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文科综合试卷(扫描版)(有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文科综合试卷(扫描版)(有答案)

地理参考答案1-11题: B C A A C C A C B D D36题(24分)(1)(8分)变化:岛屿面积不断扩大;向北向东(东南)扩展的趋势明显。

原因:长江输沙量大,泥沙在河口堆积,导致岛屿面积扩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部堆积。

(2)(10分)沿海地区,多风,海洋表面摩擦力小,风力强,风力资源丰富;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利用近海海域发电,不占用陆上土地;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发达,资金充足;清洁能源,国家政策支持;利用海运,运输和吊装方便,不需另辟道路。

(任答5点,10分)(3)(6分)弥补上海港深水港湾的不足,增加大型船只停泊中转能力;增加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进港船只的数量;快捷连通国际主航线和上海港,提高上海港货物运送的效率;提高上海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任答3点。

6分)37题(22分)(1)(4分)10月至次年5月,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6月至9月(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2)(8分)有利:纬度较低,海拔较低,热量充足;降水少,光照条件较好;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

(6分)不利:地势低平,排水条件较差;蒸发旺盛,易形成盐碱地。

(2分)(3)(10分)分布特征:分布密集(较多);主要分布于河流上、中游的干支流上。

(4分)原因: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故要大量修建水坝以储存汛期河水;河流中上游地区降水较下游多;流经高原、山地,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蓄水量大;将水坝(水库)建在中上游,方便为下游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任答3点,6分)43.旅游地理(10分)老年人(2分)。

原因:自然环境优美,适宜老年人休闲度假;该地冬季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适宜老年人越冬;交通便利;距离成都等大城市较近,对老年人吸引力强;消费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完善。

(任答4点,8分)44.环境保护(10分)优点:清洁环保;安全可控;可循环使用,比较价格低;(4分)原因: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对鞭炮的需求量大;我国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电子鞭炮技术不断提高,仿真度高。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语文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2017年夏天,成都市区交通道路上,网友拍摄了一张照片引来了众人围观。

照片里的父亲叫李里,身着古朴布衣,脚穿圆口布鞋,正牵着牛缰绳,陪伴三岁儿子骑着大水牛上幼儿园。

李里曾在成都某大学教授国学课程,后来建立并独立经营“传薪国学书院”。

他常带着孩子牵着骆驼骑着毛驴去田间散步,教儿子吟古诗作对子,讲述古代才子进京赶考的故事。

李里用这样方式对儿子进行诗意生活的启蒙教育,让他热爱大自然,沟通人与自然和父与子的感情。

痴迷国学的父亲陪儿子骑牛上友热议讨论,有人嘲讽他“神经病”、“作秀”,也有人理解赞赏他,有人效仿他,开始穿长衫,读古书。

对这位父亲教育儿子传承国学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产生了什么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国学里的智慧身着古朴布衣,脚蹬圆口布鞋,肩扛扫把,左握大蒲扇,右牵黄牛缰绳,牛背上坐着个背红色书包的小男孩。

一父一子一牛,与远处道路上的汽车形成了或古或今的呼应。

有网友拍了一张照片,把它传到网上,引来了一圈围观和讨论。

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国学,把国学和语文混为一谈。

“国学”是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大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裂,虽然从小都有学语文知识,但却对国学并不了解,反而是外来文化受到追捧。

国学博大精深,有助于孩子知义明礼,四书五经有助于孩子精炼语言功底,国学的学习对孩子的修身养性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之前有过美国杂志记者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记者又问李嘉诚先生:“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

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的倡导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陷入困境。

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历次批判,其实矛头主要是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鲁迅曾说:“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划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竟尚高简,变成空虚。

”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有批评,评价还很高。

正因为写意画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导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一些强势人物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倡导,更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现象.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

如写意画就是“写”,而“写”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线条入画,尤其是以行草书入画。

不仅当以如此线条入画,还当以水墨为之。

这样,大写意画语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

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

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

写意画还有题材套路,其中又以传统文人画之“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千年不易之“母题"。

就算是龙虾珍贵。

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写意就好像是我们国画界的“龙虾”!画界吃腻了“龙虾”时,当代工笔画横空出世: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你儿童似的简笔造型,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你天天画千年不变的传统母题,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你用单纯至极的水墨,我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你总是老气横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倡导写意画的人总把写意或大写意当成中国画的本质,所以他们的倡导总是义正词严。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201807040227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201807040227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2018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语文三诊试卷(J)

2018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语文三诊试卷(J)

2018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语文三诊试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美国的欧•亨利和法国的莫泊桑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C.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此书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D. 《孔乙己》是篇小说,此文和以前学过的《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答案】D【解析】ABC都对;D.《藤野先生》都选自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朝代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2.对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 “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 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 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BD.正确;C.“碧溪垂钓”“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

故选:C。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这首诗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可分成两部分。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诊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是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如今随着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祭祖的流程逐渐被简化,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清明甚至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长假。

又一个清明节来了,你还“祭祖”吗?某记者特别选取了5位普通人的祭祖故事,他们中有江苏启海移民后人、有90后大学生、有旅居海外的游子……尽管随着生活半径的不断扩大,人们归乡祭祖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漫长,但每年的这一天,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完成了对一个家族精神文明的又一次接力。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为期4天的2017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于1日正式启动,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

今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从4月1日起至4月4日共4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同比增加393万人次,增长9.5%。

其中,4月2日将是清明小长假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280万人次,比去年最高峰日增加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

从车票发售情况看,假日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张家界、昆明等城市客流较为集中。

(1)对此,你是如何理解“清明祭祖对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接力”?(2)请你为材料二拟一则新闻标题,15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6分) (2015高一上·巴彦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改革”的含义。

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四川省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摭.拾(zhé)狎.昵(xiá)白发皤.然(pó)大大落.落(luō)B.手绢.(juān)徇.私(xùn)佶.屈聱牙(jié)一哄.而散(hòng)C.羞赧.(nǎn)牝.鸡(pìn)卷帙.浩繁(zhì)强.弩之末(qiáng)D.妊娠.(shēn)自缢.(yì)山肴野蔌.(sù)像模.像样(m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拌嘴明信片扬常而去雪中送炭B.九州舶来品略胜一筹惘然若失C.寒暄水笼头闲情逸致正襟危坐D.亲睐度假村独当一面崭露头角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苗族青年男女“对竹当歌”的内容大多以竹子作比喻,歌词美轮美奂,生动得令人拍案叫绝。

B.此后大盘覆水难收,股指逐级震荡下滑,各板块随波逐流而下,无一幸免,其中餐饮、农林牧渔板块跌幅尤甚。

C.如果党报的编辑部门没有针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个性化的策划组织,那么,版面编辑即使长袖善舞,使尽解数将通稿进行排列组合,又能有多少作为呢?D.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台北县说,“国务机要费”事件发生时,马英九说“不能有贪污被告的人还当总统”,如果马英九一审有罪还参选,那就是鸡嘴变鸭嘴,要吞下自己的话、食言而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B.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是否规范,关系着备受关注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加快适应,社会信任度能否得以提升。

C.成功后,她并没有到处诉说这段苦难,而是感谢它使她的人生变得丰厚:是乐观还是悲观地对待苦难,体现了人的境界和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
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
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
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
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
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
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
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
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
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
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
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
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
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
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
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
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
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