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材料13-外建史做图知识总结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历史上,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面将从建筑时期、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方面,对外国建筑史做一个简要的整理。
一、建筑时期古代时期古代建筑遗址的出现,标志着建筑史的开始。
早期的古代建筑多是单纯的工具性建筑,如各种住房、墓室,多以地下结构为主。
古典时期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均对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对称和比例为特点,重视纪念性和装饰性,并以大理石和石灰岩为主要材料。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由于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建筑更多的是宗教性质的建筑,如教堂和修道院,建筑风格主要是罗曼式和哥特式。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强调对古代文化的回归和重视个性与自由,建筑材料方面使用大理石、木材和彩色夹心玻璃等,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
现代时期现代建筑风格强调简洁、流线型和功能性,在材料、形式和建筑手法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了多种风格,包括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
二、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主要在公共建筑和寺庙建筑中得以体现,其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流畅,模数化美学思想被广泛应用对建筑中。
希腊式柱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多立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等。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风格特征在于穹顶、拱和圆柱形的结构等。
古罗马建筑受到古希腊和埃及建筑的影响,但其更着重于巨大的气势和实用性。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以其巨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而备受瞩目。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在于其高高的尖顶、短小的柱子和菱形拱门等,常常被用于教堂和教堂的装饰。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在于重视对古代文化的回归和自由的表达。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代表,它注重对比和流线型的外形设计,并使用大理石和其他昂贵的材料来进行装饰。
外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外国建筑史一、古埃及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实例)古王国时期前27~22世纪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玛斯塔巴”式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为代表。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哈夫拉、孟卡乌拉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马斯塔巴昭塞尔金字塔群哈夫拉中王国时前21~18世纪首都迁到上埃及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新王国时期前17~11世纪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其二、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西亚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
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办法。
(一)、山岳台(伊拉克),又译为观象台、庙塔。
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
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1米。
(二)、亚述帝国的,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
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
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不同的古代文明在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宫殿、神庙、城墙和剧场等方面的建筑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的锥形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殿宇和古罗马的拱门等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是以教堂、修道院和城堡为主。
在这一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逐渐兴起,并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广泛传播。
哥特式建筑以尖顶、长廊和玻璃窗为特点,给人以神秘和庄严的感觉。
除了哥特式建筑外,还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摩尔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
3.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建筑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影响,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结构。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等。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注重复古风格,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钢铁和玻璃等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建筑结构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现代建筑风格包括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等,这些风格都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当代建筑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主义建筑以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为主要特点,拥抱新材料和新技术,致力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当代建筑中,还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未来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建筑师们尝试将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建筑作品。
6. 非洲建筑在非洲大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各有特色。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卢旺达的圆屋顶草屋、南非的茅屋等,都是非洲建筑中的经典代表。
外国建款筑史的基本知识

外国建筑史的根本知识一、欧洲古典建筑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
古代希腊包括巴尔于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阔地区,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
〔一〕古希腊建筑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的100余年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
当时的建筑以神庙为中心,还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与敞廊等,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
1.柱式欧洲古典建筑是以石材为建筑材料的。
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称为柱式。
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两大局部组成,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开展。
所谓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开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
2.范例〔1〕雅典卫城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于公元前4世纪。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
建筑物分布在山顶天然平台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
建筑群布局自由、上下错落、主次清楚、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那么处于陪衬地位。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2〕帕提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为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
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建在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根本形式。
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
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
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古典建筑杰出范例。
外建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外建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外建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外建史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各国在历史上建设和修建的大型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宫殿、城市、遗址、道路、桥梁、港口、运河等。
通过研究外建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外建史的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时间顺序进行讲解。
一、古代经济中的外建史古代经济中的外建史主要指古代各国建设的宫殿和城市。
在古代,宫殿是国家君主的居所,也是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心。
而城市则是人们居住、交通和交易的中心。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希腊的巴特农丘陵等都是著名的外建史遗迹。
二、中世纪的外建史中世纪的外建史主要集中在城堡和教堂的建设上。
在中世纪,城堡是贵族和领主的居所,也是国防的重要设施。
而教堂则是宗教信仰的中心,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比如英国的温莎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都是中世纪外建史的典型代表。
三、近代化进程中的外建史近代化进程中的外建史主要涉及到工业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工业化过程中,各国都大量修建了工厂和矿山,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比如美国的纽约地铁、德国的汉堡港等都是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外建史遗迹。
四、现代化建设中的外建史现代化建设中的外建史主要涉及到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都在大规模兴建城市和住房。
基础设施的建设则包括电力、通信、水利等领域。
比如中国的上海城市规划、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等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典型外建史遗迹。
总结:外建史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形式和结构,更关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外建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外建史的研究也日渐重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未来的城市和建筑综上所述,外建史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各国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以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见证。
外国建筑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风格、技术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外国建筑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建筑成就令人瞩目。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它的建造技术令人惊叹,体现了古埃及人在数学、力学和几何学方面的高超造诣。
神庙建筑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其多柱厅中的巨大石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包括:巨大的体量、简洁而稳定的几何形状、精湛的石材加工技术以及象征永恒的建筑理念。
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中,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比例和谐,装饰精美,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美学观念。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比例,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元素。
古希腊建筑强调比例、和谐和数学关系,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三、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巨大的穹顶展现了古罗马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令人赞叹。
古罗马建筑广泛使用拱券技术,在桥梁、水道和建筑中都有应用。
同时,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四、中世纪建筑(一)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穹顶和集中式布局。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巨大的穹顶和华丽的内部装饰彰显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
(二)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厚实的墙壁、半圆形拱券和坚固的墩柱为特点。
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如比萨大教堂。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为显著特征。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其空灵的内部空间和精美的装饰艺术令人陶醉。
外建史名词解释与画图

山岳台:又称观象台,在宗教上是古代西亚人山岳崇拜和天体崇拜的产物,又是观测星象的一种塔式建筑物,也称塔庙,是集中式构图的高台式纪念性建筑物。
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形,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洛可可: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
古希腊柱式
雅典卫城平面图罗马柱式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
威尼斯总督府
坦比哀多立面
圆厅别墅立面
面。
外建史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方尖碑-—古埃及及崇拜太阳神得一种建筑形式。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状,一般高宽比为10:1,用一整块石头制成,并刻有文字与装饰,尖顶上镀金。
常布置在神庙得大门得两侧。
现存最高者达30米。
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得帝王台式陵墓。
分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为祭祀用砖砌厅堂,仿照上埃及住宅,象略有收分得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地下为墓室。
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后来得金字塔就就是从此发展起来得。
山岳台(天体台)——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得多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得神堂。
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得,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得,也有螺旋式得。
券柱式——希腊柱式与罗马拱券相结合得一种方式。
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用途。
解决柱式与券拱之间得矛盾。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得大厅性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而且高,称为中厅(中央通廊),两侧部份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通廊)。
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帆拱——水平切口与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得4个角上得球面三角形部分。
坦比哀多——盛期纪念性风格得典型代表。
就是一座仿罗马神庙式得小教堂,建于蒙多里亚圣彼得修道院得回廊内院中、建筑体量不大,园厅内直径只有 4.5米;但形体端庄、手法娴熟。
外面有一圈由16根多立克柱子组成得回廊,檐部上面就是一个有鼓座得穹窿。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得复古思潮得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与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得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得榜样、但她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得主要就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与一些纪念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