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诞生、发展与特征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1913年后,亚细亚将拍摄制作的工作交给张石川与 郑正秋组建的新民公司处理,自身只负责影片的投资、 发行以及提供相关电影设备。这种经营方式为中国电 影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模式,由外方出资、国人办事。 这种合作既保证了本土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又未使 投资者经济受损,同时为国人拍摄电影积累下许多宝 贵的经验,也避免了外国人自行拍摄会产生的很多细 节问题。这种投资发行与拍摄制作分离的方式,直到 今天仍在电影业大面积沿用。
《定军山》:中国电影的开端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一百多个年头。一百年前,中 国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 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多部电影。 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了10年,这个距离并不算 大,而1905年的《定军山》,也给了中国电影一 个还算体面的开始。
1905年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口述影像:中国最早的影评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 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 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 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 泡影耳。” ——《观美国影戏记》,刊登于1897 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中国最早的影评。 这是一篇有着桐城派古文风格和士大夫文人气质的文章, 对电影视觉画面产生了中国文人独有的联想。
导演汤晓丹的回忆
“除了看排练话剧,沈西苓又约我同进电影院„„提篮桥的虹口大戏 院,建立于本世纪初,是西班牙商人用剥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 起来的,偷工减料,设备简陋,票价比别的电影院低。我和沈西苓总 是带着干粮进去,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长达十几小时反复看一部 影片,对于我们极有帮助。” 一方面,电影对当年文化青年的吸引力可以从这回忆中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雷玛斯低价路线和“一票到底”策略在为自己赚 钱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批铁杆观众。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
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
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
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电影美学-精选

他们使电影成为真正的现代艺术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创 造了电影特技,是创造电 影艺术的“电影之父”。 他创作了一大批戏剧化 电影,如《女婿学校》、 《醉汉的梦》等。
•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大英百科全书·电 影史部分》都有阐述:“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 戏与幻灯”。
•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创造电影艺术的灵感。相传公 元142年,汉武帝曾把他最宠爱的李夫人用灯影照 在帘上欣赏,这可算作是较早的对电影艺术的构思。 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都含有类似电影的艺 术效果。
•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
CinematographeInside
mutoscope
Cinematographe
1.2电影的诞生——技术基础
• 照相术的发展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 “银版摄影法”
–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 摄实验。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 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
卓 别 林 的 签 名
(二)有声电影
由于录音设备的完善,1927年,美国华纳 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 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他却 标志着电影进入一个新时代,标志着电影由 单一的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 音响、语言都成为电影的创作元素,大大丰 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金像奖创建于1927年,哈佛大学艺术与 科学学院成立的晚宴上,奥斯卡是后来根 据一个图书室员工的叔叔命名的。
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外国电影史一、电影的诞生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原理--对电影活动影像生成原理的生理学解释,认为以每秒16画格或24画格的速度连续呈现的画面之所以使人产生运动的幻觉,是因为人看到的影像暂时滞留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
19世纪初问世的“幻盘”和“诡盘”就是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电影雏形。
2.卢米埃尔兄弟-—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
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代表作:《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3.乔治·梅里爱-—-法国演员、导演、摄影师。
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
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使其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
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
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
他的作品有《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等。
4.布莱顿学派--——1900年左右出现的英国电影团体。
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于世纪初相继步入影坛。
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记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
第一章 世界电影诞生及发展1

影视基本原理
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 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一、世界电影的诞生及发展
(一)影视艺术与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是电影产生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现 代的科技就没有电影。现代艺术——电影是以现 代科技为工具的。它主要指的是摄影机、胶片; 录音机、磁带;放映机、银幕。正是这些科技因 素产生了电影艺术的特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三、艺术存在形态: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乔托 卡努杜说:“电影是运动的造型艺术,它既 参与时间艺术的行列,也侧身于空间艺术艺术之 中”。 乔托 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三种时间艺术(音乐、诗 歌、舞蹈)和三种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的综合,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在卡努杜看来, 因戏剧已是综合艺术,故排除在外)。
1926年,利用一种叫做”为他风”的伴音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 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次年,华 纳又推出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 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 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 生,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 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把 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 的综合。 ————[法]乔治 ·萨杜尔 引自《世界电影史》
电影和电视
一、基本区别 、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时期:发展期 发展期(1945- ):电影技术逐步完善, 发展期 技术不再 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影响,进入了精益求精的阶段。 不再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现在人们生活中,大家都会有看电影的习惯吧,因为喜欢的明星或喜爱的原著小说或大家口口相传的口碑。
