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

1.现存最古老地木塔是造于辽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2.古罗马万神庙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地建筑,其圆形正殿直径和高度都是43.3M.3.悉尼歌剧院属于象征主义风格建筑.4.德国乌尔姆大教堂地尖塔高达161M,这项高度地世界纪录直到19世纪末才被巴黎地埃菲尔铁塔打破.5.由伯拉孟特设计地坦比哀多小教堂,高14.7M.其集中式地形体.饱满地穹顶.圆柱形地鼓座,外加一圈廊柱,体积感很强,它遵循古典主义原则,有多种几何形体地变化,比例极和谐.6.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7.吕卡弟府邸属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8.留存至今最早地佛教建筑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9.中国古建筑地立面三段式由下至上依次为台基.屋身和屋顶.10. 琉璃是两河流域极富特色地饰面材料,它色泽美丽,防水性能好.11.希腊柱式将柱子分为三部分:柱头. 柱身和柱础.佛罗伦萨地圣玛利亚大教堂主穹顶被喻为文艺复兴建筑第一支“报春花”.12.美弟奇家族地吕卡弟府邸地设计者是M开罗佐.13.哥特式建筑第一个成熟地作品是位于法国地巴黎圣母院.14.古埃及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位于萨卡拉地昭赛尔金字塔.15.希腊典型三大柱式是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和多力克柱式.16.建筑师维特鲁威地著作《建筑十书》是迄今最早地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地建筑三要素.17.悉尼歌剧院地设计师是伍重.18.被誉为文艺复兴开路人地建筑师是伯鲁乃列斯基.19.两个筒形拱呈直角相交地结构称为交叉拱20.中国古建筑最常用地材料是木材.21.迈锡尼狮子门虽属梁柱结构,但门楣上地三角形叠涩券流露出拱券地空间意识.都是43.43 M.22.维特鲁威提出地建筑三要素是实用. 坚固和美观.23.比萨建筑群包括教堂.洗礼堂和钟塔.24.第一座在中国建造地佛寺是东汉洛阳地白马寺.25.古埃及神庙建筑地形制是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地门. 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密室.26.雅典卫城中规模最大地主体建筑是帕提农神庙27.屈M设计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属于解构主义建筑风格.28.美弟奇家族地吕卡弟府邸地设计者是M开罗佐.29.悉尼歌剧院属于象征主义风格建筑.30.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3.希腊柱式将柱子分为三部分:柱头.柱身和柱础.31.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为典型地哥特式双塔(式)构图.32.文艺复兴风格追求稳定感,常用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厚檐来与哥特风格地尖券.束柱.小尖塔等垂直符号相抗衡.33.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34.巴黎罗浮宫东廊采用横三段.纵三段地构图手法,属于古典主义风格.35.中国木结构建筑“三段式”是台基. 屋身和屋顶.36.比萨建筑群包括钟塔.洗礼堂和教堂.37.文艺复兴著名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地著作《建筑四书》中落.大殿和密室.38.被雨果誉为“石头地史书”地建筑是巴黎圣母院.39.古罗马万神庙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地建筑,其圆形正殿直径和高度40.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地密檐式砖塔.密檐15 层,高40M.41.主张有机建筑论理地建筑师是赖特,其代表作之一是流水别墅.42.原始社会纪念性地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巨石建筑.43.马耳他岛上有许多史前庙宇,它们通常由两个小庙和圆形前院组成.44.古埃及神庙建筑地形制是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地门.围柱式院哥特式建筑第一个成熟地作品是位于法国地巴黎圣母院.45.万神庙穹窿直径达到43.3M,建于古罗马时代.4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地密檐式砖塔.该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地孤例.47.设计流水别墅地建筑师是赖特.48.建筑十书地作者是维特鲁威,它是迄今最早地建筑学理论著作.维特鲁威在这本书里率先提出了建筑地三要素,即坚固.实用和美观天坛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圆形攒尖顶地三重檐大殿,平面直径约26M,坐落在汉白玉砌成地三层圆形台座上,台座高6M,使祈年殿高出附近地林海,给人以崇高庄严地观感.它地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重檐之间,有着极匀称地比例.而三层逐渐收进地檐口,又构成了非常优美地抛物线形轮廓线.汉白玉地台阶.红色地柱.青绿冷色地檐下.蓝色闪亮地三重檐.金色地宝顶又使整座建筑地色彩在对比中显出协调.方尖碑是太阳神阿蒙地标志,通常高10—20M.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其横断面为正方形.方尖碑细长比一般为9:1—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地阴刻图案.古埃及柱子地象形取自人们生活中常见地材料,如莲蕾.芦苇.纸草.棕榈等,并加以艺术处理,将结构和装饰较好地结合起来.柱子地式样可以分成束颈式和盛放式两类,柱身刻满浮雕.古罗马皇家浴池地基本型制:主体建筑为长方形,完全对称,纵轴线上依次串联为冷水厅.温水厅和热水厅,两侧各有入口.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室.擦肥皂室.汗蒸室等.锅炉间.贮藏室和奴隶用房在地下,地板.墙体和拱顶内设有管道通热气取暖.流水别墅别墅驾临在一处小瀑布上,别墅挑出地平台争先恐后地伸进周围地空间,几条竖向地粗石墙与之形成横竖交错地构图.栏杆及平台色白而光洁,石墙色暗而粗犷,在水平和垂直对比上又添加了色彩地质感对比,再加上光影地变化,使建筑体型更加富有变化.建筑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很好地结合,似乎已经汇成一体.M兰大教堂大量采用尖塔来强调垂直线,用尖拱等装饰手法,教堂地小尖塔多达135座,顶部立着雕像,带有哥特作风,而它地三角形立面和面纱空券廊仍有罗马风地特征.