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汽油B.柴油C.氢气D.煤油2.“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以下应张贴在森林防火场所的标志是()A B C D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4.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A.星火燎原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D.死灰复燃5.2023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仓库起火,搬走仓库内可燃物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扑盖6.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7.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燃烧实际上是其中的甲烷在燃烧,可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C.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造成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D.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8.在某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做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燃烧的原理是石蜡蒸气在燃烧B.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泥土可以降低石蜡的着火点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石蜡蒸气9.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A.图甲验证甲烷含有氢元素B.图乙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C.图丙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图丁验证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非常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高层住宅着火,如果楼内有电梯,不能乘坐电梯逃生3.每年的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4.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 火柴梗着火点低5.常德市每年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C. 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D. 驾驶员在密闭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车载空调,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化学知识和技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消毒餐具,使病毒在高温下失去活性B.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因为酒精有可燃性C. 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使酒精分子停止运动而不挥发D. 测定新冠病毒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8.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D.煤燃烧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高温煅烧石灰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锌和稀硫酸反应D.生石灰与水反应5.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7.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木材是可燃物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9.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七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B10.【答案】C二、11.【答案】(1)可燃物(2)开门后室外氧气进入室内,使室内氧气更充足(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答案】(1)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点燃(2)C H OH + 3O 2CO + 3H O2 5 2 2 2(3)节约用电(或使用节能灶,使用氢能、太阳能等)【解析】煤中含有碳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等会污染空气;为减缓能源危机,一方面要节约,如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灶等,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等。
13.【答案】(1)乙(2)①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②隔绝氧气(或空气)【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火柴梗的燃烧与温度有关,当火柴头向上放置时,热空气向上运动,下面的火柴梗达不到燃烧的着火点,因此火柴梗不易燃烧。
而火柴头朝下时,燃烧的热量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利于达到着火点,所以火柴梗燃烧得更剧烈、更彻底。
14.【答案】解:每年减少排放的总硫量为:m(S) 1.010 t 1% 2.010 t 3.8‰240 t 。
5 5。
240 t转化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SO )= = 480 t232答: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 480 t 。
2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50 分)1.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路线前的小片树林砍掉2.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A.高压水枪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泡沫灭火器3.下列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4.下列混合物中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空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混有面粉的空气D.二氧化碳和空气5.要节约现有能源,也要开发新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能源是( )。
A.太阳能B.煤C.石油D.天然气2.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下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分析图示,下列组合中,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是( )。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能导致火灾的原因是( )。
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如下图所示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源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C.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5.化学活动小组有如下4条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
A.工业上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淡水的危机B.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制造酒精代替汽油作内燃机燃料D.工业上可制造大量的石灰水,来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6.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4种装置(如下图所示)。
其中设计合理,且又可以随用随制取、不用则可以停止的是( )。
A B C D7.点燃某气体样品,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把烧杯迅速直立并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样品不可能是( )。
A.H2、CH4B.CO C.CH4D.H2和CO8.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水的分解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2O ===== 2H2↑+O2↑。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二、填空题(共24分)9.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
(完整版)【试卷】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完整版)【试卷】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相对原⼦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第Ⅰ卷: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只有⼀个选项符合题⽬要求。
1.做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柴,再伸⼊集满氧⽓的集⽓瓶中。
⽕柴燃烧所起的作⽤是( )A.升⾼铁丝的着⽕点 B.升⾼铁丝的温度C.增加可燃物 D.增⼤与氧⽓的接触⾯积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的⾐物着⽕,可就地打滚使⽕熄灭B.只要温度达到着⽕点,可燃物就⼀定燃烧C.图书、档案失⽕,通常⽤⽔基型灭⽕器扑灭D.“吹灭蜡烛⽕焰”灭⽕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隔绝3.下列物质在空⽓中燃烧时,将⼀个⽤澄清⽯灰⽔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焰上,烧杯内壁没有浑浊出现的是( )A.氢⽓燃烧 B.⼀氧化碳燃烧 C.甲烷燃烧 D.⼄醇燃烧4.下列图中所涉及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5.古代⼈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
孔明灯燃⽓的⽕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点约170 ℃)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点降低了6.建设新农村要⼤⼒推⼴利⽤沼⽓解决⽣活燃料问题,沼⽓的主要成分是( ) A.⼆氧化碳 B.⼀氧化碳 C.甲烷 D.氮⽓7.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8.通过下图所⽰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ⅠⅡⅢⅣA.图Ⅰ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Ⅱ实验既说明⼆氧化碳密度⽐空⽓⼤,⼜说明⼆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持燃烧C.图Ⅲ实验既说明电解⽔⽣成氢⽓和氧⽓,⼜说明⽔是由氢⽓和氧⽓组成的D.图Ⅳ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9.化学反应在⽣成新物质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点燃CO2B.Mg+2HCl===MgCl2+H2↑C.CaO+H2O===Ca(OH)2D.CO2+C=====⾼温2CO10.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醇、沼⽓和氢⽓都是可再⽣能源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中⼆氧化碳等⽓体含量升⾼引起的C.加速⽯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类的⽣活质量D.为了防⽌⽔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化肥、农药第Ⅱ卷(本卷共8题,共70分)。
初三化学7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三化学7单元测试及答案初三化学7单元测试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 B2. C3. D4. D5. B6. D7. B8. A9. C10. B二、填空题答案11. (1)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2)用湿抹布扑盖(3)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12. (1)有机物 (2)2:9 (3)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4)30013. (1)CaO+H2O═Ca(OH)2 化合反应(2)2H2O22H2O+O2↑ 放热(3)Mg+2HCl═MgCl2+H2↑ 置换反应(4)Ba(OH)2+H2SO4═BaSO4↓+2H2O 减弱(5)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红色石蕊(或红色pH)14. 吹灭用灯帽盖灭.15. (1)煤为固体、石油为液体、天然气为气体 (2)都是可燃性气体甲烷是有机物 (3)都可作酸碱指示剂 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pH三、解答题答案16. 解: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不完全燃烧时,得到的能量少,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一些炭黑等固体小颗粒,会加剧环境污染.17. 解:(1)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所以答案:可燃性、着火点、空气(或氧气)、空气(或氧气)、着火点、着火点、空气(氧气)(2)白磷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后铜片以及红磷周围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红磷又与氧气接触,符合物质燃烧的条件.所以红磷也燃烧了起来.答案: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铜片温度升高,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所以红磷也会烧起来.(3)据试验可知,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黑烟的产生,是因为白磷表面的煤油没有擦干净.所以答案: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白磷表面的煤油没有擦干净(4)水中的白磷开始不能燃烧,就是因为没与氧气接触.现在用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可以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热水中的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吹入空气,使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所以现象:白磷在水中燃烧.