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表格

合集下载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考点透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1、主要成就:(1)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2)动力:蒸汽机(3)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2、特点:(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4)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后期1、主要成就:(1)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2)动力:电动机、内燃机(3)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4)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5)通讯:电话、无线电报(6)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2、特点:(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三)第三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1、主要成就:(1)原子能技术:1945 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2)航天技术: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登月;1981 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3)电子计算机:1946 年诞生于美国;2、特点:(1)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2)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3)科学技术各领域间互相渗透;(4)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难点透析】1、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 ①内燃机:煤气内燃机(德国奥托)、汽油内燃机 • (德国戴姆勒)、柴油内燃机(德国迪塞尔) ※②新的交通工具: 19世纪80年代德国 本茨发明了汽车(汽油内燃机) 美国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研制成功了飞机。 • ★影响: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 ①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 ②美国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 由此诞生; • ③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 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 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资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原 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 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 很快,除了有很多纺织厂 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 印刷厂等,逐渐成长为大 型城市。 资料 2 :美国的纽约位于哈 德孙河入海口处,濒临大西 洋。由于开通了运河,兴建 了铁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 利,很快就成为美国最大的 城市。
• 9、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改善 了人们的生活;②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③资 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殖民扩张-----------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影响: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 的经济联系,对外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 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 11、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美德实力超过英法。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

的变革一般是社会 精英。这类的变革 总是一种自上而下 的变革。 (4)日本现代化过程 带有浓厚的军国主 义色彩。
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创造
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
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
国家
文献
颁布
机构
内容和作用
进 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 现代化的催化剂,
程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
裂状态。
德国战败,德国均
遭受打击,尤其是
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二战后的德国在冷 二战后,德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 裂,一直到冷战结
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 束,才通过和平方
后,经过西进运动领土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进程中,中产阶级
美 成为一个大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 是变革的中坚力 国 的深入开展,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激 量。在改革和新政
现 化,终于导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南 中,扩大公民参
代 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与、保持市场竞
化 命。北方的胜利终结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 争、寻求社会公正
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 号反映了启动时期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 的日本强烈地要求
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 和东方古老的封建
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颁布《大日 体制断绝联系。
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基 (2)移植西方文明
础。
时,注意“和魂洋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特点
1.发明者身份多是工匠
2.科学与技Leabharlann 没有紧密结合3.主要是轻工业
4.首先并且主要发生在英国
1.发明者身份是科学家
2.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3.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主要是重工业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840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现在
开始标志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电力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发明者+国家)
※瓦特蒸汽机(瓦特·英国)
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条件
英国最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生产供不应求
欧美国家、日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需求
自然科学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影响
1.创造巨大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3.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1.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突飞猛进
2.自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3.掀起瓜分狂潮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含义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发源地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电力革命——电气时代重大发明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2、电话—贝尔(美国)1876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莱特兄弟(美)1900~1902影响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关于世界整体趋势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备注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4、汽车:本茨(德)1885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 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 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 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 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 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 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 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备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
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 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央)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 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内容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起源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18世纪60时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启发(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汽车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空气污染、交通堵塞问题;电子计算机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但也使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荒废学业。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法拉第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汽车、飞机
主要发明
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轮船、火车机车
耐用碳丝灯泡、汽车、内燃机、飞机
电子计算机、克隆技术、生物工程
动力机器
改良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迅速繁荣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共同作用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条件
对中国影响
工业革命完成后,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洋务运动。
核能(原子能)
作用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