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课件解读

合集下载

标准预防 ppt课件

标准预防   ppt课件

PPT课件
3
标准预防措施2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 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 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 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 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PPT课件来自10二、确诊感染的措施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 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 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 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 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1、病人的隔离; 2、空气隔离、防护隔离 ;3、飞沫隔离
(5)做好空气的消毒。
PPT课件
12
二、确诊感染的措施
2、空气隔离、防护隔离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 必须戴手套。
3、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
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
过1m左右。
PPT课件
13
三、医院标准预防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 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 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
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ppt课件

《标准预防措施》ppt课件
通过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标准预防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标 准预防措施得到充分保障和支持。
加强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医务人员之间能够密切 配合、协调一致地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05
标准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案例
医疗机构中的标准预防措施应用
传染病防控
医疗机构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 需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穿戴防 护服、戴口罩和手套等,以降低
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标 准预防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
环境卫生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如定期 消毒公共区域、保持空气流通等,以降低疾病传 播的风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一系列实践和程序,旨在减少感染性疾病在医疗保健机构中 的传播风险。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呼吸道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清 洁和消毒等。
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总结词
标准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详细描述
在医疗保健环境中,患者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容易感染疾病。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如果不采取适 当的预防措施,也容易成为感染源或传播媒介。因此,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是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 健康的重要手段。

02
标准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
手卫生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洗手和手部消 毒。
详细描述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清洁和卫生操作之前、接触血液、体 液和污染物之后,都应该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 手,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标准预防PPTppt

标准预防PPTppt

02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筛选,确保评估指标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
指标权重确定
03
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以反映其对标准预防效果的综合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评估,以获取全面、客观 、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结果追踪
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追踪和复查,以了解措施改进的效果和标准预防工作的持续改进情况。同时,将评估结果与工作实际 相结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标准预防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06
标准预防教育与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01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预防的宣传教育计划,包括宣传内容、方式
培训和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标准预防措施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02
标准预防措施
密闭场所的预防措施
1
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并确保口罩遮盖口鼻,尽 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建议选择自 行车或电动车出行。
2
尽量少触摸公共设施,如需触碰按钮等时,可 使用纸触碰。
3
居家时要注意开窗通风,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 降低空气病毒浓度。
餐饮服务领域的预防措施
总结词
餐饮服务行业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和 卫生。
详细描述
餐饮服务领域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对食品加工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食品在加 工过程中不受污染。- 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 ,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区域提供防蝇、防 鼠措施,避免食品污染。- 对餐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确保顾客用餐安全。

标准预防 ppt课件

标准预防 ppt课件
培训与宣传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 员对标准预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04
标准预防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的认知不足
总结词
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的认知不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措施的理解和执行程度直接影响着医疗保健机构预防疾病传播的效果。由于缺乏足够的培训 和教育,一些医务人员可能对标准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应用。
患者及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保持患者及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 预防医院感染诊 疗环境,包括病房、诊疗室、卫生间 等。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遵 循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个人防护和 环境保护。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可能将病原体带到各种物品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清洁与消毒。
预防院内感染。
实验室操作
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沫 的实验室操作时,采取标准预 防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 。
传染病患者转运
在转运传染病患者时,采取标 准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 人员的安全。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 标准预防措施,降低疾病传播
风险。
02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手部细菌 的传播。
详细描述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前、接触污染物后,都应彻底清洗双手 。可使用肥皂和水,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消毒剂。在流动水下彻底 冲洗双手,避免使用毛巾或纸巾擦干,自然晾干即可。
防护用品的使用
总结词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与病原体的接触, 降低感染风险。

