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应用光学知识点及课时安排_通过课时分出哪些是重点_doc97

合集下载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n I I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2arcsinn n C = 全反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A ,A ’的对称性)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

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浙大工程光学总复习

浙大工程光学总复习

总复习点击右键下载总复习和部分习题内容提要1.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5. 第五章 6. 第六章 7. 第七章 8. 第八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球面和球面系统平面和平面系统理想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光能及其计算典型光学系统像差概论9. 第十章 波像差与像质评价 10. (光线的光路计算与光学自动设计请读者通过实际编程和设计体会) 11. 需要注意的问题 12. 几个重要的图第一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 (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第二章 球面与球面系统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基本公式: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拉氏不变量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平面镜成镜像夹角为 α 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

第四章 理想光学系统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拉氏不变量,,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第六章 光能及其计算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极其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必备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本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常用的。

本课程包括几何光学、典型光学系统和像差理论三大部分,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几何光学部分以理想(高斯)光学理论为核心内容,包括了光线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球面和平面光学系统及其成像原理、理想光学系统原理、光能和光束限制等基础内容;典型光学系统部分包括了眼睛、显微镜与照明系统、望远镜与转像系统、摄影光学系统和投影光学系统等成像原理、光束限制、放大倍率计算;像差理论详细叙述了光学系统的轴上点像差、轴外点像差和色差的形成原因、概念、现象、基本计算、典型结构的像差特征和校正像差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掌握理想(高斯)光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理论计算;3、理解像差理论并掌握像差的基本计算;4、了解典型结构的像差特征和校正像差的基本方法。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教学目标】(1)理解费马原理、马吕斯定律(2)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实际及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和球面光学系统的成像规律【学时分配】6学时【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演示、课堂讨论为辅,批改完作业后讲解习题【授课内容】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知识要点: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临界角、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马吕斯定律。

第二节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知识要点: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完善成像条件。

第三节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知识要点: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符号规则、实际及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第四节球面光学成像系统知识要点:单个折射球面成像特征、拉氏不变量、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及其关系。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光学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光学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光的产生、传播、相互作用等问题。

光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电子技术、军事等领域。

在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偏向的现象,即发生折射。

我们可以利用斯涅尔定律来计算光的折射角。

当光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时,斜入射角i1和折射角i2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n1×sin i1=n2×sin i2。

二、光的反射光线照到一个平坦的镜面上,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反射面的法线上的夹角相等。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光的颜色光的颜色取决于波长的长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光谱中,越短的波长光的颜色越偏向蓝色,越长的波长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

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四、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通常情况下,障碍物的尺寸和光的波长是相近的,才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五、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交汇时,由于波长的长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拓扑干涉实验是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来生成干涉条纹。

光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科,通过学习光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光学知识来制造各种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等,这些元件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电子技术、军事等领域。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光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附件一:理论课程(含实验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光学课程编码:0230021英文名称:Applied Optics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分: 3.5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教材:工程光学天津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主要探讨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研究的是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典型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光学特性,像差理论的部分内容。

它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其它光学后续课程,诸如:光学测量、光学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光学总体设计方法、从事简单的光学系统的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在生产及科研实践中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9学时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掌握:(1)光波与光线的概念,(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3)费马原理,(4)马吕斯定律;理解:光的根本属性及其传播规律现象等;了解:了解全反射的特点,并能够利用全反射的特点及规律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掌握:(1)光学系统与成像的概念,(2)完善成像的条件,(3)物像的虚实;了解:完善成像的定义与条件。

3.光学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掌握:(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理解:实际光线与近轴光线在光路计算中的区别及结果的差异。

了解:符号规则对所涉及的光学系统的作用;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掌握:(1)单个折射面成像,(2)球面反射镜成像,(3)共轴球面系统。

理解:(1)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及角放大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折射面成像与反射面成像之间的联系。

了解:如何能够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及放大率。

应用光学课程介绍

应用光学课程介绍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一、课程构成及学分要求《应用光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8(64)学时的理论教学(3或4学分)、16学时的实验教学(0.5学分)、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2学分)。

二、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本知识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前期基本知识:物理光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2.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3.课堂注意听讲,及时记录课堂笔记;4.在教材基础上,参看多本辅助教材及习题集。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1.掌握经典的几何光学的理论内容;2.了解部分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3.掌握典型的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授课对象课程适用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等,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应用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共计48学时,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光学系统。

(1)几何光学应用光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像是光。

从本质上讲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波面的传播。

但仅用波面的观点来讨论光经透镜或光学系统时的传播规律和成像问题将会造成计算和处理上的很大困难。

但如果把光源或物体看成是由许多点构成,并把这种点发出的光抽象成像几何线一样的光线,则只要按照光线的传播来研究点经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而实用。

我们将这种撇开光的波动本质,仅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来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的光学学科分支称为几何光学。

几何光学仅仅是一种对真实情况的近似处理方法,尽管如此,按此方法所解决的有关光学系统的成像、计算、设计等方面的光学技术问题在大多数场合下与实际情况相符,故几何光学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几何光学共由以下五章构成: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光度学基础理论。

