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目录前言 (1)1.目前国内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2.场地分析 (2)(1)地理分析 (2)(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3)交通分析 (4)(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3.SWOT分析 (5)4.主题确定 (6)5.功能确定 (6)6.总平面图 (7)7.竖向设计 (7)7.1 乔木层设计 (7)7.2 灌木层设计 (8)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7.4 地面层设计 (8)7.5 水面层设计 (8)7.6 水下层设计 (8)7.7 山麓 (8)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9 道路系统设计 (9)9.1护岸设计 (10)9.2 地形设计 (10)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11.生态驳岸设计 (12)12.小结 (12)参考资料 (13)前言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著名建筑师杨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

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1.目前国内校园滨水景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校园建设也随之兴起,各大高校都纷纷建设新校区,在人们感叹高校校园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德同时,也意识到了由于建设速度过快,盲目求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例如,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忽略了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建设规模一味求大,图1 目前国内的校园滨水景观忽略了校园学习生活的便利性;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生态效益等。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本文从植物造景层次和植物在水边不同位置两个方面分析了植物在滨水区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滨水区植物景观植物配植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水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水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处理好植物与水体景观的关系,不仅可以增添景观的生机,而且可以体现波光粼粼、水影婆娑的美景。

在造景过程中,在水岸旁点缀几棵大树或种上球类植物及丛生植物等,在空间上、密度上、高低上对其进行合理布置,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都离不开用花木来创造意境。

水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无论面积大小的水体的植物配置,要处理好植物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做到远近层次分明,疏密有致,避免等距离栽植所形成的呆板单调的行道树形式。

总之,在水景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植物配置形式【1】。

总体上而言,滨水区的植物造景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植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即尽可能多的选用滨水区域内的乡土树种,培育引进和滨水区自然生境相仿的植物品种,尤其是耐水植物、喜水植物;与此同时,重视滨水区自身植物群落的建设,他们对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至关重要。

二是遵循自然化的原则。

“师法自然”是对滨水区植物配置的真实写照。

在滨水区的植物种植中避免采用传统的几何式的种植方式,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形式,创建符合滨水区生境条件的植被群落,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并且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突出季节的植物色相,在游人集中的地段有景可赏。

植物景观的色彩,叶、花、果的形态变化等是多种多样的,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意境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意境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意境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1. 院落绿化2. 天然景色营造高校校园中适量的天然景色营造可以很好地提升其视觉和美感效果。

例如,把仙人掌、天竺葵等充满异域情调的植物种植在悬崖峭壁的地方,这些植物在特殊的环境下展现出更为神秘而美妙的味道。

而玫瑰、百合等花卉种类则适合种植在校园的花园中,此外在学生宿舍的阳台或者走廊上,种上绿色植物,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悠闲愉悦的生活环境。

3. 美丽道路美丽的道路可以让行人心情愉悦,同时也是校园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道路绿化中,可以用大面积的草坪和树木来打造出复杂而和谐的空间。

同时,在道路两边放置一些小蓝又可爱的花坛,让整个空间更为精致美观,也有助于缓解行人的压力和疲惫。

二、植物景观的作用1. 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是建筑环境美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分类合理的栽种,可以让校园环境更为自然和美妙。

2. 塑造校园文化内涵高校校园是一个活生生的环境,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种上寓意丰富的植物,从而达到塑造校园文化内涵的目的。

3. 促进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接受教育。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中,应该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结合,使校园建筑更加具有教育功能。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配合环境植物景观设计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要从校园整体环境出发,考虑到校园内的气候、地形、建筑规划等方面,达到与环境和谐配合的效果。

2. 种植选择植物种植选择要根据校园区域和馆宇的特点来选择,避免一味地追求花鸟异样而忽略了植物的功能和气质变化。

3. 种植养护种植养护是植物景观应用的关键。

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保养,并合理安排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结论植物景观的应用和使用对于高校校园建设和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凸显校园文化、促进教学效果。