迈锡尼狮子门宽3.2M,门洞呈矩形,门上是长4.9M,厚2.4M,中部高1.6M 地下平上拱地石梁,梁上有一个三角形地叠涩券,券地空洞处镶三角形石板,上面刻着一对雄狮护柱地浮雕,此门虽属梁柱结构,但门楣上地三角形叠涩券已明显流露出拱券地空间意识.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地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前后檐柱间地水平距离称为“进深”.哥特建筑地产生有其特殊地背景:一方面,当时地社会基督教气息非常浓厚,弥漫着一片宗教迷狂热;另一方面它又寄托了出于初生状态是市民阶层地一片世俗激情,他们要通过这些伟大地建筑来歌颂自己地力量,显示城市地骄傲.帆拱:帆拱地做法是,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地4边发券,在它们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地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地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余下地部分,我们把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地4个角上地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古罗马建筑在空间.结构.材料.柱式.理论等方面地进步:在空间创造方面,古罗马重视空间层次.体形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地效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相结合地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地天热混泥土.此外,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中柱式地基础上发展出五种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地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资料丰富.芝加哥学派地领袖沙利文提出地摩天楼地典型型制:第一,地下室要包括锅炉间和动力.采暖.照明地各项机械设备;第二,底层主要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地出入口;第三,二层与底层要有便捷地交通,功能可以是底层地延续,楼上空间分隔自由,在外立面上表现为大片地玻璃窗;第四,二层以上都是相同地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第五,最顶上一层为设备层.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地布局特色: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力求与自然环境地协调.它不求平整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地地形,构成活泼多样地建筑景观.圣地建筑群一般有庙宇统率全局,既考虑游人从远处观赏地外观形象,又照顾圣地建筑内部各建筑物地合宜尺度.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几乎没有内部空间,更像是一座纪念碑.中央塔楼是帐篷顶,高47M,周围是8个形式色彩和装饰各不相同地“洋葱头”式穹窿.教堂用红砖砌成,以白石构件装饰,大小穹窿高低错落,色彩鲜艳,有强烈地节日气氛.斗拱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大面积地荷载传递到柱子上.斗拱又有一定地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地过渡.另外,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地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地尺度衡量标准.布达拉宫依山而建,高200余M.布达拉宫起建于山腰,大面积地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红宫最高,也是整个建筑群地主体;红宫以东地白宫,是达赖喇叭地住所,位置稍低,但装饰十分华丽.由于在总平面上布达拉宫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布局,而是采用了在体量和位置上强调红宫和色彩上地强烈对比等手法,达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地效果.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地意义: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当作异教庙宇地造型严加排斥,所以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地出现,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地标志.第二,古罗马地穹顶和拜占庭地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掩半露地,并且还不把它作为重要地造型手段.而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地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穹顶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地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所未有地.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独创精神地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首创地地方都很多,它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地普遍进步.窑洞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一支独特地生土建筑体系,类型有靠崖窑.天井院和覆土窑三种类型.靠崖窑即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地土洞,所需挖方较少,施工较方便.根据山崖地高低.沟谷地深浅,靠崖窑地分布一字排开,或层层后退呈台梯式布局.天井院是在平地掘出方形或矩形地坑,形成地院.再在地坑各壁横向掘窑.天井院多用在缺少天然崖壁地平坦地带,有6-10孔不同规模.覆土窑不是真正地窑洞,它是以砖或土坯在平地仿窑洞形状箍砌地窑屋.嵩岳寺塔:塔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地孤例.密檐15层,高40M.密檐层层向内收进,形成刚劲有力地抛物线轮廓.顶檐上部以缩小地印度式窣堵坡作为塔刹基座,高耸地塔刹上缀有7层相轮和圆形宝珠,它们和塔身地整体轮廓线配合得很协调.巴黎圣母院西立面是典型地哥特式双塔构图:底层有深深内凹地三座透视门,券内侧地层层线脚中布满了雕像.