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用学隐喻观的若干问题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隐喻现象

( tr 湖 ̄. 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 武汉 4 0 6 ) 30 8
摘
要: 隐喻是一种修辞 , 也是一种语 用现 象。隐喻 的理解和接 受就是一个 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 最佳
关联 的明示、 激活 、 选择 、 推理 , 最终获得 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 , 关联理 论虽给 隐喻 的理解提 供 了新的视 角, 但
20 09年 l 月 1 第2 卷第1 8 1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inj n o eeo dct n o r l f l gi gC l g f ua o n Heo a l E i
N V2o O.0 9 V 12 . l 0 . 8 No 1
从 认 知 语 用 学 的 角 度 分 析 隐 喻 现 象
C m uiao n ont n 中提 出了 以关 联为原 则 , o m nct nadC gio ) i i 以明
引言 自亚里士多德在 《 诗学 》 《 辞学》 、修 两部著作 中将隐 喻 定格为修辞手段 以来 的两千多年间 , 人们对 隐喻 的研究基本
局 限在修辞学领域内。从 2 O世纪 7 0年代以后 , 随着西方哲 学 的语言学转 向以及符号学 、 知心理学等力量在西方 的兴 认
起 和发展 , 对隐喻的研究也从 原来 单一 的修辞层次发展成 为 哲学 、 心理学 、 语义学 、 语用 学、 知科学 和外语 教学等多层 认
示一推理 (s ni - frne 为理解 模式 的关联 理论 (e . ot s ni eec ) e o n rl e vneter) 而该理论正是在 认知语用框 架下讨论 和研 究 a c o , h y
的语境效果; 交际原则解释 了最佳关 联 , 即在话 语理 解时付 出有效的努 力之后所 获得 的足够 的语 境效果。在同等条件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在探讨这一话题时,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话语隐喻的问题,二是研究这个话题的路径。
教师话语隐喻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不同的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隐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并不相同。
有的教师使用的隐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水平。
而有一些教师使用的隐喻则可能会产生误导和困惑,妨碍学生的学习。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教师对语言和教学方法的不熟悉。
同时,这也可能与教师的思考方式、教学目标等因素有关。
在解决教师话语隐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以确保自己使用的隐喻正确、合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隐喻的理解和反应。
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不当的隐喻使用,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避免隐喻引导学生偏离学习方向。
研究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的路径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路径选择上,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来进行。
有学者提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课堂录音和学生反馈等数据的分析,了解教师隐喻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可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抽象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影响效果。
总的来说,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我们需要在解决教师话语隐喻问题的同时,选择适合的研究路径,来探究这一话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外语教学中教师隐喻的作用和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更为有效的贡献。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隐喻作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均有着深入的探讨。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隐喻在话语中的使用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语用信息,需要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关联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和语境间的关联关系,借助这种理论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
本文旨在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与言语行为、语言交际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关联理论在研究隐喻中的启示。
通过对隐喻的语用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含义和目的,也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交际背后的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理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揭示隐喻在话语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及隐喻和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语言交际中隐喻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基础。
通过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探讨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揭示隐喻对话语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为语言学、语用学和交际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深入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旨在为语言交际实践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语用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1.3 研究意义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研究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及社会学内涵。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有助于揭示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隐喻来传递信息、塑造认知和影响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语言交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认知互动。
探讨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复杂性,提高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在口语教学中。
但是,在教师
话语中使用隐喻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使用隐喻可
能会产生误解或者不当的表达,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外语
教师话语隐喻呢?
首先要关注的是隐喻在教师话语中的问题。
教师在采用隐喻时,往往只注重自己的表达,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误解,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所传
递的信息。
同时,教师使用的隐喻有时也会超出学生掌握的语言水平,教师要考虑学生的
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选择简单易懂的隐喻表达。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解决外语教师话语隐喻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该重视听众的
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判断是否有必要使用隐喻。
如果必须要使用隐喻,教师需要选择简
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难懂的词汇和短语。
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充
分解释隐喻的含义和用途,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语言价值。
最后,对于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的路径,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
选择。
外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其他语言表达方式,逐步摆脱对隐喻的依赖。
同时,教师还
应该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需求,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语言及其文化内涵。
总之,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教师的语言选择和文化探索,逐渐适应其授课的语言环境和学生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外语技能。
语用学是如何理解和研究隐喻的?与认知语言学有何不同?

