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作用机理
葡甘露聚糖的功效与作用

许多食品厂家会在生产中添加一些乳化剂和增稠剂,其中葡甘露聚糖就是比较常见的,这种产品可以制成药片或者是粉状的。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因此可以在很多的产品中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主要用途:
在凝冻食品方面、凝胶食品方面火腿和肉糜制品方面、稳定悬浮食品方面、冷饮食品方面、软糖食品方面、面制品方面、蛋白质食品方面等有着广泛的用途。
此外,魔芋胶(KGM)与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盐键和疏水键相互作用就可形成热稳定性极强的魔芋胶(KGM)蛋白质新型胶体。
这代表了高膳食纤维、高蛋白食品的新潮流,对现代人们身体的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葡甘露聚糖具有潜在的功效包括:
①含有非常低的热量
②有助于延缓胃部的清空,从而增加您的饱腹感
③和其他可溶性纤维一样,有助于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
④可以为肠道内的有益细菌提供营养,将其转变为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
动物研究发现,这可能有助于防止脂肪的增加。
但是有的情况服用葡甘露聚糖还可能导致多种副作用:
由于葡甘露聚糖是一种纤维,在将其加入日常饮食之后,它可能引起轻微但令人不适的副作用,如胀气、肿胀、腹泻或大便稀松。
这是由于在原本低纤维饮食中突然加入大量纤维而导致。
但据说这些副作用会在几周之后消失。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在使用葡甘露聚糖时需要格外注意。
综上所述,葡甘露聚糖在我们的身边的许多产品中都比较常见,而且有很多的作用和功效。
甘露聚糖酶作用原理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mannanase)是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属于一种半纤维素酶类,它除具有一般非淀粉多糖(NSP)酶类的作用——降解NSP,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外;近来很多研究表明,β-甘露聚糖酶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因为它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它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
实际使用中还可看出,添加了β-甘露聚糖酶后动物的抵抗力及整齐度都有提高。
NSP的其中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其在豆粕中的含量高于其它常用的饲料原料。
β-甘露聚糖除了消化率低之外,还对家禽具有多方面负面的生理影响。
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浓度的β-甘露聚糖也可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成而降低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Nunes和Malmlof,1992)。
其它负面影响包括降低氮存留量、脂肪吸收率和氨基酸摄入量以及减少水的吸收而导致排泄物水分过多(Kratzer等,1967)。
-甘露聚糖在畜禽肠道细胞发育不完全,或在应激环境下,会过度刺激免疫反应,造成对生长性能的的伤害,引起不良免疫反应,摄食量下降,生长更加迟缓,造成体重轻的数量增加,群体均匀度变差。
表1 常见原料的β-甘露聚糖含量β-甘露聚糖酶作用特点:◆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促进生长。
◆消除饲料中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豆粕的能量消化率,能给玉米豆粕型日粮提高100-150kcal/kg的代谢能。
甘露聚糖分解产生的甘露寡糖,可被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吸收,改善菌群组成,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感染。
减少肉鸡球虫病的危害,提高肉鸡均匀度。
◆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能量、蛋白、纤维素的消化和吸收。
甘露聚糖和甘露寡糖

甘露聚糖和甘露寡糖甘露聚糖和甘露寡糖的区别如下:甘露聚糖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通过β-(1—2)苷健和β-(1—3)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糖.甘露聚糖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其无色、无毒、无异味,能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发霉和遭受虫害。
日本科研人员以干燥的魔芋粉为原料,经甲醇、乙醇或者丙酮等极性溶液浸泡、提取、分离,已成功制取粉末状甘露聚糖;同时也可以从椰子、海藻等天然产物中提取制成甘露聚糖。
甘露聚糖可用于水果、蔬菜、豆制品、蛋类以及鱼类等食品的保鲜贮藏。
应用时可配成0.05%~1%的甘露聚糖溶液,以喷雾、浸渍或涂布等方式使其在新鲜食甘露寡糖是主链由甘露糖与甘露糖、葡萄糖或半乳糖以β-1,4糖苷键相连的非吸收性糖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其原料来源丰富,在功效与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不引起龋齿,不会使血糖升高,具有高纤维、低热值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另外,由于其稳定的理化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及饮料中,并可望开发出新的保健食品或药品。
甘露寡糖作为功能食品及医药原料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及重要的商业价值。
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或者掺入某些加工食品中,均可显著地延长食品的贮存期限。
草莓、柑橘、桃子、葡萄和苹果等各种水果均可用甘露聚糖水溶液浸渍进行贮藏保鲜,而黏附于水果表皮上的甘露聚糖薄膜完全不影响水果外观,且容易清洗。
实验结果显示,将新鲜的草莓放入0.05%的甘露聚糖水溶液中浸渍10秒钟,捞出自然风干,存放3周,其表皮稍失去光泽,未发霉;而未经处理的新鲜草莓仅放2天表皮就失去光泽,存放3天便开始发霉。
在保存柑橘时,按重量配制0.01%的甘露聚糖和0.0002%卵磷脂的水溶液,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浸渍和风干。
经处理的新鲜柑橘存放24天完全不发霉;而未经处理的新鲜柑橘在同样存放条件下仅存放12天便全部发霉。
此外,甘露聚糖还可用于豆腐、鱼类和鸡蛋的保存。
在豆腐加压成形之前,按豆制品重量添加1%的甘露聚糖,豆制品在梅雨季节室温下放置4天无任何变化;而未添加甘露聚糖的仅放2天就霉变发臭。
甘露寡糖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甘露寡糖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
应用
甘露寡糖是一种新型的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发挥作用。
肠道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甘露寡糖可以作为肠道菌群的营养源,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这种作用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肠道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甘露寡糖还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
这种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动物生产中,甘露寡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用于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增加体重增长率,同时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这种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从而促进动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甘露寡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来发挥作用。
在动物生产中,甘露寡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用于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甘露寡糖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葡甘露聚糖的原理

