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熟悉厘米》教案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预备:多媒体、米尺。
学生预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例如1情境图。
)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桌的长。
)沟通汇报:桌的长是几拃?生1:拃。
生2: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和认识厘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和认识长度单位,并初步了解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使用。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对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厘米这一长度单位,能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厘米这一长度单位,能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和认识长度单位;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厘米这一长度单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让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厘米的使用。
人教版(新)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共47页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
2.能够用尺测量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3.能够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4.能够相互转换长度单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识别并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米”。
2.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单位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用途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尺子、米尺、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好练习册、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对其进行简单测量。
二、讲解新知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的关系和应用。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厘米表示。
四、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知识点。
二、引入新知识•讲解长度单位的转换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
四、绰解疑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进行解答和讲解。
第三课时一、小结•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二、讲解扩展•介绍长度单位的更深层次应用,如米和千米的关系。
三、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
2.测量家中任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以“长度单位”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拓展长度单位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
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
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及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意义,学会用厘米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对于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浓厚,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意义,学会用厘米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如尺子、铅笔、书本等,以便于学生进行测量和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把尺子,以便于进行测量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你能帮小明量一量吗?”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厘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探究新知:介绍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讲解厘米的用法。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2.厘米的用法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