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及应急预案

定义和分类
煤矿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重 大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煤矿重大危险源主要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可导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的 危险源,另一类是可导致透水、火灾等事故的危险源。
检测评估依据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2023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 监控及应急预案
目 录
• 概述 • 检测评估 • 监控措施 • 应急预案 • 应用实例
01
概述
目的和背景
煤矿重大危险源是煤矿事故的重要根源,需要进行有效的检 测、评估、监控和应急预案制定。
检测评估监控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实时 监控煤矿重大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以降低 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制定 并实施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向总指挥汇 报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后勤保障组
负责为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如提供食品、水、医疗物资等。
应急预案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估,明确可能 发生的煤矿事故及其影响范围。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预案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包括总指挥 、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队和后勤保障组等机构的组成 和职责。
05
应用实例
应用一: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
总结词
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是应用实例之一,对于煤矿安全生产 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检测、分 析、评估,有效预防和减少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 生命财产安全。检测评估内容包括矿井水文地质调查、钻探 、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内蒙古***************************煤矿***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编制人:审查:机电科长:安全科长:生技科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煤矿200_____年_____月目录一、总则 (3)(一)编制目的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作原则 (3)(四)重大危险源灾害事件 (3)(五)适用范围 (4)二、基本情况 (4)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4)(一)危险源检测前的准备 (4)(二) 危险源检测 (5)(三)评估 (8)(四)监控措施计划的制订 (11)(五)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措施计划的更新 (12)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12)(一)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14)(二)应急救援办公室及其职责 (14)(三)应急救援专项行动组 (14)五、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18)(一)汇报内容 (18)(二)汇报程序 (18)(三)应急等级 (18)(四)应急抢救 (19)(五)应急恢复 (19)(六)应急结束 (21)(七)应急处置原则 (21)六、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21)(一)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21)(二)应急物资设备保障 (22)(三)应急经费保障 (22)(四)应急通信保障 (22)七、应急防范措施 (23)八、应急奖惩措施 (24)九、附则 (24)附表(一)煤炭工业管理局工作人员电话号码 (25)附表(二)***煤矿领导夜间值班表 (26)附表(三)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27)附表(四)***煤矿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 (28)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煤矿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大危险源灾害事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快速、科学、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件应对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煤矿是危险性极高的行业,随时都存在矿井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底板塌陷等重大危险源。
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实施有效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
以下是针对煤矿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的一些建议。
1.瓦斯监测煤矿瓦斯是引发爆炸的主要危险源之一、要对矿井内的瓦斯含量进行监测。
可以采用气体检测仪、爆破瓦斯报警器等设备,定期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
同时,对于有危险迹象的地点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煤尘监测煤尘也是引发爆炸的危险源之一、要对矿井内的煤尘浓度进行监测。
可以采用颗粒物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矿井内的煤尘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对矿井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煤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3.顶板、底板监测煤矿的顶板和底板是矿井安全稳定的关键。
应对矿井的顶板和底板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隐藏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超声波测距仪等设备,对矿井的顶板和底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处理危险源。
4.禁止吸烟措施煤矿内瓦斯浓度较高,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为了控制这一危险源,严禁煤矿内的一切明火、明烟、明暖火源的存在。
煤矿内严禁吸烟,煤矿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不得在矿井内吸烟,以防止引燃瓦斯。
5.安全教育培训为了提高煤矿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进行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源监测与评估方法、应急逃生演练等。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6.建立监控系统为了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包括气体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温度、声音等传感器。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各种危险源,及时预警和处理。
总之,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非常重要,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以上提到的几种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危险源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制定和落实。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些措施和预案。