Chris Xia,逗比猫思维广。
私信提问每问100元请先付…大脸猫、sabrina Shi、海洋蛋饺等人赞同谢@Lee Ray喵我。
今天把年审的材料全部交了上去,整个人顿时像被抽空了一样,又紧张又无所事事。
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一个是为了半个月之后的年审攒人品,还有一个也是为了半个月之后的年审攒人品——毕竟我一月到四月份都在折腾这回事,复习一下,也好在年审的时候和examiner交代,虽然他俩都不是我专业的……之前和美少女讨论大纲,我有一个Chapter的名字叫做“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cent theories of metaphor”,美少女指着这个小标题说:“你做literature review多没意思,来点创新的才好写博士论文呀。
”我说:“我也不仅仅是做review,我要分析他们这些理论里,哪些靠谱,哪些地方不靠谱。
”美少女听罢,大笔一挥,以她那我永远都得花三秒才能看明白的手书写下几个词,一边写一边说:“既然你要评判好坏,那就不叫literature review了啦,你觉得critical assessment感觉如何?”我说:“妥到飞起。
”(并没有这么说,不过我心里的想法的确是妥到飞起。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要回应我之前在专栏里提到的问题:这个回答,当然也只是literature review,而不是任何critical assessment。
我的东西依然是我的,谁都抢不走,但我也知道我在知乎上必然不会说那么多。
今天的故事,我也只会这么讲:谁,说了什么,一切都写在他的书上,我没有必要过多遮掩。
至于这个理论是好是坏,留给大家自行评判。
如果要讲隐喻在语用学里的解释,乃至于讲到语用学本身,都要先讲到Paul Grice。
没有Grice,就没有我们今天这套吃饭的家伙。
Grice在1967年的Studies In the Way of the Word里面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划分了两种含义:what is said,和what is implicated。
语用学视角下对隐喻语用假设的解读

yuwenjianshe001@79语用学视角下对隐喻语用假设的解读河南教育学院 胡瑞娟摘要:语用学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注的是语言的应用,比如语义、语音等方面的概念。
本文在以往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的语用学研究框架,从语用学视角出发对隐喻语用假设的本质进行解读,分析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关键词:语用学 隐喻 语用假设引言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也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语用学研究的主要是各种真实语言情景下的语言的应用,根据各种语言表现对语言的内涵进行研究。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真实情景下语言的运用,即对各种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语言学的研究,包括语言规则、词典的编撰、翻译等多种内容。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修辞手法,在特定语境下的有目的的语言运用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产生良好的语言效果。
语言学领域上关于隐喻的研究有很多,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隐喻,隐喻可以让语言显得更有魅力,隐喻语言中不仅蕴含了语言的内涵,也体现出语言的一种应用领域。
隐喻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交流,因此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可以对隐喻语言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语用学的概念语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一个交流载体,语言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语言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分支,比如认知语言学、语用等,这些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
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侧重点是语言的交际,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应该要跟交际的主旨相关。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有的学者开始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语言进行研究。
关于语用学的研究,应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语言学基础上产生了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有语言学者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他的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所用的,更是一种交流,比如情感上的交流、心理上的交流,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完成,这也就体现出语言的实际应用。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要点一
语言与文化的交互作 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了解目标语言 的文化背景和语境,才能正确理解隐 喻的含义。
要点二
隐喻的跨文化共性
尽管不同文化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存 在差异,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仍可找 到隐喻的共性,有助于促进相互理解 和沟通。
要点三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喻 推理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根据语境和背 景知识,通过推理判断隐喻的含义。
03
语言教学中的隐喻研究
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隐喻有助于理解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在词汇教学中,隐喻被用来解释和阐明词汇的含义和引申意义。通过隐喻,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的关联,从而更有效地 记忆和理解词汇。
隐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隐喻有助于理解文本意义
详细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隐喻被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隐喻是 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思想的工具,通过隐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抽象 概念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隐喻的概述 • 隐喻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言教学中的隐喻研究 • 隐喻与跨文化交际 • 隐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01
隐喻的概述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比喻为另一个 概念或事物,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 手段。
。
03
启发思维
隐喻的使用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从而拓展人们的认知视野。
02
隐喻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词汇隐喻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摘要:隐喻是我们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隐含的比喻关系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在话语交际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语用学的理论,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进行探讨,并探讨隐喻如何通过上下文关系来获得合适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隐喻;关联理论;语用分析;话语交际引言一、隐喻的涵义及关联理论视角在语言学中,隐喻是指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方式来传递某种意义。
在语用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用现象,它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产生的,更是在话语交际中产生的。
隐喻可以通过潜在的比较或类比关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得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中,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联理论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义关联的表现形式。
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和其他语言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隐喻的语用分析1. 隐喻的语用功能隐喻在话语交际中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隐喻能够使得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得听话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隐喻能够给话语增加多重含义,使得话语更加丰富和深刻。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语义关联,从而使得话语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隐喻能够在话语中产生幽默效果,使得话语更加吸引人、富有趣味性。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分析《论语》中的一些隐喻句子,如“巧言利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从中探讨隐喻是如何通过上下文关系来产生特定的语用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