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成 就
表格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核心标志 燃料或能源 进入的时代 主要 成果 动力机 交通 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请完成填空内容) 时 间 1733 年 1765 年 1785 年 1807 年 1814 年 类别 时间 1866 年 能源 1870 年 1882 年 人 物 凯伊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国家 德国 比利时 美国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发电机 电动机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重大发明 影 响
美国
有线电报 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 (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 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美国 意大利
电话机 无线电报
1896 年 事件项目 开始时间 重要标志 主要发明成 果及发明家 (国籍) 交通工具 动力 起源或发展 快的国家 迈入时代 对中国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85 年 交通 1893 年 德国 德国 最早的汽车 四轮汽车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3 年 1859 年 石油 化工 1867 年 瑞典 美国 美国 埃德温· 德雷克 飞机 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 上第一口由井 发明炸药
1837 年 1851 年 电信 1866 年 1876 年 1894 —
工业革命知识归纳

工业革命知识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英国的瓦特1785年发明了蒸汽机。
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大大降低了劳动力。
典型应用:蒸汽机火车起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
电器开始应用于机器上,点的应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典型应用:1)1866年德国西门子(Siemens)生产出发电机。
2)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用1根直径为0.025厘米、碳化了的棉线作灯丝,亮了45个小时)。
3)1870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1890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
起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
典型应用:1)1945年(二战末期)美国发射原子弹2)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3)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称之为“工业4.0”。
其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 的主题:1)智能化工厂2)智能化生产3)智能化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起始时间:201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
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

结束语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 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 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 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 环保意识,为国家的强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
再见
工业革命
• 1.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 2.开始国家、领域: 英国 、棉纺织业
• 3.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 4、主要标志: • 5.完成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专题复习
瓦 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火车
史蒂芬孙
轮船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2、率先开始并完成的国家: 英国。 3、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4、发明成果: ①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珍妮机(英国); 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 ③交通工具:富尔顿-轮船(美国);1807年 史蒂芬孙-火车(英国)1825年
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 6.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成果
年代 发明成果 国家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珍妮机
1785 1807 蒸汽机 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时代: 主要发明: 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 能源: 电力、石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启示: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 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 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 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
革命开始。
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②与电有关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前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通讯工业等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特点
①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②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首先发生在英国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领先。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出现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煤(煤炭成为重要能源)、冶金行业也出现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成功;19世纪后,美国涌现新的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19世纪出现一些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问世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报成功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老工业部门也有新发展,如冶炼、造船、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

7.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 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8.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 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 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D 9.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 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C
⑵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 “蒸汽时代”。 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2、发明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 机车
㈤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 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 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 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2、历程 的车床。
㈢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⑴(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 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 ⑶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瓦特
之前
3、瓦 特改良 蒸汽机
发明: 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⑴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 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 意义 原动力”。
10.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C 11.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D. 狄塞尔 C. 爱迪生 D
第2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

第2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引言第2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变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
它是一场以科技创新和机械化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2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起始时间:19世纪末第2次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重要的创新和发明在工业领域迅速发展。
以下是几个关键事件和发明,标志着第2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托马斯·爱迪生在这个时期创办了研发实验室,并提出了许多重要发明,如电灯、电影摄影机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电力的进一步应用和电器的普及,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2.内燃机的发明:德国工程师尼科拉斯·奥托于1876年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这一发明为汽车和飞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内燃机的使用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对工业革命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3.电力和电信的普及:19世纪末,电力和电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厂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电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加快了商业和科技的发展速度。
结束时间:20世纪初第2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这个时期,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思想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标志性事件和发展,标志着第2次工业革命的结束:1.贸易保护主义和世界大战:20世纪初,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主要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利益。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使国际贸易遭受重创,这对工业革命的推动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2.新兴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一系列新兴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为后续的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例如,航空业在20世纪初取得了重大突破,飞机的发明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交通和战争模式。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纷纷开始进行经济重建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重要发明: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火
完成标志: 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来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 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3.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 对立阶级 。
两次工业革命
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后,为发展资本主义巩固自己的统治。 时间: 国家行业: 英国 过程: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棉纺织业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一系列发明——冶金、采矿业的 发明——改良蒸汽机出现——蒸汽机应用于纺织、冶金、采 矿的部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推动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明——人类发明火车和汽船 改良蒸汽机———瓦特 汽 船———富尔顿 车———史蒂芬孙
共同点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 科技和教育发明:发电机、内燃机) (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等 (德国)卡尔· 本茨发明内燃机、
主要发明 (成果)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比较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产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 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 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 胜了封建主义。 主义生产的面貌,使资本主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 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 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断阶段。电力在生活领域的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 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 局面。 生活。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
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条件: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1866—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82—美国—爱迪生—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1885—德国—卡尔·本茨—最早的汽车(内燃机)
1887—狄赛尔—柴油机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890-1894—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电力的广泛运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