一、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1. 应建立专门的检测机构或委托权威机构进行检测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和可靠性;2. 检测评估内容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可能引发的危害程度等信息;3. 对于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危险源,需要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风险补救措施的落实。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1. 重大危险源应设立监控中心,负责实时监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2. 对于传感器、仪表等监测设备应建立定期检修维护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3. 建立重大危险源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4. 在危险源周边设置报警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紧急停机、疏散等。
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 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2. 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理工作的协调和指挥;3.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 制定应急资源调配方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动人员、物资等救援资源;5. 健全应急通信和信息发布系统,确保及时传递消息和指令;6. 对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以上是针对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评估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稳定,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为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应建立专门的检测机构或委托权威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测评估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专业的检测机构:应成立专门的重大危险源检测机构,该机构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检测评估工作。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一、引言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对人员、财产、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进行,防止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1.检测方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判断,对重大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定量分析是使用科学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定量化。
2.检测评估标准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和环境的特点制定。
一般包括对危险源的种类、性质、规模、潜在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监控措施1.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
包括监测传感器、监测装置、监控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等。
通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及时掌握危险源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2.加强现场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现场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巡检和检查。
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3.制定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防止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四、应急预案1.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
建立组织体系和沟通渠道,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2.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等具体措施和步骤。
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配备应急装备和物资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和物资。
包括应急救援车辆、应急通讯设备、急救药品和安全防护用品等。
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完好性。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定量评估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性评估方法
通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 查和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风 险进行定性评估。
综合评估方法
将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结合起来,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重大危险源的风 险进行综合评估。
应用效果综合评估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 包括但不限于压力、温度、液 位等参数,确保其处于安全运
行状态。
巡检制度
制定严格的巡检制度,对重大 危险源进行定时、定人、定路 线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
安全隐患。
安全设施
确保重大危险源配备相应的安 全设施,如报警装置、联锁保
护等,提高安全性。
特殊监控措施
实时监测
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对重大危险 源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 时掌握其运行状态。
风险识别
找出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潜在损失的危 险源。
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 便更好地管理和监控。
风险评估
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后果进行综合 评价。
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 预案,以降低潜在损失。
04
监控措施
常规监控措施
定期检测
应急组织及职责
建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应急 工作。
配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队伍的组成人员 、装备及职责。
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联络人、 联系方式及职责。
应急设施及装备
配置相应的应急设施,如紧急 集合点、临时避难所、洗消设 施等。
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包括检 测设备、防护用品、救援工具 等。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一、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1.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将重大危险源监测装置与监测控制中心相连接,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2.制定科学的监控计划: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制定监控计划,包括监测频率、监测点的选择、监测项目等。
