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第四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
私人 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具体 劳动
抽象 劳动
使用 价值
价值
商品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量决定,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 量的决定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
二重性 (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规律 (五)货币的起源、职能及流通规律 (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 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劳动过程
特性——具体劳动
共性——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 :
(三)私有制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私 有制 商品 经济 的基 本矛 盾
⑵统一: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 一不可。两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商品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追 加 投 资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 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使用雇工劳动的 经营管理者
——马克思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 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倍简单 劳动创造的价值。
⑹ 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 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 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 费3000万两。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原因三
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 列理论和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版马原第四章

4、我们应该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采
取怎样的态度?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基本特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
物质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前提条件 •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奴 隶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
使用价值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 品 二 因 素
•
•交 换价 值
•
是不同商品使用价值 • 交换时的比例
价
值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 •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劳动的凝结 社会属性 历史范畴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 奠定了基础。
《马原》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三、社会革命和改革 社会革命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 是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形态的量变和部分质变 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变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不改变社会性质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的方式:阶级斗争、革命、改革
二、阶级斗争 1.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 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 不存在阶级,公有)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的划分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 系决定 阶级的本质 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 共同体 生产资料占有状况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2.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立足于现实的人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着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考察(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
3.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褒义词,不等于“人人”,含有阶级敌人) 质: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某一时段可能有剥削阶级) 量: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革命)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原理来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决定历史发展方向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 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 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 出新的界定。
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 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 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
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 生产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生产是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 而且也是资本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原第四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知识点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知识点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互相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知识点3】商品的价值构成与创造1、商品的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劳动的价值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知识点5】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2、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PPT 第四章 (第一节)

例:某人买了一栋100万的 支付手段 房子,首付30万,按揭70 万,每月还款3000元,问 涵义: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的职能; 其中货币分别执行了什么 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 职能?
链接:信用卡透支2年2万变20万
链接:个人不良信用
链接:个人负面信息
世界货币
涵义: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物 的职能 职能:价值尺度、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平衡 贸易差额、财富转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
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 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 价值是一致的。
链接:红木家具遭遇炒作
链接:蒜你狠
(3)价值规律的作用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商品经济
三次社会 大分工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丰富和发展
实践并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
血腥的殖民掠夺
1)对美洲金银矿的掠夺:
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运回5500kg黄金, 24.6万kg白银
2)对亚洲财富的掠夺:
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从中国掠夺共约三四百 亿两白银。
3)奴隶贸易:
从非洲掳走大量黑人,进行贩卖。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建 立 的 条 件
圈
劳动力
地 运 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中产生的。后者的 解体使前者的要素 得到解放。 ——马克思
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增长,商品 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行会的出现,引起 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商品经济
基本特征: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生产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大分工(商人的 出现)、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 益主体所有 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 品 二 因 素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二
交换价值
因
素
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
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交换价值 形式
因
素
价 值 基础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 的一般人类劳动
15 15
15
15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个别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30 × 2=60分钟
30 ×4=120分钟
30 30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30 30
30 30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个别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 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 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 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
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 围内自由流动。
(3)“有形的手”和“无形的 手”
资源配置:指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 分配。
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
市场机制: 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而形成的自行协调经济运行的机制,就是市场 机制。
对二者的简单评价: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三)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
劳动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个别别劳劳动动时时间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 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 商品的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 下波动。
劳动 生产率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每小时
15 15 15 15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10
每小时
10 10 10 10 10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6
6
6 6
6
每小时
6 66
66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 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0 × 2=60分钟
30 30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 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
具体劳动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丙
乙
甲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 者的命运。
多盈利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正常补偿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的矛盾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的产生
一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
•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同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
(2)商品经济
•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 用价值
劳
具体劳动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
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
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 在的两种劳动。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抽象劳动 性
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 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个/小时 30分钟/个
部门劳动
劳
生产率
动
生
产
率
个别劳动
生产率
同类生产者
平均的劳动 生产率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个别生产 者的劳动 生产率
个别 劳动 时间
价值量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以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
(b)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的客观条件
•社会分工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 经济 产生 条件
社会 分工
不同的 物质利 益主体
生产 不同产品
需要 互通有无
各自有相 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
采取商品 交换形式
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充饥
阅览 拍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 自然属性决定的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 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 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商
使用价值
•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各自对应不同的概念,侧 重回答不同问题。
经济形式
自然 经济
商品 经济
产品 经济
资源配置 方式
自给 经济
市场 经济
计划 经济
三大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 主义 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
社会 共产 主义 主义 社会 社会
(2)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原始社会 没有剩余产品 没有商品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增加 私有制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 商品经济出现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二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