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锂电池的设计与研发
动力锂电池与普通3C锂电池的区别

动力锂电池与普通3C锂电池的区别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锂电池不是都一样吗,能有什么区别。
如果要真正了解动力锂电池和普通3C锂电池本质应用需求的话,动力锂电池和普通3C 锂电池区别有哪些想必会比较了解,那么动力锂电池与普通3C锂电池的区别是什么呢?一、动力锂电池和普通3C锂电池区别在应用方面分析:1、动力锂电池可以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大倍率放电的产品上面,而普通3C锂电池仅用于手机,手环,数码像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方面,只能满员普通放电供电使用需求。
2、电池放电电流在产品应用中,可以理解动力锂电池一般是指基本以5C 电流放电为标准,如果是超高倍率的动力电池可以10C或30C更大的电流进行放电;普通3C锂电池一般以3C以下电流放电电流为标准判断。
二、动力锂电池和普通3C锂电池在设计方面分析:1、磷酸铁锂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在研发设计时需要更多考虑可靠性和一致性,毕竟要长时间(至少5~10年)、恶劣环境(冬天低温、夏天暴晒、雨雪)、大量电池串并联配组使用,考虑可靠性和一致性,假设一辆汽车使用1000只动力电池,理想上,汽车厂家希望一个车型10万辆车的规模下不要出问题,也就是理想上要求动力电池出问题(安全、存储、循环等)的几率要在一亿分之一以下(当然对于最高端消费类电池而言,苹果也对供应商要求到了这个级别)。
考虑到可靠性,动力类电池一般设计冗余更多,使用更厚的隔膜、箔材和外壳,因此能量密度也就大概是消费类电池的一半吧。
2、普通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研发设计时更多的需要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无需长时间可靠性(循环也无需做得太好,因为反正一两年就会换),一般不需要配组单独使用,所以对一致性没有太大要求,但是由于消费类的手机、pad平板电脑空间有限并且非常珍贵,因此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对于尺寸要求严格、容量、能量密度等要求很高。
3、动力锂电池和普通锂电区别对于产品安全而言,动力电池有更多的外部保护电路、散热布局等,当然也面临更恶劣的条件(更高的外部电压、更大的电流、更复杂的外部环境),消费类电池的保护更少,要在更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靠电池的材料和设计抗住各种危及安全的情况;而高端的消费类手机锂电池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动力电池更多是需要先进的工艺控制、一致性控制和质量管理。
新型锂电池的设计与制作

新型锂电池的设计与制作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需求增加,锂电池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池类型。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和续航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和制作一种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新型锂电池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部分组成的。
其中,正极和负极都由一种或多种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合剂构成,电解液则是一种能够提供离子传导的液体,隔膜则用于隔离正极和负极,同时又能够允许离子穿透。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都是由离子传递引起的。
当电池充电时,正极会释放锂离子,并转化为一种化合物;同时,负极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使锂离子被吸收,系统储存电能。
而当电池放电时,上述化合物会重新分解,同时负极也会释放锂离子,使得电路得以完成,外部设备得到电能的供应。
二、现有锂电池的问题尽管锂电池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应用历史,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热失控是锂电池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电池的容量会下降,甚至会引起热失控,从而导致严重的火灾或爆炸等问题。
另外,现有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不够高,即在单位重量和体积内储存的能量仍然有限。
这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用户日常使用的需求。
三、如何设计和制作新型锂电池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设计和制作新型锂电池需要考虑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使用更安全的材料,如硅或者石墨等,以及改善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实现更高的离子传导效率。
此外,还需要控制电池的温度和压力,避免电池过热引发热失控。
其次,新型锂电池需要提高能量密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新型的材料,如钙钛矿材料、硫化锂材料等来实现。
同时,新型锂电池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可制造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锂电池的研究和制造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
因此,只有各个领域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才能最终实现新型锂电池的设计和制造。
锂电池研发个人年终总结

锂电池研发个人年终总结2019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的锂电池研发工作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
回顾过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个人在锂电池研发领域的工作。
1. 研究概述在2019年,我主要负责锂电池研发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锂电池技术。
我研究了当前市场上的锂电池技术,对比了各种类型的锂电池,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最终,我们决定在项目中重点研究锂离子电池,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 实验设计与执行为了实现研发目标,我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并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工作。
我们首先进行了各种材料的筛选实验,测试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随后,我们进行了电池组件的设计和制备,并对电池进行了充放电测试和循环寿命测试。
