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界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几种观点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正文: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
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
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
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原因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 熟,并为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制奠定了基础。
h
11
给几个梦想的支点:
18世纪的英国为什么能进行技术革新、管理改进?
材料:英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1709年,亚伯拉罕 达比发明焦炭炼铁法,1737年英国年产17350吨铁, 由于英国的保存林被消耗,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 用煤来冶炼铁。1789年,英国每年大约生产1000万 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斯塔夫里阿诺 斯《全球通史》
工业革命所需的煤铁资源丰富,且采煤 工业、炼铁工业领先。
h
12
给几个梦想的支点:
18世纪的英国为什么能进行技术革新、管理改进?
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 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 民土地的过程。
h
13
给几个梦想的支点:
18世纪的英国为什么能进行技术革新、管理改进?
材料:17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513万, 1750年604万,1801年918万,1741——1751年 可能比前一个十年增长3.5%,1751——1761年 可能增长7%,到18世纪80年代加速为10%。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并为手工工
场过渡到工厂制奠定了基础。
——技术条件
3、工业革命所需的煤铁资源丰富,且采煤工业、炼铁工业领
先。
——资源条件
4、圈地运动、人口增长和行会制度解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
——劳动力条件
5、农业发展迅速为工业革命发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城市提供 了粮食,为工厂提供了原料。) ——农业保障(后勤保障)
h
4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环境杨杰(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博士)【内容提要】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学说在研究着眼点上的错位,研究角度上的偏见和研究方法上的唯心主义,虽已确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仍不能对“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和“谁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等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本文“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的变革,发现:1.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以及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决非像西方各类精英所言的只是“消极的、沉默的、潜意识的”部件;2.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较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更早地启动“农业革命”,奠定“现代化的基石”,并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促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环境”的形成。
西方的英国工业革命起源学说有两大“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二是把历史发展归结为少数人的创造,认为只有那些所谓的“天才人物”才能左右历史发展的进程。
在这种史学观点的指导下,就不可能真正解释工业革命的起源。
我们倡导“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的变革,并由此提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英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以及无产阶级起了什么作用?在朗克学派的精英史学价值中劳动民众毫无地位可言;在年鉴学派的多元史观中他们被看作是“消极的、沉默的、潜意识的”组织部件;在当今中国和西方的现代化研究中,也只是把劳动人民的活动和经历描述为“适应或未能适应现代化”的过程。
由于西方各种史学观在研究着眼点上的错位,研究角度上的偏见和研究方法上的唯心主义,时至今日,人们虽已公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仍不能对“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这一问题达到某种共识。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
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
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
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
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
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
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
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
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
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
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英国的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一切特征都具有典型意义。
人们常常根据英国的情况给工业革命下定义,特别是把机器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产生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从整体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工业革命也是在英国独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始自18世纪下半叶,结束于19世纪中叶。
当然,许多教科书在这个标题下还叙述了法、德、美、俄等国的“工业革命”,其实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只有英国工业革命才具有基础的意义,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都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在国外的扩散。
换言之,作为现代文明基本原则之一的“工业化”,主要就是由英国的工业革命孕育和产生出来的。
第一节工业革命的准备14—15世纪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英国会成为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
16—18世纪英国逐渐在西欧国家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一、市场制度的创新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一切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都衰落了,制度创新成为主流。
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
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公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
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和需求大爆炸,使整个大不列颠——从商人到手工业者,再到农民——都为对外贸易和商品生产而运转起来:尤其是与外贸有关的工场手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成为工场手工业新的组织形式;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银行、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等。
在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贸易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各种经济活动,拥有商业资本的商人享有对许多领域进行投资的选择权,商人成为关键人物,相应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
重商主义使英国社会生活出现商业化趋势,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沉寂。
英国历史中的工业革命影响

英国历史中的工业革命影响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爆发的一场以机械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对英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经济、社会到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英国历史中的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1.1 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主要依靠手工业进行生产。
但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机械生产的发展,传统的手工业逐渐被机器取代,工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商品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从而推动了商品量的大幅度增加。
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为英国带来了繁荣,使得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2 市场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商品的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成为了英国商品的重要市场,国际贸易迅速增加。
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活动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二、社会影响2.1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
新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和工业的产出,确保了人们的生计,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同时,工业革命也加速了人们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城市变得繁荣起来,人口和财富都集中在城市中心,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2 社会阶级分化和劳动条件恶劣虽然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劳动条件的恶劣。
工业革命使得一部分资本家和商人获利巨大,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却恶化了。
工人们面临着长时间的劳动,低廉的工资和恶劣的劳动环境。
这种社会阶级分化和劳动条件的恶劣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工人运动。
三、技术影响3.1 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工厂可以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轮船的出现使得远洋航行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英国圈地运动中的三种转变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 0- 09- 30 作者简介:禹继杰 (1 986- ),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兴国家政治与外交研究。
JingJiYanJiu
☆经济研究☆
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
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这次
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商品,使从事农业生产变得
(二)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变 圈地运动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入到农村手工业中,加 速了英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提供了大 量的技术工人。在圈地运动中,迁入城市的农村移民大部 分是贫民。在斯图亚特王朝晚期,伦敦每年流入大约八千 移民,贫民很可能占了其中绝大部分。但一般来说,大多数 贫穷的农村移民不会融入城镇的正式结构内,因为他们没 有技术和资金,也没有购买城市自由人权利的能力。在圈 地运动发生的年代,近代大工业还未诞生,中世纪城市旧 式工业难以吸收和接纳大量乡村移民。圈地运动只是使农 民走出了农村,却没有真正进入城市。在农村,很多耕地被 圈围后转变为牧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为减少。史学家里 德特认为:“圈地运动在乡村社会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 记。必须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了……失去主 要收入来源的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公地被圈 占后,小农们并非直接背井离乡向城市迁移,而是尽可能 地在当地从事纺织、冶铁、木材加工、酿酒等家庭副业。圈 地运动后,“家庭副业”、“茅屋工业”在很多地区发展成“原 工业”。多数学者认为,英国在 17 实际进入了所谓“原工业 化”时期。克里德特称其为“工业化前的工业化”。非农生产 开始在农村居民中占据主要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超过了作 农业雇工的收入。相应地,英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发生 转变,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向多种非农产业并存的经济结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第5课一、素养达标1.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 932家,毛纺织厂1 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 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这表明当时英国( B ) A.轻工业生产最发达B.工厂制度已确立C.工业革命率先完成D.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可知,当时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工厂制度的确立,属于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不能说明轻工业生产最发达,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英国和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完成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工业革命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
2.(2022·肇庆)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
“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B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准时准点成为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B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前钟表就已发明,且钟表的发明与生活节奏加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英格兰社会的时间观念加强,没有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的信息,排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能全面体现工业革命对产业工人的影响,排除D项。
3.(2022·黄岛)1802年,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18岁以下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
”据此可知,英国意在( A )A.保护青少年的健康B.提高国民文化素养C.培养新式经济人才D.建立现代工厂制度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了学徒工的最低年龄和每天最多工作时长,旨在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没有体现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和培养新式经济人才,排除B、C两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与建立现代工厂制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