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
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

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这一数字的公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
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然而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重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复杂9月2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共同举办了“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会上透露,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
她说,危害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
首先是人口多,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
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二恶英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均显示环境对生存条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农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发生的有报告的150余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氟乙酰胺、毒鼠强、盐酸克伦特罗等农、兽药引起。
今年一、二季度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仍居高不下。
去年1月浙江省发生的63人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就是滥用兽药所致。
今年6月13日在广东中山市又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残留有机磷农药通心菜引起的78人中毒事件。
可见,由于农药、兽药滥用导致农产品农药、兽药等有害物残留量超标,已成为影响食品卫生的新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
饮食卫生管理与食物中毒预防

*
温度 影响细菌生长的核心因素是温度。微生物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根据其温度生长范围,微生物分为三类。 嗜冷性 在冷藏或接近冷藏条件生长(0—25℃),最适宜生长温度20—25℃ 嗜中温性 在室温下或接近室温下生长(20—45℃),最适宜生长温度30—37℃ 嗜热性 在45—70℃温度下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50—55 ℃ 引起疾病的细菌菌属于嗜中温性
植物性食物中毒
#2022
*
*
工业有害污染物:废水、废气、废渣的危害,汞、Cd、As、Pb 、酚、多环芳烃; 农药污染; 兽药污染; 食品添加剂:滥用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发泡剂、抗氧化剂;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铅、锌、橡胶-防老剂、增塑剂; 滥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
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毒素型
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
*
食品未烧熟煮透 重新加工不彻底 生熟交叉污染 食品保存温度、时间易于细菌生长繁殖。 食品加工处理不善 使用不合格或不安全的食品 食品加工人员感染 加工设备不洁
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中毒是由于摄入已受毒物(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一类病症。毒物(素)的来源包括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有毒化学物质和某些动植物或真菌天然含有的毒素等。
*
*
急性感染
急性中毒
细菌性感染(感染型食物中毒) 病毒性感染(食源性病毒性感染) 寄生虫感染(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细菌毒素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 化学性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动物毒素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毒素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急性中毒与感染 急性并发症 食物过敏 慢性危害(慢性疾患、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不确定性危害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为了有效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教学秩序,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成立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明确责任,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及时、快速、有序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齐随庆副组长:张清学成员:张荣升朱玉国李清林陈建武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2、定期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3、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的落实。
4、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查处食品安全案件。
6、加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置食品不安全事故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书为了加强教师与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落实饮食安全责任制,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下达此责任书:1、食堂管理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2、食堂的生产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设施、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生产用具的贮存消毒,炊事员的个人卫生必须合格,不合格的建议学校完善。
3、食堂进货以及采购食品和食品原料时,必须向供货商索取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蔬菜类、肉类原料应定点采购,严格执行采购验收制度,保证原料新鲜、干净、卫生,不得采购腐烂变质、过期、发霉、生虫和未经检验的其它有毒有害掺杂掺假食品,并建立台帐制度。
4、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添加标准使用。
5、食品贮存库房应有防霉、防鼠、防蝇、防虫设施,负责食品存放离地离墙,防止交叉污染。
透析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透析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摘要自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可以供人食用的物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愈加丰富,食品安全已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体现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实现法律的作用,正确规范和引导食品行业安全、健康、快速的发展,引导消费者正确合理的消费,关乎民生大计,也牵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脉。
关键词食品安全涉食品犯罪定罪量刑法律责任作者简介:陈永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2-287-02一、食品安全事故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近几年来,国际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对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一次次的冲击波。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食品安全应该包括“食物量的安全”与“食物质的安全”两个方面,“食物量的安全”解决的是能否吃饱问题,”食物质的安全”是指确保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有没有直接或者潜在的不良影响。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上海的毒馒头,浙江地区以变质的动物内脏提炼地沟油,“皮鞋酸奶果冻”事件,杭州的“毒蜜饯”事件,使人们现在都有谈食品色变的感觉。
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的人数至少为20万-40万人。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2005年09月21日来源:一、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且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0—40万人。
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热点分析,2003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诉60740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02年增长24.1%。
(一)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
农产品、禽类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
1、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3、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严重。
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
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证设施。
(三)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
在食品制造的过程中:1、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经常发生,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2、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3、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份含量不达标准,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4、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四)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
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包装储运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五)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乘虚而入,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200万人次

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200万人次
安然
【期刊名称】《安全与健康:上半月》
【年(卷),期】2005(000)03S
【摘要】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2005年各级消协还将推出5大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新机制。
【总页数】1页(P21)
【作者】安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6
【相关文献】
1.我国每年进口奶牛需求超25万头缺口很大 [J],
2.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J],
3.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浪费超4000亿元 [J],
4.翟江临:我国每年加工环节浪费粮食超150亿斤 [J],
5.超2亿人次学习!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 [J], 光明网-教育频道-要闻(摘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的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分析