通过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和参数,我们成功地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3.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我们在锂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改善了锂电池的充电效率,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储能。
其次,我们优化了材料的组合比例,使得电池的寿命大大延长。
最后,我们降低了电池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4. 创新与改进在锂电池研发过程中,我还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并不断改进我们的研究方法。
例如,我尝试引入新型材料来增加电池的稳定性和电池内阻的降低。
另外,我还研究了新的电池制备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些创新和改进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也为未来的锂电池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今年的锂电池研发工作的总结,我认为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研发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新材料和技术,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我也希望能够加强团队合作,与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结语2019年是我在锂电池研发领域的一年,我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开发策略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开发策略
1.聚焦研发新型材料。
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核心性能之一,因此开发新型材料是提高能量密度的关键。
目前,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已经成为商业化的电极材料,但它们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瓶颈。
因此,需要开发新型材料,如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固态电解质电池等。
2.增加正负极比容量。
提高正负极比容量是另一个提高能量密度的途径。
在正极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钴的含量来提高电极比容量;在负极方面,可以采用硅、锡等高容量材料来代替传统的石墨材料。
3.优化电解液和电解质。
电解液和电解质对锂电池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优化电解液可以提高锂离子的导电性和扩散性,同时减轻电极表面的钝化作用,从而提高电极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优化电解质可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内阻和极化现象,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4.优化电容匹配。
电容匹配也是提高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优化正负极的比例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容匹配度,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5.提高生产工艺。
在生产工艺方面,可以优化电极涂布和卷绕工艺,降低内阻和极化现象,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同时还可以优化电极组装和离子导电体的选择,来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
总之,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涉及到新型材料、电解液、电容匹配、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能量
密度锂电池的研发将会成为未来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设计的步骤

锂离子电池设计的步骤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电池类型,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池容量、电压、寿命、安全性等。
以下是锂离子电池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电池容量:根据应用需求和空间限制,选择适当的电池容量。
2. 建立电池模型:根据所选的电池容量和电池类型建立电池模型,包括电池的结构、化学反应、充放电特性等。
3. 选择电池材料:根据电池模型和应用需求选择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4. 设计电池电路:根据应用需求和电池模型设计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器、放电电路和保护电路等。
5. 进行电池测试:通过实验测试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包括电池容量、电压、内阻、循环寿命、温度等。
6. 优化电池设计: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电池设计,改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7. 生产电池:根据最终设计结果生产锂离子电池,并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以上是锂离子电池设计的一般步骤,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电池类型可能会有所差异。
- 1 -。
锂电池的设计与研发介绍共57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锂电池的设计与研发介绍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锂离子电池》实验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

《锂离子电池》实验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本节课介绍了一个实验案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情况,锂离子电池原理的深度学习。
实验案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一是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本研究课题设计的研究对象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等。
二是设计研究对象的实验课程,营造真实的研究实践环境:例如通过组装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测量其电化学性能和点亮二极管以判断其电压大小等一系列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开扩学科视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增强学生的环保理念,使其切身感受绿色能源和绿色化学的魅力。
所有的实验案例均先在绿色化学社团实施,实施后根据学生反馈改进后在班级实施。
由于时间等因素,性能测试由学习小组学生操作完成,将测试好的数据提供班级上课学生。
教学安排学生每两人一组完成该实验项目的学习。
安排学时2学时,第1学时进行理论讲解,第2学时实践操作。
