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市场情况与竞争情况分析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抗肿瘤药物行业是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抗肿瘤药物需求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且每年增长率保持在5%-7%之间。
其中,美国市场规模最大,占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的近40%,其次是欧洲和日本市场。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抗肿瘤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不过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仍然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行业竞争抗肿瘤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垄断,如罗氏、辉瑞、默克等。
这些公司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产品线和市场份额,同时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一系列的抗肿瘤药物,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一些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如阿斯利康、雅培等也在这一领域布局,正在逐步崛起。
三、研发进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是制药公司的重点方向之一,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将直接影响这一市场的发展和格局。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
其中,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热门的研发方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面临严格的审批程序,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具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和高成本的研发实力。
四、市场趋势1.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生物技术药物因其高效、低毒、作用靶点具有可选择性等优势,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和市场竞争的重心。
2.多模式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模式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生存率,同时减少副作用。
3.个性化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4.互联网药房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药房正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兴销售渠道,方便了患者购药和就医。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推动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规模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在各国医药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三、市场趋势
1. 个性化治疗趋势明显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已成趋势。
抗肿瘤药物也在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将进一步实现“定制化”。
2. 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外企业布局加速,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大型国际制药企业和国内企业正在打响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
3. 抗肿瘤药物价格趋于下跌
抗肿瘤药物价格过高成为困扰消费者的难题,国内外相关政策的调整,将使得抗肿瘤药物价格趋于合理化。
四、市场前景
未来,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细胞免疫治疗、疫苗治疗、靶向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加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也将有更多的新药和新技术呈现在市场上。
同时,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还要重视合理使用药物,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全球及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癌症治疗发展历程癌症的治疗于上个世纪得以显著改善。
如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
二、新发癌症患者数量近年来,全球癌症呈高发趋势,年新发患者数量从2016年的172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930万人。
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于2024年突破2100万人,2025达到2160万人。
近年来,我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约为460万人,占据了全球新发癌症患者数量近四分之一。
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复合年增长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新发患者人数达520万人,占全球新发患者人数的26.9%。
三、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免疫治疗出现后,推动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增至1503亿美元,同比上升4.74%。
预计未来五年将会以15.2%的复合增长率增加至3048亿美元。
由于我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因此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近些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020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975亿元,同比上升8.10%。
四、抗肿瘤药物行业细分领域2020年在全球及美国市场,抗肿瘤药物均以靶向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23%以上。
有关化疗的抗肿瘤药物占比最少,全球市场为16.3%,美国市场仅 6.6%,而中国却占比高达63.4%。
与全球市场不同,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中以化疗药物为主导,而靶向治疗药物排名第二,占比29.1%。
其余7.5%为免疫治疗药物。
分癌种看,根据IARC,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中肺癌(17.9%)占比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12.2%)、胃癌(10.5%)、乳腺癌(9.1%)、肝癌(9%)和膀胱癌(7.1%)。
尽管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疾病在我国发病人数高,但目前中国相对于美国,癌症靶向药物的数量较少,我国癌症患者缺少有效的癌症治疗途径。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研究 (一)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研究 (一)抗肿瘤药物市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随着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市场趋势、市场竞争、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对抗肿瘤药物市场进行分析研究。
一、市场结构抗肿瘤药物市场由于药物种类繁多,市场结构不断调整。
到目前为止,除了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外,也逐渐涌现了其他治疗手段,包括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药品市场也逐渐细分,如针对结直肠癌的药品市场、针对乳腺癌的药品市场等。
