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06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编码规范分册V1.1.
移动网络代维质量管理规范-集客家客分册

移动网络代维质量管理规范-集客家客分册————————————————————————————————作者:————————————————————————————————日期:移动网络代维质量管理规范—集客家客分册(2011-V1)2011年5月第一部分综述1.1本分册包含三部分,分别为数据汇聚层、集客接入及家客接入三部分内容。
1.2维护界面的划分:1.2.1 数据汇聚层由CMNET城域网设备和数据接入层汇聚设备组成,以基站为界,基站内汇聚层设备(包括PON接入的OLT设备)以上属数据汇聚层代维范围;1.2 .2集客接入:以基站为界,基站内传输设备或数据汇聚设备(不含)以下,用于集团客户接入的设备及线路属集客接入代维范围;1.2.3 家客接入:以基站为界,基站内传输设备或数据汇聚设备(不含)以下,用于家庭客户接入的设备及线路属家客接入代维范围;第二部分数据汇聚层2.1 维护界面及范围以接入层汇聚交换机为界,接入层汇聚交换机端口以上包括接入认证服务器、核心路由器、核心汇聚交换机以及接入层汇聚交换机属数据汇聚层,各站点维护界面:以光纤进入传输机房或基站机房的ODF为界,ODF架内侧(不含ODF架)到数据汇聚设备之间部分归汇聚层代维公司维护,ODF架及外侧部分由其他代维公司维护。
2.2 代维资源配置标准2.2.1代维人员配置标准1)人员配置要求:(以下为最小网格最低配置,网元数量不足按照最低配置执行,当一个县区域的网元数量小于最小网格的基本配置时,按最小网格进行配置)工种配置标准网元数量备注技术支撑人员1人300站点巡检、维护人员1人50站点网格内网元数量超过基本配置的40%,需增配1人。
2.2.2 仪器仪表及车辆配置标准汇聚层代维公司仪器仪表及车辆配置要求类型数量备注仪器仪表配置笔记本电脑1台/人网线钳1个/人光功率计1个/人光源1个/人工具包1套/人改锥、各类钳子、烙铁等车辆应急抢修车1辆/ 每地市交通工具-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但必须满足维护需求2.3 代维质量标准2.3.1 日常巡检标准设备项目维护内容周期质量标准日常巡检标准巡检频次月按项目质量标准执行巡检记录存放在机房巡检箱中,要求内容齐全、格式统一、装订成册,按照巡检周期进行记录。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公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4)4. 背景 (2)5. 目标 (2)6. 功能需求 (2)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2)6.2. 模型要求 (3)6.2.1. 命名规范 (3)6.2.2. 设备状态 (3)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3)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4)6.3. 数据编辑与导入功能 (4)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4)6.3.2. 导入校验功能 (4)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5)6.3.4. 模板填写说明 (5)6.3.5. 导入模板下载 (5)6.4. 查询与统计 (5)6.5. 视图呈现 (5)6.5.1. 树图呈现 (5)6.5.2. 地图呈现 (6)6.6. 配套设备的调拨与调度 (6)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6)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6)6.7. 业务场景应用 (7)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7)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7)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7)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7)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7)6.7.6. 维修管理 (8)6.7.7. 站房用电来源 (8)6.7.8. 拓扑图 (8)7. 编制历史 (8)8. 附录A 修订全面记录 (8)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根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与扩充。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传输线路分册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传输线路分册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移动网络代维服务在保障用户正常通信的同时,也对传输线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传输线路分册,明确中国移动网络代维服务中传输线路的质量规范,以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二、传输线路的基本要求1. 传输线路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策略,采用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传输设备,并保证能够实现高速、宽带的通信服务。
2. 传输线路应通过专业的测试与验收程序,确保线路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3. 传输线路的设计应满足规模化、分布式的网络拓扑要求,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覆盖。
4. 传输线路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应遵循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传输线路的建设与管理1. 传输线路的建设应根据网络规划和业务需求进行,确保线路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2. 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线路建设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3. 在线路的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线路的实时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线路问题。
