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影产业的形成

合集下载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

简述电影发展历史一、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的黑白影像。

1895年,法国兄弟雅克和路易·吕米埃尔成功展示了他们的电影《出口工厂的工人们》,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商业上成功的电影。

随后,电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二、无声电影时代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电影还是无声的。

无声电影时代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电影艺术的初期探索阶段。

在这个时期,电影的表现手法逐渐丰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无声电影作品,如《大都会》、《黄金时代》等。

无声电影时代也见证了一些电影巨星的诞生,如查理·卓别林和巴士比·卡普兰等。

三、有声电影的出现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观众可以听到演员的对话和音乐,这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观赏体验。

有声电影的问世对电影产业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彩色电影的兴起上世纪30年代末,彩色电影开始兴起。

最早的彩色电影使用了双色染色和三色染色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更加先进的彩色胶片技术。

彩色电影让电影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电影的色彩和情感。

五、电影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宽银幕电影开始流行,为观众呈现更广阔的画面。

上世纪70年代,电影开始使用计算机生成特效,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全息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数字电影技术的出现使电影制作更加灵活和高效。

六、电影产业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影产业也开始走向全球化。

好莱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中心之一,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影响力。

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如印度的宝莱坞和中国的华语电影产业。

七、新兴电影形式的崛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兴的电影形式开始崛起。

香港电影(1897-1945)笔记:影业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香港电影(1897-1945)笔记:影业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一、电影的诞生以及传入香港。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之后,便专注于电影拍摄的技术上,他想制造一种“如留声机那样用耳朵来听,却是用眼睛来看的设备”。

1889年,伊士曼发明了电影胶片(菲林)。

1890年,爱迪生的助手狄克逊做出了第一部电影摄影机(Kinetograph),于是向伊士曼的柯达公司订制了35米厘菲林,在菲林两边打洞,再扣在摄影机齿轮上,利用摩打带动成功进行了拍摄。

1895年,爱迪生又成功制造出“电影视镜”(Kinetoscope),或曰“活动电影放映机”,这种仪器基本上是一个木柜,透过上面的小窗口看菲林里面的影像,只有一个人观看的规模(我小时候好像也玩过一种类似的玩意)。

随后,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基础上,又制造出一种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y),这个仪器可以将映像投射到布幕上,并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了专门为这部机器拍摄的短片,这是真正意义上适合集体观看的“电影”的发端,电影也由此得到瞩目与扩展。

于是这1895年12月28日便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取得成功之后,立刻继续他们的商业大计。

他们雇佣了二十多个摄影师(或曰活动电影机的掌控师)进行培训,1896年,这批摄影师被派往到世界各地做推销(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y))、放映、拍摄等工作。

那么1896年卢米埃兄弟有没有派人到香港呢?该问题正代表着电影是不是在这时候传入香港的,而答案是没有的。

余慕云先生曾通过《华字日报》的广告和香港电影理论家林年同先生的口述,认为电影是从1896年1月传入香港的。

他在《香港电影史话(卷一)》中记载到:“一八九六年一月十八日,香港出版的《华宇日报》有如下的记载:「兹由西国带来」、「西国奇巧故事数百套,无不俱备,每日摆到六十套,日夜更换」、「本班在中环大道『旧域多利酒店』开演」、「准本月初七开演」、「总理人爹士威利谨启」。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绪论一、填空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电影学入门: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在观众面前展现丰富的世界。

电影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电影的创作、制作、传播以及影院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初步了解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的起源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发明家们致力于解决如何将静止的图像变成运动的影像的难题。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几位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95年,法国兄弟雅克·艾蒂恩和奥古斯特·路米埃尔成功举办了第一场公开放映电影的展示。

他们使用了一台制作短片的胶片摄影机,并将其连接到了一个放映机上,观众们第一次看到了在大银幕上动态呈现的画面。

二、无声电影时代进入20世纪初,电影开始进入了无声电影时代。

这个时期的电影以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卡片字幕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无声电影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

1915年,德国导演罗伯特·威纳(Robert Wiene)执导的电影《卡尔明大帝》开创了表现主角内心世界的手法。

这种革新推动了电影叙事的发展,探索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有声电影的革命1927年,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发行的《爵士歌女》成为第一部商业上成功的有声电影,它使得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有声电影的出现改变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并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式。

有声电影时代,电影视听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的声音和音乐的魅力。

电影工业迅速发展,各国拍摄出了许多经典电影,如《卡萨布兰卡》和《乱世佳人》。

四、电影的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1933年,美国制片公司派拉蒙(Paramount)推出了第一部彩色电影《芝加哥丽人》。