(2008年 12月)第 12期
基于 加工 食 品质 量安全 的我 国农产 品 加工 业发 展 问题 分析
杨艳涛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信 息研 究所 ,北 京 100081)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加工食品质量安全 的现状 ,分析 了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 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企业规模小 、加 工原料基地建 设滞后 、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 术发展落后 、行业标准 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继全 等问题 。 关键词 :加工食品 ;质 量安全 ;农产品加工业 中图 分 类 号 :F326.5 文献 标 识 码 :A
第 12期 (2008年 12月)
∞ 中 国 科 技 论 坛
率 从 2003年 96.7%上 升到 2007年 的 99.0% ,分别 尚无 确切 的食 源性 疾病 发病 率 的统计 数 据 。食 物 中
上升了 0.8%、2.3% ,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 毒报告是反映食品安全水平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根
高 毒农药 残 留和畜 产 品 中“瘦 肉精 ”污染 控 安全慨况》以及 {2007年第四次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其中 2007年
制 为重 点 ,着 力解 决 人 民群众 最 为关 心 的 数据为 2007年 四次监测结果的平均值 。
基金项 目: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农产 品质量安全预警技 术与信息 支撑体系研究》(2005DIB4J039)。 收稿 日期 :2008—07—20 作者简介 :杨艳涛(1969一),女 ,云南昆明 人,在读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农业科技 与食物发展 。
1 我 国加 工食 品质 量安全 的现
状
1.1 加 工食 品质量 安全 水平 不断 提 高
餐饮服务试题(含答案)