(整理)浙大应用光学(完整版)

(整理)浙大应用光学(完整版)

我们身边有哪些光学仪器与系统?•什么是光学?--- 研究有关光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光学几何光学生理光学量子光学研究光的波动本质研究光线传输及成像研究人身的光学现象研究光的量子性•应用光学课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光学系统设计• 几何光学--- 研究光线经光学系统的传播而成像,主要目的是根据技术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光学系统。

•像差理论--- 成像并不理想,产生缺陷有误差( 如哈哈镜)•典型光学系统---- 最常用的或以往的设计出的光学系统的特点眼睛2) 显微镜3) 望远系统4) 摄影系统5) 放映系统没有万能的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 了解技术条件。

使设计出的光学系统能满足这些技术条件。

如观察范围。

画面大小。

光线波长。

倍数。

体积和照明条件。

•实验很重要哦光组成像特性光组焦距测量材料参数测量典型光学系统•您想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吗?请参加光学系统CAD要编个程序使用国际通用软件要与同学合作看谁干得更好答辩评分习题:一次~ 二次/ 章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本章要点: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3. 全反射及临界角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7. 完善成像条件§1-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返回本章要点发光点---- 本身发光或被照明的物点。

既无大小又无体积但能辐射能量的几何点。

对于光学系统来说,把一个物体看成由许多物点组成,把这些物点都看成几何点( 发光点) 。

把不论多大的物体均看作许多几何点组成。

研究每一个几何点的成像。

进而得到物体的成像规律。

当然这种点是不存在的,是简化了的概念。

一个实际的光源总有一定大小才能携带能量,但在计算时,一个光源按其大小与作用距离相比很小便可认为是几何点。

应用光学课程介绍

应用光学课程介绍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一、课程构成及学分要求《应用光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8(64)学时的理论教学(3或4学分)、16学时的实验教学(0.5学分)、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2学分)。

二、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本知识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前期基本知识:物理光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2.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3.课堂注意听讲,及时记录课堂笔记;4.在教材基础上,参看多本辅助教材及习题集。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1.掌握经典的几何光学的理论内容;2.了解部分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3.掌握典型的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授课对象课程适用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等,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应用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共计48学时,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光学系统。

(1)几何光学应用光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像是光。

从本质上讲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波面的传播。

但仅用波面的观点来讨论光经透镜或光学系统时的传播规律和成像问题将会造成计算和处理上的很大困难。

但如果把光源或物体看成是由许多点构成,并把这种点发出的光抽象成像几何线一样的光线,则只要按照光线的传播来研究点经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而实用。

我们将这种撇开光的波动本质,仅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来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的光学学科分支称为几何光学。

