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_0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

2.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江景,包括江水、沙洲、鸭、蒌蒿、芦芽、河豚等元素。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诗歌背景资料,教学录音。

2. 学具:学生自备《惠崇春江晚景》的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句: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背诵诗歌: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惠崇春江晚景》2. 诗歌作者:苏轼3. 诗歌内容:江水、沙洲、鸭、蒌蒿、芦芽、河豚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描述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江晚景的七言绝句。

2.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通过对春江晚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诗歌意境:通过对江水、沙洲、鸭、蒌蒿、芦芽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春江晚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江晚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把握诗歌的意境。

4. 品味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感悟诗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惠崇春江晚景》2. 诗歌内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 诗歌意境:宁静、优美4.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提高古诗鉴赏能力5.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 结合诗意,描绘一幅春江晚景的图画。

3. 搜集其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绝句》: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七言绝句,描绘了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等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2.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绝句》- 作者:王之涣- 时代:唐代- 韵律:七言绝句- 意境: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2.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时代:宋代- 韵律:七言绝句- 意境:春天江边美景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并背诵《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意。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王之涣和苏轼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使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阅读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绘了春江晚景的美丽画面。

2. 诗歌内容:通过描绘竹外桃花、春江水暖、鸭戏图、蒌蒿满地、芦芽短等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3. 诗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江晚景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品味诗歌: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

5. 想象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惠崇春江晚景》2. 诗歌背景:宋代诗人苏轼3. 诗歌内容:竹外桃花、春江水暖、鸭戏图、蒌蒿满地、芦芽短4. 诗歌意境: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品味、想象,感受古诗的韵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使学生了解了作者、背景,理解了诗歌内容,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研讨课教案_15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研讨课教案_15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精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材分析:《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的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身临其境。

诗中既依托画面所描绘,又融入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

学情分析: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三年级学生阅读较多,知识面广,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且已经学习了好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教学中以阅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②感受到古诗中包罗万象的题材。

2、能力目标:①理解古诗中可以描写诗人的所见所想。

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以诵读为重点,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及谈话导入1、导入:“孩子们,大声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季)春天,春意盎然,花红柳绿、五彩缤纷,同学们喜欢吗?(喜欢)2、引导:那么我们先回忆春天的古诗,出示超级分类课堂活动,“请找到下面诗题的家”,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和学生一起看画赋诗、诗题对画游戏,预设:骆宾王《咏鹅》、贺知章《咏柳》、孟浩然《春晓》、高鼎《村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王维《画》。

(插入朗读音频,并设置一个自动播放,目的是照顾有困难的学生)3、你们画过春天的画吗?我们的古人啊,也留下了许多描绘春天的美好画卷,有画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古人来赏春,继续伴着这诗情画韵一起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板书课题)(一)晓诗人、解诗题(了解作者,引出古诗)1、谈话:首先,我们来认识两位妙笔画春、妙语咏春的古人,他们是:2、出示惠崇和尚简介,请一位学生介绍。

3、出示苏轼简介,并用希沃白板5中的多媒体插入苏轼的动画视频介绍,设置触发动画,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人教部编版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古诗中的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画中春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赏画,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

师:看到这样一幅画,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呢?(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春)2.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3)(板书:惠崇)你能响亮地念出他的名字吗?全班读,正音。

(4)课件出示:惠崇简介。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5)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晚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

课件出示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认识画家,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读要求: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诗意。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2.这首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板书:桃花水鸭蒌蒿芦芽)3.这首诗再现了画中怎样的景象?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来。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交流中感受景物的特点,进而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所写的题画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届改用统编版教材的学生,基于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学生学习古诗也比较多,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感知更加深入。

学生古诗朗诵节奏鲜明,在诵读的基础上能感知诗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大意,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听古诗吟诵,初步尝试吟诵。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把握诗人感情。

2.初步尝试吟诵古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包括苏轼的诗。

2.教学课件,音乐,吟诵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背一首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吗?你们读过苏轼的诗吗?能背吗?(指名答)
1、直接点题,简介惠崇和苏轼。

(出示)惠崇北宋名僧,能书善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散文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2、解释题画诗:题画诗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二、学习生字词
1.指导读诗
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看清字形,注意读准字音。

2.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惠崇芦芽短
再出示认读字:蒌蒿河豚
指名拼读、纠正读音,齐读。

(2)图文结合解释蒌蒿、芦芽。

3.学生在学习单上练习写字,师巡视。

4.朗诵古诗。

三、学习古诗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一首写哪个季节的诗?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指名答。

出示: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师:你们能从诗词中看出颜色吗?
指名答。

出示:竹(绿色)桃花(粉红色)春江水(绿色)蒌蒿、芦芽(绿色)
2.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画
板书:一幅画
出示填空:一幅________的画
预设:美丽、绚烂多彩、春意盎然
师小结:这是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上的景物所进行的联想,此句在于告诉人们,春天到了,竹子绿了,桃花开了,蒌蒿芦芽也开始抽芽了,一幅春江晚景图。

引导学生竹、桃花、江水、蒌蒿、芦芽这些都是静态的景物。

板书:静
3.师:画中的哪些景物会动的?引导学生想象鸭子和河豚游动的样子。

师:河豚是画上有的吗?从那一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解“欲”,出示河豚图片及关于河豚春天入江产卵的知识。

出示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板书:动
4.师小结: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而上到上游区产卵,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结合起来,让整首诗动起来吗,就像一首曲子。

板书:一首曲
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5、(配乐)师语言述说,学生闭眼想象:在一个江岸上,长着一丛丛的竹子,其中有稀疏的几支竹子间伸出了几支桃花,桃花开放,江水缓缓流动,鸭子在江面上嬉戏游乐,江边蒌蒿满地,芦苇长出嫩嫩的黄芽,我想,这时候的河豚应该从大海游到江上了吧。

同学们,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早春图,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答)
板书:一份情
我们带着跟作者同样的喜爱的情感齐读这首诗。

6、师:诗中处处流露出诗人喜爱的情感,正因为喜爱才有感而作,从诗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人物性格,所以一首诗也是一个人。

板书:一个人
7、同学们,古人是像刚才我们那样读诗的吗?怎样读的呀?
老师示范吟诵整首诗,学生听,第二遍老师教一遍学生吟诵学生跟着诵读。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吟诵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人诵读的方法都有不同的,请听(播放2个吟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吟诵。

8、尝试背诵古诗。

出示低难度的填空:出示高难度的填空:
竹外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春江_____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正是__________ 。

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一遍。

9、小结:每一首诗我们都可以看作一幅画、一首曲子,从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份情,也好像看到诗人作诗的情形,也就是一个人,以后我们读古诗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读。

四、拓展
1.出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题目有的叫《惠崇春江晓景》,因为诗集的收录不同,现在难以考究,所以这两首诗都是同一个人同一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其实《惠崇春江晚景》有2首。

2.出示:
惠崇春江晚景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3、走近苏轼(出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中的三苏。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苏轼的不同的诗歌进行朗诵。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一幅画静
一首曲动
一份情
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