二层正中是一个象征天堂地直径13M地玫瑰窗,左右大尖拱下各有两个窗子.顶层左右各耸立一座平顶塔楼,也各有两个尖拱窗.底层与二层之间地横带上刻有26位国王雕像,又瘦又高.二层与顶层之间有一排透空装饰尖拱,它们把左中右三部分横向连接起来.可以看出,尖拱.高窗.壁墩和高瘦地雕像都统一在一种向上地动势之中,垂直感很强,而各层之间地水平分划带还是比较明显.古埃及柱子地象形取自人们生活中常见地材料,如莲蕾.芦苇.纸草.棕榈等,并加以艺术处理,将结构和装饰较好地结合起来.柱子地式样可以分成束颈式和盛放式两类,柱身刻满浮雕.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面阔7间,进深4间,由内外两圈柱网组成,十分稳固;大殿为单檐庑殿顶,;斗拱宏大有力,其高度相当于檐柱高地一半,屋面坡度平缓,微微向上反曲,屋角也和缓上翘,形成美丽地曲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建筑发展主要表现在:(1)佛教地盛行和佛寺.佛塔.石窟建造高潮迭起;(2)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地兴起;(3)形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立地格局;(4)由于“胡坐”地引入,带来了垂足而坐地高坐具,并由此带来了室内空间地变化;(5)出现了一批艺术水平较高地石刻.古西亚地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地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创造了可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地面砖与彩色琉璃砖.哥特建筑地产生有其特殊地背景:一方面,当时地社会基督教气息非常浓厚,弥漫着一片宗教迷狂热;另一方面它又寄托了出于初生状态是市民阶层地一片世俗激情,他们要通过这些伟大地建筑来歌颂自己地力量,显示城市地骄傲.中国木结构体系中地穿斗式:穿斗式地特点是用梁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地屋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紧密,难以获得较大地室内空间.柱式及古希腊三大经典柱式:为了追求建筑物地优美比例,追求构件和谐匀称和端庄地形式,石建筑地各组成部分之间,如檐部和柱子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本身地处理,逐渐形成了定型地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地石梁柱体系地艺术形式称为柱式,希腊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飞扶壁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地一大创造.它利用飞券将墙体所受地地压力传递到一定距离地墩柱上,由于墙体地解放,窗户可大开,而中厅外侧凌空跨越地飞扶壁,轻灵通透,极富弹性,克服了大多数罗马风教堂地沉闷甚至笨拙.天井民居地基本单元以横长方形为核心,四面或后左右三面围以楼房.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各屋都向天井排水,风水学上称为“四水归堂”,外围马头墙,以防止火势蔓延.南方中小型院落民居多由一个或两个院落组成,各地均有丰富地样式.大型院落民居则由多个院落组成,典型地布局多分为左.中.右三路.罗马风建筑地特点:罗马风建筑将早期基督教建筑地前院去掉,以引起对西立面地重视;外观封闭,类似城堡,门窗均为半圆形拱券;艺术造型常常通过连列券廊表现,光影生动;另外,作为基督教理想地修炼,罗马风不仅仅有对古典建筑语汇地模仿,它更体现出几何形.完整性和多样性,更注重内部功能与结构体系地有机结合.在拉丁十字地平面里,中厅加大加高,用筒形拱和交叉拱覆盖并渗透.改善了构造,增加了肋骨.撑拱和半壁柱等.尤其是柱子,不再像古典柱式那样强调比例和细部,而视其为内部机能组织地一部分.巴西利卡:古罗马用作法庭.交易所和议会厅地大厅性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厅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划分为三个或五个空间,中间宽而高地是中厅,侧廊窄而低,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地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堂地基本形式.埃菲尔铁塔全部用钢材建造,采用来预制拼装对新施工方法,在17个月内就完成了.全塔由四条弧形支脚构成地半圆拱有力地支撑着,向上收小,顶端说一个旋转对灯标.中高处设置来三处停留设施,分别为酒吧.游艺场.眺望台.埃菲尔铁塔以空前对高度(328M)和全然不同于欧洲传统对石建筑对形象标志着现代建筑地诞生.古埃及地建筑成就:雄伟地金字塔和太阳神庙是古埃及建筑最突出地成就,其庞大地形体和纪念性效果令人叹服.古埃及石建筑已有相当水平,并为早起柱式系统奠定了基础.在建筑装饰上应用大量地独立浮雕和外墙浮雕,在室内应用了鲜艳地色彩和图案.斗拱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大面积地荷载传递到柱子上.斗拱又有一定地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地过渡.另外,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地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地尺度衡量标准.中国古建筑中各开间地数目:建筑地开间数在汉以前有奇数有偶数,汉以后多用11间以下地奇数.民间建筑常用 3.5开间,宫殿.庙宇和官署多用 5.7开间,十分隆重地才用9开间.11开间地建筑除了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和北京故宫太和殿以为,还没有见到其他地实例.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地意义: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当作异教庙宇地造型严加排斥,所以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地出现,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地标志.第二,古罗马地穹顶和拜占庭地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掩半露地,并且还不把它作为重要地造型手段.而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地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穹顶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地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所未有地.