葡甘露聚糖的原理
葡甘露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两者的摩尔比为1.6:1.0,其化学式如下:
魔芋葡甘露聚糖(KGM)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及健康食品,它的主要原理体现如下:
1、KGM作为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在食物四周形成一种保护层,从而防止消化酶与食物发生作用。
2、KGM在了中可吸水膨胀(80-100倍),可以抑制食欲,产生饱腹感,使进食量下降。
3、KGM可以延缓,阻止胆固醇,单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使脂及酸在体内的合成减少。
4、KGM有润肠,通便的功能,可以增加排便量,因此具有肠道清洗的作用。
β-甘露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91, 键与 甘露糖 残基 相 连 形成 分支 , 称 之 为异 甘 露 聚 18 )表面水层厚度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素。 则
糖, 主要有 半 乳 甘 露 聚 糖 (aatmann 、 聚 甘 glco n a ) 葡
B) __ I 甘露 聚糖是 表层带 负 电荷 的表 面活性 物
在溶液中极易与带相反 电荷 的养分物质结合, 从 露聚糖 (lcmann 、 乳葡 萄甘 露聚糖 (aat— 质, guo n a)半 glco
能够水解含 j ,- 3 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和甘露多 合细菌的植物凝血素 , — 1 而减少 了与肠黏膜上皮细胞
糖( 包括甘露聚糖 、 半乳甘露聚糖 、 葡萄甘露聚糖等) 结合的机会 , 这样外源病菌就会被排出体外 , 根据竞 的内切水解酶 , 属于半纤维 素酶类 。j甘露 聚糖 酶 争眭排阻作用, 3 一 促进有益菌在肠道中增殖。MO 等 s
强的抗营养作用。甘露聚糖酶能有效地分解饼粕类 的养分向小肠壁的扩散速度减慢 , 降低 了已经消化 饲料 中的甘露聚糖生成甘露寡糖等物质。本文就 B 养分的吸收; 一 食糜黏性增加还可 以造成畜禽粪便含 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以及 B 一 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 水量和黏稠度增加 , 影响了畜禽舍和周围的环境 理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状况做系统的论述。 f } _ 甘露 聚糖具有高 的持水活性 , 可通过其 网状 结构吸收超过 自身重量数倍 的水分 , 改变其物理特 性, 可抵制肠道的蠕动 , 影响消化 。 高亲水性的 口 一 甘露聚糖与肠黏膜表面的脂类微
维普资讯
・
2 2・
20 0 6年 第 4
2 f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 3 一
为细菌细胞壁表 面蛋 白如植物 凝血素( c n 与动 1t ) ei 物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糖脂或糖蛋白的糖残基结
甘露聚糖肽特性

甘露聚糖肽一甘露聚糖肽发现甘露聚糖肽(Mannatide),曾用名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
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是从健康人口腔分离的一株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i)33#菌株经深层培养,发酵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的多糖类物质。
它是由原医科大学方亮教授在克山病的研究中发现的,于1976年从链球菌的代产物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初步试验有抗肿瘤作用,临床预期有一定效果。
197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安排抗菌素研究所,在方亮教授的指导下和初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菌种筛选获得了α-甘露聚糖肽产生菌33#菌株,并对菌种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型分类、深层培养和提取工艺、理化特性、化学组成、毒性和药理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
二甘露聚糖肽的化学构造及理化特性α-甘露聚糖肽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分子量为71,700kD,是具有一定均一性的混合物,不存在单糖、双糖等小分子糖类和游离氨基酸,完全由不同链长的甘露聚糖肽分子构成。
α-甘露聚糖肽的总糖含量为87.7~90.3%,主要为甘露糖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残基,二者之比约为39∶1;蛋白质含量为 4.5~6.2%主要的构成氨基酸为天门冬氨酸、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其比例为1∶2∶2∶1∶1∶1;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
甘露聚糖以β-(1-4)键连接组成甘露聚糖肽的糖主链, 且甘露聚糖肽的糖链还存在1-6、 1-2等支链结合方式和还原末端。
甘露聚糖肽中糖链与肽链的连接有两种方式: N-糖苷键连接和O-糖苷键连接。
在 O-糖苷键连接的结构中, 主要是糖链还原末端的甘露糖基, 以糖苷键形式通过肽键上的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氨酸、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氧与甘露聚糖连接, 组成聚糖肽。
N-糖苷键连接的结构中, 糖链还原末端可以与肽链中的赖氨酸、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氨基连接。
甘露聚糖酶是什么

