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不寐患者的情志护理
不寐的辨证护理

1 4 服药护理 .
安 眠药治疗 不寐应用 最广 , 但一般 说 , 不到
文 章 编 号 :O 7 24 (0 2 0 -0 8 -0 l0— 3921)9 01 2
不得已时不宜使 用 , 或尽量 少用 。安 眠药一 经服 用患者往 往
产生依赖 性 、 成瘾性 , 五脏 以及 造血 系统 还有不 良作用 , 对 易
1 6 辅 助 治 疗 护 理 .
1 6 1 按摩疗法 ..
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 激 , 节机体 阴阳及 气 调
能力 , 脑髓得到充 养 , 防治 不寐有 良好的作 用。不寐患 者切 对 忌入睡前高谈阔论 、 情节凶 险离 奇的 电视 节 目或小 说 , 饮 看 禁 浓茶 、 进食辛辣焦燥食物。起居有常 , 生活规律 , 节制房事 。 13 情志护理 . 护理人员注 意患 者的情绪 变化 , 针对不 同的
肾、 神门 、 皮质下 、 、 脑 枕等点 , 消毒后将菜 籽、 王不 留行 籽或 药
粒压迫穴位 , 以胶布 固定 , 指导 其按压时 , 由轻 到重 , 要 局部 产 生 酸、 、 、 麻 胀 痛感 为宜 , 每天 2次 ( 好 在 中午 及 晚 睡 前 进 最 行 )每次按压 5ri 左 右。 , n a 16 3 艾灸疗 法 .. 临睡前手 持点燃 的艾 条 , 对准 心俞 、 三 足 里、 百会 、 涌泉 、 神门等穴 , 距离皮肤 15 m, . ~3c 以患者感到 温 热 、 适为度 , 舒 灸至皮肤 出现红晕为止 。 1 6 4 刮痧疗 法 .. 刮痧 是以中医 的理论 为基础 , 用刮痧板 在
温湿度适 宜 , 以免 因燥 热 、 闷气 而影响患 者睡 眠 ; 入寐 时的 其
室内光线要偏暗而柔和 , 午睡时可用深色 窗帘遮挡 ; 要特别 注
不寐的中医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不寐的中医护理一、简介1.1 定义不寐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充足睡眠的一种病症。
1.2 病因不寐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情志不遂、脾胃虚弱、肝火上扰等;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1.3 症状不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
1.4 中医护理的作用中医护理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作息等方法,达到治疗不寐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方案2.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调理等。
2.2 调整饮食根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也可以帮助治疗不寐。
如避免吃辛辣食物、喝浓茶、饮酒等。
2.3 调节生活习惯调节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
2.4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不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三、中医经典案例3.1 案例一、张某,女,25岁,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导致不寐。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草药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3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3.2 案例二、李某,男,40岁,因胃痛、失眠多年。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调整饮食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半年后胃痛缓解,睡眠也逐渐恢复正常。
四、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附件二、李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保密协议: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人信息需要得到妥善保密的协议。
5.2 伦理委员会:指负责监督和评估医疗行为符合伦理规范的机构。
5.3 治疗知情同意书: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签署的同意书,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和风险。
六、全文结束【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病历编号.20210101就诊日期.2021年1月1日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25岁主要症状: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辨证:脾胃虚弱、肝火上扰治疗方案:针灸调理:每周1次,连续3个月草药调理:每日服用,连续3个月疗效评估: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症状缓解。
不寐(失眠)中医护理

不寐病(失眠)中医护理常规不寐病是我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科治疗不寐病的特点,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不寐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二、辨证施护(一)肝郁化火证1、做好情志护理,遇事多解释疏导;活跃休养生活,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3、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4、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5 、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二)痰热内扰证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晚餐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吃零食。
2、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3、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3、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4、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5、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三、健康教育1、解释本病的恢复需要时间,不要急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2、指导病人做好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于激烈,时间过于长久。
3、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夜间喝咖啡、抽烟、喝酒等。
4、及时消除颈部肌肉疲劳,如可进行自我按摩,放松体操等。
5、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下,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6、按时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不寐证的辨证施护体会