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及实验药品器材等。
教学策略本实验案例由创设情境、概念学习和探究原理、知识迁移、实践操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构成(如下图)。
教学过程(1)环节一、创设情境师:以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为问题对象,引出新型电池主题。
生:找出乘坐的公交车中哪些是新能源公交车。
师:引导学生说出电池的种类,并进行分类。
生:电池的种类有哪些,试着分类,分类详见下图。
师:引导回顾原电池相关知识点。
生:回顾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粒子移动方向等。
设计意图: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涉及的“电化学知识”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的核心内容。
以身边的新能源汽车为引入点,可以消除学生与电化学知识的隔阂;通过电池的举例分类,锻炼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对电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汽车到它的工作原理体现了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思想。
(2)环节二、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特点师:向学生介绍锂电池的发展史,并引导学生写出锂一次电池工作原理。
生:回顾锂一次电池工作原理。
锂电池技术协议

锂电池技术协议一、引言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设备,应用广泛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
为了规范锂电池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保障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特制定本技术协议。
二、背景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具体的技术协议是迫切需要的。
三、定义1.锂电池:锂离子在正负极间迁移的过程中,通过电解质传导离子的一种电力储存装置。
2.锂电池技术:涉及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应用等相关技术。
四、协议内容1.锂电池的设计与研发–锂电池的尺寸、形状、容量等设计要求–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的选择与研发–锂电池的电池包装与总体设计2.锂电池的生产工艺–锂电池的电池极片制备工艺与工艺参数–锂电池的正负极装配工艺与工艺参数–锂电池的电解质注入工艺与工艺参数–锂电池的封装与包装工艺与工艺参数3.锂电池的性能测试与验证–锂电池的容量测试与验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与验证–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测试与验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测试与验证4.锂电池的使用与维护–锂电池的充电与放电准则–锂电池的储存与运输要求–锂电池的安全使用与维护方法5.锂电池的环境友好与循环利用–锂电池的材料选择与环境考量–锂电池的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五、技术要求在制定和执行锂电池技术协议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锂电池技术的法律法规。
2.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技术协议的内容。
3.提高技术协议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方便各方的理解和执行。
4.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技术协议的滥用和盗用。
5.提高技术协议的可核查性,确保技术协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6.加强技术协议的监督和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六、结论本技术协议对于推进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各方应认真遵守技术协议的要求,共同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电池功能特点
一 比容量高
酸 镉 镍 锂 35 41 50-80 120-160 140-180 Wh/kg
二 电压高 三 体积小 重量轻(24V相当于市面上铅酸电池的1/7重量,36V电池
重量仅3KG, 相当于市面上铅酸电池的1/6重量. )
四 长循环 五 自放电小 六 无记忆效应 七 无污染 环保 八
除了利润 ,一切都 是假的!!
常见锂电池的使用参数:
常见电池设计时不同的要求
现对常识、参数、材料以及设计思路都有
了一定的了解,下一步进行实际的尺寸工艺 设计
三 尺寸设计
下面以实际的电池型号来进行讲解:
尺寸: 电池型号:523450A 1000mAh钴酸锂材料 电池厚度5.2mm,电池宽度34mm, 电池高度50mm
一 电池爆炸的原理是什么?
电池在受到热冲击、过充、过放、短路、振动、挤压等 滥用状态下,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及电解液等组分间将发 生化学、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与气体,引起电池 的升温,如果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生成速率大于热散失速 率,则体系内的反应温度就会不断上升,当热量和内压累 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电池的燃烧或爆炸。 简单的说:就是电池内部出现高温 高内压,超过电池壳 体的储压极限,壳体爆裂,内容物喷出,起火燃烧。 引起爆炸燃烧的主要原因:短路
7循环性能 长循环 8 BMS(电源管理系统)的合理选用 作为锂电池,我们在使用时,必须选用合理的BMS来对 电池进行一系列的保持,如:过充 过放,过流 短路 均衡 过温。好的BMS能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正常发挥。 9 成本 除了以上的考虑因素之外,成本也是在设计时重点为考 虑的,因为这关系到设计出来的产品,客户所能接受的价 格是否有利可赚!!!!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满足客户要 求的产品。
17、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电池尺寸的设计,一般在电脑上编辑公式,
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参数2-5分钟就可以得出
一份工艺。
四 安全性能设计
电池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电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 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一个产品的安全性成为重中之重,那 么电池的不安全因素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那就是电池的: 爆炸 起火!我们常常听说哪儿的电池爆炸,伤人,电池 召回,电视新闻报到的也很多。就电池的安全设计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 电池爆炸的原理是什么? 二 引起电池爆炸的因素有哪些? 三 如何来保证电池的安全?