3.配置专业监测设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如可燃气体监测仪、有毒气体监测仪等。
4.建立现场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采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建立监控数据分析系统: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以及异常情况的及时告警和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7.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开展对危险源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应急预案1.建立健全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小组的职责和成员,制定明确的指挥体系,保障应急工作的高效运转。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的事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人员撤离逃生计划、救援流程等。
3.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协调性。
4.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各类应急物资,包括安全防护用品、急救药品、救援设备等。
5.加强应急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
6.建立灾情报告和反馈机制:建立灾情信息的及时报告和反馈机制,确保重大危险源事故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7.及时做好事故调查、后续处理和隐患整改工作:发生事故后,迅速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要及时进行隐患整改工作,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以上就是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制定科学的监控计划、建立现场监控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等措施,可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减少事故损失。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煤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
为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首先,针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煤矿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
通过对煤矿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估,可以及时了解煤矿的安全状况,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监测评估内容应包括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估,瓦斯和煤尘浓度的监测,煤矿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等。
其次,在煤矿中建立和完善各类监控措施是重要的保障手段。
煤矿监控措施包括视频监控、声光报警装置、瓦斯传感器、煤尘监测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可以实现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同时,还需加强对煤矿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引发事故。
最后,在煤矿中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是应对事故的关键环节。
煤矿应急预案应包含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应急设备设施清单、应急处理流程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预案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等级,明确责任人和行动程序,并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在煤矿中还应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总之,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加上完善的应急预案,才能提高煤矿事故的防控能力,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矿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XX矿业(集团)板石煤业XX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2013年5月目录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1第一节井田概况1一、地理概况1二、地形、地貌及水系2三、气象及地震3四、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3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构造4一、地质特征4二、构造6三、煤层和煤质特征15四、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21第三节矿井开采概况27一、井田境界27二、储量及服务年限29三、矿井开拓29四、矿井人员情况30第四节生产、辅助系统及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概况30一、通风系统30二、矿井安全监测系统30三、矿井供电系统31四、矿井排水系统33五、矿井压风系统34六、矿井运输提升系统34七、生产工艺39八、矿井通讯系统40九、矿山救护40第二章重大危险源辩识及危险性等级评估41第一节危险源单元及重大危险源辨识41第二节重大危险源分级及评估42一、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42二、矿井危险源分析及评估44第三节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检查表51一、防治瓦斯单元51第三章各类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56第一节煤尘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56第二节火灾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措施57第四章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58第一篇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58第一节方针目的与工作原则58第二节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8第三节组织机构及职责59第四节预防与预警663 / 104第五节应急处置70第六节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7第二篇火灾事故应急预案80第一节方针目的与工作原则80第二节应急处置基本原则80第三节组织机构及职责81第四节预防与预警88第五节应急处置90第六节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94第七节附录96为保障板石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X和我矿实际,特制定《板石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板石煤矿位于XX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XX市境内西南部,XX河下游。
井田X围北西以XXXX防洪堤为界,与八连城井田相邻。
南以基底老盘为界,东与南东以22勘探线及F1断层为界,西至0勘探线,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
东南部与板石Ⅱ区相邻,东西长7.60km、南北宽3.60km,面积27.3736km2。
矿区距XX市约12km,距图们市65km,井田东部有XX至敬信中俄边境国防公路,井田北部边界有XX至中俄边境长岭口岸公路,井田中部有板石镇至河口的砂石公路。
XX市至图们市的铁路于1996年6月份正式通车。
珲乌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