在应用中应该注重环境配合、植物种植选择和养护保养等方面,从而使植物景观更好地发挥效用,为建设美丽校园贡献力量。

滨水区水景景观分析

滨水区水景景观分析
滨水区水景景观分析
• 在水中央种植一丛水生植物, 在如镜一般的水面中挺拔独立, 使之成为水中瞩目的焦点。
• 在水与地的交界处种植一些挺 水植物和高大滨水乔木,一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低,一刚一柔,刚柔并济。
• 在水边种植了一定高度的绿化 带,里面品种丰富,色彩不同, 既很好的营造了优美的环境, 又遮挡了水边的不足之处,一 举两得。
• 在石块组成的水域分割线边上 种植了几丛水蜡烛,把中间留 出来,使人有向中间看远处景 观的想法。
• 在亲水平台的连接处种植了一 丛梭鱼草,既增加了绿化,又 很好的把拐角的不美之处遮挡 了,看上去很自然。
• 在石块堆积的流水出口处种植 了两丛云南黄馨,把出水处的 一部分挡住,使之变得若隐若 现,增加了神秘感。
• 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种植了再力 花和云南黄馨,在秋冬季节, 一黄一绿形成鲜明对比,增强 了视觉冲击。
• 这个点种植的植物有点乱,又 有点杂,没能很好的遮挡建筑 物,给人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 在水域的一个小角落,种植水 蜡烛、再力花、梭鱼草、云南 黄馨和垂柳,春夏季节可观花, 秋冬季节又能从柳树和枯黄的 水生植物中体现寂寞萧条之感。
• 总结: • 在滨水地区做绿化,不仅要考虑植物在不同 季节的不同状态,还要考虑如何巧妙地与硬质景 观相结合;既要考虑大处又要不失细节,给人们 带来美的享受。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浅析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浅析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浅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优良的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有助于提髙学生自身修养,陶冶情操。

本文对丽水学院的校园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对典型区域植物配置实例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配苣提出建议。

以期对髙校景观合理配置植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景观髙校校园校园区域优势与不足建议1.引言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高校校14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业的同时受到来自自然给予的精神享受,优美的校园植物景观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提高自身修养。

校园有不同的区域,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特征、功能,有规划、有目的的进行配置,要显现每个区域各自的特色,又要凸显各区域之间的差别。

本文就丽水学院的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从不同的校园功能区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了其中的优秀案例和欠佳案例。

2.丽水学院校14植物景观分析2.1校园植物景观优秀案例经过对丽水学院的调査,发现有些区域植物景观配置比较优秀,植物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协调,避免了种类的单调,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季相变化,近似自然风光。

2.1.1植物景观搭配协调,有景可赏。

丽水学院四区校门口广场区一处,樟树、红枫、金枝千头柏三种树种配植层次分明,红枫的红色配上樟树、柏树等树木的绿色,远远望去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此处景观更富有生机。

2.1.2植物分割区域,更加自然。

丽水学院莲花厅西而运动区,用植物绕成一片围墙,对空间进行了分割,用植物分割空间更显自然,让学生有亲近自然之感;植物之间留有空隙,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方便学生的进入运动区,同时便于路过此处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运动区四周设有大片草坪,方便学生休息、交流。

2.1.3运用垂直绿化,实用美观。

丽水学院东校区广场一处,木质棚架配植紫藤,紫藤主干垂直而下,对地而植物起到了呼应,繁茂的枝叶填充棚架,夏天可遮阴,既实用又美观。

园林景观——绿色校园建设中滨水绿地驳岸的生态改造

园林景观——绿色校园建设中滨水绿地驳岸的生态改造

绿色校园建设中滨水绿地驳岸的生态改造摘要:滨水绿地是比较特殊的绿地形态之一,在绿色校园建设中,滨水绿地是集科研、应用、教学、展示为一体的环保节能操作平台。

作为绿地和水面交界处的驳岸无论在空间形态还是使用功能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总结已有驳岸形式的基础上,对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案例研究,将校园中心的滨水绿地驳岸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两个子类,6种不同的驳岸形式,这些驳岸达到空间形态、使用功能、剖面设计、植物配置4个方面的有机耦合,在校园绿化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校园;绿化建设;滨水绿地驳岸;生态改造大学校园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筑群包括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等方面,在建设环境、建筑规划、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需求和特点,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用户。

高校校园中的集中绿地是较大的面状公共绿地或片林,是为师生员工提供课余休闲活动的开敞场所,作为主要的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历来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环境功能上作为生态型基础设施,同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一起对环境起着调节温度、湿度、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与风俗、改善校园小气候的作用。

水系在校园绿化中是重要的生物廊道,集中绿地是校园内的大型斑块,滨水绿地驳岸是两者的边缘交叠部分,是包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

因此,驳岸的生态设计是滨水绿地设计的重要环节。

1滨水绿地驳岸的特点和作用1.1滨水绿地驳岸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滨水绿地驳岸设计重点在于以生态设计为原则,恢复自然河岸或人工生态河岸,从而改善和调节校园的生态环境。