1
工艺设计思路
电池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能符合客户的要求,针 对不同的用途,功能,设计出相应的电池。目前常见的电子 产品有:蓝牙耳机 MP3-MP4 普通手机 3G手机 笔记本 航 模 玩具 电动工具 电动自行车 。对于不同的产品,在其电池 的设计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安全 无论是用于那方面的电池,首当其充是的安全,确
锂电池的设计与研发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篇
一 电池基本结构、原理
二 电池种类
三 电池功能特点
四 电池的用途
五 电池的常用术语
第二部分:设计篇 一 电池设计相关参数
二 设计思路
三 尺寸设计
四 安全性能设计
第三部分:研发篇
一 目前研发的主要方向 二 电池研发成果的必要条件 三 研发实验的设计 四 实验报告的书写
保电池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不高热不起火不爆炸。 高热烫伤,起火烧伤,爆炸更危险!! 。
2 容量(功率)
即能够支持电器设备一次持续工作的时间要求,比如:手机 要求一次充电,能使用三天,航模 玩具飞机一次能飞3分钟
等。
3 平台要求 电池一次放电 某一电压值以上持续放电的时间,比如:手机 电池放电 到3.6V后,自动关机 ,就要求我们的电池3.6V电 压平台的时间越长越好,在选用正极材料时,会根据材料的 特性来满足这一要求。 电池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性能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比高 温70℃与低温-20℃放出的容量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设计 时根据使用环境来选择所需的材料(正极料 电解液等)
b 隔膜 :隔膜热闭孔性对电池的安全有很大的影 响,当温度超过120-135度,如隔膜没有闭孔, 电池继续升温,内压升高到极限,电池就会爆炸。 如温度过高,隔膜会熔化,从而引起电池大面积 的短路,这就要求隔膜要有很高的熔点。 c 电解液:电解液在电池内即起到导电作用,同 时又要能起到保护作用,当充电电压到一定值时, 形成络合物,在电池内部形成大面积的断路,使 正负极通过电流减小,电池温度降低。
第 一步、列出相关的固定的参数:
正极克容量:142mAh/g 负极克容量 :330mAh/g 正极压实密度:3.8g/cm3 负极压实密度:1.55g/cm3 正极钴酸锂比例:94% 隔膜厚度:0.016 负极石墨粉比例94% 极耳宽:4mm
对于一种体系,有的参数是固定的,在设计 时只要套进去就行了!!!
第一部分 基础篇
一 锂电池基本结构、原理
电池的结构组成 (六大组成) 正极 负极 隔膜 铝镍带 电解液 壳体
电池原理:
二
锂电池种类: 根据材料分:钴系 锰系 铁系电池 根据壳体分:钢壳 铝壳 软包电池 根据功能分:常规 倍率 动力电池 根据使用环境分:低温 高温电池 根据形状分:方形 圆柱 其他:折叠 弯曲 异型
四 电池的用途
移动电话、MP3 MP4 蓝牙 笔记本电脑、 小型摄像机、电动工具 电动车、UPS备用电 源,军事用途等等.
凡是能用电的设备基本上都能用上!!