矿区铁路专用线于国铁图珲线的七户洞车站接轨,矿区专用线全长14.45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5′56″~130°20′42″北纬42°45′55″~42°49′33″。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板石煤业XX板石一矿井田为一较大型的山间盆地,盆地内大面积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北、东、南三面为古老岩系组成的低山丘陵,西临图们江。
XX河自东北横穿盆地,流向西南,汇入图们江。
河两岸有近似对称的一、二级阶地,阶地较平缓,只有二级阶地坡度较陡,阶面宽度1—2km。
XX盆地内,平原海拔标高20—80m,丘陵地带80—150m,多被南北向溪流切割成冲沟和垄岗。
山地海拔标高150—514m,呈北东东向展布。
本井田处于XX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井田南部边界为石炭二迭系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的低山,西与西北被图们江和XX河围绕,东为大面积冲积平原。
井田区内海拔标高20.2—61.3m区间。
井田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水田,只有南部与西南盆地边缘由于地势较高,多种植旱田。
井田内工业场地标高在33.5m—46.5m区间,铁路专用线、洗煤厂、瓦斯抽放泵站等地势较低,海拔标高在30.5—32.7m区间,工业区、储煤场、轻便轨等地势略高,海拔标高在35.4—37.8m区间,变电所、提升机房、联合楼、办公楼、独身楼、食堂等地势较高,海拔标高在43.5—46.5m区间。
本区制高点为南部大盘岭,海拔标高为514m,最低点为井田区西北西崴子一带,海拔标高20.2m。
该区主要河流为图们江及XX河,区内有水渠及冲沟,大气降水顺地面水渠及冲沟流入XX河,汇入图们江,矿区附近XX 河水位21.0m左右。
XX河发源于春化,全长160km,总汇水面积1000km2,平时流量80—20m3/s,洪水期猛涨。
最大洪水期为5400m3/s。
其支流呈脉状不对称分布于XX河两侧,盆地内有3条支流,即车大人沟河、骆驼河和旱道河。
前两条位于XX区,旱道河从本区东部流入XX河,长年流水,平时流量0.5—0.7 m3/s,洪水期猛增,是盆地东南部山区的主要泄洪渠道,流程20km。
三、气象及地震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近海型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冷风大,夏秋两季温热多雨,冬季严寒多风,气温36.8—32.5℃。
10月至第2年4月为冰冻期,冻土厚1.5m。
无霜期130—150天。
11月上旬开始封冻,年平均积雪量30mm。
年平均雨量613.6mm。
XX地震烈度为Ⅵ度。
四、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矿区第四纪冲积含水层比较发育,富水性极强地段为XX河冲击而成的河漫滩区,含水层平均厚度4~7m,地下水位标高为1.5~3m。
矿区于1986年XX市城东距市区1.7km处XXXX岸建1座水源地,日产水量12000m3,供给城西、矿及局本部。
XX矿区北部英安斜井附近有XX发电厂,现发电能力为66万kW。
矿区主电源取自XX电厂,备用电源取自石砚一次变,电3 / 104压等级均为66kV。
两路电源一路取英安变电所,另一路取八连城变电所。
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构造一、地质特征根据《XX省XX市城西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区煤系地层,属新生界下第三系古新统--渐新统的XX组,主要为中、下含煤段,不整合于火山碎屑岩基底之上,上覆第四系洪、冲积层,厚5m~6m。
XX组在本区厚约600m,含煤60余层,可采煤层22个层,主要集中在煤系下部,可采煤层总厚约25m,含煤系数约4%。
鉴于XX组尚无统一可行的层段划分,以14号煤层物性标志及21~23号煤层间的凝灰岩标志层将本区XX组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厚度大于200m,以灰色至浅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细砂岩和少量中砂岩,含煤20余层,其中12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厚度达0.7m以上。
中段厚160m,以灰色至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夹褐色泥岩,下部有粗砂岩,含煤2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有15、16、17上、17、18、19、19下、20、21等煤层。
下段厚260m,由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白色中、粗砂岩等组成,向下岩性变粗,凝灰物质增多,下部出现砾岩及含砾粗砂岩,含煤30余层,可采煤层有23、26、26下、28、30、31、32、33、34、35、36、37等煤层。
煤田地质203勘探公司在2006年的《XX省XX县XX煤田XX区城西井田精查地质报告》中对井田内地层由中生界侏罗系至新生界第四系组成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中生界侏罗系中上统屯田营组(J3tt)为煤系的直接基底,主要出露于板石I区、五家子区、庙岭和骆驼河子区边缘。
根据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一套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流纹岩、流纹斑岩、酸性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英安岩,厚度>300m。
上段:为一套紫红~灰黑、灰绿色致密块状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角砾岩、中性晶屑岩,产硅化木化石,厚度约1000m,与上覆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2、新生界(1)下第三纪古新~渐新统XX组(E2-3h)为XX盆地内含煤地层,分布于板石、五家子、庙岭、骆驼河子、三道岭、城西、英安、八连城一带。
井田内上部:灰~浅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泥岩,地层厚度大于150m。
中部:灰~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含菱铁矿结核及4~5层细腻质纯的褐色泥岩,向下粒度逐渐变粗至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
地层厚度160~200m不等。
下部:深灰色泥岩、砂岩夹煤层,韵律明显,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凝灰质成分也逐渐增多。
地层厚度150~200m不等。
5 / 104煤系以XX市区以西发育较好,如城西、英安、八连城、板石I区一带,煤系沉积厚度较大,含煤系数较高,煤层沉积相对比东部地区稳定。
煤系向盆地边缘及五家子、庙岭一带变薄,向骆驼河子方向岩性变粗,东部煤质变差,灰分比西部亦高,含煤系数较低。
(2)第四系全新统(Q)主要沉积物为腐殖土,亚粘土及亚砂土、细砾石及河卵石等,山坡上有粘土与角砾石堆积。
二、构造本区构造复杂,以断裂为主,褶皱平缓起伏。
地层走向总体为NNE、向西平缓倾斜。
倾角一般为8°~12°。
1、褶皱区内褶皱形态为一轴向近东西、向西倾伏的宽缓对称背斜,称城西背斜。
背斜轴位于F7~F10断层间,25线以东,背斜明显,以西略向南弯转并消失。
在此平缓背斜的南北两翼,又有次一级轴向相同的平缓向斜,组成城西区宽缓波状背斜。
南翼向斜位于二采区F13断层处,在23线以东出现,轴向大体与F13断层一致,为NWW向,两翼平缓,向西至23线处消失。
北翼向斜两翼平缓,在25线处较明显,轴向近东西,延伸不远。
城西复式背斜只是XX煤田区域构造中的一个局部构造。
限于区域资料未能掌握,原城西煤矿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不甚了解,仅就与北部邻区的构造关系来看,原城西煤矿与英安及三道岭斜井区共同组成一轴向近东西的向斜构造,称英安向斜。
向斜轴在位于XX煤田东北部的F34断层处,向西延展于英安斜井与北山煤矿之间。
英安及三道岭斜井区为向斜北翼,地层倾角较陡,原城西煤矿属向斜的南翼,倾角平缓。
2、断裂本区断裂发育,均为正断层。
有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尤以东西向一组最为发育,经矿井实见、地震勘探以及与邻区构造的关系均证实这组断裂存在是可靠的。
北东向一组断裂仅在区内西南部出现,当与东西向一组断裂相交,构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断裂。
此弧形断裂的表现是:F7断层经钻孔证实向西南成弧形弯转。
F13、F15断层经地震证实亦由东向西成弧形延展。
在八连城精查区与本区相接的南部亦构成北东向断裂。
东西向一组断裂是本区主要构造形式,在城西复式背斜之上,由一系列倾向相反的断层,构成与背斜轴平行的地堑和地垒,在地垒中,伴有阶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相间,加之阶状断裂和弧形断裂,将本区煤系地层切割成一系列东西向、在西部向南弯转的、宽窄不等的断块。
这就是本区的主要构造形式和特征。
这种构造形式和特征,表现在南北向的剖面上,构造复杂,断块此起彼落,显示对煤层的破坏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