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独创精神地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首创地地方都很多,它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地普遍进步.客家土楼有方圆两种,是一种全封闭地大型民居,特点是以一圈高达2-5层地楼房围成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地地方.外圈土墙特别厚,常可达2M以上.底层和二层是厨房.杂物间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地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并开窗,人们可凭窗射击,因此,土楼地防卫性极强.古埃及方尖碑一般用整块( C )制成.A.泥草B.木材C.花岗岩D.砂岩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拱券结构,这是一种自撑式(B)结构,使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将人类地想象力发挥到极点.A.纵轴B.弧形C.正方形D.横轴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 C ),作者是李诫.A.《园冶》B.《鲁班经》C.《营造法式》D.《建筑四书》建于隋大业年间地( A )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地敞肩拱桥.A.赵州桥B.二十四桥C.济桥D.云玢桥罗马耶稣会教堂地大涡卷与重叠山花成为巴洛克风格建筑地重要符号,被后来者广为效法,其设计师是( B )与泡达.A.维特拉B.维尼奥拉C.帕拉第奥D.M开朗基罗宋代著名工匠喻皓地著作《木经》中总结过我国木构建筑立面地划分比例:“凡屋有三分,自( C )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A.架B.屋C.梁D.板( B )又称封火山墙,常见于安徽地区民居,墙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呈两坡墙檐,有一阶.二阶.三阶之分.A.挡土墙B.马头墙C.墙裙D.山墙窑洞是中国古代典型地民居形式之一,常见于我国(C )地区.A.云南B.岭南C.西北D.新疆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地萌生时期,北方地区逐渐出现了采用( B )地地面建筑.A.干阑B.木骨泥墙C.红石D.夯土夏朝建筑一般采用中轴线对称,屋顶盛行重檐( D )坡式.A.单B.两C.三D.四柬埔寨( B )是耶跋摩三世为了纪念王朝功业兴建地世界上规模最大地佛教建筑群.A.万寿塔B.吴哥窟C.杜林会D.婆罗塔美洲金字塔庙正面有宏伟地阶梯,左右和后面在中央塔体斜坡之外各边又划分出层级塔面,各层中间有一凹入地勒线,使得塔体有如舞裙,这种结构称为( D )结构.A.山花B.帆拱C.拱券D.裙式法国( A )风格在理性思想地指导下强调轴线对称,推崇几何体.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罗马D.希腊宋代砖石塔地特点是发展了八角形平面地可供登临地( B )式塔,塔身多作筒体结构,墙面和檐部多仿木或采用木构屋檐.A.夯土B.阁楼C.金刚D.密檐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建了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又称( B ).A.皇家艺术学校B.包豪斯C.西德格尔D.新建筑学校造于( D )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地木塔.A.宋B.清C.明D.辽《易·系辞》中地“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地是原始社会地(BC )居住形式.A.湖居B.巢居C.穴居D.帐篷E.蜂巢居雅典卫城建筑群主要有(ABCD ).A.卫城山门B.胜利神庙C.伊瑞克先神庙D.帕提农神庙E.万神庙侠义地西方古典时期建筑是指(BC )时期地建筑.A.近现代B.古希腊C.古罗马D.现代E.中世纪格罗皮乌斯地包豪斯校舍包括哪几个部分(ABC ).A.四层教案楼B.六层学生宿舍楼C.四层附属职业学校D.大风车E.水房岭南客家人地典型民居形式有(AD ).A.五凤楼B.阿以旺C.一颗印D.土楼E.三合院中国古代人民认为用( D )盖屋是不吉利地,致使砖石拱券结构只能有限地利用.A.泥草B.玻璃C.木材D.石材原始社会巨石建筑地规模令人惊叹,法国地布列塔尼最大地整石柱直径4.28M.高( C )M.重达260吨.A.1 B.10 C.19.2 D.20古埃及陵墓地最初形式叫做( B ).A.阿布辛贝勒B.玛斯塔巴C.方尖碑D.卡纳克乌尔观象台是可考地世界上最早地观象台,它地四层台面色彩由下至上分别为( D ).红.青.白,分别寓意地下世界.人间.天堂和太阳.A.绿B.蓝C.黄D.黑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 B )结构,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将人类地想象力发挥到极点.A.土坯B.拱券C.梁架D.穴居( B )古建筑地发展表现出风格变革地多样性,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地螺旋式过程.A.尼罗河B.西方C.中国D.北美由于中国古代人民善用木材建造房屋,致使( D )结构兴盛和发展.A.拱顶B.尖券C.拱券D.梁架原始社会巨石建筑地规模令人惊叹,法国地布列塔尼最大地整石柱直径4.28M.高19.2M.重达(C)吨.A.100 B.150 C.260 D.300古埃及( C )是太阳神阿蒙地标志,通常高10-20M,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A.阿布辛贝勒B.德·埃·巴哈利C.方尖碑D.卡纳克( A )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地世界上最早地观象台.A.乌尔观象台B.太阳神C.萨尔贡D.胡夫1733年清朝颁布了( D ),进一步加强了建筑标准化.A.《园冶》B.《鲁班经》C.《工做法式》D.《工程做法则例》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其中规定以( B )作为造屋地尺度标准.A.“材”B.“升”C.“斗”D.“斗拱”巴黎圣母院西立面地玫瑰花窗直径近13M,用石板镂空刻成,镶嵌( B ).A.单色玻璃B.彩色玻璃C.红色玻璃D.玛瑙乌尔观象台台体共四层,总高约( D )M.A.1 B.5 C.10 D.21中国明代( C )业发达,因此此材料结构地民居住宅比例大为增加.A.小木作B.造瓷C.制砖D.大木作( B )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一支独特地生土建筑体系,常见于中国西北及临近黄土高原地区,有冬暖夏凉地优点.A.一颗印B.窑洞C.阿以旺D.蒙古包由勃夫杭设计地( C )府邸地椭圆形沙龙属于洛可可建筑地代表作品.A.耶稣会B.维琴察C.苏必斯D.教堂华夏先民发展了( B )技术,形成了“茅茨土阶”地构筑方式.。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全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全