水系中的河水向岸边渗透可以为岸边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驳岸植被的繁荣可以有效调节局部区域的温度、湿度等小气候。

校园水系及其沿岸茂盛的植物不失为一座高效的绿色水库,可有效调节校园微气候,维护校园内部生态流的安全,创造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校园环境[2,3]。

1.2滨水绿地驳岸对校园人文活动的作用路易斯・康有一句名言:“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成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看成学生,这样的一些人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端”。

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一、调查目的与方法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目的是了解该地区滨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评估。

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两种。

实地调查需要团队成员对目标区域进行走访,并记录下植物种类、株高、叶形、花果特征等信息。

文献资料收集包括查阅学术论文、专著、新闻报道等,以获取相关的植物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1.植物种类和数量通过实地调查,我们获得了该地区共有20种滨水植物的信息,包括芦苇、香蒲、菖蒲、芦荟等。

其中,芦苇是最为常见的滨水植物,数量较多,占总数的30%。

菖蒲和香蒲也分布较广,并且数量相对较多,各占总数的15%。

其他植物种类分布相对较少,数量均在10%以下。

2.植物的生长环境评估滨水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对滨水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滨水植物生长在湿润的河岸、湿地或水域中,土壤富含有机质和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水体的水质也对滨水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

我们发现水域水质状况良好的植物数量相对较多,而富营养化或污染的水体中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三、问题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1.滨水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滨水植物的种类分布不均衡,有些种类数量较少或分布范围较窄。

为了保护和丰富滨水植物的多样性,建议加强科研力量,对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种类分布均衡性。

2.水质状况不佳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滨水植物数量较少的地区往往是水质不佳的地区。

因此,应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改善水质环境,为滨水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3.滨水植物景观的保护意识不足:目前社会对滨水植物景观的保护意识还较低,景观面临破坏的风险。

建议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滨水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可以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成绩:目录一.滨水景观现状及周边建筑环境描述二.校园滨水景观场地分析1.区域位置分析2.区域交通分析3.区域用地性质分析4.区域用地规划解读5.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6.区域内部现状分析三.场地评分(STOW分析)四.主题确定1.校园景观概述2.设计理念3.主题确定五.分区详细设定1.总平面图确定2.分区功能确定六.竖向设计1.地形设计2.元素设计(建筑路面铺装景观小品树木品种植物高度等)七.分区详细设计八.小结前言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在要求现代的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文化修养的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应该既是一个富有大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又可以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教育效果,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David Jordan)在他的开学献词中所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

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知道体面和诚实。

”校园景观设计观念就是要求把建筑、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结合在一起,使其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帮助和提升。

当代大学生是现代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大学校园作为其学习、生活的场所,其主要作用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环境艺术的学习、生活场所。

大学校园景观建筑要在满足大学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美化校园生活,这就要求大学校园在景观设计时首先要注重建筑的实用性,从师生角度考虑设计学校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师生的宗旨。

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就赋予校园活的灵魂,一方面在课堂上的学习,大学生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洗礼,而另一方面整个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对环境景观有着深层寓意的要求,设计出优美的建筑以达到教书育人,雅致的景观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作者:邱靓陈海霞
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9年第06期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一处滨水绿地为例,从植物种类、季相景观和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建议,旨在为校园滨水游憩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滨水绿地;植物景观
高校校园景观是指大学校园内由各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文化价值或生态价值的空间体系,包含校园建筑景观、校园植物景观、校园水体景观、校园设施景观等。

其中水体景观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景观中最富有活力与灵动的元素,对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调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滨水游憩绿地应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点缀园林设施与小品,为师生提供休闲和观光场所。

湖南农业大学被誉为“湖南最美高校”之一,校园景观特色显著,社会反响很大。

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某一滨水绿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植物种类、季相色彩和功能区特色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植物种类及季相特点
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此滨水休憩绿地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草本植物用量很少,包括了25科68种植物。

常绿乔木以香樟和杜英为主,落叶乔木以复羽叶栾、樱花、美人梅和紫薇为主。

从季相色彩分析,春季和秋季色彩分明,有显著特色。

从初春到春末,樱树、紫叶李、紫荆、杜鹃和红花木次第盛开,樱花则以普贤象樱和染井吉野樱为主。

红花檵木是湖南特产的珍贵鄉土彩叶观赏植物,生态适应性强。

紫红色花3-8朵
簇生于小枝端,花期长,将红花檵木球布置在绿带中,起到点缀作用。

杜鹃是长沙市市花,4-5月开花,花色绚丽,花叶兼美,以群植和丛植为主。

夏季以紫薇和夹竹桃为主。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花色艳丽,花期长,在此区作为行道树和水体周围丛植。

