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燃烧与灭火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2氧气(燃烧与灭火) 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2氧气(燃烧与灭火) 课件

综合提高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为面粉的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2)。在下列情况中,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①(②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封;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充足的氧气(助燃物)
小组合作 阅读课本P61活动,探索燃烧的条件 预测实验现象, 并说明为什么?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消除发生燃烧的三个基本 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① 要有可燃物
,→撤去(隔离)可燃物
② 要有空气(助燃物);→隔绝空气(助燃物)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物质 白磷 红磷 汽油 木材 木炭 硫 酒精 无烟煤
着火 40 240 250 250- 320- 260 558 700-
点℃
330 370
750
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改变。
动手 寻找方法使白磷燃烧
知识链接:白磷着火点400CFra bibliotek冷水 白磷
热水 白磷
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如何证明小东说的“人吹出来的气中含有很多氧气”? 想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①用嘴对着炉火轻轻的吹气,炉火不仅不灭,反而越 吹越旺。②如果用扇子,同样可以吹灭蜡烛火焰
综合提高
2、为什么蜡烛的火一吹就灭,但是炉火却越吹越 旺呢?
炉火中的可燃物多,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消耗的 氧气多,吹炉火的时候,给燃烧提供的充足的氧 气,却没有使温度降到燃料的着火点以下,所以 会越吹越旺。而蜡烛燃烧时,可燃物少,燃烧放 出的热量少,用嘴吹蜡烛时,尽管也提供了大量 的氧气,但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一吹 就灭了。

七年级科学第2章空气2.3氧气2.3.2燃烧与灭火习题课件

七年级科学第2章空气2.3氧气2.3.2燃烧与灭火习题课件

适的方式灭火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一旦着火,应该选用干粉
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
C.一旦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拨打报火警电
话 119,后尝试自行0-4-9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6
D.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因为外界条件 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2020-4-9
8
5.燃着的火柴梗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就熄灭,其原因是( D ) A.供给的氧气增加 B.供给的氧气减少 C.使火柴梗的着火点降低 D.使温度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以下
【点拨】燃着的火柴梗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风吹走了火柴火焰
的热量,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故 D 正确。
【点拨】一旦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尝试自行灭火, 然后拨打报火警电话 119,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 应的应对措施,C 错误。
【答案】C
2020-4-9
27
16.【中考·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 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 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 的性质有关
隔绝氧气。
2020-4-9
18
10.【中考·新疆】烧柴火时,通常把柴火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这是因为( C )
【点拨】烧柴火时,把柴火架空一些,
A.柴火是可燃物 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散热的速度快 从而燃烧更旺,故选 C。
C.柴火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0-4-9
气接触,白磷没有燃烧;步骤④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
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4)此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第二课时同步练习4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第二课时同步练习4

氧气第二课时燃烧与灭火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A.温度没有到达着火点B.温度超过着火点C.白磷的质量太小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3.将以下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一样点是〔〕A.都产生热B.都发光C.都很剧烈D.都需到达着火点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6.以下变化属于氧化反响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酒和醋的酿造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7.用坩埚钳夹住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发出____。

在动植物呼吸、钢铁生锈的过程中却包含着____。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秸秆、柴草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仅发出微弱的____火焰,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呈现____火焰,这说明氧气____,燃烧____。

加油站汽油蒸发接触到明火时,就会有发生____的危险,所以一定严禁____。

8.扑灭少量油类着火时是用沙子盖灭,而不是用水熄灭,为什么?9.将细铜丝编成网水平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局部,烛焰被切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0.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易燃气体或液体有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遇到____、____或____时,极易燃烧或爆炸。

初中化学课件《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课件《燃烧与灭火》

冷却
利用水粉末等物质把 火源周围的物品降温, 使燃烧反应中断,以 达到灭火目的。
窒息
在灭火过程中将灭火 剂直接投入火源中, 使火灭亡的方法。
隔离
将物品或场地分隔, 使火灾受到限制,不 再扩大,以便灭火。
灭火剂的工作原理
惰化燃料
如盐、砂等物质覆盖到燃烧的物 质表面上,使氧气与燃烧物难以 接触到,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3 氧气瓶
用于高温、低氧的环境中,例如采矿和太空等特殊情况。
安全注意事项与案例分析
1
安全注意事项
保持门窗自由;建筑材料选择阻燃材料;保证自身行为规范,不随便乱丢烟头或搭配不当材 料;保持消防器材运转、状态完好等。
2
案例分析
2019年台州大火灾宣判:对18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吊销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有期徒刑2年至10 年不等。
化学反应
燃料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发光, 是燃烧的本质。
不同类型燃料的燃烧过程
1
固体燃料
燃料表面先受热而发生燃烧,形成炭层;炭层不断向燃料内部传导,造成燃料不 断减小。
2
液体燃料
挥发性液体—例如汽油、柴油—先挥发成气体,再混合空气燃烧;不挥发的—例 如油漆—则流淌燃烧。
3
气体燃料
混合空气后,形成可燃气体,直接燃烧。
燃烧与灭火
欢迎来到《燃烧与灭火》,这次课程将会带您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为未来的安全与应急演练提供帮助。
燃烧的基本要素
燃料
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从而释 放出能量。
点火能
使燃料和氧气反应的能量,一般由热源提供, 如火柴、电火花、高温等。
氧气
氧化剂,包括空气中的氧和高压氧气瓶中的氧, 是燃烧反应的必要物质。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第二课时参考教案3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第二课时参考教案3

