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滨水植物配置

合集下载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本文从植物造景层次和植物在水边不同位置两个方面分析了植物在滨水区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滨水区植物景观植物配植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水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水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处理好植物与水体景观的关系,不仅可以增添景观的生机,而且可以体现波光粼粼、水影婆娑的美景。

在造景过程中,在水岸旁点缀几棵大树或种上球类植物及丛生植物等,在空间上、密度上、高低上对其进行合理布置,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都离不开用花木来创造意境。

水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无论面积大小的水体的植物配置,要处理好植物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做到远近层次分明,疏密有致,避免等距离栽植所形成的呆板单调的行道树形式。

总之,在水景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植物配置形式【1】。

总体上而言,滨水区的植物造景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植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即尽可能多的选用滨水区域内的乡土树种,培育引进和滨水区自然生境相仿的植物品种,尤其是耐水植物、喜水植物;与此同时,重视滨水区自身植物群落的建设,他们对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至关重要。

二是遵循自然化的原则。

“师法自然”是对滨水区植物配置的真实写照。

在滨水区的植物种植中避免采用传统的几何式的种植方式,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形式,创建符合滨水区生境条件的植被群落,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并且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突出季节的植物色相,在游人集中的地段有景可赏。

植物景观的色彩,叶、花、果的形态变化等是多种多样的,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滨水植物配置综述

滨水植物配置综述

滨水植物配置综述摘要:在对滨水植物应用现状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与水体配置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探讨了滨水植物在造景艺术上的手法,以及不同形式水体旁的植物配置方式,提出了建设滨水植物景观必须做到艺术与生态的高度统一。

在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植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另外,它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

关键词:滨水植物;植物景观;造景艺术前言“滨水”是一个很广泛的界定。

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都可算作滨水的范畴[1]。

本文讨论的滨水范围主要是园林景观中的水体,而非广泛意义上的城市滨水区域。

有关滨水植物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定论,类似常用的有:岸边植物、水边植物和水体植物。

而对滨水植物景观的定义,有人这样提出的:“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

1滨水植物应用现状人们利用滨水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识别、栽培到造景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诗经》中记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水边宜柳”是我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方式,正如《园冶》中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

其理论积累和实践应用都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景观视觉及造林方面尤为突出。

其中江南水乡一带的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比较成熟,如杭州西湖沿岸景观;另外北方也有所建树,颐和园的后湖所形成的“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境;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堆云”、“叠翠”。

西方有关水生植物应用研究比较成熟,注重水池、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的搭配,展现自然之美、注重花卉的应用,遵从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原则,尤其是英国,喜欢在水体边缘种满五光十色的奇花异卉,如鸢尾属的燕子花、金脉鸢尾、道格拉斯鸢尾等,报春属的喜马拉雅报春、琥珀报春,高穗报春等,廖属的拳参;各种落新妇栽培品种;牦牛儿苗属、岩白菜属、玉簪属、毛茛属等花卉。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摘要:城市的滨水景观带是由靠近海岸的城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区域。

景观地带的园林植物不仅可以反映出景观带的盎然生机,还可以给景观带带来综合经济效益。

因此,园林植物在滨水景观带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本文就目前我国滨水景观地带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现状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滨水景观园林植物选择发展战略应用前言滨海景观带的植物除了包括湖泊,河流周边的植物,还有堤坝和岛上的一些植物。

按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将滨水景观地带园林植物进行分类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海生植物等。

将植物引入园林之前,需要着重考虑植物的生活习性和滨水园林的环境现状,园林应该为植物提供最合适的生存环境。

一、研究滨水景观地带园林植物选择应用的意义(1)在滨水景观园林中选择植物,可以拉进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使人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以和谐的方式相处。

(2)植物自然景观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滨水园林的相关设计中,植物景观可以提升园林的景观质量,为园林营造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3)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园林的生态环境,使园林中的食物链趋于稳定。

二、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生长并生长得好。

城镇绿化中引进一些适宜的树种是非常必要的,但相比之下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因此这两者都应该受到重视。

北方城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常绿树种资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绿色。

因此许多城镇都非常注意常绿树种的引进。

2、重视生物多样性,形成当地独特的植物群落体系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和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护,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基于生态恢复的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初探

基于生态恢复的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初探

基于生态恢复的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初探摘要:从生态恢复的角度,分析植物的生态作用,总结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探讨滨水绿地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法。

关键词:滨水绿地;植物;生态恢复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自然水体的生态和景观受到了破坏。

滨水绿地的设计建造,在营造优美自然景观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态的恢复。

植物配置是滨水绿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从生态恢复的角度研究滨水植物景观配置,以期在滨水绿地建设中发挥植物景观的作用,获得更好的生态效应。

1.植物对生态恢复的作用(1)水土保持作用植物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植物覆盖地表,可以避免溅蚀,减缓雨滴的冲击力和表面径流速度,促进了雨水向土壤渗透,减少土壤流失;另一方面,植物的根系加强了土壤的结构稳固性,增强了其凝聚力。

草本植物的优点在于早期生长快,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效果较好;作为生态系统恢复的起点,有利于初期表土层的形成,但落易衰退,持续生存能力差。

而木本植物群落是岸坡生态修复理想的植物群落。

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力强,且随着时间推移逐年增强。

(2)净化水质作用许多水生植物能够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或将有毒有害物质降解为无毒物质,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转化或富集到体内,然后除去,恢复水域中的养分平衡;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

利用凤眼莲、菱、香蒲等植物对有机养分的充分利用可以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对酚类、重金属、农药等水体污染物的吸收、富集和降解。