标准预防ppt课件

标准预防ppt课件
• 鞋套:应该一次性使用,在规定的区 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 掉。
17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 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 。 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如 内镜、呼吸机、湿化瓶等),在 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 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其中一次 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23
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 ,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 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在空气中悬浮的时 间不长。 【对象】极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H1N1、H7N9、 SARS; 【隔离措施】
① 隔离室; ② 医用外科口罩; ③ 手卫生和手套; ④ 隔离衣(在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隔离衣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S
1
01 基础概念
CONTENS 02 基本原则
03 具体措施 04 防护示意
2
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所有病人的 预防性措施,认定所 有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 损伤的皮肤、粘膜和 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 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 取的标准水平消毒、 隔离等预防措施。同 时,还应根据疾病的 传播途径采取空气、 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
洗手 手卫生是医院 感染控制最经 济、最简便、 最有效的措施 !
11
医护人员擦手方式
1. 白大褂是首选 2. 甩手运动第二 3. 重复毛巾是摆样子
12
2.戴手套
•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 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 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ppt课件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ppt课件
34
隔离衣
隔离衣
防防护护服服
手术衣
隔离衣
防防水水围围裙裙
35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 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后应当及时采取正确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6.急救场所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气囊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7.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疗废 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器盒中处理,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 意,防止针刺伤。
12
您能否列举每天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的体液:
清理创面,换药,皮下注射 • 插管或拔管 • 清理尿液、粪便、呕吐物,和操作
一些污染物(绷带、餐巾、尿垫), 清洁可见的固体污染物(床单、厕 所、尿盆、便盆和医疗设备)
13
14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2.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 手套。在两 个患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
21
步骤1
• 翻转抓住手套外层的袖根部,向下拉, 直到手套完全脱掉
• 将摘掉的手套放在尚戴着手套的手中
步骤2
• 将已摘掉手套的那只手的手指插入手套 的袖根内层,向下拉,直到手套完全脱 掉
• 手套应该是里朝外翻一团,且将先脱下 的手套包在里面
步骤3
• 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22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6
谢谢聆听!
47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44
隔离——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
➢ 是将感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不能实现的措施。 ➢ 治疗确诊或疑似的患者的HCWs比其他人群的 感染风险更高,为

标准预防措施PPT课件.

标准预防措施PPT课件.

• (1m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戴口罩); (3)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 须外出应戴口罩屏蔽病人。 • 3 、接触隔离 •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 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 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 防外,还应实施接触隔离。具体措施包括:(1) 隔离室;(2)洗手和手套;(3)隔离衣;(4)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
标准预防的措施
•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 播。 •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 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 的时机。
• 一、标准预防措施 • 1、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 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 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
• 性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后半年 采血检测是否产生抗体。如果已知体液来源于 HBSAg阳性的患者,应在24小时之内给予乙型肝 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同时,首次接种1 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 • 2 、刺伤的补救措施 •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 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 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9 、隔离室(病人的安置)。将可能污染环 境的病人安置在专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 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无 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 安置地方或做出其他的选择。 • 二、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 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 ppt课件

标准预防 ppt课件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 有无破损,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口罩
• 根据需要正确选择口罩类型: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 员的一般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给病人提供口罩。
佩戴和摘除口罩的正确方法
8.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 害化处理;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 器盒中处理,防止针刺伤。
锐器误伤原因及预防
锐器误 伤原因 及预防?
• 医疗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工作人员自身原因 工作人员操作原因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原因 一次性锐利器械
•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及时清洁污染的环境。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 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 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 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 或者围裙。
01 基础概念
CONTENS 02 基本原则
03 具体措施
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 ,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 、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在空气中悬浮 的时间不长。
【对象】极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H1N1、H7N9、 SARS;
【隔离措施】 ① 隔离室; ② 医用外科口罩; ③ 手卫生和手套; ④ 隔离衣(在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隔离衣 ); ⑤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外出戴医用外科口罩; ⑥ 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粒 径多数小于5微米,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 病原体抵抗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
• 1、洗手 • 2、手套 •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 4、隔离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
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
行无害化处理。
接触隔离
•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 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 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接触隔离1.1、病人的隔离:
•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 一室。
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 (5)做好空气的消毒。
空气隔离2、防护隔离
•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飞沫
•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 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 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 1、病人的隔离
• 2、防护隔离
空气隔离1、病人的隔离:
• (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
飞沫隔离。
操作原则(一)1-8
•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 • 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 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 • 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 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
• 其基本特点为: •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
人员传至病人。 •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
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级防护
•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 3、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标准预防
临邑二院
基本信息

特 点: 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基本措施 : 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等

有效措施 : 隔离对象、 防护

重 点: 洗手的时机
目录
• 1.概念简介 • 2.基本特点 • 3.操作原则 • 4.预防措施 • 5.防护要求
概念简介
•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 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 离。
•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
洗手的时机。
基本特点
• 1、强调双向预防 • ①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 ②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①接触隔离,②空气隔离,③
隔离1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 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空气隔离3.飞沫隔离
•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 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预防制度
•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接触隔离2. 2. 防护隔离:
•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 质时,应戴手套。
•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
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 行处置。 •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空气隔离
•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 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 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 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 传播。
护眼镜 • 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
或者围裙 • 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
操作原则(二)9-15
• 9、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 10、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 ① 保证充足的光线 • ② 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 • 11、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 • ① 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 • ②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 • 12、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 • 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 1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 • 15、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 ①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 ② 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