餐饮服务试题(含答案)1、保温存放的膳食,应该在食用前一直保持在()℃以上。
A、50B、60C、80答案:B2、清洁与消毒的区别是,前者是清除()的有害物,后者是清除()的有害物。
A、不可见,可见B、可见,不可见答案:B3、凡是患有传染病和()的人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A、皮肤病B、心理疾病C、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D、皮癣答案:C4、在食用冰中保存的生食海鲜,加工后至食用时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小时A、2B、4C、1D、24答案:C5、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一年内累计()次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5B、4C、3D、2答案:C6、餐饮食品的再加热食用,前提是()。
A、食品的感官性状无异常B、确认食品未变质答案:B7、餐饮服务单位的选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以上,并应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A、100mB、50mC、25m答案:C8、以下哪种情形可免予处罚()A、履行了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B、生产经营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C、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D、生产经营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答案:A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根据情节轻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承担()责任。
A、民事或刑事B、赔偿C、刑事D、民事答案:A10、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
A、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化学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答案:B11、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A、10年内B、5年内C、终身D、20年内答案:C12、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工食品时可以添加()A、少数西药B、药品C、任何中药材D、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答案:D13、生鲜肉的短期最佳保藏温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这一数字的公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
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然而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重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复杂9月2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共同举办了“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会上透露,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
她说,危害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
首先是人口多,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
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二恶英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均显示环境对生存条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农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发生的有报告的150余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氟乙酰胺、毒鼠强、盐酸克伦特罗等农、兽药引起。
今年一、二季度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仍居高不下。
去年1月浙江省发生的63人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就是滥用兽药所致。
今年6月13日在广东中山市又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残留有机磷农药通心菜引起的78人中毒事件。
可见,由于农药、兽药滥用导致农产品农药、兽药等有害物残留量超标,已成为影响食品卫生的新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
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现象屡有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涌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孙田田指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又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据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中国卫生部透露,去年8月至今年1月,美国FDA共扣留了634批中国进口食品。
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茵、李斯特茵、黄曲霉毒素污染等。
卫生部门的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的茶叶、蘑菇、肉类、蕨肛等农产品和食品因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
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产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
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2)2001-10-08 09:37:15她还说,食品安全问题不像一般的急性传染病那样,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及计划免疫工作的持久开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反,随着食物和食品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以及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涌现。
因此,国家的食品安全控制不是一项权宜之计,也不是单独某一个政府部门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的长期任务。
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卫生部卫生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赵同刚指出,由于食品的安全涉及到多个部门,我们认为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
这就需要首先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在种植养殖方面合理使用农药兽药,从源头上控制防止食品被农兽药污染,这是国际上正在积极推广的一种完整食品安全观念。
这个观念的本意就是要通过积极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从种植、养殖过程开始,加大对各种可能的有毒有害物污染的控制,在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开展食品卫生的安全控制,将各种危险因素消除或降低到安全水平,保证消费者在餐桌上食用的食品是安全卫生的。
赵同刚透露,目前卫生部正在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实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
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省(区、市)政府批准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方案。
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面向社会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力度。
迄今为止卫生部已制定了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食品卫生管理等近90多个部门规章,颁布了近600个食品卫生标准,年内卫生部将结合我国“入世”的要求,参照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对我国现有的食品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和修订,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法规及标准体系。
他说,特别是要在食品监督工作中逐步改变监督模式,积极推广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采用“良好的食品生产规范”,并参照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应用危险性分析的理论,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在组织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将逐步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的认证工作,以实现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逐步过渡到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用全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在广州市举办的一次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广州市消委会宣传部主任陈才兴也持相同意见。
他说,食品安全的问题,确实一直存在,《消法》等法律都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食品的安全是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
现在有人说,消费者不应因贪便宜帮衬了问题食品,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买价廉物美的产品是人天生的购物心理,买便宜货与买毒米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我们可以提醒消费者有正确的消费观,但不能认为这就是消费者的义务。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消费者只要支出钱来买东西就成了,辨别“问题食品”不是消费者的责任。
问题食品的责任,完全应该是在生产经营者,作为经营者,一方面他们应该知道食品是否安全,另一方面如果他本身知道却知情不报,这种对人身安全不负责任的做法当然应该严处。
我们现在不是计划经济,不可能由一家店经营粮食买卖。
在这种情况下,彻查源头,加工厂这一关最为重要。
重罚违规企业,有效遏制食品事故发生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3)2001-10-08 09:37:15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则柯教授认为,造成食品事故频发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法规还没有起到足够的阻遏作用。
大家谈到要教育消费者,谈到要加强抽检,我觉得关键问题不在这里,例如前不久出现的致癌大米事件,正式的粮食企业有1000多家,每个企业都卖好几个品种的米,工商部门哪里来那么大的力量抽检?前年广东省出台了对伪劣商品进行处罚的规定,其中最高可以罚五倍,但五倍怎么够呢?有很多条文还是罚50%即两倍,两倍哪里够?要罚他两百倍,这才有力量,至少要罚到他倾家荡产,要不然他被抓住才罚两倍多,做一百次被抓一次还有得赚。
所以(对制售伪劣产品)这种事情应该重判,(通过重判)对其起到阻遏作用,而不是靠各部门一个个去抓。
如果整个社会不把建设信誉社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事情就解决不了。
如果我们的法规对乱来的企业没有阻遏作用,我们正规的企业就长不大,他要投资几百万搞设备,当然拼不过乱来的企业。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什么拳头产品,那就是整个市场环境不够好,有做假行为的企业死不了,好的企业长不大。
一个好的企业在好的法律环境下才会壮大起来,把乱来的企业排除掉。
广东金福米业公司总经理何强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作为大米行业的经营者,我觉得现在生意难做的原因不是竞争激烈,而是存在不公平竞争。
健康的市场应实现优胜劣汰,使群众吃到优质、价廉的大米。
当年金福曾经雄心勃勃地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生产线,此举无疑增加了大米的生产成本,使其在价格上难以与劣米竞争。
现在金福的科研项目由原来的20个减少到了10个,出口香港的大米也由原来占市场份额的60%萎缩到了1%—2%,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许多正规粮企在市场中倒下,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不公平的市场环境。
现在大家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定出一个新的大米国家标准,1986年制定的国家标准还是太过宽松。
其次是要定出一个好的游戏规则。
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一个大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需要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但为了老百姓的安全,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先从包装开始抓起,查清问题的症结,严格执法,为我们找回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严格管理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能力强是转基因食品的优势,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存在争议。
审视食品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4)2001-10-08 09:37:15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人士称,欧盟已经规定,从1998年起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而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食品则没有这种标识,这不符合消费者的知情权原则。
为此,中消协呼吁管理部门和商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查,并在商品上注明是否属于转基因产品或含有何种转基因成分。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种康研究员介绍,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不很多。
目前,国外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人类的食品。
在美国和加拿大,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都已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甚至有60%的零售食品中含有该成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许崇任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通行的做法是个案评估。
在这方面,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市场化的态度较为宽松些,而欧盟国家大都比较谨慎。
这几年来,美国和欧盟、欧盟内部爆发的多起贸易纠纷均是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
自1996年疯牛病发作后,法国至今仍禁止进口英国牛肉。
相当高比例的美国牛类可能注射过荷尔蒙激素,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了增强抗杀虫剂能力,也经过基因改良,这些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专家呼吁:积极参与制定CAC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安全食品局副局长李朝伟说,我国加入WTO在即,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由于考虑到各国食品安全问题,WTO相关规定允许成员国对本国的食品业设置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一定要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WT O为此还制定了《卫生与食物卫生措施协定》,同时还设立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这两项协定都规定必须以CAC标准为标准。
他介绍说,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对1 58个农药、54个兽药、1005种添加剂和25个食品污染物进行了评估,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