(3)构建动物栖息地水生植物可供鱼虾等产卵附着,并能提供氧气和食物,水中的鱼虾等又能吸引鸟类等动物前来觅食,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水岸植物能为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对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植物选择原则(1)生态原则滨水植物的选择应参考该地区自然状态下的植被,因地制宜,尽可能选用当地种。

试论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

试论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

试论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摘要: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在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植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另外,它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

因此,有必要对滨水植物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以期用合理的植物配置来发挥植物景观最大的生态效益。

本文就滨水植物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滨水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孤植;季相变化Abstract: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is to point to in such a certain range all vegetation according to certain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complex n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front area, plant oft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dscapeAnd play marina hose determinants of ecological benefits; In addition, it has the function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in order to use the reasonable plant configuration to maximize plant landscape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waterfront pla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in this paper.Key words: waterfront plants;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way; Lone plant; The seasonal changes滨水植物概述“滨水植物”一词出现得较晚,到目前为止它的概念尚无人明确提出。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作者:王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的需要。

而植物作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配置才能发挥最优效果,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关键词】滨水景观;植物;配置一、植物对水的适应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景观设计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一、前言南方滨水植物是指适应于南方地区水域边缘环境的植物群落。

它们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边缘,既可以美化水域环境,又可以起到水质净化、保护岸坡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南方滨水植物及其配置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二、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1. 荆条葡萄(学名:Vitis davidii)特点:荆条葡萄是一种蔓生植物,茎干细长,叶片呈心形,花朵小巧可爱。

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和湿润的环境。

配置要点:适宜在水域边缘种植,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配合种植,形成自然的屏障,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

2. 黄花菖蒲(学名:Iris pseudacorus)特点:黄花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长而窄,花朵呈现明亮的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黄花菖蒲适合种植在浅水区,能够有效固定水质,净化水体,同时也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3. 香蒲(学名:Acorus calamus)特点:香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狭长而尖,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

配置要点:香蒲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生态价值。

4. 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特点:芦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高大而粗壮,叶片细长而尖锐,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芦苇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起到固定河岸、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5.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特点:美人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大而宽阔,花朵呈现鲜艳的红色或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美人蕉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滨水绿地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生态原则
01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当地的气 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 生长的植物种类,保持生态平衡。
02
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滨水绿地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链。植物 配置应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 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
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水分条件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和维护频率。同 时,应关注植物的耐水性、耐阴性等生态适应性,确 保植物能够在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因此,在选择植物时, 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和功能,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 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植物色彩多样性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选择不同叶色、花 色的植物,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文关怀原则
满足市民需求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植物种类,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增强市民体验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营造愉悦、轻松、舒适的景观效果。应选择具有芳香气味、优美 姿态和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让市民在滨水绿地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2023-11-09
目录
• 滨水绿地概述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 滨水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分析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日期:2010-06-24] 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依群发表评论(0) 打印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都非常重视,尤其中国古典园林几乎“无园不水”。

园林中有了水就增添了生机和动感,也赋予园林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之美。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植物对水的适应性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水生植物配置艺术
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

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番意境,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线条丰富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利用水边植物可以增加水的层次,例如,蔓生植物可以掩盖生硬的石岸线,增添野趣;植物的树干可作为框架,以近处的水面为底色,以远处的景色为画,组成自然优美的风景画。

1.水体植物配置园林中有不同类型的水面如湖、池、溪涧与峡等。

不同水面的水深、面积及形状不一样,植物配置时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绿化方式来美化。

湖湖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

沿湖景点要突出季节景观,注意色叶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水景。

湖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图一为开阔湖岸的植物配置效果,要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

池以池为主的园林中,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讲究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空间,以增加层次,同时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

如图二所示:这是热带水边植物配置的方式,以枝态潇洒的散尾葵、假槟榔、小乔木及攀爬植物来绿化池岸。

攀爬植物、散尾葵的枝条软化了生硬的工程型池岸,同时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也增加了群落的观赏效果。

溪涧与峡溪涧与峡谷最能体现山林野趣,山石高低形成不同落差,并冲出深浅、大小各异的水池,造成各种动听的水声效果。

植物配置应因形就势,以增强溪流的曲折多变及山涧的幽深感觉。

如图四所示:结合小溪的自由线形,疏密有致地种植高大乔木、树林与溪水结合在一起,塑造丰富多变的林下水边休闲空间。

2.滨水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该讲究艺术构图,例如,在水边栽植垂柳,可形成柔条拂水的意境;落羽杉、池杉、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能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

还要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增加水面层次和赋予野趣。

如图三所示:以姿态潇洒的垂柳与现代化的桥栏来营造水岸景观,极富浪漫气息,将水边植物景观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同时,岛屿绿化也可大量应用垂柳,从而使两侧的景观形成视觉上的联系与统一。

3.驳岸植物配置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驳岸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要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要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有遮有露,一般使用垂柳和迎春等植物,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

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地锦等做局部遮挡,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有曲有弯。

4.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再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

水中植物配置常用荷花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例如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或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水中植物切忌拥塞,要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美丽的倒影。

如图五所示:湖边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

以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树、阔叶树、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样。

水生植物在湖中的面积适当,不会影响倒影的效果。

5.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却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因此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

在湿地植物配置中,要注意传承古老的水乡文化,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

有效利用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如图六所示:对湿地应该尽量少干涉,此设计用简单的木栈道来连接两岸,而植物配置则保持与原湿地区周围植物种类相一致,从而最适应当地的环境且保持了景观的延续性。

园林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

园林驳岸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

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
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水体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接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前沿。

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

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水体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而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驳岸边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

植被繁茂的根系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由此形成的生物膜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

另外,凹凸不平的驳岸自然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