达到一点即可。
18
23.09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
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食物的腐败,动植物的呼吸。铁的生锈。
一、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内因)
2、与氧气充分接触(外因)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温度(即着火点)(外因)
9
23.09.2020
[讨论]三者是否需要同时满足?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 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 体以及一些可以 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 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D )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解析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
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故选D 。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
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
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促进燃烧的方法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 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含义是( D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查角度 1
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 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B.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泡沫即可喷出。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 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对 准火源,按下压把,水即可喷出。
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
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火灾
01
可使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液体或气体火灾
02
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电气设备火灾
03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方法
熟悉疏散路线
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安
全出口的位置。
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 静,不惊慌失措,迅速 判断火势和烟雾方向。
低姿势行进
贴近地面,避免吸入有 毒烟雾和高温气体,用
湿布捂住口鼻。
关闭门窗和电器
在逃生过程中,关闭门 窗和电器,避免火势蔓
延和触电事故。
04
03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烧伤、吸入 有毒烟雾或窒息,甚至死亡。
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房屋、家具、电器 、车辆等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
环境破坏
火灾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如森 林、草原等,对生态平衡造成
影响。
社会影响
火灾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燃烧的条件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详细描述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能 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氧气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点火源是指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的过程
总结词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 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对 准火源,按下压把,水即可喷出。
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
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火灾
01
可使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液体或气体火灾
02
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电气设备火灾
03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方法
熟悉疏散路线
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安
全出口的位置。
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 静,不惊慌失措,迅速 判断火势和烟雾方向。
低姿势行进
贴近地面,避免吸入有 毒烟雾和高温气体,用
湿布捂住口鼻。
关闭门窗和电器
在逃生过程中,关闭门 窗和电器,避免火势蔓
延和触电事故。
04
03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烧伤、吸入 有毒烟雾或窒息,甚至死亡。
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房屋、家具、电器 、车辆等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
环境破坏
火灾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如森 林、草原等,对生态平衡造成
影响。
社会影响
火灾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燃烧的条件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详细描述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能 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氧气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点火源是指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的过程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发现火的呢?
火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燃烧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燃
烧 随 时 都
发 生 吗
能
燃 烧条 需件 要呢
哪?
些
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实验一:点燃一根蜡烛,观察实验,并说说看到了 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烧杯罩住 其中一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锅着火了, 赶紧盖上盖
子!
盖上锅盖就能 灭火?
回顾
回顾
实验现象:把铁片加热一会儿,铁片热了, 火柴也被烫热了,它就燃烧起来。
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答: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等煤烧完了,炉火因为缺少可燃物 不能继续燃烧。
答: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因为缺少氧气,炉火不能继续燃烧。
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取夹出来, 因为炉外的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 需的温度,煤不能继续燃烧。
可 燃 物
氧 气
温 度
同时具备
只有这三 个条件中的一个,燃烧就 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 燃物也会熄灭。
的 另 一 面 是
燃烧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 危及人畜生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思考:生活中用火不慎着火了,我们要如何来灭火? 通过控制燃烧的什么条件灭火?
火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燃烧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燃
烧 随 时 都
发 生 吗
能
燃 烧条 需件 要呢
哪?
些
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实验一:点燃一根蜡烛,观察实验,并说说看到了 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烧杯罩住 其中一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锅着火了, 赶紧盖上盖
子!
盖上锅盖就能 灭火?
回顾
回顾
实验现象:把铁片加热一会儿,铁片热了, 火柴也被烫热了,它就燃烧起来。
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答: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等煤烧完了,炉火因为缺少可燃物 不能继续燃烧。
答: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因为缺少氧气,炉火不能继续燃烧。
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取夹出来, 因为炉外的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 需的温度,煤不能继续燃烧。
可 燃 物
氧 气
温 度
同时具备
只有这三 个条件中的一个,燃烧就 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 燃物也会熄灭。
的 另 一 面 是
燃烧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 危及人畜生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思考:生活中用火不慎着火了,我们要如何来灭火? 通过控制燃烧的什么条件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