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合集下载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科技 革命时,中 国没有把 握科技革 命大好机 遇的主要 原因
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 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 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权进一步丧失;②资本 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 了社会的发展;③清政 府政治腐败,不重视近 代科学技术和教育;④ 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 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比较内容 开始时间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社会关系
主要标志 动力机
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纪上半期
20 世纪初
仍在进行
自有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产生 开始:机器(珍妮机)的发 明和使用 重要标志:改良蒸汽机 改良的蒸汽机
对 中 国 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完 成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
影响
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次 科 技 革 命 密 切 相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 关。中国面临着机遇
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与挑战。
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动机、内燃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 化,使第三产业比重 上升。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工程,生物技术 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能源
牛顿的力学 煤炭
法拉第的电磁学 电力、石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核能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科技、市场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概况中心英国美、德首先在美国兴起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主要发明蒸汽机车、轮船电话、留声机、飞机。

汽车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能源煤电、石油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特点发明者工匠、技师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家科学结合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进程由一国到多国多国同时进行影响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生产组织工厂制度垄断组织经济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为主导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欧美主要国家进行革命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殖民方式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资本新一轮的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1,政治保障-资本 政治保障-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 确立; 生产技术- 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 3,资金-资本的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 4,市场-德,意, 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 内市场; 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 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对商品的需求.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 及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 及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 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 通讯手段的发明及化学工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业的建立 "电气时代" ①几乎同 电气时代" 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 主义国家; ②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 密结合; 密结合; 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 命同时交叉进行; 命同时交叉进行; 重工业发展较快. ④重工业发展较快. "信息时代" ①科学技术转 信息时代" 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②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 互促进; 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相互渗透; 军事技术率先突破,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 带动民用技术. 带动民用技术.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世纪60 世纪70 起始年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机器的发明使用
主要标志
"蒸汽时代" ①首先 蒸汽时代" 发生在英国, 发生在英国,由一国向 多国扩展; 多国扩展; 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 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 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 师;科学和技术尚未真 正结合 开始于轻工业( ④开始于轻工业(棉纺 部门; 织)部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内容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内容
3、推动了历史发展。
P105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部门
棉纺织工业(最先)→交通运输业等
电力工业(最先)→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
涉及部门广泛,新兴的部门有: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成就
新动力机器
改良的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核能
新交通和通讯工具
火车机车、轮船
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宇宙飞船、手机
其他发明
珍妮机
耐用碳丝灯泡
互联网、克隆技术等
人类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从电气时代进入
信息时代


P89
1、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2、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起来
3、首先在棉纺织业部门进行,各部门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P90
1、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P124
1、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
2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比较内容
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2.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4.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2种趋势:①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②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在综合性方向发展。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特别提醒: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际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从哲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 用。 2、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 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从政治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2、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教作为国家的战 略重点。
(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 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 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 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 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 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 的好机会。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 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 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 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 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 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生产力迅猛 发展;2、社会关 系:垄断与垄断 组织形成,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 强加紧瓜分世界, 殖民侵略进入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 4、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量对比格 局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 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 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为主。
工业为主。
生产方式自动化、信 息化、智能化;从垄 断公司到跨国公司;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阶级关 系巨变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两大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中产阶级大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世界市 场形成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经济全球化。
影响
国际关 系变化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出现世界大战。
国际格局多极化。
人类生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存环境
但科技的发展又为污染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生产力 飞跃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网络信息械化;从 生产方式电气化;从工
工场到工厂;轻纺工 厂到垄断公司;以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