原因: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与空气接触.(5)物质燃烧一定要满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这三个条件.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木船是可燃物,周瑜点燃的战船使木船达到着火点,东风又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具备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所以答案: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8.(1)濮存昕骑自行车去参加会议,没有开汽车去,用自身的行动做到了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故答案为:以身作则:节能减排,保护环境;(2)为了让天空更蓝,我们的做法也很多,如自己步行上学、随手关灯、植树造林等.故答案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多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如自己步行上学或随手关灯等)19. 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3)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2H5OH+3O2 3H2O+2CO220. 解:理论上它是不正确的,当然这些做法更能有助于火灾的熄灭.物质燃烧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以上的温度,否则不会燃烧.所以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时的两个条件之一,火灾即可熄灭.2022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作文2022-2022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是什么9年级化学第6单元化学方程式人贵有知人之明阅读答案伯夷叔齐阅读答案位在廉颇之右阅读答案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冰壶洞阅读答案原始胡杨林阅读答案2022年济南市一模答案包拯召权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九年级郑州二模政治试题及答案2022年南开中学高三年级五月考模拟卷化学答案2022厦门市七年级下质检地理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英语答案2022邯郸市初三一模文综初三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初三第二次化学月考卷及答案初三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初3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上海市2022学年闵行区初三年级等一学期期末质量水平考试化学试卷上海市天原杯竞赛试题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答案化学2022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022初中化学竞赛初三中考复习资料2022虹口区化学初三三模答案2022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2022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2022厦门市质检九年级政治2022虹口化学三模初三2022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化学2022至2022年太原五中初三化学模拟考试2022初三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学初三总复习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反思初三化学资料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初三化学复习资料重点初三化学复习重点初三化学复习提纲初三化学7单元测试及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某)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某/nianji/chusan/.html。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自来水B. 空气C. 氧气D. 酒精溶液2. 下列气体中,具有可燃性的是()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3.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4.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由分子组成的C. 原子之间没有间隔D.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5.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氢B. 氧C. 碳D. 铁锌6. 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B. 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C. 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D. 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7. 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B.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C.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D.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8.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物B.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条件C.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分子个数D. 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9.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物的质量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变10.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将瓶塞倒放B. 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紧挨试管口倾倒C.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二、判断题:1.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是分数。
()3.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物之间用“+”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A.①③⑤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
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积极开发氢能源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省石油资源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1个 B.2个 C.3个 D.4个19.下列气体与空气结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20.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
下列说法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火力发电C.开发利用太阳能D.乱砍滥伐树木2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化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处理措施无助于环境保护的是A.增加污水处理工厂B.燃煤工厂增加烟囱高度C.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D.建风力发电厂代替火力发电厂22.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2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24.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25.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一种。
点燃每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在火焰上方,只有X、Y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滴出现。
点燃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Z的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H2CH4 COB.CO CH4 H2C.CO H2 CH4 D.CH4 H2 CO26.小明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查阅资料。
由小明查阅的资料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分析:五氧化二磷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个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各套一个瘪的气球,用线固定。
然后将两支大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可观察到试管中,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气球的变化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其优点为【实验创新】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明将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口接近液面),捏住气球口部,小心取下气球,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小明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27.晓涵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她把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用理化知识解释A→B过程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28.“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垃圾发电,使垃圾成为再生新能源。
(1)垃圾被送入发电车间前首先要除去一些不能燃烧的物质。
下列垃圾中的物质必须去除的是(填序号)A.碎玻璃 B.废纸屑 C.干电池(2)垃圾焚烧发电与直接堆放或填埋相比较带来的优点有(填一点即可)(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列各图标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4)生活垃圾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主要成分甲烷CH4),沼气的主要成分属机物”或“无机物”)。
沼气燃烧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9.气象资料显示,全球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地球在呻吟,假如你是地球,你最担忧的是导致空气中CO2的含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汽车安装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能将90%有害气体转化为危害较轻的气体排出。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汽车尾气中,属于有毒、有害的气体是(填化学式)②针对经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处理后的尾气的组成,你若是科学家,还应解决的为题有30.“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经成为人民共同的心声。
(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碳粒和有毒的(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严禁烟火”的图标,因为31.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够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化学式是,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生成的能量来做饭,取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32.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清洁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图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分析是由于(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
沼气略带臭味,请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于气体(4)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33.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露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请举一例)(3)海底蕴藏者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下图所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料来源丰富B.是可再生能源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34.“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被誉为未来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它是一种简单的(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2)天然气属于(填“可”或者“不可”)再生资源。
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氢能(3)CH4在空气中燃烧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能,而CH4-O2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4)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分子数之比是35.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