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简介

合集下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考测点三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考点扫描]1.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2.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3.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4.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5.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考点详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有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三分钟,带你了解世界工业革命演变史

三分钟,带你了解世界工业革命演变史

三分钟,带你了解世界工业革命演变史展开全文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提升了世界多数人的生活标准,改变了世界。

人们常说的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就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及第四次工业革命。

下面,三分钟,带你快速了解世界工业革命两百多年的发展演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展开剩余91%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

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出现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煤(煤炭成为重要能源)、冶金行业也出现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成功;19世纪后,美国涌现新的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19世纪出现一些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问世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报成功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老工业部门也有新发展,如冶炼、造船、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
对生产生活影响(科技是双刃剑)
汽船和火车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等生活。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电灯带来光明、飞机和汽车方便人们出行。都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交通事故
可利用网络学习、发邮件、聊天等.但网络使不健康内容更易传播,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主要内容/主要发明家及成就
①工业革命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83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富尔敦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①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
②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③1903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网络诞生. 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
交通工具信息工具
汽船、火车(蒸汽机车)
汽车、飞机
/有线电话、电报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动力(机)
珍妮机(人力)→水力织布机(水力)→蒸汽机(蒸汽)
三次工业革命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完成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上半期完成
19世纪末开始-
20世纪初完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主要标志/核心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子计算机(核心)、原子能、空间技术应用为标志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内燃机;电灯动力机是发电机,动力是电力

3次工业革命总结

3次工业革命总结

3次工业革命总结3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

这些变革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以3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分别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主要是由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包括纺织机械、蒸汽机、铁路等,这些发明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

此外,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工人阶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是由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电力驱动的机器取代了蒸汽机,电力成为了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大提升,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合成材料和化学产品生产成为可能,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猛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和即时化。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受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这些技术和产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解题中要避免“五种错”,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

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以方便大家参考。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勐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希望大家可以学会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2.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4.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2种趋势:①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②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在综合性方向发展。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推动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和石油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A.德、美、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三次工业革命简介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
~
至今
背景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和劳动力-海外贸易、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
3、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的经验积累;
4、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