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制度及护理服务项目公示

合集下载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医院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的特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分级护理制度(一)一、特级护理(专护)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设专人24小时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3、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1、持续室内清洁,整洁,空气新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每-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保证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分级护理制度(二)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潜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1)特级护理1)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能够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持续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护理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适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全面护理。
(1)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及时执行治疗、用药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管理;
(4)做好口腔、皮肤、尿道口等部位的护理;
(5)保持患者舒适,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3)动态调整护理级别,确保患者安全。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推广电子病历,实现护理信息共享;
(2)运用移动护理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
(3)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数据库,定期分析护理质量。
七、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1.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升护理专业素养;
(1)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
1.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科研工作,提升护理学科水平;
(1)设立护理科研基金,支持护理人员开展科研项目;
(2)举办护理科研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护理科研发展。
2.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1)组织参加国内外护理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
(2)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护理理念;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3)储备应急物资,确保患者安全。
2.提升灾难护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开展灾难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灾难应对能力;
(2)建立灾难护理团队,协同应对重大灾害;
(3)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护理队伍的社会责任感。
十五、护理科研与创新
1.加强护理科研能力,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2.推进健康促进工作,预防疾病发生;

新版分级护理制度

新版分级护理制度
2.医院应提供必要的护理设备、器材和药品,保障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医院应定期对护理资源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十三、法律责任
1.医院和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分级护理制度的合法合规实施。
2.护理人员违反分级护理制度规定,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医院应通过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等形式,将分级护理制度的经验和成果推广至同行和业界。
最后总结:
新版分级护理制度是我院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重要管理规范。通过明确分级护理标准、护理措施、护理质量评价、人员培训和考核、患者权益保障、信息化管理、跨部门协作、应急预案、患者教育、资源保障、法律责任、监督与评价、科研与培训、信息反馈与公开、激励机制、环境与安全、持续优化与实施、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全院护理人员应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一制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医院也将持续监督和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分级护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发挥最大的效益。
3.医院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十七、环境与安全
1.医院应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3.医院应定期对护理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在接受分级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十八、总结与展望
1.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护理人员应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认真履行护理职责,确保患者安全;
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应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WS/T431-2013)《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等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分级护理制度。

Barthe1评分: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根据总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总分W40分)、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和无需依赖(总分100分)四个等级,以下是我科按专科疾病分为以下级别:特级护理:肾上腺嗜辂细胞瘤术后、肾上腺全切术后、全膀胱切除术后、肾外伤保守治疗、经皮肾镜检查术后并发出血、其他手术后病情严重者及未手术改!病情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加重的患者: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者。

护理标准: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②观察伤口敷料及各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保持各管路固定及引流通畅,定期挤捏,做好尿管护理。

③根据医嘱正确的实施用药、治疗措施;并观察患者的反应④正确实施压疮预防和护理:每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及指导有效咳嗽。

⑤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给予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舒适、做好床单元及皮肤、头发等护理;保持患者舒适、清洁。

⑥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⑦根据病情适时实施健康指导。

⑧严格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嗜铭细胞瘤术后、全膀胱切除术后、肾上腺全切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其他手术后病情严重正处于恢复期、其他手术后病情严重者及未手术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处于恢复的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肾损伤、肾部分切除术恢复期的患者、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肾上腺(嗜格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1-2天。

护理标准①每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②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敷料及各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保持各管路固定及引流通畅、定期挤捏,做好尿管护理。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2.确保护理设备、药品等物资的充足,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优化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舒适度;
4.合理分配护理工作时间,确保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
十四、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制定各类护理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病情突变等;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3)其他病情需要三级护理的患者。
二、护理措施
1.特级护理措施
(1)24小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2)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详细病历;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实施呼吸支持;
(5)保持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
2.一级护理措施
1.加强与其他医学专业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综合治疗方案;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确保护理信息在医护人员之间的准确传递;
3.参与多学科团队会议,分享护理见解,为患者提供全面照护;
4.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延伸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十七、护理绩效评估与激励
1.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评估体系,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4.定期发布护理质量报告,向全院公示护理工作质量。
十二、患者满意度提升
1.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真实评价;
2.针对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十三、护理资源合理配置
1.根据患者数量和护理级别,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1)每2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024最新-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2024最新-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

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分级护理制度(精选3篇),欢迎参考。

分级护理制度篇一第一节护士管理规定本规定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护士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本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1、凡在本院工作的护士,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单独从事护理工作。

2、从业护士必须按期注册,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3、未注册护士必须在注册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进修护士在我院进修之前必须将护士执业证书及执业注册证明复印件交护理部登记备案,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本院不予接受。

实(见)习生在本院注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见)习,但不能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4、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的身心状态。

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5、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6、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

7、护士在执业中不得泄露患者者的隐私,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8、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9、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10、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科室、护理部及相关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在本院执业,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终止其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第二节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护士条例》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养老院老人分级护理制度标准范本

养老院老人分级护理制度标准范本
3.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4.定期评估志愿者服务效果,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内容。
二十三、退出机制
1.建立明确的老人退出机制,包括家属提出、老人健康状况变化等情况。
2.在老人退出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过渡过程的顺利进行。
3.对退出养老院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为改进养老院服务提供参考。
二、护理服务内容
1.完全自理老人:
(1)定期巡查,了解老人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如房间打扫、衣物清洗等。
(3)组织各类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2.半自理老人:
(1)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协助老人进行日常活动。
(2)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提供针对性的康复保健服务。
(3)组织适宜的文娱活动,促进老人源自心健康。2.关注行业动态,引进先进的养老服务模式和技术,提升养老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3.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建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的科研和交流活动。
二十二、志愿者服务
1.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2.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对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老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计划。
十四、医疗保健服务
1.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压、血糖、心率等。
2.配合专业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和专科疾病诊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建立突发疾病应急预案,确保老人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分级护理制度最新

分级护理制度最新
3.对有特殊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床档、约束带等。
十二、患者转运与交接
1.患者在不同科室、病区间转运时,应确保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2.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做好交接工确保患者安全。
十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护理部门应根据患者数量和护理级别,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分级护理制度最新
一、总则
为确保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根据我国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分级护理制度。
二、分级护理标准
1.一级护理: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生活基本自理的患者。
2.二级护理:适用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1.护理人员应遵循护理伦理原则,尊重患者权益,关爱生命。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十六、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定期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降低护理风险。
3.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二十、患者教育与健康促进
1.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
2.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3.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活动,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
二十一、护理环境管理
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2.确保护理区域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照顾,满足其合理需求。
(3)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护理制度及护理服务项目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三、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任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页脚内容
页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