二、市场趋势抗肿瘤药物市场正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趋势:1. 个性化治疗越来越重要: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相同疾病的患者也需要个性化治疗,而非传统的“一箭多雕”。
2. 抗肿瘤药物使用成本高:由于药物研发的高成本以及一些药物独占市场等原因,抗肿瘤药物使用成本也逐渐变高。
3. 投资额度增加: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成为了投资热点。
三、市场竞争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抗肿瘤药物主要以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为主。
外资企业由于其品质和技术优越性,在市场竞争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而国内企业则主要在价格方面竞争,通过控制成本、优化生产等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
四、市场前景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研究技术的突破和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市场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从市场细分来看,预计针对某一特定肿瘤的药品市场前景也比较乐观。
总之,抗肿瘤药物市场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其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随着市场变化和趋势的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要求。
对于患者而言,应重视对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侵袭。
2024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肿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全球2024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分析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肿瘤患者数量增加、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区域分布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北美地区是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
这主要归因于这些地区对肿瘤研究和医疗的重视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产品类型抗肿瘤药物市场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产品,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疗法药物等。
其中,化疗药物在市场份额中占据较大比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疗法药物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市场份额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中存在多家知名的制药公司和产品。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来争夺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目前全球前几大抗肿瘤药物制药公司是默沙东、辉瑞、罗氏等。
它们拥有一系列的抗肿瘤药物产品,并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抗肿瘤药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治疗的应用以及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等。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总结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正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不同比例。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更加精准的治疗手段和个体化治疗等。
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制药公司和研发机构带来了巨大商机。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有效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预测,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51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5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94%。
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预测,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238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抗肿瘤药物市场将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和个体状况,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副作用。
2. 全球新药研发热潮:全球药企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肿瘤领域。
未来数年将有数十种新的抗肿瘤药物面世。
3. 互联网医疗:借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诊疗服务,将会成为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市场机会和挑战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机会和挑战并存:机会:1. 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抗肿瘤药物需求将稳步增加。
2.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抗癌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拨款、支持多方面投入,为抗肿瘤药物行业提供了良好环境。
3. 新药研发:许多药企在抗肿瘤药物领域进行创新研发,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因需求量大、回报高,抗肿瘤药物生产商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 研发难度大: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肿瘤病变的研发都存在风险和挑战,经验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3. 高成本负担:抗肿瘤药物研发成本高,也面临着高昂的营销费用和国家政策的限制。
展望未来总的来说,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看好。
未来,随着人们科学认知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的早诊、早治将成为主流。
抗肿瘤药物市场情况与竞争情况分析

19
图表 32:美国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生率(例/10 万)
19
图表 33:中国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生率和数量
19
图表 34:中国理论肿瘤发病率预测
20
图表 35:HPV 疫苗和早期筛查对女性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作用
20
图表 36:2015-2019 修美乐国内销售收入(亿元)
21
图表 37:2015-2019 赫赛汀国内销售收入(亿元)
28
图表 50:美国处方药物支付比例变化情况
28
图表 51:美国抗肿瘤处方药物中位年花费变化情况
29
图表 52:美国肿瘤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29
图 表 53: 中 国 肿 瘤 市 场 增 长 驱 动 因 素 29 图 表 54:2015 年 多
国 家 人 均 医 疗 费 用 支 出 情 况 30 图 表 55: 中 国 区 增 速 和 全
者增长速度相近且城市略高。其中,根据东中西部测算,东部和中部显著高于西部
, 东部略高于中部。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316.03/10万、
283.33/10 万和249.51/10万
图表2:城乡肿瘤发病率对比
图表3:男女肿瘤发病率对比
290
280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来 看,各个年龄段东部发病率都高于中西部。
3