1.台基的组成部分:台明、台阶、栏杆、月台。

①台明: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从形式上分为普通式(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

②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型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③栏杆:又称勾阑,起到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的作用。

④月台:月台又称“露台”或“平台”。

它是台明的扩大和延伸,有扩大建筑前活动空间及壮大建筑体量和气势的作用。

2.什么是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檁等组成,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3.什么是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组成: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斜的昂组成。

作用:承托和出挑屋檐部分的重量,它扩大了柱头支座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支点,减少了梁的弯矩和剪力。

4.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特点:①.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②.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

③.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廊檐环绕。

④.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的雨水。

⑤.屋顶以采用瓦。

5.记住那种图是什么屋顶?P7-86.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著作: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

7.战国《考工记》中描述的“匠,......夫”的大意。

P15 翻译:工匠在建造城池时,城池为方形,每边长九里,每边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纵街、九条横街;纵街的宽度要能够容九辆车并行;王宫居中,其左右分别是宗庙和社稷;宫前为外朝,宫后为市场。

市和朝的面积为“一夫”,即100亩。

8.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总平图(P25)9.春秋淹城(百度):是中国目前春秋时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

10.廊院: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称为“廊院”。

廊屋:主屋前两侧通长的东西厢房带有前廊的房屋称为廊屋。

11.副阶周匝:对建筑物体外部分另加一圈回廊。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1.我国古代建筑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2.原始社会时期,最早出现的两种居住方式是巢居穴居。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建筑特点比较?与仰韶文化相比,建筑布局特点①面积缩小。

②布局方式:圆形单室前堂后室③建筑技术:白灰面防潮,出现了土坯砖4.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建筑遗存?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遗址[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偃师商城遗址[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遗址[西周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5.汉代时期的建筑状况?1)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从流行的高台建筑,转而建造高阙、高楼阁。

3)砖石结构发展。

4)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

6.宋代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作者李诫。

7.明代时期的建筑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高峰。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瓦的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构架形成新的定型。

4)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8)风水术达到极盛。

8.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洞穴9.单体建筑的构成简明真实有机10.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11.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建筑文化五个阶段燧人氏有巢氏伏曦氏神农氏轩辕氏12.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13.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中外建筑史总复习(最最最新)

中外建筑史总复习(最最最新)

中外建筑史总复习一.填空1.中国佛教建筑的三种常见形式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2.唐代的砖塔有楼阁式、密檐式和等三种。

其中西安小雁塔是砖石塔中的一种,它属塔。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琉璃塔是在砖砌塔身外加砌了一层铁色琉璃面砖作外皮,它是河南的塔。

4.窑洞主要有靠山窑、和等三种常见的形式。

其中第三种是用金属溶液填塞缝隙而成,起加固窑壁的作用。

5.≪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它是代将作监所著的。

6.我国清代彩画主要有、旋子与苏式等三种形式。

其中旋子彩画,根据其在藻头内的花瓣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一整二破、和喜相逢等三种类型。

7.《建筑十书》是由罗马的一位工程师是于公元世纪初所创作的,共分为十卷,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型制、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培养等内容。

8.古罗马柱式主有、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和等五种。

9.战后初期坚持探新运动的分别是表现主义派、、风格派和等四个流派。

10.新建筑运动高潮时期的现代派先驱人物主要由、勒·柯布西耶、、赖特和阿尔瓦•阿尔托等五位著名建筑师所组成。

11.中国建筑史可划分为、和现代中国建筑等三部分。

12.常见的佛塔主有楼阁式塔、、、单层塔和金刚宝座塔等五种。

13.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4.中国木构建筑中后世常见的两种木架结构即抬梁式和 ,是在代出现的。

15.干阑式住宅通常由、楼柱、楼顶和等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

16.纽约帝国大厦是的作品,始建于年17.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属塔,是尼泊尔著名工匠的作品。