氧气第二课时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比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过程,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展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展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用品学生局部烧杯〔热水〕4个,漏斗、洗耳球〔或气筒〕4套;烧杯〔冷水〕4个,大试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灯4个,试管夹4个;火柴8盒,小蜡烛16支,白磷假设干。

教师局部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可燃物的燃烧,能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提醒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方法。

二、问题和猜测[提问]:可燃物燃烧会发出什么现象?[讨论]:以下反响都会伴随什么现象?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学生对这些反响进展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燃烧、可燃物,进而猜测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叫燃烧。

[猜测]: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三、实验与探究[演示]:将装有白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这个实验满足了哪些条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还能燃烧吗?[讨论]:你准备改变哪个条件?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其中一个把白磷直接放入热水中,另一个把白磷放入试管,再把试管放入冷水中。

[学生实验]: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实验并观察现象。

[讨论]:你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要想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到达一定温度,三着缺一不可。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2 课后小练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氧气2 课后小练

HS版七下§2.3氧气(2)课后练习姓名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B.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C.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D.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2、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干粉灭火器适合图书馆灭火B. 泡沫灭火器适合电器灭火C.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文物馆和档案馆灭火D. 油库着火时,只需用水枪喷水即可灭火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消防队员扑灭森林火灾后还要在树木上洒水,目的是为了降低树木的着火点B.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不一定能灭火C. 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扑灭D. 燃烧反应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4、洒水可以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原因主要是()A.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至木柴的着火点以下C.使木柴与空气隔绝D.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 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8、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 隔绝了氧气B. 可以燃烧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 清除了可燃物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爆炸D. 燃料完全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氧气》第三课时——“燃烧与灭火”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氧气》第三课时——“燃烧与灭火”学案
班级姓名
学生自我评价表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特征:。

3.猜测燃烧的条件:;
;。

实验探究活动一:
4.燃烧的条件:。

5.灭火的原理:。

6.探究作业:请你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点火仪式
7.书面作业:请你以“生活中的燃烧”、“科学用火”、“燃烧对人类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安全防火灭火”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

8.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华师大版 七年级 下册 科学 第二章 燃烧与灭火

华师大版 七年级 下册 科学 第二章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火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
代社会中,火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火一旦 失去控制,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 巨大的损失。因此,人们就需要对燃烧的 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研究。
活 动1: 探索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作出猜想 燃烧的条件可能: 1、必须是可燃物 2、必须有助燃物的帮忙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6、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消防知识,学会逃生。如果遇上 高层楼房的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上层的人逃 生措施正确的是( ) ①沿楼道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至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爆炸条件:可燃性气 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 到爆炸极限,并遇到 明火.
思考:爆炸一定都 是化学变吗? 缓慢氧化: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缓慢的氧化反应
(放热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自燃:物质缓慢氧化的过 程中,释放的能量,来不 及散失,达到着火点以上, 发生燃烧.
例:住宅、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 用高压水枪喷水来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 要作用 ( B ) (A)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B)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离
5、炒菜锅中的油着火,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A、浇水 B、撒沙土 C、盖上锅盖 D、使用灭火器
电暖气引起的火灾 油厂起火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火灾 精密仪器的火灾 纸张、棉布、木材、塑料的火灾 油、气类物质和电器的火灾 图书馆起火
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温度到达着火点 是: 可燃物 、 空气(助燃物)、 。缺少其 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 发生。 2、即不让燃烧继续发生,可采取的方法 有 隔绝空气 、 降低温度 、 隔离(或移走)可燃物 。 3、森林严禁用火,一旦森林着火,灭火的方式多种多样。 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灭火方法,说明相应的灭火原理。 (1)有水源的地方用水浇灭。原理: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2)用鼓风机的强风吹灭。原理: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3)用树枝拍打将火打灭。原理: 隔绝空气 (4)用飞机投放干粉将火熄灭。原理: 隔绝空气 (5)在火场边缘将树木砍光。原理:隔离可燃物 液态二氧化 干粉灭火器 、 碳灭火器 4、常用的灭火器有 泡沫灭火器 、 。 当图书馆、档案室等处发生火灾时,可以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来灭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实验教学
一、使用教材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二、实验器材
探触式温度计铁架台火柴酒精灯白磷烧杯氧气发生装置双氧水二氧化锰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1.用生活中常见的火柴,并把它分为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分别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在铜片加热是为了打破学生一贯认为燃烧需要点火的错误前概念),同时引入数字温度计来测温度,通过直观的显示了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的温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一定温度,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着火点概念。