图表4:年龄和肿瘤发病的联系
24
图表 44:鼓励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相关政策(部分)
24
图表 45:吡咯替尼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下的 PFS 对比
25
图表 46:原位癌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价格变化情况(元)
26
抗肿瘤药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抗肿瘤药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背景介绍
肿瘤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抗肿瘤药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抗肿瘤药品是治疗肿瘤的重要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抗肿瘤药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市场规模和趋势分析
1.市场规模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抗肿瘤药品市场在2024年达到了xxx亿美元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x亿美元。
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抗肿瘤药品市场的最大份额,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市场趋势
(1)创新药品增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品被开发出来,这些药品具有更强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受到市场的欢迎。
(2)个性化治疗的发展: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和肿瘤特征来制定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将对抗肿瘤药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抗肿瘤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各家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符合临床实践指南的药品更受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三、消费者需求和行为分析
1.消费者需求
(1)疗效:消费者对抗肿瘤药品的疗效要求较高,希望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副作用:消费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关注度逐渐增加,希望能够选择副作用较少的药物。
(3)价格:由于抗肿瘤药品价格较高,消费者对药品的价格敏感,希望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药品。
2.消费者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情况和抗肿瘤用药市场规模 (4)1.1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 (4)1.2抗肿瘤用药市场情况 (5)2、肿瘤的重要概念梳理 (7)2.1肿瘤的定义和诊断 (7)2.2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防 (7)3、国内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的拉动力量 (9)3.1国内肿瘤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可能长期提升 (9)3.1.1发达国家表现出了明显的高肿瘤发生率 (9)3.1.2早期筛查在肿瘤发生率的提升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0)3.2中国和美日具有癌症发病率对标的基础 (13)3.2.1医疗可及性的追赶 (13)3.2.2饮食习惯和部分疾病流行病学存在明显异同 (14)3.3肿瘤药物价格对市场影响的分析 (20)3.4其他重要推动因素 (23)3.4.1准入门槛和审批速度提升 (23)3.4.2国产创新药物仿制、研发能力的提高 (24)4、影响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扩大的潜在因素 (26)4.1肿瘤早期筛查对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26)4.2抗肿瘤药物支付体系的影响 (26)4.3抗肿瘤药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30)4.4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31)5、关于目前抗肿瘤治疗渗透情况的分析 (32)图表1:肿瘤新发病例数和增长速度 (4)图表2:城乡肿瘤发病率对比 (4)图表3:男女肿瘤发病率对比 (4)图表4:年龄和肿瘤发病的联系 (5)图表5:肿瘤发病构成 (5)图表6: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情况和规模(亿) (6)图表7:各用药领域滚动增长速度 (6)图表8: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 (7)图表9:肿瘤的演化 (8)图表10:肿瘤全球流行病学情况 (9)图表11: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率对比 (9)图表12: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数(例)对比 (10)图表13:中国胃癌(左)、结直肠癌(中)和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右)情况 .. 11图表14:日本对胃癌、结肠癌的筛查覆盖率逐渐提升 (11)图表15:中国40-6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2)图表16:PSA筛查催动美国前列腺癌诊断率上升 (12)图表17:美国各州HAQs评分情况 (13)图表18:中国各省HAQs评分情况 (13)图表19:中、美、日三国的癌症粗发病率情况(例/10万) (13)图表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学历情况 (14)图表21:中美日样本在脂肪摄入、能量摄入的异同 (15)图表22:脂肪摄入量可能促进结肠癌发生 (15)图表23:中美肥胖率变化情况 (16)图表24:中美高血压患病率逐渐接近 (16)图表25:中国部分省市肥胖率情况 (16)图表26:中国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 (17)图表27:美国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 (17)图表28:中美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 (17)图表29:2000-2014国内标化发病率情况(例/10万) (18)图表30:1998-2008多城市前列腺癌粗发病率变化 (18)图表31:中美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图表32:美国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生率(例/10万) (19)图表33:中国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生率和数量 (19)图表34:中国理论肿瘤发病率预测 (20)图表35:HPV疫苗和早期筛查对女性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作用 (20)图表36:2015-2019修美乐国内销售收入(亿元) (21)图表37:2015-2019赫赛汀国内销售收入(亿元) (21)图表38:PD-1药物在美国多个癌种的治疗渗透情况 (21)图表39: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对比 (22)图表40: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国内销售额(亿元) (22)图表41:2018年全国居民收入五等分情况(元) (23)图表42:不同抗肿瘤药物对应的人群占比和市场市场规模的简单评估 (23)图表43:2013-2017年新上市抗肿瘤药物在2018年可及性对比 (24)图表44:鼓励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相关政策(部分) (24)图表45:吡咯替尼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下的PFS对比 (25)图表46:原位癌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价格变化情况(元) (26)图表47:2011-2018美国抗肿瘤药物销售占全球比重情况 (27)图表48:美国抗肿瘤药物费用和家庭收入对比 (27)图表49:多款抗肿瘤药物在多国家价格对比 (28)图表50:美国处方药物支付比例变化情况 (28)图表51:美国抗肿瘤处方药物中位年花费变化情况 (29)图表52:美国肿瘤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29)图表53:中国肿瘤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29)图表54:2015年多国家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30)图表55:中国区增速和全球销售增速对比 (31)图表56: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持续提升 (31)图表57:抗肿瘤药物研发综合成功率和各阶段成功率对比 (31)图表58:肿瘤新发患者治疗渗透率的估算 (32)1、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情况和抗肿瘤用药市场规模1.1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我国目前是全球肿瘤新发例数最高的国家,并且发病率和发病例数都在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率复合增长率为3.4%,并且目前没有明显的遏制趋势。