几何光学仅仅是一种对真实情况的近似处理方法,尽管如此,按此方法所解决的有关光学系统的成像、计算、设计等方面的光学技术问题在大多数场合下与实际情况相符,故几何光学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几何光学共由以下五章构成: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光度学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应用光学知识点
--------------------------------------------------------------------------------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3学时)
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
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
3. 全反射及临界角
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
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
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
7. 完善成像条件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3学时)
1. 子午平面
2. 物(像)方截距、物(像)方倾斜角
3. 符号规则
4. 近轴光线与近轴区,高斯光学,共轭点,单个折射球面成像特征: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像面弯曲
5. 阿贝不变量,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物像位置关系
6. 折射球面的光焦度、焦点和焦距
7. 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角放大率:物理意义及关系
8. 拉氏不变量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5学时)
1. 平面镜的像,平面镜的偏转,双平面镜二次反射像特征及入、出射光线的夹角
2. 平行平板的近轴光成像特征
3. 常用反射棱镜及其展开、结构常数
4. 屋脊棱镜与棱镜组合系统,坐标判断
5. 角锥棱镜
6. 折射棱镜及其最小偏角,光楔
7. 光的色散
8. 光学材料及其技术参数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9学时)
1. 理想光学系统原始定义
2. 理想光学系统的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
3. 理想光学系统的节点
4.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
5. 理想光学系统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的关系
6.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氏不变量
7.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其与焦距的关系
8. 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及其关系
9. 几个特殊位置的三种放大率
10. 理想光学系统的作图法
11.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作图法和计算法
12. 远距型和反远距型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13. 多光组组合,正切计算法,截距计算法
14. 各光组对总光焦度的贡献
15. 焦距仪基本原理
16. 望远镜系统的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17. 视觉放大率概念
18. 望远镜与其他光组的组合
19. 薄透镜成像原理
20. 厚透镜的基点和基面及其与光组组合的关系
第五章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5学时)
1. 光阑的概念
2. 孔径光阑及其判断
3. 入瞳、出瞳的概念及其与孔径光阑的共轭关系
4. 入、出瞳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5. 主光线
6. 视场光阑概念、位置
7. 视场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8. 拦光及渐晕光阑
9. 渐晕系数
10.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远景深、近景深、景深
11. 景深与焦距、相对孔径、对准距离的关系
12. 物(像)方远心光学系统
第六章光度学基础(4学时)
1.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
2. 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3.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
4. 黑体与白体,余弦辐射体
5. 光束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的光亮度
6. 经界面反射和折射时光亮度的传播
7. 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8. 成像光学系统像面轴上点的照度
9. 像面照度与视场的关系
其他:期中考试(2学时), 总复习(1学时)
实验
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透镜成像、棱镜成像)与光组组合
光学系统的焦距测量
光学材料的参数测量
典型光学系统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11学时)
眼睛(2)
1. 眼睛的构造,黄斑、中心凹、视轴、盲斑
2. 标准眼和简约眼
3. 眼睛的调节,远点(距)、近点(距),正常眼和非正常眼(近视、远视、散光、斜视)
4. 眼睛的适应,眼睛的分辨本领与相关因素,瞄准精度
5. 眼睛的立体视觉,立体视差角、立体视差、体视锐度、体视圈半径、体视阈值
放大镜(1)
1.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 放大镜的放大倍率
3. 放大镜的光束眼制
显微镜及照明系统(2)
1.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倍率
2.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齐焦条件
3. 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4. 显微镜的景深及相关因素
5. 显微镜的分辨率,数值孔径,有效放大率与数值孔径关系
6.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镜目距和工作距离
7. 显微镜的临界照明与柯拉照明,两对共轭关系,照明系统应满足的条件望远镜及转像系统(3)
1.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率
2. 望远镜的分辨率与正常放大率
3. 望远镜的瞄准精度
4. 望远镜的主观亮度
5. 望远镜的光束限制
6. 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视度调节
7. 望远镜的棱镜转像系统、单组透镜转像系统和双组透镜转像,场镜的作用
8. 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含棱镜展开及空气平板法)
摄影光学系统(2)
1. 摄影光学系统的焦距、相对孔径(与光圈数的关系)和视场
2. 摄影物镜的光束限制,相对孔径与照度关系
3. 摄影物镜的景深和几何焦深
4. 摄影物镜的分辨率
5. 摄影物镜与各种镜头效果
投影及放映光学系统(1)
1. 像面照度均匀时投影系统和照明系统的位置关系,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2. 宽银幕镜头简介
第八章像差概论(10学时)
球差、正弦差(3)
1. 球差概念,轴向球差与垂轴球差,初级球差与高级球差
2. 球差曲线,具有初级球差和二级球差时的特征
3. 单个折射球面的球差特征,三个无球差点、反常区与半反常区,齐明透镜设计
4. 初级球差与孔径的关系,第一赛得和数,整体缩放对像差的影响
5. 薄透镜与简单薄透镜系统的球差特征、最小球差形状
6. 平行平板的球差
轴外像差(3)
1. 正弦条件,等晕成像和等晕条件
2. 轴外像差概念
3. 彗差的产生、度量、现象
4. 像散与像面弯曲的产生、现象、像散与场曲的度量与曲线
5. 畸变的产生、现象、畸变的度量与畸变曲线
6. 初级轴外像差与孔径、视场的关系,第三、四、五赛得和数
7. 匹兹凡面弯曲及其校正方法
色差(2)
1. 位置色差的产生与现象,位置色差的度量与色差曲线,位置色差与球差的异同
2. 三色球差曲线,二级光谱概念
3. 倍率色差的产生、度量、现象
4. 初级位置色差与初级倍率色差,与孔径、视场的关系,第一色差和数与第二色差和数
5. 平行平板的位置色差
6. 单薄透镜与薄系统的位置色差特征及倍率色差特征,位置色差、倍率色差的校正
第十章波像差与像质评价(3学时)
1. 波像差概念,瑞利判据,与几何像差关系,离焦原则
2. 参考点移动引起的波像差,焦深
3. 色差引起的波像差,球色差、几何色差与波色差的关系
4. 光学系统的像差容限
5.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几何像差曲线、点列图、波像差、传递函数)
6. 光学系统的像质检验(星点检验、分辨率、传递函数,波面测量)
其他:习题讨论1学时,总复习1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知识点
光学系统的光路计算(3学时)
1. 第一近轴光和第二近轴光
2. 近轴光线的初始条件
3. 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4. 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的初始条件
5. 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
6. 沿主光线的细光束计算初始条件
7. 沿主光线的细光束像点的计算
8. 光路计算的后处理
光学自动设计概述(3学时)
1. 结构参数与像差函数
2. 评价函数
3. 加权阻尼最小二乘法
4. 边界条件
5. 光学系统图画法
6. 光学零件图画法
7. 光学零件公差
光学设计软件介绍(4学时)
1. Zemax软件总体介绍
2. 光学系统结构参数输入
3. 光学系统外部参数输入
4. 评价函数输入
5. 光学系统二维、三维图
6. 沿轴像差图形及数据
7. 轴外像差图形及数据
8. 像质评价图形及数据(点列图、波像差、传递函数)
9. 优化设计边界条件
10. 优化设计功能应用设计实践(30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