五 锂电池的常用术语
1 容量 (放电容量 充电容量
量)
额定容量 设计容量 标称容量 平台容
2 电压
(标称电压 开路电压 闭路电压 平台电压 上限电压 截止电
铝镍带宽:mm
隔膜厚度:mm
铜铝箔厚度*宽度:mm*mm 辊压厚度:mm 卷针宽:mm 正负极容量比:%
二 工艺设计
主体材料的选用:
正极材料:四高 三稳 一保 一低价
1 比容量高 2 电压高 3 可逆容量高 4 扩散率高 5 平台稳
电池的设计,最基本
的就是要对所用的材
料要求及性能必须了 解
6 结构稳定
13极耳宽度与厚度,小电池,极耳0.1*4mm基本就 够了 14 极片刮粉位: A=10 B=卷针宽*2.7+3 C C=D+4*2 A D=极耳宽+(2~4) B E=卷针-C/2
D
15、计算容量:设计容量=正极敷料量*克
容量*活性物质比例 =*140mAh/g*7.516*94%=1052mAh 16、标称容量:一般设计时,设计容量约 为标称容量的1.05%
7 便宜
隔膜
1 化学、电化学稳定性 2 机械性能(刺穿 拉伸) 3 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对电解液保持高度浸润性, 4 隔膜材料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相容性、 5 隔膜对电解质的保持性 6 闭孔温度低(120-135) 7 熔点要高(大于165)
铝镍带 过流密度大 2 不易氧化 3 与电池内部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高温 高电压
二 引起电池爆炸的因素有哪些? 电池的系统制作过程,及各材料的配比和电池的使用,都 有可能引起电池爆炸隐患,可从:材料 设计 使用三方 面来来进行分析。 1材料: a 正极材料:其一 从材料本身安全性来说,热稳定性 LiNiO2 < LiNi0.8Co0.2O2 <LiCoO2 < LiMn2O4 < LiFePO4 <LiNi3/8Co1/4Mn3/8O2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 材料分解,产生大量的热 其二 从正极标的理论容量与实 际发挥的容量来看,没有脱嵌的锂离子越多,过充时,产 生枝晶的可能性就越大,刺穿隔膜引起短路。理论值与实 际值相差越小,安全性就越高,钴酸锂270-140<锰酸锂 148-110< 磷酸铁锂170-130 ,且铁锂的电压只有3.2V, 安全性最高。 热分解温度:钴:锰:铁锂=180: 200:220
7 化学稳定 8 环保 9 便宜
负极材料
1 比容量高
:
2 比表面积小 振实高 3 结构稳定
4 可逆容量高
5 电位高 6 化学稳定性好,
7 环保
8 便宜
电解液
1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和集流体不发生化学反应; 2 比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电压) 3 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电子电导率; 4 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在炭负极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钝化膜; 5 合适的温度范围(高沸点一低熔点); 6 安全低毒,无环境污染。
话,隔膜就可能厚点,大概25um到35um都有。
3、负极宽度,负极肯定比隔膜窄,可以是1mm,也可以是2mm,看你怎么留了,在此假 设2mm,那么负极宽度为42mm。(在做一些大型号电池时可适当加宽3-4mm) 4、负极包住正极,那么正极比负极窄,1-3mm,因为是小电池,我们选1mm,正极宽度 =44-1=43mm。
8、那么,卷绕一圈,有2层,单层厚度=正极厚度+负极厚度+2层隔膜厚度 =119+127+16*2=278um,
9、可见,总卷绕卷数=卷芯厚度/(单层厚度*2) =4.8*90%/(278/1000)=15.5圈,经取整:即负极有15折, 正极16折 (90%为电池厚度的预留空间,厚度大小取值也不同,主 要看材料的厚度反弹来定) 10、计算卷针尺寸,卷针宽度=卷芯宽度-卷芯厚度-2= (34-0.20*2)-4.8)*92%=27 mm 11、计算正极片长度:正极长=(层数-2)*双层卷绕厚度+ 卷针宽+卷针厚度+一层卷绕厚+卷针宽度)*(层数-1)/2+ 卷针宽-厚度/2=((16-2)*0..278*2+ (27+27+0.5+0.262))*(16-1)/2+27-5.2/2=505mm, 试卷时,微调尺寸。 计算负极长度:负极=正极长-针宽-尾刮粉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