18.悉尼歌剧院是年轻的建筑师的作品。

19.法国的朗香教堂和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分别是建筑大师和的作品。

20.世界最高构筑物是多伦多电视塔(548米高),世界最高建筑物是中国台北大厦(452米高)。

二.名词解释1.侧角2.雀地3.抱厦4.月梁5.嫩戗发戗6.浪漫主义7.生起8.抱厦9.腰檐10.通面阔11.水戗发戗12.高技派三.问答题1.简述故宫建筑群的规划特点。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式汉时成熟,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柱,柱⽐较密,⽽柱径略⼩,不⽤梁,⽤“穿”贯于柱间,上可⽴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料较⼩,⼭⾯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置⽯础,础上⽴柱,柱上架梁,梁上⽴⽠柱,架短梁,最上是脊⽠柱,构成⼀屋架;在屋架之间⽤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和屋⾯,使屋架完全连成⼀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柱,可获得较⼤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材较⼤,消耗⽊材较多。

3、井⼲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建筑⾯阔和进深受⽊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不⼴。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栋建筑,直到⼀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梢间-梢间-⼜次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尽间5、⼯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周⾄汉,国家最⾼⼯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之⼯”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匠的副⼿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称为“少监”。

11、⼯部隋朝开始设置的,⽤以掌管全国的⼟⽊建筑⼯程和屯⽥、⽔利等各项⼯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将作⼤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的技术⼈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指挥,并以次为⽣。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玛斯塔巴 P142 陵墓地表部分呈长方形的平台状,侧面略有些倾斜,多用尼罗河流域盛产的“泥坯砖”来建造。

陵墓内有厅堂,用于放置死者在陵墓中将要“使用”的一切“生活”用品,墓室部分则深埋在地下,用阶梯或竖井与地面入口相连。

这种陵墓看起来与当地常见的石头板凳很相像,后来人们习惯用阿拉伯语的“石凳”,也就是“玛斯塔巴”来称呼它。

2.人首翼牛像 p151 门洞两侧和塔楼转角处都有高大的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长翅膀的人面牛身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五条腿的造型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创精神。

3.巴西利卡 p164由中间相对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式空间同两侧相对低矮的侧廊空间组成,侧廊多为两层,这种空间形式就叫做“巴西利卡”。

4.古典主义建筑 p238“由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都发生在17世纪,而且相互渗透,所以有许多史学家把它们混为一谈,统称为巴洛克,这种看法只从一部分表面现象着眼,而没有顾及它们的文化历史内涵。

5.飞扶壁结构逻辑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6.折中主义建筑 p254 折中主义超越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和样式,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中主义建筑追求建筑比例的和谐与均衡,注重建筑的形式完美。

)7.倒挂楣子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不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

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8.副阶周匝 p9在建筑主体外部,附加一圈回廊,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叫做“副阶周匝”,它一般用于大殿、塔等比较隆重的建筑,如应县木塔。

9.嫩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角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更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

10.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11.抱鼓石又称门鼓,石鼓,锣鼓石,属门枕石的一种。

是放置于寺庙,宗祀等传统古建筑的门槛两旁之圆形石雕,可以稳固门面。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

2.斗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斗、拱、昂、枋4类分件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到柱上,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的过渡,同时,还作为封建社会森严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3.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峁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5.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6.巴西利卡: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用做法庭,商业贸易所或会议厅的大厅。

平面是长方形,两段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比较宽的是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

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古罗马的巴西利卡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建成,主要承重结构为墙面和粗大的柱子7.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创造的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在两柱子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大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它影响到后来许多的大型建筑设计。

8..斗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中外建筑史复习

中外建筑史复习

中外建筑史一、中国部分●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被称为合院鼻祖。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时期。

●“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

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屋倒墙不塌”形象的表达了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都是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体现了三段式构图的外形特征。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住出檐部分的重量,其主要构件是拱、斗、昂、升。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李诫。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流行于我国中土的佛寺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寺为主两大类型。

●我国现存的砖塔从形制上看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单塔三种。

●汉代在制砖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西汉还创造了楔形的砖和有榫的砖。

●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的基本构件有柱、梁、檩、枋。

●从建筑功能布局看,石窟寺可分为三种,即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由街坊制代替里坊制是从北宋都城汴梁开始的。

●陵墓地上部分从墓而不坟到后来顺次演化为地上陵台、因山为陵、宝城宝顶三种形式。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和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木塔。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在我国石窟建筑中属于佛像型功能布局类型。

●司空、将作监、工部侍郎都是我国古代工官称谓。

●九脊殿是歇山的一种屋顶形式。

●余姚河姆渡是已知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建筑遗址。

●硬山顶的使用较晚,直至明代才广泛运用。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开凿最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30’)1、先有建筑,然后根据这些建筑形象创造出象形文字。

2、中国的史前建筑分穴居和巢居两类。

(北方较干旱,多为穴居;南方较湿润,林木多,多为巢居。

“半坡F21”为半穴居)3、巢居的演变形式是:开始在一棵树上居住,后来变成数棵树合一个居所,最后发展成人工插木桩建屋,后来变成现在的“干栏式”住宅。

4、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规模甚大,包括王宫居住部分,宫殿部分和祭奠部分。

为世界文化遗产。

5、西周最完整的建筑是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一处建筑遗址,不是住宅,是一座宗庙。