2.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助燃剂),但氧气看不见摸不到。

我们无法直接通过可视的方法来获取证据,进行证明。

所以我们采用在80OC热水中放入一块白磷,观察白磷没燃烧,然后向白磷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

通过有氧气和没有氧气造成实验现象的不同,进而通过逻辑分析,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助燃物的结论。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如何通过实验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是本节课最大的难点,教材中的实验,是通过干、湿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干棉花能燃烧而湿棉花没有燃烧来建构燃烧的条件,这依然没有修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学生很难通过这个实验来得出物质只有在达到一
定温度时才能燃烧这个条件。

甚至这个实验反而误导学生:1.认为物质跟水接触就不会燃烧2.认为物质燃烧是被火点着的,没有点火就不能燃烧。

要想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而且不同物质的燃烧温度不同这样的证据,本人设想能不能通过把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不直接接触火焰,但能燃烧,通过观察到物质燃烧时的温度。

这样既能修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又能顺利的突破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个难点。

根据这样的思路,设计了把火柴分成火柴头部分和火柴梗部分(满足两种可燃物,因为火柴头和火柴梗主要成分不同),把它们放在铜片上,铜片下用酒精灯加热(符合不接触火焰),同时把数字温度计的触头跟铜片接触(可以显示及时温度),等火柴头跟火柴梗刚燃烧时的温度读出,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一定温度,自然着火点概念的得出也顺理成章。

物质需要助燃物的实验,可以采用比较明显的控制变量思想设计,一块白磷当在一杯热水中,白磷没燃烧,接下去通入空气,白磷燃烧,分析前后实验的变量,有无空气,可以顺利得出物质燃烧需要助燃物(空气)。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2.知道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证意识。

3.知道火灾自救常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验教学内容
1.学生根据猜测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方案,并请学生比较两种方案利弊。

3.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火柴头和火柴梗着火点的测定。

4.数据汇总,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5.学生对燃烧需要氧气进行方案汇报,并在学生补充基础上完善方案,并进行演示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

6.对实验结论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
师:刚才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物质燃烧除了可燃物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需要助燃物的猜测。

同学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回答一下你的方案
生:火柴放在空气中不会燃烧,在火上点一下就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师:老师在学生实验上的基础做了一些改进,我用身边常见的火柴来实验,把火柴按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开,放在铜片上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一个数字温度计,触点与铜片接触,这样显示的既是铜片的温度,也是火柴的温度,这样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火柴头着火温度和火柴梗着火的温度。

这样的方案跟刚才的比较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知道使火柴燃烧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数据
师:对这些数据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

师:刚才实验中我们读出火柴头着火的温度是90℃,火柴梗着火的温度是251℃。

这里的90℃表示什么意思呢?251℃呢?
生:火柴头着火的最低温度
师:(板书)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
出示PPT几种可燃物的着火点
师:,观察一下不同物质的着火点,说明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师:那么对猜想二那么又准备用什么方案来验证
生1:把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说明燃烧需要助燃物
师:这个方案行吗?同学来评价一下
师:恩,那怎么样设计可以让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又便于得出结论?生:老师,既然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我们可以把白磷放在高于
40℃的环境中,隔绝空气,如果白磷不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师:如何实现温度高于40℃又隔绝空气的环境呢?
生:把白磷放在高于40℃的环境中就行。

教师把热水倒在烧杯中,并测出热水的温度为80℃,把白磷放入热水中不燃烧
通入氧气,白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的燃烧还需要跟阻燃物(氧气)接触
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3、可燃物与助燃物接触
播放《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火炬水下传递》视频。

师:假设让你来设计这支火炬,你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生:小组讨论,回答
八、实验效果评价
我们进行实验是为获取证据,对证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结论。

有些证据模糊不清,有些证据坚强有力,我们能从中轻易得出结论,这样的证据才是好证据。

通过数字温度计,把物质燃烧时的温度显性化,任何有理性推断能力的学生都能推断出:物质只有着火点才能燃烧这一结论。

也通过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将控制变量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

这一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建构主义强调要把所学知识与一
定的真实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这一情景必须能激励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行动”中前进。

对燃烧条件的建构,我选择了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挖掘错误的前概念,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给学生充分的平台去设计、去建构、去提升。

事实证明,学生在有效的实验中扫清误区、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本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