心 烦 不寐 , 痰 多胸 闷, 头 重 目眩 , 嗳气 吞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6 ., 苔黄腻 , 脉 滑 数 。 睡 前 中药 ( 陈皮 、 枳实、 灵磁石各 5 0 g煮 水 泡 至 双 踝 以 上 ) 足浴 ; 睡前按 揉百会 穴 、 印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2 3 4 9 ( 2 O 1 3 ) O 5 —0 O 8 O —O 1
堂穴 、 太阳穴、 睡眠 穴 、 风池 穴 , 每穴 3 6次 ; 睡 前 服酸 枣 仁饮 不寐 在《 内经 》 称为 “ 不 得卧” 、 “目不眠” , 西 医称 失眠 , 以 经常不能获得 正常睡眠为特征 , 主要表 现为难 以入睡 、 睡而早 ( 炒酸枣仁 3 0 g , 水 1 5 0  ̄2 0 0 mL ) ; 食 清热解毒化 痰的莲子 银 耳粥 、 百合粥和梨汁 、 枇杷 、 罗汉果等 。
按压印堂穴 、 百会 穴 、 睡 眠 穴、 风池 穴 , 每穴 3 6次 ; 隔 姜 灸 神
门、 三阴交、 心俞 , 每日 1 次 1 5 mi n ; 睡前热水 泡脚 后 , 按摩 涌
泉穴 5 O次 ; 中药 敷 贴 神 阙 穴 ( 茯苓 粉 2 0 g , 陈皮 粉 2 0 g , 朱 砂
过饱 , 睡前温水泡脚或饮热饮料 , 但 不能饮浓茶 、 咖啡等 。
1 . 4 服药护理 按时准确给药 , 中药浓煎 , 实证饭后偏凉 服 ,
粉 1 0 g 调成糊状 ) ; 食甘润补益 的茯苓粥 、 大枣粥 、 桂 园粥等 。 3 体会 由于久病或病后体 虚 、 思虑过 度 、 饮 食不 节 等 , 导致 神不
2 . 3 心 肾不 交 证 心 烦不 寐 , 心 悸多 梦 , 入 睡 困难 , 腰 膝 酸 软, 耳 鸣头 昏 , 潮 热盗汗 , 五心烦热 , 咽干少津 , 男子 遗精 , 女 子 月经不调 , 舌红 少苔 , 脉 细 数 。双 耳 穴 压 籽 神 门 、 心、 交感 , 隔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的中医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8.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
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
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护理课件

不寐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 不寐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中药治疗不寐主要采用中草药煎服的方式,针对 不同证型的不寐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例 如,心火亢盛型不寐可选用朱砂安神丸,心脾两 虚型不寐可选用归脾汤等。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 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针灸治疗不寐主要选取头面部和四肢的穴位,如百会、神门、 三阴交等。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体针、 耳针、艾灸等。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其他疗法
除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外,中医内科学还采用其他多种疗法 来治疗不寐症状。
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这些疗法通过刺激身 体穴位、调整气血流通等方式,缓解不寐症状。不同的疗 法适用于不同的证型和个体差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 行治疗。
睡眠质量差
即使患者能够入睡, 也常常醒来,或者整 夜都在做梦,导致睡
眠质量差。
易醒
患者在夜间经常醒来, 难以维持深度睡眠状态。
多梦
患者常常做梦,且多 为噩梦或不良梦境,
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病机分析
01 病机概述
不寐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 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02 病因分析
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迈、禀赋不足等, 导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进而引发不寐。
03 病机转化
不寐病机可因病情变化而出现虚实转化,或因他 病而继发。
证候分类
实证分类
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瘀 血阻络等实证类型。
兼证分类
实证与虚证相兼、虚实夹 杂等复杂证候。
虚证分类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的中医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8.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
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
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11.睡前作放松功。
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不寐病的中医辩证施护