4. 对于故障线路的定位和维修,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四、传输线路的质量监控与评估1. 建立传输线路的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线路的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情况。
2. 对于线路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评估,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针对传输线路的质量评估,应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标准,定期进行线路质量的评估和考核。
4. 在线路质量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不达标的线路进行整改,以提高传输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传输线路的维护与优化1. 建立健全的传输线路维护团队,负责线路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2. 对于线路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修复线路故障,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对于传输线路的优化,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线路的性能和效果。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编码方法(v 10 ln

04-0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v 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QB-××-×××-××××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参照字符集 (2)4资源编码的定位 (2)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3)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3)7设备的机器编码 (5)7.1设备57.2机架77.3机框87.4槽位97.5板卡107.6端口128连接的机器编码 (14)9编制历史 (16)10修订详细记录 (16)11附录 (17)11.1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7)11.2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33)11.3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40)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2019年版)-集客分册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集客分册(2019年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第四部分集客分册 (1)第一章维护界面划分和代维工作内容 (1)第二章代维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点 (5)第三章代维工作质量指标 (10)第四部分集客分册第一章维护界面划分和代维工作内容第一条维护界面的划分集客代维范围主要包括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类设备与应用终端类设备两部分。
1、传输接入类设备维护界面按照集团客户传输接入类设备放置物理地点将维护界面划分为三个部分:(1)基站或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内用于集团接入的语音、数据和传输设备及其间的连接线。
(2)基站或综合接入点中传输类设备下行端口至集团用户侧传输设备上行端口间的线路及设备。
(3)集团用户侧移动自主产权的传输、数据、语音设备和线路以及相关延伸服务界定的设备和线路。
以上第1、3项统一纳入集客代维范围,第2项各省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纳入集客代维或传输线路代维。
2、客户侧应用终端类设备维护界面:数据业务设备,如移动自主产权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语音业务设备,如移动自主产权的PBX、IAD等设备;与客户签订的延伸服务界定的设备和线路,如用户内部综合布线、电源、路由器、视频终端等,纳入集客代维。
第二条维护工作内容第三条故障和投诉处理故障处理包括主设备(ONU、PBX、GPON、WLAN设备、信息机和路由器等)、传输设备、传输线路、终端设备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投诉处理包括因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的集客业务问题,以及因人员的使用而引起的业务问题的处理。
考虑到接入点设备资产等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客户特定的维护要求,具体每个接入点的工作界面以移动公司和接入单位商定的界面为准。
故障和投诉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受理由移动公司分派的故障和投诉工单(或以其他正规形式通知的故障处理要求),查询客户和电路资料,根据故障和投诉现象进行故障的预处理。
2、服从移动公司的指挥调度,负责现场的故障处理,并及时反馈故障处理进度。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TD-LTE_码号和网元命名原则分册V1.0.1.

中国移动通信⽹络组织规范_TD-LTE_码号和⽹元命名原则分册V1.0.1.中国移动通信⽹络组织规范WL-HX-1-007-ZYYZ-2013T D-L T E核⼼⽹码号和⽹元命名分册版本号:V1.0.02013-10-1发布2013-10-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络部⽬录前⾔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1.概述 (6)2.总体要求 (6)3.⽤户码号 (6)3.1MSISDN号码 (6)3.2国际移动⽤户识别码(IMSI) (7)3.3全球唯⼀临时标识(GUTI) (8)3.3.1MMEGI (9)3.3.2MMEC (9)3.3.3GUTI与RAI+P-TMSI之间的映射关系 (10)4.APN (11)4.1APN FQDN格式 (11)4.2⽤户的APN (12)4.3⽹络APN纠错能⼒ (13)5.