现而今的电影可以说是发展高速,人们常为两部同时想看的电影而纠结,那么在这繁盛的电影时代背后,你们可曾了解过它的起源发展,从何壮大?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吧。
它的形成只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探索中。
在1872年美国,两个年轻人因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而发生了争执。
一位英国的摄影师表示他可以帮忙判定,于是在跑道上布好24个摄影机位,让马从起点跑到终点,快门依次按下。
马的判定结果出来了,然而引起人们更大兴趣的是,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让那些静止的马动了起来的画面。
若追究其电影的发明,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爱迪生,但如果问的是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兄弟。
事实上,他们两都是,相辅相成的。
再来,我们谈谈电影的演变过程吧。
在我看来,电影的最初只是影片最初拍摄一些活动日常生活景象片段的手法,这里仅仅只能称之为摄像吧,或者算是纪实摄影?然而发展到现在,已经转变到能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也从简单的电影转变为了一门艺术。
电影里包罗万象,融合了各种艺术成分于其中,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
但是电影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所有艺术门类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
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因此,相较于其他一些古老的艺术门类,而它作为有据可考可以知道它诞生日期的艺术非常年轻。
然而我觉得,后来居上的它,在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潜能。
说完电影的演变,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
看一场电影,有如久旱的秧田里下了一场透彻的雨。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稀罕事。
因为一个村子一年就演两三场露天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定义❖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
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2、电影的原理❖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而是会继续滞留0.1至0.4秒的时间,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升格降格❖3、电影技术的发展❖默片、黑白——彩色有声❖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
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1878年,英国人幕布里奇,使用多台照相机,拍摄成功了“连续奔跑 的马“。 • 1882年,生物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可以对固定胶片进行连续摄 影拍摄。 • 1888年,美国的乔治 伊士曼,发明了摄影胶卷,胶卷的发明,给电 影的连续拍摄和放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 • 1888年,天才发明家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可以在幕布上放 映在早期胶片上手工绘制的几分钟片长的动画影象,出现了最早的动 画片《可怜的比埃洛》,《更衣室旁》。
二、摄影术 的发明
• 1812年,英国科学家乌拉斯顿,发明了新月形的凹凸透镜,并将其用于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木制“绘画暗箱”的前端,又在暗箱后端安装了 磨砂玻璃,乌拉斯顿暗箱的发明,为摄影术的发明研究提供了早期的设 备基础。 • 法国人约瑟夫 尼普拉,用沥青涂抹于铅锡合金板上,置于暗箱内部, 先后于1822年和1826年拍摄出了摄影影象,称为“日光蚀刻法”。 • 1837年,法国人路易斯 达盖尔,发明了“银板摄影法”,他的发明于 1839年8月19日,正式的公布完整的达盖尔摄影法的发明,标志着摄影 术的诞生。 • 摄影术的发明,为电影提供了逼真的影象基础。
• 爱迪生为了给自己发明的留声机配 上画面,1887年以后,开始了电影 机的研制工作。他与助手英国机械 师狄克逊与乔治 伊士曼合作使用 柯达胶卷,于1894年,爱迪生发明 了“活动电影视镜”,并为其影象 形式起了一个美丽的名称“电影”, 爱迪生的发明使电影几近完成,但 是爱迪生拒绝将电影放映出来,他 的活动视镜的放映设计仅可供1人 在木箱中观看,以每秒46格的速度 无间歇放映,也并未解决间歇运动 问题,爱迪生放弃了对电影技术的 进一步完善的研究。 • 1895年9月,托妈斯 阿马拉在美国 乔治亚洲,亚特兰大的产棉博览会 上放映了活动图片。同年11月,迈 克思 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国柏 林的温特加登放映了活动影象。
电影的诞生、发展与特征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 • • 一、视觉滞留原理 二、摄影术的发明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四、电影的诞生
一、视觉滞留原理
• • • • • 视觉滞留原理,使原本电影银幕上不连贯的,跳跃的,静止画面,在观众意 识中形成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的心理认同。 17世纪,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类视网膜上的影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现象。 1824年,英国人彼德 马克 罗格特,在伦敦正式公布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物象滞留时间一般为0.1至0.4秒之间。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 普拉多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利用 视觉滞留原理几乎同时发明了,称为“诡盘”的玩具。 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使静止的图画产生了运动幻觉。
四、电影的诞生
•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 机”,既是摄影机又是放映机,设备成本低,重量轻, 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并且良好解决 了电影的间歇问题,采用了与今天的电影机接近 的间歇机构。并可放映在银幕上供多人观看。 • 1895年,11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 布辛大街的14号大咖啡馆的大地下室,放映了最 早的电影《工厂大门》《折墙》《火车进站》 《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等,这一天电影诞生了。 卢米埃尔兄弟成为了电影之父。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 • • 一、电影的声音 二、电影的色彩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一、电影的声音
• 有声电影的发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以现场音乐伴奏和真人配音方式, • 第二阶段是以蜡盘唱片与放映机同步播放,但由 于技术不成熟,常发生音画不同步但问题。 • 第三阶段是,光学发声方法,法国托比斯公司发 明了光学录音还音系统,使有声电影成为现实。 • 1927年10月23日,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 士歌王》的上映,是世界上首部真正意义的有声 电影,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文化特征
• 一、大众性 • 二、视象性 • 三、技术性
电影的艺术特征
• • • • • 一、逼真性 二、假定性 三、综合性 四、运动性 五、蒙太奇
二、电影的色彩
• 同样,在电影诞生之初,就曾有人以人工 涂色方法给黑白胶片上色,试图获得某种 色彩效果。 • 1932年,美国特艺色公司完成了“三色染 印法”的彩色影片。 •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首部真正意义 上的彩色电影《名利场》,标志着彩色电 影的诞生。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 电视为电影作品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媒体形式。 • 1884年,德国的保罗 尼普科发明了无线电传播扫描盘, 即圆盘机械电视,他被称为“电视之父”。 • 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 贝尔德,研制成功了世 界上第一部雏形电视,并于1926年1月27日正式公开播放 展示。 •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伦敦郊外亚历 山大宫的一台电视机播放电视节目,这一天成为公认的世 界电视诞生日。 •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首先成功电视讯号。 • 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广播用磁带录像机, 开创了磁记录影像时代。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名为“玛维卡”的数字技 术照相机的推出,标志着数字影像时代的到来。 •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观了 电影与电视原本互为竞争对手的格局,从而创造 了信息共享,交互的多媒体工作体系。各种数字 特效也开始在电影作品中广泛采用。并为电影作 品的时空观念,影像形式等作出新的诠释,也代 表了未来电影创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