彩色电影给电影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20世纪60年代,电影工业迎来了新的革命——宽银幕时代。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上映,以其真实的声音效果和对话而闻名,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04 彩色电影的发展
彩色电影技术的发明
彩色电影技术的发明
1906年,澳大利亚发明家约翰·兰金 发明了基于三色原理的彩色电影技术 ,为彩色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彩色电影技术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彩色电影技术 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早期的彩色 胶片技术到现代的数字彩色技术,为 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目录
• 电影的起源 • 默片时代 • 有声电影的出现 • 彩色电影的发展 • 电影的全球化发展
01 电影的起源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 活动电影放映机,这是电影史 上的重要里程碑。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使用胶卷, 每秒可以播放16-24帧图像, 为电影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与影像同步
声音录制和播放技术的发 展使得电影中的声音与影 像能够更好地同步,提高 了观影体验。
有声电影的兴起
观众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观众对电影的品质和内容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声电影的
出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制作成本
随着有声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制 作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够 参与到电影制作中。
资本流动与投资
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在电影产业中的流动更加频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制片人和发行商共同参与电影制 作和发行,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跨国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合作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各国电影产业在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进 行深度整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前言电影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

早期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对于了解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从电影产生到1949年前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与发展1.1 电影的起源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西方电影技术传入中国。

1896年,第一批制作精美的电影在上海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这些初期的电影多为外国人制作,并以纪录片和故事片为主。

1.2 早期电影产业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的电影产业开始兴起。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电影院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徐世英等一批早期电影人开始涉足电影制作,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

第二章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派2.1 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加拿大著名华裔学者陈舜臣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先驱。

台湾学者张善为、吴念真等也积极从事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2.2 四大学派的影响与贡献在1949年以前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中,可以看到四个重要的学派,分别是实证学派、理论学派、文化学派和美学学派。

这四个学派各具特色,对中国电影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实证学派实证学派主要关注电影的历史事实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陈舜臣是实证学派的代表。

他通过对电影标本的收集和整理,还原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电影历史的著作。

(2)理论学派理论学派主要关注电影的艺术与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电影创作与分析的理论。

徐世英是理论学派的代表。

他在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文化学派文化学派主要关注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电影对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电影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定义❖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

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2、电影的原理❖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而是会继续滞留0.1至0.4秒的时间,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升格降格❖3、电影技术的发展❖默片、黑白——彩色有声❖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