⽆线⽹相关的码号 (13)5.1跟踪区标识(TAI) (13)5.2基站标识(eNodeB-ID) (14)5.3⼩区标识(ECI) (15)6.EPC相关的码号 (15)6.1⽹元的主机名(Host Name) (15)6.1.1MME设备的主机名 (16)6.1.2SAE-GW、HSS、DRA设备的主机名 (16)6.2EPC相关的其它编号 (19)6.2.1⼴播⽹号(PLMN ID) (19)6.2.2DNS解析业务及协议编号 (19)6.2.3S6a接⼝寻址⽅式 (19)6.2.4MME LAI配置和SGs接⼝MSC Server的VLR name (20)6.2.5SGSN 查询 (21)7.IP地址 (21)7.1PTN段的IP地址 (21)7.1.1业务地址(S1接⼝)分配 (21)7.1.2eNB⽹管地址分配 (23)7.1.3VLAN规划和部署 (23)7.2IP承载⽹段的IP地址及VPN (23)7.3CMNet段的IP地址 (24)7.3.1各接⼝IP地址共⽤原则 (24)7.3.2各省CMNET地址分配 (25)7.4⽤户IP地址 (27)7.5与LTE BOSS相关的IP地址(计费、⽤户开户) (27)7.6⽹管IP地址 (28)7.7国际侧IP地址 (28)8.信令点编码及HLR ID (28)9.EPC⽹元命名规则(⽤于维护管理) (29)9.1EPC核⼼⽹⽹元命名 (29)9.2MME Pool命名 (30)10.编制历史 (30)为满⾜移动⽤户⾼速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中国移动推进TD-LTE规模发展作为公司⾯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移动2019年网络代维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办法(2018年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代维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1)第三章代维工作范围及内容 (3)第四章对代维公司的管理 (4)4.1资质管理 (4)4.2公司选择管理 (5)4.3合同管理 (5)4.4考核管理 (6)4.5代维公司退出管理 (6)第五章双方职责分工 (7)第六章代维基础管理 (8)第七章代维质量管理 (9)第八章代维服务管理 (10)第九章代维安全生产管理 (10)第十章代维信息保密管理 (11)第十一章代维管理信息化手段建设 (11)第十二章代维工作标杆管理 (11)第十三章问责管理 (12)附件1 代维管理规章架构 (14)附件2 代维项目相关定义 (15)附件3.1 代维公司进入流程 (18)附件3.2 代维公司退出流程 (19)附件4 代维工作流程-总体流程 (20)附件4.1 故障处理流程 (21)附件4.2 按需工作流程 (22)附件4.3 巡检工作流程 (23)附件4.4 随工工作流程 (24)附件4.5 整改工作流程 (25)附件4.6 异常情况上报处理流程 (26)附件5 网络代维管理标杆分组表 (2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工作发展需要,规范网络代维管理,确保中国移动卓越网络品质,特制定《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的总体原则是指必须在满足公司对核心运维能力自主掌控,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网络运维工作的前提下,遵从“两不三可”原则,即管理不代维、监控不代维,技术含量低的、末端的、需现场维护的工作可代维。
第三条网络代维是指在确保公司对核心运维能力掌握和控制的前提下,为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的目的,将部分非核心网络维护工作交由社会上专业公司进行维护。
网络代维管理(以下简称代维管理)是指对网络代维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网络代维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网络维护体制及集中化管理的需要,优化维护队伍结构及维护成本,合理进行网络维护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风险,确保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01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总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2.0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4)4.3 服务对象 (5)4.4 管理范围 (5)5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6)5.3 组网原则 (8)6运行环境要求 (8)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8)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9)6.3 软件技术要求 (11)7系统技术要求 (13)7.1 功能性 (13)7.2 性能要求 (13)7.3 软件设计要求 (14)7.4 可靠性 (14)7.5 安全性 (15)7.6 可维护性 (17)8修订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编码规范分册
版本号:1.1.0
2012年9月发布2012年9月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
1 编号规范 (2)
1.1 省级代维组织编号 (2)
1.2 地市级以下代维组织编号 (2)
1.3 人员编码 (2)
1.4 工单编号 (2)
1.5 公告编号 (2)
1.6 业务联系函编号 (2)
1.7 代维资料编号 (3)
2 编码规范 (3)
2.1 省份代码 (3)
2.2 地市 (4)
2.3 工作类别 (5)
2.4 代维专业类型 (6)
2.5 紧急程度 (6)
2.6 满意度 (6)
3 修订记录 (6)
前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晓琦、石晓萍、王烨、周林、夏凡超、王鹏、徐智岳、杜传业、马松、吴丹、贺军、云雅琼、杜珍祥、童克波、吕晓敏、周云斌、陈为国、陆旻、许贤、周敏、郭艺娴、赵珺、陈宏宇、于洪亮、吕敏、徐铁瑛、诸圣勇、谭凌凯、文晓林、唐继志、霍廷瑞、杨竹。
1 编号规范
1.1省级代维组织编号
DW+3位自增序号,如:DW001;建议加移动标识,如:CMJSDW001、CMZJDW001
1.2地市级以下代维组织编号
以江苏为例,5级组织结构进行参考,如下:
办事处:上级组织编号+所属地市编码+2位自增序号,如:DW0011401
项目部:上级组织编号+ 2位自增序号,如:DW001140101
驻点:上级组织编号+ 2位自增序号,如:DW00114010101
小组:上级组织编码+3位自增序号,如:DW00114010101001
1.3人员编码
DW+12位人员编码,关于代维人员编码规则(共计12位数字)如下:
1-3位代维公司编码;
4-5位地市编码;
6-9位代维人员加入系统年月,如0902;
10-13位代表入职代维公司的第几个员工。
从0001开始的4位自增序号。
1.4工单编号
1.5公告编号
1.6业务联系函编号
1.7代维资料编号
2 编码规范
2.1省份代码
2.2地市
2.3工作类别
注:规范外工单编号从500开始。
2.4代维专业类型
2.5紧急程度
2.6满意度
3 修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