夹竹桃栽植在水体周围,丛植为主,起到遮挡和防护作用。

秋季色彩以枫香和银杏叶色为主。

枫香在草地孤植和滨水区丛植。

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叶色金黄,列植作行道树。

桂花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树种,此处将四季桂修剪成灌木,在草地中与其他观花观叶植物配植。

木芙蓉片植和丛植在滨水区,树体生长旺盛,花期长。

1.2不同分区的景观配置分析
如图1所示,根据植物配置特色,以水体为中心,将此滨水游憩绿地分为休闲娱乐区、植物景观区和滨水绿带3个不同的功能区。

其中休闲娱乐区靠近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区;植物景观区以原有的坡地为基础进行造景;滨水区则围绕水体组织景观。

1.2.1A区。

A1区为疏林草地,在草地边缘有丰富的群落结构,形成桂花+紫荆+红花檵木+杜鹃的稳定群落。

灌木多修剪成圆球状、规则的长方形和方形等;靠近道路处列植了2排晚樱,一直延伸到B区,春季繁花似锦,秋季黄色灿灿。

在草地内缀以景观石,或者堆石和分散置石,为师生休闲提供乐趣。

A2区紧邻教学楼,为疏林区,以美人梅和紫叶李混植成林,再配以石景点缀,面积不大,与A1区遥相呼应。

1.2.2 B区。

B区以原生植物群落为背景,依山就势设计一个坡地旱溪景观,在坡地中部散置石头,和修剪成球形的海桐与夹竹桃,形成一个虚拟的水源地,与马路对面的水体形成呼应关系。

此处植物以乡土树种香樟和桑树为主,增加桂花和复羽叶栾凸显季相特色。

1.2.3 c区。

该区为滨水地带,根据地形及周边环境的不同,在水体周围形成3个不同特色的区域。

C1区距离道路很近,通过微地形处理,再结合丛植开花灌木,如木芙蓉、海桐和夹竹桃等,将水体景观与道路隔离。

C2区背景为教学楼,在此区域行道树以常绿高大的香樟为主,绿地内保留了杜英树群,在水边则植柳,教学楼在乔木的映衬下更显宏伟。

C3为伸入水体的小岛,为师生亲水活动提供条件,此处分散种植紫薇和柑桔树。

2改造建议
2.1增加水体周围植物种类,凸显季相特征
滨水区植物不仅涵养水源,还可柔化水体与设施、园林构筑物和建筑物等周围景观的关系,因此植物季相景观是滨水绿地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校园滨水绿地而言,应根据水深情况增加水生植物,如在湿地周边增植黄菖蒲、鸢尾、芦苇等水生植物。

水边绿地还可孤植乌桕、群植水杉等秋色叶植物,使秋季景观更加突出明显;植物群落中层增加常绿小乔木黄槿,杜鹃、
含笑、金钟、腊梅等观花灌木;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和四季景观,使季相景观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

同时,还需结合水体周边环境特点,在四周分别设计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和冬景区,配植季相特征显著的树种。

2.2增添景观小品与休闲娱乐设施
景观小品与休闲建筑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展示、景观照明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设施。

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和休闲建筑既能为人们提供停留嬉戏游玩场所,又可以自成一景,吸引人的眼球,起到焦点的作用,如:亭、廊、花架、榭、舫等,同时可以铺设园路。

该滨水绿地应适当增加一些服务设施,为师生提供休息娱乐的场地,增添校园景观建筑小品,建筑小品在设计上不但要突出其功能性,而且应具有一定的外观美,以满足师生审美需求。

如校园标识类小品、雕塑类小品、趣味性小品等。

2.3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宣传校园
校园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不但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功能性和艺术性,还处处包含和展现校园文化,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其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将校园文化和精神融于自然景观中。

该处滨水绿地没有主题,缺乏特色,景观特征不明显。

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校训,凝练教育精髓,以绿地为载体对师生和社会人士展示,是宣传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2.4加强养护
园林植物养护是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目前调查发现,此区域植物养护水平不高,景观效果不佳。

今后应制定养护技术规程,及时修剪、施肥和浇水;特别是对一些长势不好,影响整体景观的植株应及时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