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团团圆圆过中秋(含答案)——【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

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2.通过活动,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3.了解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表达能力,培训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情感。

【教学设计】一、国学导课(课件播放歌曲,配动画)师:同学们,歌曲好听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呀?生答。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节日呢?哪一天?生答。

师:都说“中秋月正圆”(帖黑板),那你知道为什么中秋的月亮最圆吗?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呢?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就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二、合作探究1. 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布置探究任务。

师:中国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还有很多诗词与中秋有关。

接下来咱们就来一场“与古代文人情怀和智慧”的对话,(贴诗人和石桌)以对诗句的方式赢取属于你们的“中秋大礼包”。

(课件出示诗词,学生自主选择,并随机下发资料包)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这些经典诗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启有趣的小组探究之旅吧。

谁来帮助老师读读这些小提示呀?(课件出示要求:分工明确,并合理安排汇报人员,音乐停,时间到。

)师:谢谢你。

希望各小组能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中,有精彩的表现哦。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由来的说法有不少,首先我们请“溯源中秋”小组的小伙伴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团团圆圆过中秋(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团团圆圆过中秋(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团团圆圆过中秋(答案)4、团团圆圆过中秋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5,小计65分)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如举头望明月,。

海上生明月,。

3、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

()和(),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4、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

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

5、古代就有重阳()、()的风俗。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

7、“九”与“久”谐音,“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叫“()”。

二、简答题(小计11分)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三、填表(每空3,小计24分)4、团团圆圆过中秋——答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

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古代就有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

“九”与“久”谐音,“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赏桂花、饮桂花酒、赏花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4.团团圆圆过中秋四、拓展(2分钟)1.中秋月诗词大会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授新(36分钟)(一)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了1、九月九日重阳节2、新年3、元旦(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1赶秋节2望果节你还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节日?说说看三、总结(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团团圆圆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重阳节敬老节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团团圆圆过中秋1个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集体备课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集体备课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对家庭团聚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部分学生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家庭团聚的意义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对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知道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对家庭团聚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难点:深刻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4.情境教学:设计中秋节家庭团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亲情观念淡薄的现象,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

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团聚的价值和亲情观念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一个教学案例。

本节课主要通过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来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中秋节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部分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团圆的含义等深层次的内容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团圆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秋节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团圆的含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5.活动环节:学生进行中秋节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月饼、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快乐。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圆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小小组内交流比试,每组推选优秀代表参赛。
《静夜思》
《望月怀远》
动手写一写。
通过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了解一些关于中秋的诗句,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妙,落实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这个教学目标。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达标
检测
预设2:安徽中秋堆宝塔的风俗……
预设3:香港:舞火龙,香火庆中秋
预设4: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芋头和田螺的习俗。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通过儿歌想到中秋节,知道秋节是哪一天,为什么叫中秋节。
通过了观看视频了解中秋节传说,来自实了解中秋节的由来这个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通过收集资料分享,观看图片,落实让学生知道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这个目标。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4.团团圆圆过中秋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明确规定:“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中的第九条规定:“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通过本课教学,希望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能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在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与提升学生探究、交流、分享的能力。
学习难点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讲述自己和家人过中秋的内心体验,体会“中秋节 月团圆”的中秋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实际生活中的中秋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范围很窄,只知道吃月饼、放假,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浅薄,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比较单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加深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在节日气氛中,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积极的,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一、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文通过图文和文字,呈现了中秋节团聚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引导学生思考亲人在外不能团聚,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中秋这个重要的节日所包含的文化意义,进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个团聚的节日。

2、合作交流,探究中秋文化的内涵,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3、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教学难点探究中秋文化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中秋节的习俗资料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听儿歌、说节日多媒体出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引出中秋节板书:过中秋【设计意图】通过听儿歌的设计可以创设情境,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快速与本课主题产生联系。

活动二、话中秋,知习俗1、出示日历,指名上台圈画中秋节,并大声读出圈画的日期。

2、了解公历与农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农历八月十五。

3、讲述传说:《嫦娥奔月》的视频动画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吧!4、了解吃月饼的来历。

5、小组交流:中秋节这天,你们家是怎样庆祝的?6、四人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秋习俗: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7、各地过中秋的不同习俗。

播放祖国大江南北及海外华侨形式多样的中秋庆祝方式,感受中秋团圆、幸福、快乐的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和老师畅所欲言的交流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了解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加深了孩子的认识,感受到了这些故事都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

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感受到人们欢庆中秋的热闹氛围,了解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4.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团圆的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为主线,结合图片、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团圆的内涵认识不足。

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团圆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知道团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团圆的美好。

2.难点:理解团圆的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节日习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活动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4.课堂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讨论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意义,强化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

•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中秋节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家庭聚餐和传统食品。

教学难点•中秋节的意义和文化涵义的理解。

•如何与家人团聚并珍惜这一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材料。

•学生教材、练习册和中秋节相关资料。

•中秋月饼和莲蓉糖。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与家人团聚?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学习活动(30分钟)1.阅读课文《团团圆圆过中秋》。

2.回答课文相关问题:•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哪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馅儿香、细糕、月饼等都是哪些传统月饼种类?•在这个故事中,爷爷陪伴孙子一起过中秋节,你有哪些感受?3.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同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4.教师分享团圆的意义,鼓励学生珍惜与家人团聚的过程。

5.学生品尝月饼和莲蓉糖,并思考这些食品与中秋节有什么联系。

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中秋节习俗相关的调查研究,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习俗和文化涵义,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果,总结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提高拓展(15分钟)1.学生学习中国文化里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比较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2.学生以中秋节为主题,进行文艺表演、朗诵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展示自己的节日文化理解力和创意。

课后作业1.合作讨论活动的总结和汇报。

2.绘制中秋节的想象图(如:月亮、团圆饭、赏花等)。

3.以“中秋快乐”为主题进行祝福和文化表达。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了珍惜与家人团聚、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理念。

通过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学生也能更加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团团圆圆过中秋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小计65分)
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如
举头望明月,。

海上生明月,。

3、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

()和(),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4、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

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

5、古代就有重阳()、()的风俗。

1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

7、“九”与“久”谐音,“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叫“()”。

二、简答题(小计11分)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三、填表(每空3,小计24分)
名族节日活动
苗族“”
藏族“”
1
4、团团圆圆过中秋——答案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

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古代就有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

“九”与“久”谐音,“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吃月饼、赏月、赏桂花、饮桂花酒、赏花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