图表1:肿瘤新发病例数和增长速度资料来源: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整理,万联证券研究所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是女性发病率增速更高。
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两者增长速度相近且城市略高。
其中,根据东中西部测算,东部和中部显著高于西部,东部略高于中部。
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316.03/10万、283.33/10万和249.51/10万图表2:城乡肿瘤发病率对比图表3:男女肿瘤发病率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整理,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整理,万联证券研究所老年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这一点在东中西部均有明显的体现,但是整体来看,各个年龄段东部发病率都高于中西部。
图表4:年龄和肿瘤发病的联系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万联证券研究所从发病瘤种看,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仍然是发病最为集中的瘤种,但是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超过肺癌位于第一。
乳腺癌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也是近年来女性中肿瘤发生病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图表5:肿瘤发病构成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万联证券研究所1.2抗肿瘤用药市场情况从2003年开始,国内抗肿瘤用药市场基本保持了快速增长,至2017年抗肿瘤用药市场规模到了1200亿元,复合增长率17%。
图表6: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情况和规模(亿)资料来源:Wind,万联证券研究所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和抗肿瘤治疗的重视和普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增速进一步提升并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用药。
根据IQVIA2019年的样本医院调研,抗肿瘤药物和肿瘤相关治疗药物的MAT同比增长率超过了20%,位列各个用药领域第一。
从目前来看,癌症发病率和抗肿瘤用药的增长是较为确定的,但是增长的天花板和维持时间究竟有多少,目前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我们这次将着重分析各个影响癌症发病率和抗肿瘤用药增长的主要因素,试图初步阐释其未来增长的空间。
2、肿瘤的重要概念梳理2.1肿瘤的定义和诊断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
其诊断过程相对复杂,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肿瘤的诊断依据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将肿瘤的诊断依据分为以下五级:1)临床诊断:仅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所获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结合肿瘤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在排除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后做出临床判断,一般不作为治疗依据。
2)专一性检查诊断:包括通过实验室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如肝癌的甲胎蛋白、X射线、钡餐造影、CT和MRI、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3)手术诊断:外科手术或内镜检查时,通过肉眼观察病变的特性而做出的判断。
4)细胞病理学诊断:依据脱落细胞、穿刺细胞或外周血涂片检查做出的肿瘤或白血病的判断。
5)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做出的判断。
以上五级诊断依据可靠性依次递增,目前,组织病理学仍为最佳的诊断依据。
虽然如此,肿瘤的诊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临床经验和组织切片的主观阅读能力。
2.2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防发生: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目前普遍认为:生活方式如饮食、吸烟、饮酒等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理化因素和感染因素,前者包括:电磁波、紫外线、机械刺激等,其中电离辐射是最为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目前认为全球相当比例的新发肿瘤可归因于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HBV/HCV相关肝癌和HPV相关子宫颈癌等。
其他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还包括了年龄、遗传等。
图表8: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资料来源:NIH,万联证券研究所进展:肿瘤的治疗往往和肿瘤目前的进展紧密相关,因此在具体讨论肿瘤分期之前,我们需要重点明确几个重要的概念:1)增生(Hyperplasia):组织中正常排列的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的细胞形态正常,无异型性,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都可导致增生,当刺激因子去除后,增生一般停止,组织也可恢复至正常形态。
2)异型增生(Dysplasia):细胞学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根据异常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
进一步发展则会成为原位癌。
异型增生有时和上皮内瘤变概念可互相转换。
但在部分情况下意义不同。
3)原位癌:是指细胞学上具有恶性特点,但尚未突破上皮基膜的肿瘤。
4)浸润癌:突破基膜侵犯间质的恶性肿瘤,分为早、中、晚(进展)癌。
对于以上概念诠释最为典型的,当属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CINⅠ级- CINⅢ级一般可对应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并需要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
图表9:肿瘤的演化资料来源:NIH,万联证券研究所因而对于肿瘤的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概念中提取出来,即诊断技术与覆盖范围(早期预防概念推广、医疗技术发展速度等)、年龄结构和饮食等生活习惯(老龄化、肥胖、糖尿病等)、社会环境(卫生、污染等),这些因素将综合影响肿瘤的发生率,在正确诊断的情况下(医疗技术和可及性)提升肿瘤发病率。
在下文中我们将会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梳理,并明确国内肿瘤发病例数和发病率有可能长期提升的这一预测,并诠释可能拉动或阻碍肿瘤发病率提升的各个考虑因素。
注:以上多个概念和知识参考和引用了魏于全、赫捷主编的《肿瘤学》教材第二版。
3、国内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的拉动力量3.1国内肿瘤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可能长期提升3.1.1发达国家表现出了明显的高肿瘤发生率从Global Cancer的图形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发达国家的全年龄癌症粗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相当明显的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