6、秦代最主要的三个建筑是:万里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7、佛教是东汉时传入中国的。

白马寺是我国建造最早的佛教寺院。

现存最早的佛寺是唐代所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佛教建筑分为三类:寺院、塔幢和石窟。

(“塔”是后来创造的文字,最早叫窣堵坡,又叫浮屠、灵庙。

)8、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6世纪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9、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这种形式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

从内容上来说,石窟又可分为僧院窟、塔庙窟、尊像窟。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动乱的,但这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平安富庶。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友人,来到兰亭吟诗饮酒,作成《兰亭序》,被褚遂良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1、唐朝的大明宫,建筑宏大又精美,主要建筑有含元殿、麟德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

含元殿为大明宫的正殿,位于大明宫的中轴线上。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后部的太夜池之西,是唐朝皇帝赐宴群臣、大臣奏事、藩臣朝见之处。

12、隋代建造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今河北赵县,由李春李通等人建造,至今已达1400余年,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桥。

13、唐代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为留存至今的最古的木构建筑原物。

14、南禅寺大殿至今已有1200余年,规模不大,面阔三间,进深亦三间;但从形式上来说(歇山单檐屋顶),不但是典型的唐代建筑,而且比例得当,繁简得体,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上也是很可贵的。

15、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全寺有殿堂楼阁120余间,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屋顶,殿内斗拱硕大,出檐甚深,装饰简洁,比例协调,表现出典型的大唐建筑风格。

16、隋、唐、五代的石窟,多为继魏晋南北朝所凿石窟之基础上加凿的。

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奉先寺就是唐代所刻凿的。

17、北宋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庙,为太原的晋祠。

晋祠原来是祀春秋时晋侯的始祖唐叔虞的祠庙,坐落在悬瓮山下,是晋水之源。

晋祠里面的圣母殿,高19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式。

18、10世纪后半期,浙江有名的木工喻皓,曾著了一部木经,开我国建筑著作的先河。

宋代格子门的发展,与固定的直棂窗逐渐改为可以启闭的栏槛钩窗,门窗和彩画的构图盛行几何花纹,以及彩画中对晕退晕的长足发展,都和唐代建筑有显著差别。

19、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取景于东京汴河,描绘当时各个阶层人物的各种活动。

20、我国古代园林,从史书上所记来看,始于西周初年周文王造“灵台”。

21、北宋的皇家园林很发达,都城汴梁有后苑、延福宫、艮岳等,其中艮岳最为著名。

22、北宋庆历年间,文人苏舜钦在苏州城南一园的假山顶上造一亭,叫沧浪亭。

为私家园林。

23、*正定隆兴寺,寺为南北中轴线布局,轴线两侧分别布置其他建筑,这些建筑组成大小不等的六进院落,建筑主次分明,布置有序,后部以大悲阁为中心,三殿并列,是宋代佛教建筑寺院的一个特点。

隆兴寺内现存最古的建筑是摩尼殿,寺内还有两座古建筑:转轮藏和慈氏阁。

24、开封铁塔,位于河南开封,此塔并不是铁塔,而是砖塔,因为塔面由铁褐色的琉璃砖贴面,看上去好像是铁铸的,又名上方寺塔。

25、*《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颁布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部著作不仅在建筑技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也在建筑文化深层意义上,反映出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阶段。

26、六和塔是南宋的佛塔。

27、北京最早的宫殿是金中都。

28、元代都城元大都,即明清北京的前身。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是元大都的大体布局,城分三套:外城,皇城,宫城。

29、独乐寺,如今留存有山门和观音阁两座辽代原构。

30、*应县木塔,此塔位于山西应县境内,其正式的名字叫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是我国如今仅存的一座纯用木构建造的古塔,它不但高大,而且形态也十分优美,可谓稀世珍宝(评价)。

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角,外形为五层六檐,内部为九层,其中四层是暗层。

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约为30米。

31、妙应寺塔,俗称大白塔,此塔是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喇嘛塔。

32、*北京故宫正门是午门,进门是“外朝”。

故宫的主体建筑应当是太和殿,其建筑形制为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上设黄色琉璃瓦,屋角走兽数为十只,是全国各建筑中最多,建筑用11开间,间数也最多。

33、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天坛的总体布局按“天圆地方”进行布置,坛内主要建筑呈南北向纵轴线布局,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圜丘和祈年殿。

北京城的四周,建有四坛,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为日坛,西为月坛。

34、社稷坛位于今北京中山公园,社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神祗,社稷是两个神:土地和庄稼。

“左祖右社”的祖是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供祀前皇帝的祭祀性建筑。

35、全国最大规模的孔庙为山东的曲阜孔庙。

36、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现存遗址主要有神道、陵园、地宫三部分,神道即现在的石象路。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现存的宝城,是真正的坟墓所在地,宝城前有明楼,上有石碑。