不寐病(失眠)的中医辩证施护陶**不寐,中医病名,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一、病因1. 情志失常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病证。
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
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可致失眠。
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
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
二、病机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
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
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三、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例不寐患者的情志护理
我科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失眠患者87例,经辨证施治,10例住院1w后睡眠得到改善,35例住院2w后得到改善,32例3w后得到改善,7例4w后明显改善,3例效果不明显。
Abstract:Our department in 2013 April to 2014 November were treated 87 patients with insomnia,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0 cases of hospitalized after a week of sleep can be improved after 2 weeks in hospital,35 cases improved,32 cases improved obtained after 3 weeks,7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4 weeks,3 cases of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Key words:Insomnia;Mental nursing
不寐又称失眠,在祖国医学中属”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
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寐[1]。
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2]。
任何过度的七情因素皆能造成脏腑气血的过度变动,致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我科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失眠患者87例,经辨证施治,84例住院10~28d后睡眠改善、精神转佳、情绪稳定、饮食量增,3例效果不明显,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中男44例,女43例,干部51例,工人23例,战士1例,农民9例,从事家务3例。
年龄17~30岁5例,31~40岁11例,41~50岁33例,51~60岁23例,61岁以上15例。
分型:肝郁化火证22例,痰热内扰证17例,心脾两虚证19例,阴虚火旺证11例,心胆气虚证18例。
2 辩证施护
2.1一般护理
2.1.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1.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2.1.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2.1.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2.1.5助眠药物宜睡前1h服用。
2.2情志护理
2.2.1心脾两虚证19例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此型多见于胸心狭窄,谨小慎微者,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影响机体。
根据本型特点,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心理调整。
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做到喜怒有节,保持心情舒畅,以放松、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
如自我按摩法,使其心绪平静后安然入睡。
2.2.2阴虚火旺证11例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此型多见于性情急躁,要强的患者。
根据本型患者的特点,我们应该经常与患者聊天,鼓励患者适当劳作。
避免恼怒、抑郁等情志刺激。
护士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每晚睡前调节呼吸,做到呼吸深、长、匀、15min/次左右,同时做些暗示睡眠的意念等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尽快入眠[3]。
2.2.3痰热内扰证17例表现为睡眠不实,心烦口苦,头晕目眩,胸闷,脘痞痰多,舌苔黄腻,脉滑。
此型多忍气吞声,心烦急躁,适用环境能力差。
我们采用情志传递法护理,首先以热情、大方、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环境设施及责任护士、主治医生。
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感觉,耐心答疑,使患者情绪稳定开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2.2.4肝郁化火证22例患者表现为不寐心烦,性情急躁易努,头眩胁痛,目赤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此型多见于多疑,嫉妒心重的患者,由于久病不愈常自疑为不治之症,治病信心不足,对周围事物总是感到厌烦或不满。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
我们采用顺情法。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主动关心体贴。
排除愤怒等情绪干扰,有目的地选择并推荐阅读令其悲哀的小说或影视,以调节情绪,以情胜情,以悲胜怒。
或组织患者听抒情音乐和歌曲、相声等,调畅心情,以喜胜怒。
2.2.5心胆气虚证18例表现为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苔,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此型多见于性情孤僻,沉默寡言,谨慎的患者。
稳定患者的情绪,用语言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导凝神忘其疾。
安排家属探视,分享各种喜讯,使其情志喜乐。
指导患者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3 健康教育
3.1生活规律,起居有时,不忘劳作。
3.2注意怡悦情志,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做到襟怀豁达。
睡前不看情节刺激的文章、电视节目,不与人进行长谈,或谈刺激性话题。
睡前热水泡足,或搓揉劳宫、涌泉穴各100下。
3.3注意体力、脑力结合,脑力劳动者应适当安排体力劳动或进行适度的体力鍛炼,每日睡前可做放松气功。
病情允许的话,可于睡前散步。
3.4告知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会有副作用,减少患者对安眠药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萧慧.失眠症的中医护理概况[J].护理研究,2005,19(3A):387-388.
[2]刘勇.老年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5A):1138-1140.
[3]李洛丽.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情志调理在住院患者失眠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0A):2655.编辑/哈涛。