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电影的起源和形成(1895电影的起源和形成(1895-1927) (1895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一、电影产生的物质、技术条件 。 二、早期电影创作的形成和发展 。 三、电影表现力的发现 。
一、电影产生的物质(生理、心理)条件
1、1824年,英国人彼得发现了人类拥有“视 觉存留”的生理机能。“视觉存留”也被称为 “视后像”,彼得认为这个图像在人的大脑中 存留的时间为1∕15——1∕20秒之间。 2、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又把时间 精确定位在1∕10——1∕4秒。 3、电影的发明人把最清晰、最佳的视留时间 确定为1∕7秒。英国人法拉第更进一步地提出 了视觉转换的频率问题 。
二、早期电影创作的形成 早期电影创作的形成
1、纪实影片的形成和发展:卢米埃尔兄 弟的纪实影片 、英国的布莱顿学派。 2、非纪实影片的形成和发展 :梅里爱 的舞台剧电影。
1、纪实影片的形成和发展(卢米埃尔兄弟)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 船》、《水浇园丁》(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 。 技术成就:他们在推行摄影器材标准化方面卓有成 效——发明活动摄影机;35毫米宽的胶片被电影界沿 用至今;每秒钟放映16画格的速度被国际公认为默片 放映的最佳速度。 艺术成就:捕捉不经排练的生活实景,具有新闻纪录 片的性质;在构图上十分讲究画格中影像的左右平衡; 借鉴绘画的透视法,运用景深镜头。
一、电影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
连续摄影术:第一架“软片式连续摄影机”是 由法国人马莱在1888年研制成功的。 胶片:湿版——干底版——玻璃底版——赛璐 珞底片(1887年,在新泽西的纽沃克汉尼鲍尔 发明,又叫胶片)。 活动放映术: 1891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 影视镜”问世;卢米埃尔兄弟创制出“活动电 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第一次放映的请柬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的招贴广告
1895年12月28日的节目单
• 二、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电影的特点 • 1、从技术层面看,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影片是以
每格16秒胶片规格拍摄的黑白默片。他们拍摄的 影片多是以固定单一镜头的形式呈现的。 • 2、卢米埃尔兄弟创作了记录片的拍摄方式,他们 的影片基本上是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 • 3、卢米埃尔兄弟的制片活动还是手工作坊式的, 他们没有还没有认识到电影这一媒介的巨大潜力, 而是将它看成一种杂耍玩意儿,因此没有试图去 建立制片——发行——放映产业链以便扩大再生 产。
摄影枪的构造
马莱的第一架“连续摄影机”(1882年)
马莱1887年固定底板连续摄影机的结构
马莱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1891年的形状
• 3、托马斯·爱迪生和机械师威廉·狄克逊的 工作
• (1)解决匀速机械传动技术问题
• (2)西洋镜观察机(Kinetoscope)
留影机示意图:爱迪生第一个供实验用的器械。图 示摄影的镜头和印在圆筒上面的圆形照片
• 三、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题材和内容 • 1、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 2、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 3、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 4、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第三节: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 一、银幕戏剧的创造之路 • (一)乔治·梅里爱简介 • 梅里爱(1861年12月8日—1931年1
月21日) • 罗培·乌坦剧院
• (二)“布赖顿学派”诞生的背景 • 1、电影危机 • 卢米埃尔——被动纪录真实生活 • 梅里爱——戏剧的“俘虏” • 2、英国的经济技术条件支持。 • 3、英国与法国地理位置邻近。 • 4、优秀摄影师正好集聚在布赖顿。
• 法国:
• 18世纪末颁布了《表演权法》和《作者权 法》
• 1809年的《备案商标保护法令》
• 1875年颁布了确立全面注册商标保护制度 的商标权法
• 美国:
• 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首部专利法: “促进实 用技艺进步法案”
• 1973年:新专利法案颁布。
• 1800年修正案:①允许已在美国居住两年以上的 外国人获得专利权②第一次制订了侵权赔偿条款, 规定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以3倍于实际损失的罚 金。
爱迪生的胶片和套洞孔的圆轴
西洋镜观察机的内部结构
西洋镜观察机的外部结构
• (三)信息输出(放映术) • 1、爱米尔·雷诺 • 2、爱迪生的西洋镜观察机 • 3、迈克思·斯克拉达诺夫斯基的“动象镜”
• (四)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 • 1、摄影-放映一体机 • 2、携带方便 • 3、胶片放映速度1/16秒
第二节: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 影”
• 一、卢米埃尔兄弟简介 •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1894年卢米埃尔工厂配置胶片乳剂的情况
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机上的牵引机械 (图示三个连续的位置)
•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 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间放映“活 动电影”被认为是电影的生日。
• 1832年:又出台了一个新的专利法案, 将专利权 人扩展到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所有外国人。
• 1836年:成立专利局。
第一节:电影的起源
• 一、电影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 • 信息输入 • 核心:连续匀速摄影 • 信息保存 • 核心:保存材料 • 信息输出 • 核心:连续匀速投影
电影信息输入、输出原理
• 输入
输出
• (一)保存信息
• 关键人物:乔治·伊斯曼 (George·Eastman )
• 关键技术:胶片
• 赛璐羟根(氢氧根)被硝化后会得到 焦木素。焦木素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再加 入樟脑等蒸发后会得到一种物质,它受热后变软, 冷却后变硬,这种物质被称为“赛璐璐”。它就 是于1865年问世的首批人造塑料。
电影 • (二)开拓电影特技 • 例如:迭印法拍摄了《魔窟》,用遮盖法拍摄了《多头
人》,用多次曝光法拍摄的《音乐狂》等 • (三)开拓电影类型 • 科幻片
第四节:布赖顿学派
• (一) “布赖顿学派”代表人物从影简介 • 1、詹姆士·威廉逊 • 代表作:《中国教会被袭记》 • 2、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 • 代表作:《祖母的放大镜》《玛丽·珍妮的灾难》 • 3、埃斯美·柯林斯 • 代表作《汽车中的婚礼》 • 4、希塞尔·海普华斯 • 代表作:《义犬救主记》
世界电影史
杨璟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及早期电 影产业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
• 关键词: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
•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 2、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
商品输出和掠夺 • 3、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 4、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
罗培·乌坦剧院1896年10月的节目 单
《梅斯堡的宫堡》评论
乔治·梅里爱亲笔写的简历手稿(1927年)
• 二、梅里爱电影的样式 • (一)魔术片 • (二)排演的新闻片 • (三)神话故事片 • (四)科幻探险片
• 三、梅里爱的贡献 • (一)将故事引入电影 • 将戏剧舞台的讲述方式引入电影 • 1、景或幕的划分 • 2、“乐队指挥的视点” • 3、将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等引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5、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电影产生的经济法律背景
• 1、第二次工业革命“隐秘”的关注点——传输 • 汽车、飞机——传输人、物体 • 电报、电话——传输信息 • 电影——保存信息 • 2、专利权法案 • 美国:1790年 • 法国:1791年 • 德国:1877年
• (二)信息输入 • 关键技术:连续匀速摄影
• 1、爱德华·幕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
• 莎莉·加诺牡马
万花筒
• 2、法国生理学家朱尔·马莱(EtienneJules Marey)的“摄影枪”及“软片式连 续摄影机”
• 1882年左右,马雷拍摄的飞翔的鹈鹕。
摄影枪
马莱的摄影枪:正在拍摄(1882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