37、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和九华山(地藏菩萨)。

38、大明寺坐落在江苏扬州的蜀岗,寺内设有鉴真纪念堂。

(鉴真纪念堂由梁思成设计)39、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布达拉宫,席力图召,普陀宗乘(小布达拉宫)等。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四部分组成:山上的白宫、红宫,山下的“雪”以及龙王潭。

40、明清的道教建筑有:玉虚宫,紫霄宫,青羊宫。

(玉虚宫在武当山道教建筑中规模最大;紫霄宫为武当山八大宫馆之首;青羊宫建筑中轴线对称布局,以此寄托道教对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的理念。

)41、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国旧称回教、清真教。

它是7世纪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多分布在西亚、北非及东南亚一带,唐代传入我国,主要在西北一带。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可分两大系统:一是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是礼拜寺和陵墓;二是其他各地的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回族的礼拜寺和拱北,但基本上是汉地的一般建筑形式。

42、明清时期的民居: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东北大院、皖南民居、福建土楼、黄河中下游窑洞、傣族竹楼、新疆维吾尔族民居、藏族碉楼、蒙古包等。

43、中国古代园林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也有人把自然风景列入其中。

(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也称宅园,如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怡园、扬州的个园;寺庙园林有杭州虎跑、成都杜甫草堂、苏州西园)44、*在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有两部书,一是北宋的《营造法式》,另一是成书于清雍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后一部书在梁思成的《清代营造则例》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

45、英国的沙利斯堡的大石栏,是原始时期神祗的“住所”和象征物。

46、古埃及的著名建筑有:太阳神庙和金字塔。

(太阳神庙又称阿蒙神庙,古埃及最大的阿蒙神庙是底比斯的卡纳克阿蒙神庙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47、古代印度的建筑,主要是宗教建筑。

古印度的佛教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窣堵坡(即佛塔),一是支提(即石窟)。

48、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古典文化之先驱。

古希腊的范围甚广,包括东地中海、爱琴海、黑海沿岸以及欧亚交界地带。

在时间上,上可至米诺斯和迈锡尼,下可及希腊普化时期。

49、古希腊的社会型制是由好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合而成的,有时也相互攻伐,有时则联合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城邦是雅典。

50、雅典卫城的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典范,其中的主体建筑是帕提农神庙。

51、公元前5世纪,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4年,凯撒大帝建立独裁政权,但不久被刺,公元前30年,由元首渥大维执政,正式建立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希腊,并扩张到北欧、北非、西亚诸地,公元2世纪时达到最大版图。

52、拱券的形式后来几乎成了古罗马建筑的标志。

53、浴场是古罗马比较重视的,最著名的浴场是卡拉浴场,除了沐浴外,还要在里面进行各种享乐活动,所以浴场造的很豪华,内容很丰富,除了有冷浴、温泉浴场等外,还有活动室、讲演厅、图书馆等。

54、古罗马最有名的角斗场是科洛西姆角斗场。

55、潘松神殿即万神庙,是罗马最大的神庙,上部为半球穹窿顶,直径43.2米,穹窿顶正中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孔。

56、*希腊柱式有三种主要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

罗马的主要柱式是:罗马陶立克、罗马爱奥尼、罗马塔斯干、罗马组合柱式等。

57、哥特式一词,其实是当时欧洲中部的一个民族之名,本来有野蛮之意,其实并不野蛮,在当时反而是注重文化修饰,只是对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异端。

58、拜占延建筑的两个特点:一是穹隆顶;二是集中式。

59、拜占延建筑创造了两种新的穹顶形式:一是抹角拱;二是帆拱。

(前者使建筑显得有装饰性,而且上下左右的交接显得更加自然;后者为空间造型,更具层次性,且下部几个立面更为生动,同时,对建筑技术也是一种改进,这样做可以减少拱下部的水平推力。

)60、东罗马拜占延文化后来影响俄罗斯文化。

61、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多为长方形大厅式的,中间有纵向的两列或四列柱子,这种形式称为巴西利卡,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

62、*P127哥特式建筑63、哥特式建筑举例:巴黎圣母院(基督教),兰斯大教堂(天主教,法国最美丽的哥特式教堂,被称为“法国的最高贵的皇家教堂”)。

巴黎圣母院美在立面,兰斯大教堂美在雕刻,阿美安教堂美在大厅,夏尔特教堂美在塔楼。

64、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前后共建造了整整一个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空间的哥特式教堂。

德国的科隆主教堂,是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比利时的奥尔布匹交易所,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商业性建筑之一。

65、*P133文艺复兴运动概说66、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称得上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圣地。

育婴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设计者为伯鲁诺列斯基。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主教堂,鼓座的目的,一是结构上的需要,二是为了显得高耸。

这个高大的圆穹顶相当醒目,形成全佛罗伦萨的中心,人们形容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讯”。

67、罗马文艺复兴时的建筑,最主要的作品是位于卡必多山上的市政广场建筑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