甘露聚糖酶,固态型产品外观为米白至淡黄色颗粒或粉状,酶活含量为500000U/g;液态型产品外观为淡黄至黄色液体,酶活含量为500000U/mL,为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不仅可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还能促进生长。
一、主要成分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mannanase)≥180000U/g,同时含有淀粉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等。
二、性能特点
1、采用基因工程菌经深层液体发酵而成,活性高于国外产品。
2、适作用pH值范围广(4-7.5),能在动物消化道内较好的发挥作用。
3、耐温性能好,采用先进的后处理工艺能耐受90℃的制粒温度,不用额外的后喷设备,混合均匀。
4、效果出众,实践证明,在含豆粕10%以上日粮中使用β-甘露聚糖酶后,能提高100-150 kcal/kg代谢能(相当于每吨料减少10-15kg油脂,每吨饲料
可节省成本10-15元)。
以上就是有关甘露聚糖酶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聚糖作用机理
甘露聚糖是一种有分支的聚合物,主链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支链以α-1,2或α-1,3糖苷键结合。
以甘露寡糖为主的低聚糖能够干扰肠道病原菌的定殖,改善肠道环境。
它还具有抗原作用,可以引起直接的抗体应答,充当免疫刺激因子,增加动物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
1、吸附病原菌,干扰有害细菌的定植,调节非免疫防御机制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定
科学家发现某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弧菌等)的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类丁质(Lectin),它能识别动物肠壁细胞上的“特异性糖类”受体,并与受体结合而附着于肠壁上,在肠壁上发育繁殖,分泌毒素,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酵母细胞壁所含的甘露寡糖(简称MOS)与病原菌在肠壁上的受体非常相似,并与类丁质(Lectin)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但这些类丁质(Lectin)若与低聚糖MOS结合时,则不会再附着于肠壁上,病原菌因不能利用MOS而缺乏能源,最终死亡并排除体外。
可见MOS能够阻止病原菌在动物肠细胞表面吸附(Duguid等,1996)。
许多试验也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减少肠道病原菌的数量(Spring ,1996)。
因此,有些报告称MOS为“病原菌吸附剂”或“病原菌清除剂”。
2、促进有益菌的繁殖
甘露寡糖含有大量不能被消化酶切断的化学键,在小肠中几乎不能被消化利用,某些对动物体有害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以葡萄糖作为主要的能源,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则是以寡糖为主要能源。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寡糖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增殖。
进入消化道后段经浓缩才能被动物消化道菌群中的有益菌选择性发酵利用,以有机酸、CH4 、CO2 、H2的形式释放或参与代谢,提供能量。
同时,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会使整个肠道的pH值下降,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3、对霉菌毒素如玉米赤烯酮等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甘露寡糖可以螯合胃肠道释放的黄曲霉素,也可以结合玉米赤霉烯酮,结合力呈非直线关系。
大量的体外试验证明,酵母细胞壁吸附毒素的程度与霉菌种类和细胞壁的制备有关,最有效的是从啤酒酵母细胞壁中提取的脂化甘露聚糖。
和普通的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纯粹靠正负电荷吸附不同,甘露寡糖的吸附具有针对性,对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结合力超强并且不会损失维生素等饲料中的有益成分。
4、特殊的内源性结构可有效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甘露寡糖可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而细胞因子则可以协调不同免疫细胞的活动;提高白细胞介素(IL一2)的浓度,白细胞介素可使T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IFN(干扰素)的活性,IFN是由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IFN的出现促使白细胞、体液和蛋白质向感染部位迁移,并活化巨噬细胞,促使其杀死所包围的细菌。
作为酵母细胞壁多糖的一个成分-----------甘露聚糖,具有独特的功效,简而言之
就是:①甘露聚糖干扰有害细菌的定植,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定;②与细胞中溶酶体的形成有关;③特殊的内源性结构可有效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此外,还证实酵母细胞壁对于霉菌毒素如玉米赤皮烯酮等有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