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完整word版)人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详细讲解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能源是( )。
A.太阳能B.煤C.石油D.天然气2.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下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分析图示,下列组合中,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是( )。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能导致火灾的原因是( )。
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如下图所示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源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C.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5.化学活动小组有如下4条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
A.工业上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淡水的危机B.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制造酒精代替汽油作内燃机燃料D.工业上可制造大量的石灰水,来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6.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4种装置(如下图所示)。
其中设计合理,且又可以随用随制取、不用则可以停止的是( )。
A B C D7.点燃某气体样品,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把烧杯迅速直立并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样品不可能是( )。
A.H2、CH4B.CO C.CH4D.H2和CO8.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水的分解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2O ===== 2H2↑+O2↑。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二、填空题(共24分)9.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汽油B.柴油C.氢气D.煤油2.“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以下应张贴在森林防火场所的标志是()A B C D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4.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A.星火燎原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D.死灰复燃5.2023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仓库起火,搬走仓库内可燃物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扑盖6.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7.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燃烧实际上是其中的甲烷在燃烧,可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C.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造成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D.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8.在某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做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燃烧的原理是石蜡蒸气在燃烧B.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泥土可以降低石蜡的着火点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石蜡蒸气9.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A.图甲验证甲烷含有氢元素B.图乙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C.图丙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图丁验证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非常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为落实“绿色环保”理念,“零排放”汽车使用的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汽油D.乙醇汽油2.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
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3.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B.发现煤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C.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6.在CaO+H2O===Ca(OH)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该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C.在CaO中C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CaO和H2O的质量比为2897.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8.某同学用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下列四个成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
不合理的是()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B.“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D.“釜底抽薪”——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9.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备条件的是()A.与氧气接触B.狭小的空间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2.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开辟运输水的道路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隔离可燃物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这样火会更旺。
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做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C.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标志6.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B.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进行检查C.面料厂、加油站严禁烟火D.图书资料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7.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8.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安全出口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成站立姿势跑出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直接坐电梯下来D.打开窗户跳出9.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A.发光、发热B.非常剧烈C.温度要达到着火点D.氧化反应10.夜间发现煤气泄漏时,在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A.向室内喷水,防止燃烧B.立即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来维修C.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D.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11.“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基础题】在空气中放置的干柴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与氧气接触B.干柴是固体难燃烧C.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D.干柴不是可燃物2.【基础题】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厨房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水扑灭3.【基础题】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
如图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的是()4.【基础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5.【提升题】“世界真奇妙”某同学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如图4),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利用的原理是()A.隔绝了可燃物B.金属线圈内没有了氧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图4D.金属丝没有可燃性6.【提升题】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提升题】“是真是假”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假的是()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8.【拓展题】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完整word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2021?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去除可燃物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2、以下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3、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室内起火时翻开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雾霾天气与空气中超标有关。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
以下措施不能减少污染的是〔〕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鼓励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平安措施,以下平安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翻开排气扇通风8、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平安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以下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选项是()选项着火情况灭火措施理由A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实验桌上燃烧起来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翻开门窗并泼水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后断开电源D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枯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七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B10.【答案】C二、11.【答案】(1)可燃物(2)开门后室外氧气进入室内,使室内氧气更充足(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答案】(1)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点燃(2)C H OH + 3O 2CO + 3H O2 5 2 2 2(3)节约用电(或使用节能灶,使用氢能、太阳能等)【解析】煤中含有碳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等会污染空气;为减缓能源危机,一方面要节约,如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灶等,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等。
13.【答案】(1)乙(2)①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②隔绝氧气(或空气)【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火柴梗的燃烧与温度有关,当火柴头向上放置时,热空气向上运动,下面的火柴梗达不到燃烧的着火点,因此火柴梗不易燃烧。
而火柴头朝下时,燃烧的热量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利于达到着火点,所以火柴梗燃烧得更剧烈、更彻底。
14.【答案】解:每年减少排放的总硫量为:m(S) 1.010 t 1% 2.010 t 3.8‰240 t 。
5 5。
240 t转化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SO )= = 480 t232答: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 480 t 。
2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50 分)1.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路线前的小片树林砍掉2.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A.高压水枪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泡沫灭火器3.下列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4.下列混合物中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空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混有面粉的空气D.二氧化碳和空气5.要节约现有能源,也要开发新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交文流反思下】 载后请自行对内容编辑修改删除,
①用 pH 试纸测定酸雨 pH 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②同学甲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来自于 SO2 的酸性;同学乙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是由于 SO2 与水等
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缘故。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还需
要补充的对比实验所用的样品是
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8. 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9.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
A.蒸馏水
B.干燥的 SO2 气体
【实际运用】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C.稀硫酸
D.其他稀酸溶液
(多选,填序号)。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业烟囱
C.开发新能源
五.计算题(共 8 分) 21. 上海世博会上,100 辆燃料电池观光车活跃在世博园区,它们靠氢气和氧气反应提供能量。由于它们
“喝”的是氢气,产生的是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⑴若燃烧 1kg 氢气,需氧气多少千克? ⑵在燃料电池里需要加入 30%的 KOH 溶液。现有 10kg 10%的 KOH 溶液、14kg KOH 固体和适量蒸 馏水,可以配制出 30%的 KOH 溶液多少千克?
13. 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14. 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 “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6. 我国部分省区最近发生了多起小煤窑瓦斯(甲烷)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从安全角度,你
点燃
17. (每空 2 分)(1)2CO+O2
2CO2
点燃
CH4+2O2
CO2+2H2O
(2)CH4(或甲烷) (3)增大。
18.(每空 2 分) (1)B 密度比空气大 (2) 否 (3) 空气
三.简答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19. (1)①+2
②S+O2 点燃 SO2
(2)不易燃烧 燃烧时间长
会______________而引发火灾。(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四.实验探究(共 16 分)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 某班一学习小组以“酸雨的危害”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中
的记录。
【提出假设】酸雨易对
造成危害。
【调查收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资料。
22. 微型化学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很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很少,因此被誉为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用下图微 型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 CO2 的实验只消耗了 0.55 g 10%的盐酸。求:
(1)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小数) (2)如果10%的盐酸密度为1.1g/cm3,消耗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3)通常完成这个实验大约需 10%的盐酸5 mL,这是微型实验用药量的多少倍?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
本文下载后请自行对内容编辑修改删除, 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就(填“增大”或“减小”)
。
本文下载后请自行对内容编辑修改删除, 18. 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 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
要成分是 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
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右图所示)。
15.某气体可能含有 H2、CO、CH4 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根据上述实
验判断,该气体成分是( )
A.H2
B.H2 和 CO
二.填空题(共 21 分)
C.CH4
D.CO
16. 从 Fe、O、H、C、Ca 五种元素中选取合适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每空各填一种即可。
A. 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B.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
C.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 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2.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3.2010 年 4 月 20 ,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
量。 三.简答题(共 10 分)
19.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 Sr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
10.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本文下载后请自行对内容编辑修改删除, 11. 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 H2、CO、CH4 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 能,它被称为 21 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
积的 CO 和 CH4 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
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
D.燃烧后都生成 CO2 和 H2O
12.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 2 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
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
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_______________;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
值大且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 300 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
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 5000 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是纯净物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
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认为采取下列措施最得当的是
()
A.进入矿井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巷道内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
D.进入矿井必须戴呼吸面具
7.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
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燃料_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_________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固体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
(5)一种含正三价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17. (1)煤气的主要成分 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__________ (填
“A”或“B”)图安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